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对里面线条、转换层梁柱节点的可视化交底及管理。
【关键词】BIM;可视化;立面线条;梁柱节点
1. BIM简介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目前,BIM 的应用在欧美发达国家正在迅速推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BIM 应用起步并不晚,但由于建筑企业和项目管理模式及水平的限制,致使其推广应用更为艰难。不过,国家的重视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将极大促进BIM 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广泛的推广应用。2011年5月住建部发布的《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总体目标明确指出: “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施工企业对BIM应用需要一个认识—理解—应用—深入的过程,短期内应用BIM进行全面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还有较大的困难,因此,结合各项目自身的需求作为BIM技术应用突破口,实实在在应用BIM技术补充传统二维图纸的不足,解决实际的问题,积累总结经验,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2.应用背景
2.1、工程概况
重庆巴南万达广场项目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此地位于渝南大道与龙海大道交汇处,毗邻轻轨3#线,交通便利,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整个项目用地平面形状为长方形, 沿渝南大道长约750米,宽约340米, 场地规划净用地面积约20万m2。
2.2、应用需求
项目C组团总建筑面积约为13.5万m2,含二层地下车库、二层商业裙楼、四栋高层(T10~T13#楼),其中T10#为LOFT公寓,单层面积1154.21m2作为业主对外展示的样板,无论是对质量还是对工期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如何保证复杂的外立面造型线条保质保量的完成成了项目部面临的一大难题。
外立面线条层层变化,形状各异,在结构施工时需要做很多造型各异的挑板在二次结构时再在挑板上砌筑完成外立面的造型,因层高5.1m,为保证砌筑造型砖墙的稳定,设计在上一层的结构上加设一个与下层挑板同形状的压顶盖板,传统的二维图纸只能通过许多的剖面及大样来表达,没有办法很直观的展示结构施工时的各个外边梁上的造型,在抢工期期间非常容易出现漏做,错做。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与进度,项目部决定采用BIM技术,建立结构模型,对外立面线条采用可视化管理。
3.模型建立
3.1、信息获取
BIM在项目施工阶段的应用数据来源有两种:设计阶段的BIM数据和利用设计图纸直接建模。在本工程中,设计阶段未采用BIM技术,无法从设计阶段获得所需要的BIM数据,因此采用设计图建模的方式,建立结构模型。
3.2、建立轴网及标高
一个项目的BIM模型通常需要很多人配合完成,为保证最后能顺利合图,建立完整的模型,需要各建模成员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文件管理。首先需要建立统一的轴网及标高文件。
采用Autodest Revit 2014软件进行建模,打开软件新建项目,选择结构样板。根据结构施工图,在结构平面中选择轴网命令,绘制T10#的轴网。在建筑立面视图中,绘制各楼层标高,按楼层命名。
轴网及标高绘制完成后,锁定所有轴线及标高线,存档作为整个项目BIM模型的通用基础文件。
3.3、绘制标准层墙、柱、梁、板
标准层除外立面线条外,墙、柱、梁、板均相同,因此只绘制一层不带线条的标准层,作为各楼层的框架主体结构体系。
3.3.1、建立结构构件及材质库
绘制各个结构构件前,首先建立本项目的结构构件及其材质特性的构件库,按照个构件属性设置结构材质,不同结构构件,按构件功能命名,以颜色区分。
3.3.2、绘制墙、柱、梁、板
将CAD设计图纸导入Revit软件中,选择“插入→导入CAD”,获取平面图纸中所表达的各个构件的平面位置信息。
在楼层平面中,选择“结构”单元,根据平法图所标注的构件信息,分别绘制图纸中的柱、墙、梁、板等构件,将平面图转换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
3.4、绘制立面线条
在标准层结构的基础上绘制外立面线条,形成完整的楼层结构模型。T10#楼外立面共有“A”、“B”、“C”、“D”四种线条,其中又以“C”线条最为复杂多变。
“C”线条结构形式分为3大类型:矩形、单三角形、双三角型。其中每个形状又有多种尺寸,且在每层的位置及方向均不一致。
经过对各个线条大样的分析,所有线条均有两个相同的部分:都含有一根200x700的边梁KLa,在KLa外侧都有(或某些楼层都没有)100x500的结构腰带。从而将线条简化为共同和不同两大部分,不同部分均为挑板,每层模型均只需补画不同部分的挑板即可,减少了工作量。
4.可视化交底及管理
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的真正运用在建筑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经常拿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的采用线条绘制表达,但是其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建筑业参与人员去自行想象了。对于一般简单的东西来说,这种想象也未尝不可,但是现在建筑业的建筑形式各异,复杂造型在不断的推出,那么这种光靠人脑去想象的东西就未免有点不太现实了。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通过BIM可视化的特点,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模型构建完成后,组织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质量检查人员等各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可视化的交底,将每一个线条构造造型以三维的形式展现出来,辅助施工人员及质量检查人员充分理解线条造型,避免漏做、错做。
5.经验总结
在目前CAD和可视化作为建筑业主要数字化工具的时候,CAD图纸是项目信息的抽象表达,可视化是对CAD图纸表达的项目部分信息的图画式表现,BIM的作用随着应用的深入越来越大,涉及面也越来越广,通过工程实践,了解掌握BIM技术的运用,将传统的二维图纸转变为三维可视化信息模型,全方位的展示建筑构件的特性,更好的传递设计的意图,减少施工中的误解。
参考文献:
[1]何关培.《BIM总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何关培.《那个叫BIM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王君峰,廖小烽.《Revit Architecture 2010建筑设计火星课堂》.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关键词】BIM;可视化;立面线条;梁柱节点
1. BIM简介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目前,BIM 的应用在欧美发达国家正在迅速推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BIM 应用起步并不晚,但由于建筑企业和项目管理模式及水平的限制,致使其推广应用更为艰难。不过,国家的重视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将极大促进BIM 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广泛的推广应用。2011年5月住建部发布的《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总体目标明确指出: “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施工企业对BIM应用需要一个认识—理解—应用—深入的过程,短期内应用BIM进行全面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还有较大的困难,因此,结合各项目自身的需求作为BIM技术应用突破口,实实在在应用BIM技术补充传统二维图纸的不足,解决实际的问题,积累总结经验,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2.应用背景
2.1、工程概况
重庆巴南万达广场项目位于重庆市巴南区,此地位于渝南大道与龙海大道交汇处,毗邻轻轨3#线,交通便利,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整个项目用地平面形状为长方形, 沿渝南大道长约750米,宽约340米, 场地规划净用地面积约20万m2。
2.2、应用需求
项目C组团总建筑面积约为13.5万m2,含二层地下车库、二层商业裙楼、四栋高层(T10~T13#楼),其中T10#为LOFT公寓,单层面积1154.21m2作为业主对外展示的样板,无论是对质量还是对工期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如何保证复杂的外立面造型线条保质保量的完成成了项目部面临的一大难题。
外立面线条层层变化,形状各异,在结构施工时需要做很多造型各异的挑板在二次结构时再在挑板上砌筑完成外立面的造型,因层高5.1m,为保证砌筑造型砖墙的稳定,设计在上一层的结构上加设一个与下层挑板同形状的压顶盖板,传统的二维图纸只能通过许多的剖面及大样来表达,没有办法很直观的展示结构施工时的各个外边梁上的造型,在抢工期期间非常容易出现漏做,错做。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与进度,项目部决定采用BIM技术,建立结构模型,对外立面线条采用可视化管理。
3.模型建立
3.1、信息获取
BIM在项目施工阶段的应用数据来源有两种:设计阶段的BIM数据和利用设计图纸直接建模。在本工程中,设计阶段未采用BIM技术,无法从设计阶段获得所需要的BIM数据,因此采用设计图建模的方式,建立结构模型。
3.2、建立轴网及标高
一个项目的BIM模型通常需要很多人配合完成,为保证最后能顺利合图,建立完整的模型,需要各建模成员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文件管理。首先需要建立统一的轴网及标高文件。
采用Autodest Revit 2014软件进行建模,打开软件新建项目,选择结构样板。根据结构施工图,在结构平面中选择轴网命令,绘制T10#的轴网。在建筑立面视图中,绘制各楼层标高,按楼层命名。
轴网及标高绘制完成后,锁定所有轴线及标高线,存档作为整个项目BIM模型的通用基础文件。
3.3、绘制标准层墙、柱、梁、板
标准层除外立面线条外,墙、柱、梁、板均相同,因此只绘制一层不带线条的标准层,作为各楼层的框架主体结构体系。
3.3.1、建立结构构件及材质库
绘制各个结构构件前,首先建立本项目的结构构件及其材质特性的构件库,按照个构件属性设置结构材质,不同结构构件,按构件功能命名,以颜色区分。
3.3.2、绘制墙、柱、梁、板
将CAD设计图纸导入Revit软件中,选择“插入→导入CAD”,获取平面图纸中所表达的各个构件的平面位置信息。
在楼层平面中,选择“结构”单元,根据平法图所标注的构件信息,分别绘制图纸中的柱、墙、梁、板等构件,将平面图转换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
3.4、绘制立面线条
在标准层结构的基础上绘制外立面线条,形成完整的楼层结构模型。T10#楼外立面共有“A”、“B”、“C”、“D”四种线条,其中又以“C”线条最为复杂多变。
“C”线条结构形式分为3大类型:矩形、单三角形、双三角型。其中每个形状又有多种尺寸,且在每层的位置及方向均不一致。
经过对各个线条大样的分析,所有线条均有两个相同的部分:都含有一根200x700的边梁KLa,在KLa外侧都有(或某些楼层都没有)100x500的结构腰带。从而将线条简化为共同和不同两大部分,不同部分均为挑板,每层模型均只需补画不同部分的挑板即可,减少了工作量。
4.可视化交底及管理
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的真正运用在建筑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经常拿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的采用线条绘制表达,但是其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建筑业参与人员去自行想象了。对于一般简单的东西来说,这种想象也未尝不可,但是现在建筑业的建筑形式各异,复杂造型在不断的推出,那么这种光靠人脑去想象的东西就未免有点不太现实了。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通过BIM可视化的特点,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
模型构建完成后,组织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质量检查人员等各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可视化的交底,将每一个线条构造造型以三维的形式展现出来,辅助施工人员及质量检查人员充分理解线条造型,避免漏做、错做。
5.经验总结
在目前CAD和可视化作为建筑业主要数字化工具的时候,CAD图纸是项目信息的抽象表达,可视化是对CAD图纸表达的项目部分信息的图画式表现,BIM的作用随着应用的深入越来越大,涉及面也越来越广,通过工程实践,了解掌握BIM技术的运用,将传统的二维图纸转变为三维可视化信息模型,全方位的展示建筑构件的特性,更好的传递设计的意图,减少施工中的误解。
参考文献:
[1]何关培.《BIM总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何关培.《那个叫BIM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王君峰,廖小烽.《Revit Architecture 2010建筑设计火星课堂》.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