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起善缘
善地马中是一所区直属初级中学,坐落于城东,南有佛教禅宗祖庭,西有闻名中外的马坝古人、石峡文化遗址。学校占地38亩,始建于1982年,原校址在马坝镇转溪,校名为马坝镇第二中学。1987年迁到南华禅寺旁,于1991年8月迁到现校址,2010年8月更校名为曲江区马坝中学。2013年9月升格为区直属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教职工90人,学生956人,其中内宿学生210人。
“教育创强”前,善地马中还是一所基础非常薄弱、办学条件非常落后的城郊学校,缘于毗邻禅宗祖庭——南华禅寺,时能沐浴禅宗六祖文化中“善”的雨露,又适逢曲江全力打造“禅宗六祖文化”的背景下,确立了“尚书向善,笃学明志”的办学理念,围绕“日行一善,善形一生”的校训(又是德育理念),借助属地禅宗祖庭——南华禅寺六祖慧能的影响力,大力弘扬基于禅宗、立于道家、融于儒家的善文化的魅力,积极打造善文化品牌。
二、塑善地
走进善地马中,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善文化氛围。在校门口矗立的“善地石”,百米善文化长廊,花草造型的“八字”理念,庄重的“八字”校训。从校徽中的善意到校歌中的善魂,校园的楼宇及校道都有一个能够反映“善”文化特点的名字,崇善楼、向善路等,使师生望词生义。在校园的宣传栏上、走廊旁、草坪边,还设计一些体现“善”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的标语、口号,让校园里的每一处风景都飘逸着善的灵气,使校园真正变成了师生学习文化、养成道德、提升思想的“善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师生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三、践善行
马中人,居善地。善心、善德、善行、善举,让马中成为“善地”。以善施教,以善育人,以善载道,让马中成为“扬善之校”。教善、施善、弘善,让马中教师成为“育善之师”。崇善、立善向善、行善,让马中学生成为“善学之生”。善如水,在马中无处不在。
善文化是善地马中的办学特色,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抓手。一是引领师资队伍“心怀善念,学做善人”,要“知善向善,与人为善”,正是道家“为而不争”的人生态度与境界。作为教师,则应以智者的清醒,将“上善若水”的境界更好地扩展与提升,拥有美好的为师之道。二是学善说善。每年借助“世界阅读日”系列活动,开展校长赠书、读书、论书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先后赠予了教师四本书:第一本书,稻盛和夫的《人为什么活着》——关键词“提升人格”;第二本书,华阳的《工作重在尽职》——关键词“尽职”;第三本书,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关键词“幸福”“成长”;第四本书,《何怀宏品读<沉思录>》——关键词“生命”“有德”。大家阅读学习,写心得,谈体会,评比表彰。三是以善装点校园,彰显善文化内涵。种植名木,摆放景观石,精心设计制作善文化墙、宣传栏、班级场室门牌、特色班级名片、班务栏、学生个性化宿舍名片等一批具有学校善文化特色的产品,并装裱悬挂一批有“善”元素的名家字画,寓善其中。四是设置善文化课,不断完善校本“善文化教材”,校本教材循环使用,有利于师生学习研究善文化,有章可循,共享交流。五是成立“善地文学社”,创办《善地报》。开辟了专门固定的社团活动场所,机构健全,章程规范。《善地报》两开四版彩印,每月定期出版,师生人手发一份,现已按月连续出版了十四期,好评不断。现又把《善地报》制作成周年专辑画册,更好地宣传巩固。六是已成功申报立项省、市各级研究课题两个。以省立项的“‘善文化’德育特色品牌实验研究”课题引领研究,挖掘禅宗善文化的魅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从理论上进一步支撑办学理念。七是开创师生善文化论坛。教师在教职工周例会上讲,每次2人,每人发言5分钟;学生在每周国旗下讲话时讲,每次2人,每人发言3分钟。人人都讲善,以求文化的认同。八是每年五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善文化艺术节,现已连办四届,形成了为善故事比赛、为善日记评选、“善在我心中“征文比赛等十大系列主题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构善教
马中善文化氛围浓厚。我们致力于让校园里的每一处风景都飘逸着善的灵气,使校园真正变成了师生学习文化、养成道德、提升思想的“善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师生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教育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更要理直气壮地搞好教学质量,以质求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我们大力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学生好学而教”的善美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形成合力,健全规范教与学过程的管理机制。
一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构建善美课堂。第一,以生为本,以善定教。第二,以书为本,用好教材。第三,以法为本,提高时效。
二是以开展教学反思为支点,构建善美课堂。学校以教学反思为支点,构建善美课堂,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把反思作为常用的方法,把重建作为改进的途径。每学期,学校还会组织拍摄教师的善美课,用于交流、参评等。
三是以教学管理为平台,构建质量机制。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即以善美为中心,各学科都应渗透善美方面的教育,构建以教研组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平台,以年级组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以教导处为核心的教学监督管理平台。
善地马中是一所区直属初级中学,坐落于城东,南有佛教禅宗祖庭,西有闻名中外的马坝古人、石峡文化遗址。学校占地38亩,始建于1982年,原校址在马坝镇转溪,校名为马坝镇第二中学。1987年迁到南华禅寺旁,于1991年8月迁到现校址,2010年8月更校名为曲江区马坝中学。2013年9月升格为区直属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教职工90人,学生956人,其中内宿学生210人。
“教育创强”前,善地马中还是一所基础非常薄弱、办学条件非常落后的城郊学校,缘于毗邻禅宗祖庭——南华禅寺,时能沐浴禅宗六祖文化中“善”的雨露,又适逢曲江全力打造“禅宗六祖文化”的背景下,确立了“尚书向善,笃学明志”的办学理念,围绕“日行一善,善形一生”的校训(又是德育理念),借助属地禅宗祖庭——南华禅寺六祖慧能的影响力,大力弘扬基于禅宗、立于道家、融于儒家的善文化的魅力,积极打造善文化品牌。
二、塑善地
走进善地马中,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善文化氛围。在校门口矗立的“善地石”,百米善文化长廊,花草造型的“八字”理念,庄重的“八字”校训。从校徽中的善意到校歌中的善魂,校园的楼宇及校道都有一个能够反映“善”文化特点的名字,崇善楼、向善路等,使师生望词生义。在校园的宣传栏上、走廊旁、草坪边,还设计一些体现“善”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的标语、口号,让校园里的每一处风景都飘逸着善的灵气,使校园真正变成了师生学习文化、养成道德、提升思想的“善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师生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三、践善行
马中人,居善地。善心、善德、善行、善举,让马中成为“善地”。以善施教,以善育人,以善载道,让马中成为“扬善之校”。教善、施善、弘善,让马中教师成为“育善之师”。崇善、立善向善、行善,让马中学生成为“善学之生”。善如水,在马中无处不在。
善文化是善地马中的办学特色,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抓手。一是引领师资队伍“心怀善念,学做善人”,要“知善向善,与人为善”,正是道家“为而不争”的人生态度与境界。作为教师,则应以智者的清醒,将“上善若水”的境界更好地扩展与提升,拥有美好的为师之道。二是学善说善。每年借助“世界阅读日”系列活动,开展校长赠书、读书、论书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先后赠予了教师四本书:第一本书,稻盛和夫的《人为什么活着》——关键词“提升人格”;第二本书,华阳的《工作重在尽职》——关键词“尽职”;第三本书,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关键词“幸福”“成长”;第四本书,《何怀宏品读<沉思录>》——关键词“生命”“有德”。大家阅读学习,写心得,谈体会,评比表彰。三是以善装点校园,彰显善文化内涵。种植名木,摆放景观石,精心设计制作善文化墙、宣传栏、班级场室门牌、特色班级名片、班务栏、学生个性化宿舍名片等一批具有学校善文化特色的产品,并装裱悬挂一批有“善”元素的名家字画,寓善其中。四是设置善文化课,不断完善校本“善文化教材”,校本教材循环使用,有利于师生学习研究善文化,有章可循,共享交流。五是成立“善地文学社”,创办《善地报》。开辟了专门固定的社团活动场所,机构健全,章程规范。《善地报》两开四版彩印,每月定期出版,师生人手发一份,现已按月连续出版了十四期,好评不断。现又把《善地报》制作成周年专辑画册,更好地宣传巩固。六是已成功申报立项省、市各级研究课题两个。以省立项的“‘善文化’德育特色品牌实验研究”课题引领研究,挖掘禅宗善文化的魅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从理论上进一步支撑办学理念。七是开创师生善文化论坛。教师在教职工周例会上讲,每次2人,每人发言5分钟;学生在每周国旗下讲话时讲,每次2人,每人发言3分钟。人人都讲善,以求文化的认同。八是每年五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善文化艺术节,现已连办四届,形成了为善故事比赛、为善日记评选、“善在我心中“征文比赛等十大系列主题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构善教
马中善文化氛围浓厚。我们致力于让校园里的每一处风景都飘逸着善的灵气,使校园真正变成了师生学习文化、养成道德、提升思想的“善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师生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教育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更要理直气壮地搞好教学质量,以质求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我们大力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学生好学而教”的善美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形成合力,健全规范教与学过程的管理机制。
一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构建善美课堂。第一,以生为本,以善定教。第二,以书为本,用好教材。第三,以法为本,提高时效。
二是以开展教学反思为支点,构建善美课堂。学校以教学反思为支点,构建善美课堂,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把反思作为常用的方法,把重建作为改进的途径。每学期,学校还会组织拍摄教师的善美课,用于交流、参评等。
三是以教学管理为平台,构建质量机制。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即以善美为中心,各学科都应渗透善美方面的教育,构建以教研组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管理平台,以年级组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以教导处为核心的教学监督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