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语文教学改革大讨论中的一个新话题,即语感问题。重点讨论了什么是语感;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语感; 语文学习;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03-001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关于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此处可以知道: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语感呢
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1) 对遵循或背离某一语言的既定用法(如形式上或习惯用语上)的敏感性。(2) 对语言的有效性或合適性的感觉。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的能力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为一接触语言文字,即产生正确的全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语感能力差的,接触语言文字时,在运用惯常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仅能领略其所承载内涵的一鳞半爪,甚或曲解其意。
举例来说,会读古诗的人,一见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立即会在眼前浮现出粉墙上挑着红花的杏枝、园内姹紫嫣红的春色,还有诗人驻足抬眼的神态,迅速感受到诗人欣喜的心情和爱春惜春的感情,进而获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除此之外,更可能由“红杏出墙”生发“幽香浮动”、“临风摇曳”等等诸多联想。换了一个很少接触古诗的普通小学生,一下子是感悟不出那么多的。若单让他自己去读,则诗中的许多意蕴都会被浪费掉,至多剩下一个文字的外壳。
二、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科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切实掌握祖国语言和文学知识,并具有熟练运用语言的良好的言语能力。学科目标中的言语能力包括其感性和理性的成分,缺一不可。语感就是其中一种带有感性性质的言语能力,是学生训练、掌握的对象,同时,较好的语感有助于学生对其他语言知识和言语能力的学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感是贯穿其始终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由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熟练掌握和使用语言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首先,语感的积累可以从生活着手。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从叶老的这段话中,我们也感知到:生活经验与语感积累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为每一天的生活留下美好、愉快的回忆。热爱生活,才会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学生的眼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的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组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低段重在词语的积累,简单内容的事件的描述。中段重在对事件过程的描述,且能抓住要点。在大量的活动中,建立词语与生活的联系。如:只要说到公鸡,学生会说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公鸡的特点,好斗的鸡、生活中的带着一群母鸡的公鸡,其特点各不相同。春天里欣赏的美丽景色,应该是的美丽;夏天里看到的是那样的充满无限的生机;秋天里感受到的是一片成熟的金色;冬天里出现的更能激发学生不同的遐想。这些生活的经验从哪里来呢?只有从生活中来到学生的美好的记忆。
其次,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能加深对语感的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语感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次的积累,达到良好的语感状态。
于永正老师说:“文如看山不喜平。”在一篇文章中蕴涵了作者的“情”、“理”和“法”,怎样把作者的观点变成影响学生的、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呢?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之法,亦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情,要在读中悟;理,要在读中悟;法也要在读中悟。但这个“悟”,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的体验,而不是老师的包办代替。
我们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悟时,应该是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而且是不同学生的不同感受,正如“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在这读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这语感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们现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坚持让学生每天读一篇美文,在文章中做必要的批注,写简单的读后感,摘录优美的词语和语句并加以背诵,哪怕在其他笔头作业上少布置一点,也要保证每天的看书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的确很有成效,不仅在阅读,就是在写作和其他方面都有所提高,另外,鼓励学生多往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跑,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相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对孩子的一生都是大有裨益的事。
第三,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我记得我上学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他说,不能做尖底坛子;不能是半瓶水,摇摇晃晃。当时我还不太明白,现在走上教学岗位,才明白要教给学生半瓶水,自身先要有一瓶水,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先要从自己做起,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理论上的,实践中的,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批文入情。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充分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语感; 语文学习;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03-001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关于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此处可以知道: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语感呢
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1) 对遵循或背离某一语言的既定用法(如形式上或习惯用语上)的敏感性。(2) 对语言的有效性或合適性的感觉。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的能力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为一接触语言文字,即产生正确的全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语感能力差的,接触语言文字时,在运用惯常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仅能领略其所承载内涵的一鳞半爪,甚或曲解其意。
举例来说,会读古诗的人,一见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立即会在眼前浮现出粉墙上挑着红花的杏枝、园内姹紫嫣红的春色,还有诗人驻足抬眼的神态,迅速感受到诗人欣喜的心情和爱春惜春的感情,进而获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除此之外,更可能由“红杏出墙”生发“幽香浮动”、“临风摇曳”等等诸多联想。换了一个很少接触古诗的普通小学生,一下子是感悟不出那么多的。若单让他自己去读,则诗中的许多意蕴都会被浪费掉,至多剩下一个文字的外壳。
二、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科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切实掌握祖国语言和文学知识,并具有熟练运用语言的良好的言语能力。学科目标中的言语能力包括其感性和理性的成分,缺一不可。语感就是其中一种带有感性性质的言语能力,是学生训练、掌握的对象,同时,较好的语感有助于学生对其他语言知识和言语能力的学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感是贯穿其始终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由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熟练掌握和使用语言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首先,语感的积累可以从生活着手。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从叶老的这段话中,我们也感知到:生活经验与语感积累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为每一天的生活留下美好、愉快的回忆。热爱生活,才会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学生的眼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的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组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低段重在词语的积累,简单内容的事件的描述。中段重在对事件过程的描述,且能抓住要点。在大量的活动中,建立词语与生活的联系。如:只要说到公鸡,学生会说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公鸡的特点,好斗的鸡、生活中的带着一群母鸡的公鸡,其特点各不相同。春天里欣赏的美丽景色,应该是的美丽;夏天里看到的是那样的充满无限的生机;秋天里感受到的是一片成熟的金色;冬天里出现的更能激发学生不同的遐想。这些生活的经验从哪里来呢?只有从生活中来到学生的美好的记忆。
其次,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能加深对语感的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语感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次的积累,达到良好的语感状态。
于永正老师说:“文如看山不喜平。”在一篇文章中蕴涵了作者的“情”、“理”和“法”,怎样把作者的观点变成影响学生的、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呢?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之法,亦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情,要在读中悟;理,要在读中悟;法也要在读中悟。但这个“悟”,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的体验,而不是老师的包办代替。
我们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悟时,应该是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而且是不同学生的不同感受,正如“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在这读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这语感是其中的一部分。
我们现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坚持让学生每天读一篇美文,在文章中做必要的批注,写简单的读后感,摘录优美的词语和语句并加以背诵,哪怕在其他笔头作业上少布置一点,也要保证每天的看书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的确很有成效,不仅在阅读,就是在写作和其他方面都有所提高,另外,鼓励学生多往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跑,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相信: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对孩子的一生都是大有裨益的事。
第三,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我记得我上学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他说,不能做尖底坛子;不能是半瓶水,摇摇晃晃。当时我还不太明白,现在走上教学岗位,才明白要教给学生半瓶水,自身先要有一瓶水,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先要从自己做起,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理论上的,实践中的,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批文入情。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充分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