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型乡镇建设是北京市科委提出的一项农村科技重点工作,在充分调动乡镇党委,政府积极性的前提下,为每个试点乡镇“量身定做”一套发展规划。随后导入培训,导入人才、导入技术,经过几年工作实践,创新型多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形成了多种可供其他乡镇借鉴的创新发展模式。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根‘针’,就是乡镇党委和政府。处于改革创新时代的北京郊区乡镇,走创新发展之路是乡镇自身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强镇富民目标的必然选择。”日前,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伟光在谈到市科委在推进创新型乡镇建设时表示。2005年以来,北京市科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规划先导—重点示范—鼓励创新”的总体工作思路,推进创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到目前,全市13个郊区县陆续确定了近百个乡镇作为创新型乡镇试点单位。短短几年,这些试点乡镇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政府管理、乡风文明、农民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创新型乡镇这个品牌,作为科学发展观在基层实践的新旗帜,具有先行示范和推广价值。
为什么选择乡镇?
乡镇,是国家最基层的一级行政组织。怎样更有力地发挥科技对区县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城区科技创新资源及成果向郊区县的辐射和扩散,加快推进首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是北京市科委多年来在实践中着力探索的重要问题。
“北京市科委作为市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抓住、抓好了乡镇,切切实实地帮助乡镇落实好科学发展观,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使乡镇走出一条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之路,就是抓住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部位,就是抓到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害。”杨伟光表示。
杨伟光介绍,提出建设“创新型乡镇”还有一个背景。一是“十五”以来,北京市乡镇长逐渐年轻化、知识化,工作热情高,但是推动全镇科学发展经验不足,做法不多,能力不强。三个“不”的核心是视野不够。他们需要视野、需要资源;二是落实北京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不能忽视郊区,而郊区的节点就是乡镇。郊区、农村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短板。因此,政府要在区县开展科技工作,要深入郊区、乡镇,这是一个很好的涂释,
在谈到为什么选择以乡镇为科技导人农村的突破口时,杨伟光说:“我们把建设创新型乡镇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落实创新型城市战略的重要抓手,主要基于对农村工作的‘三个把握’。”
一是把科技工作抓在镇域比抓在区县域、村域更容易出实效。一方面镇域是农村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载体。镇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另一方面,作为农村科技工作的着力点,区(县)太大,村又太小。而乡镇承上启下,镇域经济作为北京市最基本的经济单位,乡镇作为科技向农村转移的关键枢纽,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层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节点。
二是把科技工作抓在乡镇有利于促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把科技工作抓在乡镇,一方面可以实现从抓“单一项目”到抓“多元产业”的转变,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从原来的领域式管理向区域需求与领域并重的科技管理体制转变。
三是把科技工作抓在乡镇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区互动机制。镇域经济是区县域经济的支柱,其发展速度和质量关系区县域竞争力的提升,是区县政府和区县科委的工作重点及核心。市科委把科技工作抓在乡镇,不仅可以改变以前单一依靠区县科委作为基层工作载体的工作方式,工作重心下移,从统抓区县工作向更多关注具体乡镇工作转变;还可以使得各区县科委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从而理顺整个区县科技系统,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北京市科技系統市区互动机制,真正由下到上夯实科技进步基础推进区县整体发展。
采取了哪些方法?
北京市科委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在推进创新型乡镇建设方面总结出5句话:建设了一个以乡镇党委为核心的创新型团队;开拓了一条具有本乡镇特点的发展路径;构建了具有本乡镇特点和优势的创新模式;采取了一套具有本乡镇风格的创新举措;搭建了科技兴镇的服务平台。另外,近年来,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尝试了以党建促进创新型乡镇发展的工作方式转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打造创新型团队
“承担创新型乡镇建设任务的创新团队,核心是党委班子,关键是党政主要领导。他们是创新团队的核心,是创新团队的动力,是创新团队的智慧,是创新团队的指挥和调度。”在北京市科委编辑出版的《创新型乡镇建设干部读本》中这样写道。
以昌平区南口镇为例,该镇地处京北风口山区,曾经因多年的无序采挖,使植被破坏非常严重,遗留下大片荒滩和沙坑。2006年,南口镇被北京市科委定为创新型乡镇试点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主管镇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将争创创新型乡镇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目前,该镇的环境得到了改善,主导产业迅速发展,经济以人均年收入增长10%的速度快速发展。
创新发展路径
“北京市科委推进创新型乡镇建设,主要工作就是帮助乡镇长拓宽视野,帮助乡镇寻求发展资源,帮助乡镇创新发展路径。”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以房山区大石窝镇为例,该镇位于京西南旅游黄金线上,大石窝镇在北京市科委牵线下与清华大学“攀了亲”,专家们不仅帮镇里提炼出了“三区两带”的规划格局,重点就该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汉白玉资源保护性开采和利用、南泉水河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石材文化创意园建设、特色乡村旅游开发、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等8个方面精心规划,创新思路,为科学举措奠定基础。还针对这里近千年的汉白玉开采历史,引导专业户由卖石材原料到卖石材艺术品,治理废石废料废水,对石材进行保护性开采。如今,大石窝入透过生硬的石头看到了文化的内涵,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石作文化、佛教文化、书画文化、民俗文化为依托,先后建立起中华石雕艺术园、汉白玉文化宫等,打造了府前街和云居寺文化长廊等,实现文化要素与产业发展的对接融合。注入文化内涵,增加了附加值,提升了产业发展的层次与内涵。
构建创新模式
产业创新是整个乡镇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京郊由于各区县功能定位和乡镇资源禀赋、产业状况、领导状况等各不相同,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以产业创新模式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从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看,有的乡镇主要发展创意产业,有的乡镇主要发展循环经济,有的乡镇主要发展休闲经济,有的乡镇主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有一些乡镇则是一业为主、几业并举。 以大兴区长子营镇为例,该镇曾以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闻名于世,其生产出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畅销于海内外市场。然而,面对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变幻莫测的农产品市场,单靠传统的农业生产已经不能保证其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我们镇在市、区科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中国农科院、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走上了建设‘体验农庄型创新镇’之路,总体规划设计为‘十区五点一线’,即在全镇范围内根据资源优势分别建成10个不同特色的体验区、生态田园景观观光体验区、果蔬生产加工示范区、特菜品种观光采摘园等。”长子营镇党委书记王宗刚在谈到建设创新型乡镇的体会时说:“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让我们的产业具有了科技支撑;创新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让我们的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让我镇经济蓬勃发展。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走创新型乡镇发展之路是正确的,我们还将继续在创新中建设长子营。”
采取创新举措
有了适合镇域经济发展的科技发展规划,如何保障落实?每个创新型乡镇都有各自的高招。
以怀柔区九渡河镇为例,该镇曾经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乡镇,既无优势资源,也无拳头产品。自2005年开展创新型乡镇建设以来,九渡河镇已在京城名气大振,其“五色文化”、“五彩经济”吸引着许多人前往探究它迅速发展的秘诀。2006年该镇被确定为创新型乡镇建设试点镇。创新型乡镇建设之初,北京市科委牵手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北师大生态学院、中国农大,为怀柔区九渡河镇编制《九渡河镇可持续发展规划》,以科技助力挖掘该镇的“五色文化”。
在总结建设创新型乡镇经验时,九渡河镇党委书记夏占利介绍,创新型乡镇建设取得全面进展,其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创新了行政运行机制和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有力地支撑和保证了乡镇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创新行政运行机制,主要是建立了“三责、三述、三创建”制度。三责,主要指三级责任:一级是镇党委、镇政府的责任,二是科室责任,三是村级责任。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效能督查办公室,按月督查、公开进度。三述,是指三级述职制度,即每个乡镇副职领导每周一向全体机关干部述职,科级干部每月述职,村级干部季度述职。三创建,即创建五好党委、五好农村党支部和五好机关科室。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机制,主要是落实“四抓”,即抓主体、抓客体、抓制度、抓民生:一抓主体,落实责任;二抓客体,树立品牌;三抓制度,注重成效;四抓民生,发展产业。夏占利说:“创新型乡镇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而行政运行机制和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的创新,让九渡河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九渡河美好的未来。”
搭建服务平台
“通过北京市和区县科委多年工作的积累和几年来的创新型乡镇建设,京郊已经搭建起三个城乡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大组织形式。”承担“北京创新型乡镇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课题的北京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敬德告诉记者。三个平台是指:以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为核心、农村科技服务港为载体的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以爱农信息驿站为主要载体的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特派农业推广教授、大学生村官和高校教师挂职科技副职为主体的科技人才支撑平台。三大组织形式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
以平谷区大华山镇为例,该镇一直以种植大桃而闻名,但农产品销售价格不稳定,甚至出现销售难问题,造成农民增收缓慢。建设创新型乡镇以来,该镇采取发展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营销大户的方式,建成镇、村、户三级上下联动的市场营销服务体系。一是镇政府成立果品销售中心培养镇级营销员10名,作为市场营销服务体系的龙头;二是全镇组建农产品营销合作社21家;三是挑选20户具有丰富农产品销售经验的果品销售大户作为营销协调员,专门从事农产品市场开拓和营销服务工作,形成镇、村、合作组织、农户共同参与农产品销售服务网络;四是为了解市场、开拓农产品销售的渠道,在市区设立直销联络处,在上海、杭州建立两个南方市场销售平台,在网上建立2个网上交易平台,并在北京超市、商场、社区建立直销点200个,与全国4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大华山镇已建成“政府引导,服务体系运作,市场化经营”的大桃产业服务网络,走出了一条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产、供、销一体化,农旅产业有机融合、生态协调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和谐发展之路。
黨建促发展
“以党建促创新型乡镇发展是转变业务工作方式的创新之举,本身就是一种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主任赵卫东表示。
2009年以来,以开展“双百对接”活动为契机,农村中心党支部在深入开展“三学三带三服务”活动中,引导推动对接村支部所在的乡镇走创新型乡镇发展之路。截至到目前,先后组织150多位专家、300人次、100多项科技成果深入村支部开展对接服务。农村中心党支部还联合市科委其他党支部组织了多次特色鲜明的党日主题活动,推进党的组织资源与科技资源的有效融合。邀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有关专家,深入房山霞云岭镇、房山浦洼乡等多个乡镇开展党日主题活动,深化支部对接合作方式,密切与基层党支部的合作关系。这种以党建促进创新型乡镇发展的新模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党支部+协会”,形成了党建促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二是通过“党支部+基地”,形成了党建促生态休闲经济发展模式。
取得了哪些成效?
经过6年多的建设推广,如今遍布京郊的创新型乡镇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迈上了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创新型乡镇建设已成为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受到京郊百姓的欢迎。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伟光在总结推进创新型乡镇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时,介绍了5个方面:
一是初步形成了市、区县和乡镇三级联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北京市科委和区县科委落实了创新型乡镇建设的主管领导、主管处室和主抓人员,并得到市和区县两级相关职能部门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型企业、中介组织等社会组织的积极配合。所有乡镇试点工作,都由市科委和区县科委统一组织、部署和指导。在试点乡镇内部,建立起维系自身管理运行的组织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是找到了深化区县科技工作的载体和途径。北京市科委和区县科委通过创新型乡镇这个载体,整合集成城乡创新要素和成果,促进城区知识、技术、人才、信息与乡村传统知识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融合,使区县在打造自身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形成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和实现农民增收的可持续的整体解决方案,创造出区县经济发展、价值创造和社会治理的新机制、新模式,引导乡镇真正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科学发展道路。
三是实现了乡镇发展方式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通过科技资源的引进与应用,转变乡镇发展方式,使乡镇建设和发展由资源依赖、投资拉动型转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型。
四是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加快了郊区城镇化步伐。创新型乡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乡镇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这就为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创造了条件。各试点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普遍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抓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的同时,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生态以及和谐村镇建设。
五是促进了创新型乡镇干部的成长。北京市科委坚持创新型人才在创新实践中成长的理念,把乡镇干部培养纳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范畴,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通过组织编制乡镇战略规划、实施科技项目等创新实践,增强了乡镇干部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有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的乡镇领导核心团队。目前,已有8名镇长晋升为书记,6名副镇长晋升为镇长。通过干部交流,这些干部带着创新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到新的乡镇任职后,经过调查研究、精心谋划,很快带出一个个新乡镇领导核心团队,使这些乡镇走上了创新发展道路。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根‘针’,就是乡镇党委和政府。处于改革创新时代的北京郊区乡镇,走创新发展之路是乡镇自身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强镇富民目标的必然选择。”日前,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伟光在谈到市科委在推进创新型乡镇建设时表示。2005年以来,北京市科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规划先导—重点示范—鼓励创新”的总体工作思路,推进创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到目前,全市13个郊区县陆续确定了近百个乡镇作为创新型乡镇试点单位。短短几年,这些试点乡镇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政府管理、乡风文明、农民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创新型乡镇这个品牌,作为科学发展观在基层实践的新旗帜,具有先行示范和推广价值。
为什么选择乡镇?
乡镇,是国家最基层的一级行政组织。怎样更有力地发挥科技对区县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城区科技创新资源及成果向郊区县的辐射和扩散,加快推进首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是北京市科委多年来在实践中着力探索的重要问题。
“北京市科委作为市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抓住、抓好了乡镇,切切实实地帮助乡镇落实好科学发展观,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使乡镇走出一条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之路,就是抓住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部位,就是抓到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害。”杨伟光表示。
杨伟光介绍,提出建设“创新型乡镇”还有一个背景。一是“十五”以来,北京市乡镇长逐渐年轻化、知识化,工作热情高,但是推动全镇科学发展经验不足,做法不多,能力不强。三个“不”的核心是视野不够。他们需要视野、需要资源;二是落实北京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不能忽视郊区,而郊区的节点就是乡镇。郊区、农村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短板。因此,政府要在区县开展科技工作,要深入郊区、乡镇,这是一个很好的涂释,
在谈到为什么选择以乡镇为科技导人农村的突破口时,杨伟光说:“我们把建设创新型乡镇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落实创新型城市战略的重要抓手,主要基于对农村工作的‘三个把握’。”
一是把科技工作抓在镇域比抓在区县域、村域更容易出实效。一方面镇域是农村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载体。镇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另一方面,作为农村科技工作的着力点,区(县)太大,村又太小。而乡镇承上启下,镇域经济作为北京市最基本的经济单位,乡镇作为科技向农村转移的关键枢纽,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层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节点。
二是把科技工作抓在乡镇有利于促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把科技工作抓在乡镇,一方面可以实现从抓“单一项目”到抓“多元产业”的转变,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从原来的领域式管理向区域需求与领域并重的科技管理体制转变。
三是把科技工作抓在乡镇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区互动机制。镇域经济是区县域经济的支柱,其发展速度和质量关系区县域竞争力的提升,是区县政府和区县科委的工作重点及核心。市科委把科技工作抓在乡镇,不仅可以改变以前单一依靠区县科委作为基层工作载体的工作方式,工作重心下移,从统抓区县工作向更多关注具体乡镇工作转变;还可以使得各区县科委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从而理顺整个区县科技系统,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北京市科技系統市区互动机制,真正由下到上夯实科技进步基础推进区县整体发展。
采取了哪些方法?
北京市科委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在推进创新型乡镇建设方面总结出5句话:建设了一个以乡镇党委为核心的创新型团队;开拓了一条具有本乡镇特点的发展路径;构建了具有本乡镇特点和优势的创新模式;采取了一套具有本乡镇风格的创新举措;搭建了科技兴镇的服务平台。另外,近年来,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尝试了以党建促进创新型乡镇发展的工作方式转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打造创新型团队
“承担创新型乡镇建设任务的创新团队,核心是党委班子,关键是党政主要领导。他们是创新团队的核心,是创新团队的动力,是创新团队的智慧,是创新团队的指挥和调度。”在北京市科委编辑出版的《创新型乡镇建设干部读本》中这样写道。
以昌平区南口镇为例,该镇地处京北风口山区,曾经因多年的无序采挖,使植被破坏非常严重,遗留下大片荒滩和沙坑。2006年,南口镇被北京市科委定为创新型乡镇试点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主管镇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将争创创新型乡镇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目前,该镇的环境得到了改善,主导产业迅速发展,经济以人均年收入增长10%的速度快速发展。
创新发展路径
“北京市科委推进创新型乡镇建设,主要工作就是帮助乡镇长拓宽视野,帮助乡镇寻求发展资源,帮助乡镇创新发展路径。”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以房山区大石窝镇为例,该镇位于京西南旅游黄金线上,大石窝镇在北京市科委牵线下与清华大学“攀了亲”,专家们不仅帮镇里提炼出了“三区两带”的规划格局,重点就该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汉白玉资源保护性开采和利用、南泉水河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石材文化创意园建设、特色乡村旅游开发、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等8个方面精心规划,创新思路,为科学举措奠定基础。还针对这里近千年的汉白玉开采历史,引导专业户由卖石材原料到卖石材艺术品,治理废石废料废水,对石材进行保护性开采。如今,大石窝入透过生硬的石头看到了文化的内涵,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石作文化、佛教文化、书画文化、民俗文化为依托,先后建立起中华石雕艺术园、汉白玉文化宫等,打造了府前街和云居寺文化长廊等,实现文化要素与产业发展的对接融合。注入文化内涵,增加了附加值,提升了产业发展的层次与内涵。
构建创新模式
产业创新是整个乡镇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京郊由于各区县功能定位和乡镇资源禀赋、产业状况、领导状况等各不相同,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以产业创新模式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从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看,有的乡镇主要发展创意产业,有的乡镇主要发展循环经济,有的乡镇主要发展休闲经济,有的乡镇主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有一些乡镇则是一业为主、几业并举。 以大兴区长子营镇为例,该镇曾以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闻名于世,其生产出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畅销于海内外市场。然而,面对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变幻莫测的农产品市场,单靠传统的农业生产已经不能保证其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我们镇在市、区科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在中国农科院、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走上了建设‘体验农庄型创新镇’之路,总体规划设计为‘十区五点一线’,即在全镇范围内根据资源优势分别建成10个不同特色的体验区、生态田园景观观光体验区、果蔬生产加工示范区、特菜品种观光采摘园等。”长子营镇党委书记王宗刚在谈到建设创新型乡镇的体会时说:“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让我们的产业具有了科技支撑;创新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让我们的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让我镇经济蓬勃发展。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走创新型乡镇发展之路是正确的,我们还将继续在创新中建设长子营。”
采取创新举措
有了适合镇域经济发展的科技发展规划,如何保障落实?每个创新型乡镇都有各自的高招。
以怀柔区九渡河镇为例,该镇曾经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乡镇,既无优势资源,也无拳头产品。自2005年开展创新型乡镇建设以来,九渡河镇已在京城名气大振,其“五色文化”、“五彩经济”吸引着许多人前往探究它迅速发展的秘诀。2006年该镇被确定为创新型乡镇建设试点镇。创新型乡镇建设之初,北京市科委牵手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北师大生态学院、中国农大,为怀柔区九渡河镇编制《九渡河镇可持续发展规划》,以科技助力挖掘该镇的“五色文化”。
在总结建设创新型乡镇经验时,九渡河镇党委书记夏占利介绍,创新型乡镇建设取得全面进展,其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创新了行政运行机制和社会管理服务机制,有力地支撑和保证了乡镇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创新行政运行机制,主要是建立了“三责、三述、三创建”制度。三责,主要指三级责任:一级是镇党委、镇政府的责任,二是科室责任,三是村级责任。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效能督查办公室,按月督查、公开进度。三述,是指三级述职制度,即每个乡镇副职领导每周一向全体机关干部述职,科级干部每月述职,村级干部季度述职。三创建,即创建五好党委、五好农村党支部和五好机关科室。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机制,主要是落实“四抓”,即抓主体、抓客体、抓制度、抓民生:一抓主体,落实责任;二抓客体,树立品牌;三抓制度,注重成效;四抓民生,发展产业。夏占利说:“创新型乡镇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而行政运行机制和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的创新,让九渡河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九渡河美好的未来。”
搭建服务平台
“通过北京市和区县科委多年工作的积累和几年来的创新型乡镇建设,京郊已经搭建起三个城乡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大组织形式。”承担“北京创新型乡镇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课题的北京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李敬德告诉记者。三个平台是指:以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为核心、农村科技服务港为载体的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以爱农信息驿站为主要载体的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农村科技协调员队伍、特派农业推广教授、大学生村官和高校教师挂职科技副职为主体的科技人才支撑平台。三大组织形式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园区。
以平谷区大华山镇为例,该镇一直以种植大桃而闻名,但农产品销售价格不稳定,甚至出现销售难问题,造成农民增收缓慢。建设创新型乡镇以来,该镇采取发展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营销大户的方式,建成镇、村、户三级上下联动的市场营销服务体系。一是镇政府成立果品销售中心培养镇级营销员10名,作为市场营销服务体系的龙头;二是全镇组建农产品营销合作社21家;三是挑选20户具有丰富农产品销售经验的果品销售大户作为营销协调员,专门从事农产品市场开拓和营销服务工作,形成镇、村、合作组织、农户共同参与农产品销售服务网络;四是为了解市场、开拓农产品销售的渠道,在市区设立直销联络处,在上海、杭州建立两个南方市场销售平台,在网上建立2个网上交易平台,并在北京超市、商场、社区建立直销点200个,与全国4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大华山镇已建成“政府引导,服务体系运作,市场化经营”的大桃产业服务网络,走出了一条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产、供、销一体化,农旅产业有机融合、生态协调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和谐发展之路。
黨建促发展
“以党建促创新型乡镇发展是转变业务工作方式的创新之举,本身就是一种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的新模式。”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主任赵卫东表示。
2009年以来,以开展“双百对接”活动为契机,农村中心党支部在深入开展“三学三带三服务”活动中,引导推动对接村支部所在的乡镇走创新型乡镇发展之路。截至到目前,先后组织150多位专家、300人次、100多项科技成果深入村支部开展对接服务。农村中心党支部还联合市科委其他党支部组织了多次特色鲜明的党日主题活动,推进党的组织资源与科技资源的有效融合。邀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有关专家,深入房山霞云岭镇、房山浦洼乡等多个乡镇开展党日主题活动,深化支部对接合作方式,密切与基层党支部的合作关系。这种以党建促进创新型乡镇发展的新模式有两种:一是通过“党支部+协会”,形成了党建促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二是通过“党支部+基地”,形成了党建促生态休闲经济发展模式。
取得了哪些成效?
经过6年多的建设推广,如今遍布京郊的创新型乡镇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迈上了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创新型乡镇建设已成为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受到京郊百姓的欢迎。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伟光在总结推进创新型乡镇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时,介绍了5个方面:
一是初步形成了市、区县和乡镇三级联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北京市科委和区县科委落实了创新型乡镇建设的主管领导、主管处室和主抓人员,并得到市和区县两级相关职能部门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型企业、中介组织等社会组织的积极配合。所有乡镇试点工作,都由市科委和区县科委统一组织、部署和指导。在试点乡镇内部,建立起维系自身管理运行的组织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是找到了深化区县科技工作的载体和途径。北京市科委和区县科委通过创新型乡镇这个载体,整合集成城乡创新要素和成果,促进城区知识、技术、人才、信息与乡村传统知识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融合,使区县在打造自身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形成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和实现农民增收的可持续的整体解决方案,创造出区县经济发展、价值创造和社会治理的新机制、新模式,引导乡镇真正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科学发展道路。
三是实现了乡镇发展方式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通过科技资源的引进与应用,转变乡镇发展方式,使乡镇建设和发展由资源依赖、投资拉动型转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型。
四是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加快了郊区城镇化步伐。创新型乡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乡镇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这就为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创造了条件。各试点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普遍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抓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的同时,更加注重生产、生活、生态以及和谐村镇建设。
五是促进了创新型乡镇干部的成长。北京市科委坚持创新型人才在创新实践中成长的理念,把乡镇干部培养纳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范畴,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通过组织编制乡镇战略规划、实施科技项目等创新实践,增强了乡镇干部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有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的乡镇领导核心团队。目前,已有8名镇长晋升为书记,6名副镇长晋升为镇长。通过干部交流,这些干部带着创新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到新的乡镇任职后,经过调查研究、精心谋划,很快带出一个个新乡镇领导核心团队,使这些乡镇走上了创新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