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以入药为主,也可适量食用,具有补气升阳、增强免疫等功效。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天然、绿色、保健的健康消费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黄芪为原料的各类药膳食品、保健品品种繁多,其經济价值也进一步提升。黄芪是岷县种植的一种大宗中药材,种植面积年均8万亩以上,是畅销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优质地道药材,国内外市场年需要量大,已成为岷县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群众摆脱贫困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此笔者归纳总结了高寒阴湿区黄芪栽培技术,供生产者参考。
1 育苗
1.1 选地、整地。 宜选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育苗,不宜在粘重土或沙质土地上育苗。为克服早春干旱的影响,应对选好的育苗地进行秋翻使土壤充分熟化,接纳降水,增加土壤含水量,翌春土壤解冻后再深翻一遍,并立即耙耱整平。
1.2 种子处理。 黄芪种子种皮坚硬,不易发芽。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其方法有:a、温汤浸种:将种子浸泡在50℃温水中并不定时搅动,24小时后涝出晾晒到微干即可播种;b、划伤种皮:用碎玻璃或粗砂石通过搅拌划伤种皮,然后过筛播种,使种子快速吸收水分、提早发芽。
1.3 施肥、播种。结合春季深翻,亩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500~2500kg、三元复合肥10~20kg,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但以春播为主,播期在3~4月份,一般亩播种量5~10kg。由于黄芪种子较小、幼弱,故播后应在苗床上均匀覆盖一层麦草或遮阳网,以创造荫蔽、湿润的环境,防止幼苗出土后被阳光曝晒造成死苗。
1.4 拔草、追肥。黄芪幼苗出土后应随时拔除杂草,注意除草时要尽量保护表土层,防止大面积损伤幼苗,当幼苗长至5cm高时,及时揭去覆盖物,并在雨后亩追施尿素5kg。
1.5 害虫防治。幼苗在苗期如地温较高、气候干燥易受跳甲为害,应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0%的杀灭菊酯乳油6~10ml/亩兑水50kg叶面喷雾防治,连喷2~3次,间隔期7~10天。
1.6 起苗、储藏。在育苗当年秋季土壤封冻前或翌春解冻后均可起苗。秋季起苗后可采用窖藏或覆土的方法进行储藏,注意窖藏前一定要对窖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烂窖,具体可采用硫磺熏蒸或洒施生石灰的方法消毒。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储藏,都要一层苗一层土,中间土层厚度8~10cm,层高不超过6层,防止烧苗。翌春起苗的,应当边起苗边定植,防止苗子水分散失过多而影响出苗。
2 定植与管理
2.1 定植。
2.1.1 选择地块。选择坡度小于15°,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黑土,砂质壤土为佳。前茬以油菜、马铃薯及麦类作物最佳,切忌连作,也不宜在上年种植过其它根类药材的地块种植黄芪。
2.1.2 整平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翻整地,移栽前耕翻一次,耕深20~25cm,翻耕后立即耙耱,并结合翻耕用镢头、铁锨等工具将凹凸不平的地块整平,除去杂草、秸杆、石块
2.1.3 科学施肥。推广应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的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三元复合肥30~50kg。农家肥及化肥在播种前均匀撒于地表,随耕地翻入耕作层土壤中。
2.1.4 土壤处理。病虫害严重的地快,结合深翻耕地,亩用40%辛硫磷乳油500ml和50%多菌灵粉剂150g或4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与10kg细沙土拌成毒土撒施。
2.1.5 定植。整平地块,用犁开沟,沟深20cm,将苗按株距20~25cm头向上稍倾斜平放在犁沟内,再翻一犁土将放好的苗子覆盖,行距40cm。为提高产量,早春气温回升慢、少雨干旱的地区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达到增温保墒、促生长的目的。
2.2 田间管理。定植后应随时拔除杂草,开花前每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5kg,促进主根和茎叶生长,提高产量。
黄芪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白粉病、地老虎、金针虫等。具体可选用50%的多菌灵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防治根腐病,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白粉病;地下害虫防治亩用5%的辛硫磷颗粒剂3~5kg拌成毒土在定植前结合深翻土地一次性施入。
3 种子收获
黄芪定植后当年即可产籽,采籽时要求做到随熟随采,采摘后将果荚放在通风处阴干脱粒,然后装入布袋或纸箱中,在干燥通风处贮藏。
4 采挖与留种
4.1 采挖。黄芪一般在定植当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根部,采挖时先将地上部分茎杆割掉,将黄芪田晾晒2~3天再采挖。采挖时因黄芪根系发达、主根深长,故采挖时要尽量深挖,避免损伤根部,影响品质及产量。
4.2 留种。
4.2.1 秋季收获时如需要留种,采用种植时株距宽、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肥沃地块留作种田。
4.2.2 加强管理,及时清理杂草茎杆和废弃的地膜,拔掉病株,防止人蓄践踏。
4.2.3 返青期追肥,亩用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三元复合肥20kg随松土锄草一次施入。病虫害防治方法同上。
5 简单初加工
为提高黄芪的品相及商品价值,采挖后要及时进行简单初加工,先将黄芪根的泥土去净,剪除须根及侧枝,然后置于空地上边晒边搓并捋直,当晒至8成干时,按大中小分级再用细铁丝在头部及尾部扎捆堆放至全干即可上市。
(作者单位:748400甘肃省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1 育苗
1.1 选地、整地。 宜选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育苗,不宜在粘重土或沙质土地上育苗。为克服早春干旱的影响,应对选好的育苗地进行秋翻使土壤充分熟化,接纳降水,增加土壤含水量,翌春土壤解冻后再深翻一遍,并立即耙耱整平。
1.2 种子处理。 黄芪种子种皮坚硬,不易发芽。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其方法有:a、温汤浸种:将种子浸泡在50℃温水中并不定时搅动,24小时后涝出晾晒到微干即可播种;b、划伤种皮:用碎玻璃或粗砂石通过搅拌划伤种皮,然后过筛播种,使种子快速吸收水分、提早发芽。
1.3 施肥、播种。结合春季深翻,亩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500~2500kg、三元复合肥10~20kg,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但以春播为主,播期在3~4月份,一般亩播种量5~10kg。由于黄芪种子较小、幼弱,故播后应在苗床上均匀覆盖一层麦草或遮阳网,以创造荫蔽、湿润的环境,防止幼苗出土后被阳光曝晒造成死苗。
1.4 拔草、追肥。黄芪幼苗出土后应随时拔除杂草,注意除草时要尽量保护表土层,防止大面积损伤幼苗,当幼苗长至5cm高时,及时揭去覆盖物,并在雨后亩追施尿素5kg。
1.5 害虫防治。幼苗在苗期如地温较高、气候干燥易受跳甲为害,应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0%的杀灭菊酯乳油6~10ml/亩兑水50kg叶面喷雾防治,连喷2~3次,间隔期7~10天。
1.6 起苗、储藏。在育苗当年秋季土壤封冻前或翌春解冻后均可起苗。秋季起苗后可采用窖藏或覆土的方法进行储藏,注意窖藏前一定要对窖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烂窖,具体可采用硫磺熏蒸或洒施生石灰的方法消毒。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储藏,都要一层苗一层土,中间土层厚度8~10cm,层高不超过6层,防止烧苗。翌春起苗的,应当边起苗边定植,防止苗子水分散失过多而影响出苗。
2 定植与管理
2.1 定植。
2.1.1 选择地块。选择坡度小于15°,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黑土,砂质壤土为佳。前茬以油菜、马铃薯及麦类作物最佳,切忌连作,也不宜在上年种植过其它根类药材的地块种植黄芪。
2.1.2 整平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翻整地,移栽前耕翻一次,耕深20~25cm,翻耕后立即耙耱,并结合翻耕用镢头、铁锨等工具将凹凸不平的地块整平,除去杂草、秸杆、石块
2.1.3 科学施肥。推广应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的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三元复合肥30~50kg。农家肥及化肥在播种前均匀撒于地表,随耕地翻入耕作层土壤中。
2.1.4 土壤处理。病虫害严重的地快,结合深翻耕地,亩用40%辛硫磷乳油500ml和50%多菌灵粉剂150g或4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与10kg细沙土拌成毒土撒施。
2.1.5 定植。整平地块,用犁开沟,沟深20cm,将苗按株距20~25cm头向上稍倾斜平放在犁沟内,再翻一犁土将放好的苗子覆盖,行距40cm。为提高产量,早春气温回升慢、少雨干旱的地区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达到增温保墒、促生长的目的。
2.2 田间管理。定植后应随时拔除杂草,开花前每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5kg,促进主根和茎叶生长,提高产量。
黄芪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白粉病、地老虎、金针虫等。具体可选用50%的多菌灵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防治根腐病,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白粉病;地下害虫防治亩用5%的辛硫磷颗粒剂3~5kg拌成毒土在定植前结合深翻土地一次性施入。
3 种子收获
黄芪定植后当年即可产籽,采籽时要求做到随熟随采,采摘后将果荚放在通风处阴干脱粒,然后装入布袋或纸箱中,在干燥通风处贮藏。
4 采挖与留种
4.1 采挖。黄芪一般在定植当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根部,采挖时先将地上部分茎杆割掉,将黄芪田晾晒2~3天再采挖。采挖时因黄芪根系发达、主根深长,故采挖时要尽量深挖,避免损伤根部,影响品质及产量。
4.2 留种。
4.2.1 秋季收获时如需要留种,采用种植时株距宽、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肥沃地块留作种田。
4.2.2 加强管理,及时清理杂草茎杆和废弃的地膜,拔掉病株,防止人蓄践踏。
4.2.3 返青期追肥,亩用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三元复合肥20kg随松土锄草一次施入。病虫害防治方法同上。
5 简单初加工
为提高黄芪的品相及商品价值,采挖后要及时进行简单初加工,先将黄芪根的泥土去净,剪除须根及侧枝,然后置于空地上边晒边搓并捋直,当晒至8成干时,按大中小分级再用细铁丝在头部及尾部扎捆堆放至全干即可上市。
(作者单位:748400甘肃省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