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最近,市纪委在开展“反腐倡廉永葆先进性”主题教育活动中,推出了一批反映党员干部勤廉兼优先进典型事迹的通讯和报告文学。本刊选编了其中的3篇获奖作品,以飨读者。
到财政局工作,谁不喜欢?更何况去当局长,那真是令人心跳加速,热血沸腾。然而,2003年6月18日,当37岁的熊泽亮从铜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调任财政局长时,县委书记马平的一席话,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财政局长这个岗位处于矛盾的风口浪尖,一定要树立大公无私、为民理财的观念,不能有一点闪失,否则……走上不归之路的财政局长,可不少啊。”结束谈话时,马平微笑着握紧新任局长之手,意味深长地说了声“珍重”。
熊泽亮的心一颤。他猛地感到,自己的双肩,被压上了沉甸甸的期望和担子。
“打水要到井边”
走马上任的第二天,熊泽亮发现一些办公室有空位。“正是上班时间,这些人到哪里去了?”他问。话刚出口,忽然想起上任前听到的一些传闻,说是在财政局,有的职工作风涣散,个别干部飘然在上。
熊泽亮找在财政局工作了27年的林光耀副局长谈心。老林说:“局里的问题,主要是制度不完善。”老林拿出一个笔记本,递给新来的上司,“这是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涉及机关经费管理、劳动纪律等制度。”
熊泽亮细心阅读,思考琢磨。广泛征求意见后,局里拟定了资金审批、劳动纪律等12项制度,交干部群众讨论、修改,然后宣布执行。
在职工大会上,他说:“职工埋头干活,领导却喝茶看报,当‘脱产干部’,这是渎职!打水要到井边,领导就要实干。我这个局长,就是一线,就是基层,同样接受监督!”从此,财政局出现了一种新气象:每天,局长提前20分钟上班;科长提前10分钟上班;科员因事、因病请假,由科长顶上去,不能让群众误事。
转变作风的规定和预算追加、国有资产处置、公务用车购置涉及财政改革的三大听证制度相继出台。
一位退休干部好言相劝:“这也听证,那也听证,改革的点子多了,局长的权利就少了,为啥不给自己留点空间?”熊泽亮笑了笑回答:“留下空间,就容易有私心。”
接下来,就是干。累!熊泽亮像一只“嗡嗡”作响的陀螺,不停地旋转。财政工作千头万绪,小到某个人的补助,大到重点工程建设,都要处理。他总是上班从正门进,下班,从传达室出——时间晚了,正门早关了。
“一把尺子量到底”
一天,某领导登门。熊泽亮正忙。领导坐在局办公室等,接连催着通报。工作人员说,里面还有人候着,再等一会。领导脸色愠怒。不一会儿,熊泽亮迎了出来,伸出热情的手。领导阴沉着脸,不说话,冷冷的目光,射向熊泽亮的脸,狠狠地“挖”了两眼,突然猛击一掌,茶几抖动,茶水晃荡四溢,惊得外面的人慌慌张张推门张望。“你跟我过不去,不给我钱,还让我难堪。经费报告,是你的人作的;预算听证会,是你主持的;结论是你下的,我几时得罪你了?”领导的话,句句逼人。
微笑。熊泽亮换上一杯茶,双手捧上。见对方不理,便轻轻搁在茶几上,说:“您发火,我就不说话。”
领导不言语了。熊泽亮说:“我做事讲良心,讲原则,从事实出发,不管是谁,一把尺子量到底。”
原来,该领导所在部门的一项工程主体完工,经费出现较大缺口,申请县财政追加预算。财政局按程序调查后发现,该工程擅自超越设计标准,扩大了建筑规模。在公开听证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纳税人代表不但不同意追加预算,还提出了批评。领导要钱不成,反而丢了面子,便将一腔怨气,全发上门来。
听熊泽亮这么一说,领导嗓门更高了:“我就要盯着,看你那把尺子怎样量到底!”
微笑,依然是微笑,熊泽亮像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好的,我随时接受监督。”
领导拂袖而去。熊泽亮望着领导的背影,长叹一声。电话铃声急促地响了。某领导叫他过去。
入门,寒暄。看脸色,熊泽亮晓得,又要挨批评了。领导说:“不看僧面看佛面,有些事,应先通通气。你一下子就全县通报,让人多难堪。”
原来,财政局对164个单位的财政票据管理,132个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收缴和银行账户运行,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检查,发现了一些违规行为。当事人被严肃处理后,熊泽亮觉得起不到教育作用,必须在全县通报,以儆效尤。
领导对通报批评一事有意见,说:“事情都已经处理了,何必还要通报呢?”
熊泽亮固执地说:“检查轰轰烈烈,处理冷冷清清,起不到教育作用,必须一针见血,依法办事。”
压力,指责,威胁,他承受着,含辛茹苦,忍辱负重,无怨无悔。“当好好先生,肯定是不称职的财政局长;要称职,就会得罪人。”每当想不通的时候,熊泽亮就会想起马平的话,心中随之释然。
跑出来的“铜梁模式”
今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重庆提交的一份反映“乡财乡有,代管消债”的“铜梁模式”材料,作为经验在会上进行了书面交流。沉重的乡镇债务这一国家级难题在铜梁初步得以破解,全国各地的取经团蜂拥而来。
其实,乡镇还债,谈何容易!铜梁的乡镇债务曾经高达7.37亿元,相当于2000年地方预算内收入的5.6倍。政府部门要运转,公务员要吃饭,弱势群体要救助,铜梁财力捉襟见肘,沉重的债务,无疑是雪上加霜。
新官理旧事,还债是政绩。这是县委一班人的执政理念。
债务怎么偿还?资金怎么筹措?揣着这两个重如千钧的问题,熊泽亮下乡调研。一连十几天,深入访察后,写出了《化解我县乡镇政府债务的对策》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内容实在,建议具体:发展工业,增加收入;工资统发,乡财乡用县管;核清债务,分类偿还……从培植财源、防范新债、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还债的“铜梁模式”。
2005年2月,全国人大调查组到铜梁县,就该县破解县乡债务问题进行调研。在东山脚下的华兴镇政府,调查组的同志正碰上债主龚如有。聊起追债,老龚说:“以前每到年关,我家里就坐满讨工钱的民工,我就找政府。书记、镇长被我追得不敢露面。现在好了,镇里安排出了还债的时间表,我和其他债主都放心了。”
亲耳听来的故事,也许有创作的成分,但亲眼看到的事实,令调研组的同志信服不已。
铜梁的乡镇政府房屋大多陈旧,为啥不建新楼?财政不给钱;乡镇干部出国考察,财政不给钱;公务费用超支,财政不给钱;购置公务车,财政不给钱……不该花的钱,熊泽亮一毛不拔。今年上半年,县财政预算追加的钱,被砍掉700多万元。千方百计节约下来的钱,全部用于还债。就连市财政局两次给他去欧美考察的机会,熊泽亮都放弃了。是忙,还是舍不得花钱?他笑而不语。
市财政局长马千真在铜梁考察乡镇还债工作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她兴奋地说:“财政工作难啊!千万颗心向着财政,千万只眼盯着财政,千万只手伸向财政。铜梁财政局率先推出乡财县管、省钱还债的举措,为乡镇解了难,为政府分了忧!”
马局长的表扬有数据作依据。从2000年到2004年,铜梁偿还历史性债务4.98亿元。还债,还出了政府信用,还出了发展活力。2004年,县财政收入达到5.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勤俭持家,开源节流,铜梁还债头绪分明。“到2009年,我们将还清所有债务。那时候,铜梁龙将挣脱债务锁链,轻装上阵,潇洒腾飞。”熊泽亮信心满怀。
“我要亲自接见熊局长”
2005年春节,铜梁财政局楼前。
欢腾的鼓点引来动人的歌声。东城、河湾、塔山居委会的老人欢天喜地拜年来了。
熊泽亮一见老人们,就开心地笑。
一位老大娘不认识熊泽亮,她一说话,就引得大家笑:“我是河湾居委会的,我要亲自接见熊局长,表达感谢。”
表达感谢的人多着呢。
白羊镇群众送来“水碾牌”苏氏咸菜,麻辣、清香,这可是名牌货呢。水碾村村民就靠卖这咸菜,修新楼,供孩子上大学。然而以前村里只有小作坊,熊泽亮见这咸菜有特色,有市场潜力,便到市里争取资金,请专家来指导,村里成立了重庆龙腾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现在产品供不应求,村民能不感激吗?
老百姓的感情质朴而真诚。
“百姓是大地,百姓是苍天。踏踏实实对大地,坦坦荡荡对苍天。”这段文字,记在熊泽亮心上。
年终考评,正是职工发怨气的最佳时刻。当领导的,哪个不得罪人呢?背靠背测评,正好可以“修理”一下局长。然而去年年终民意测评时,熊泽亮的满意票,却是百分之百!
这对处于风口浪尖上的“财神爷”来说,实在是难得!
当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记着呢。
到财政局工作,谁不喜欢?更何况去当局长,那真是令人心跳加速,热血沸腾。然而,2003年6月18日,当37岁的熊泽亮从铜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调任财政局长时,县委书记马平的一席话,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财政局长这个岗位处于矛盾的风口浪尖,一定要树立大公无私、为民理财的观念,不能有一点闪失,否则……走上不归之路的财政局长,可不少啊。”结束谈话时,马平微笑着握紧新任局长之手,意味深长地说了声“珍重”。
熊泽亮的心一颤。他猛地感到,自己的双肩,被压上了沉甸甸的期望和担子。
“打水要到井边”
走马上任的第二天,熊泽亮发现一些办公室有空位。“正是上班时间,这些人到哪里去了?”他问。话刚出口,忽然想起上任前听到的一些传闻,说是在财政局,有的职工作风涣散,个别干部飘然在上。
熊泽亮找在财政局工作了27年的林光耀副局长谈心。老林说:“局里的问题,主要是制度不完善。”老林拿出一个笔记本,递给新来的上司,“这是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涉及机关经费管理、劳动纪律等制度。”
熊泽亮细心阅读,思考琢磨。广泛征求意见后,局里拟定了资金审批、劳动纪律等12项制度,交干部群众讨论、修改,然后宣布执行。
在职工大会上,他说:“职工埋头干活,领导却喝茶看报,当‘脱产干部’,这是渎职!打水要到井边,领导就要实干。我这个局长,就是一线,就是基层,同样接受监督!”从此,财政局出现了一种新气象:每天,局长提前20分钟上班;科长提前10分钟上班;科员因事、因病请假,由科长顶上去,不能让群众误事。
转变作风的规定和预算追加、国有资产处置、公务用车购置涉及财政改革的三大听证制度相继出台。
一位退休干部好言相劝:“这也听证,那也听证,改革的点子多了,局长的权利就少了,为啥不给自己留点空间?”熊泽亮笑了笑回答:“留下空间,就容易有私心。”
接下来,就是干。累!熊泽亮像一只“嗡嗡”作响的陀螺,不停地旋转。财政工作千头万绪,小到某个人的补助,大到重点工程建设,都要处理。他总是上班从正门进,下班,从传达室出——时间晚了,正门早关了。
“一把尺子量到底”
一天,某领导登门。熊泽亮正忙。领导坐在局办公室等,接连催着通报。工作人员说,里面还有人候着,再等一会。领导脸色愠怒。不一会儿,熊泽亮迎了出来,伸出热情的手。领导阴沉着脸,不说话,冷冷的目光,射向熊泽亮的脸,狠狠地“挖”了两眼,突然猛击一掌,茶几抖动,茶水晃荡四溢,惊得外面的人慌慌张张推门张望。“你跟我过不去,不给我钱,还让我难堪。经费报告,是你的人作的;预算听证会,是你主持的;结论是你下的,我几时得罪你了?”领导的话,句句逼人。
微笑。熊泽亮换上一杯茶,双手捧上。见对方不理,便轻轻搁在茶几上,说:“您发火,我就不说话。”
领导不言语了。熊泽亮说:“我做事讲良心,讲原则,从事实出发,不管是谁,一把尺子量到底。”
原来,该领导所在部门的一项工程主体完工,经费出现较大缺口,申请县财政追加预算。财政局按程序调查后发现,该工程擅自超越设计标准,扩大了建筑规模。在公开听证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纳税人代表不但不同意追加预算,还提出了批评。领导要钱不成,反而丢了面子,便将一腔怨气,全发上门来。
听熊泽亮这么一说,领导嗓门更高了:“我就要盯着,看你那把尺子怎样量到底!”
微笑,依然是微笑,熊泽亮像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好的,我随时接受监督。”
领导拂袖而去。熊泽亮望着领导的背影,长叹一声。电话铃声急促地响了。某领导叫他过去。
入门,寒暄。看脸色,熊泽亮晓得,又要挨批评了。领导说:“不看僧面看佛面,有些事,应先通通气。你一下子就全县通报,让人多难堪。”
原来,财政局对164个单位的财政票据管理,132个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收缴和银行账户运行,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检查,发现了一些违规行为。当事人被严肃处理后,熊泽亮觉得起不到教育作用,必须在全县通报,以儆效尤。
领导对通报批评一事有意见,说:“事情都已经处理了,何必还要通报呢?”
熊泽亮固执地说:“检查轰轰烈烈,处理冷冷清清,起不到教育作用,必须一针见血,依法办事。”
压力,指责,威胁,他承受着,含辛茹苦,忍辱负重,无怨无悔。“当好好先生,肯定是不称职的财政局长;要称职,就会得罪人。”每当想不通的时候,熊泽亮就会想起马平的话,心中随之释然。
跑出来的“铜梁模式”
今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重庆提交的一份反映“乡财乡有,代管消债”的“铜梁模式”材料,作为经验在会上进行了书面交流。沉重的乡镇债务这一国家级难题在铜梁初步得以破解,全国各地的取经团蜂拥而来。
其实,乡镇还债,谈何容易!铜梁的乡镇债务曾经高达7.37亿元,相当于2000年地方预算内收入的5.6倍。政府部门要运转,公务员要吃饭,弱势群体要救助,铜梁财力捉襟见肘,沉重的债务,无疑是雪上加霜。
新官理旧事,还债是政绩。这是县委一班人的执政理念。
债务怎么偿还?资金怎么筹措?揣着这两个重如千钧的问题,熊泽亮下乡调研。一连十几天,深入访察后,写出了《化解我县乡镇政府债务的对策》的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内容实在,建议具体:发展工业,增加收入;工资统发,乡财乡用县管;核清债务,分类偿还……从培植财源、防范新债、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还债的“铜梁模式”。
2005年2月,全国人大调查组到铜梁县,就该县破解县乡债务问题进行调研。在东山脚下的华兴镇政府,调查组的同志正碰上债主龚如有。聊起追债,老龚说:“以前每到年关,我家里就坐满讨工钱的民工,我就找政府。书记、镇长被我追得不敢露面。现在好了,镇里安排出了还债的时间表,我和其他债主都放心了。”
亲耳听来的故事,也许有创作的成分,但亲眼看到的事实,令调研组的同志信服不已。
铜梁的乡镇政府房屋大多陈旧,为啥不建新楼?财政不给钱;乡镇干部出国考察,财政不给钱;公务费用超支,财政不给钱;购置公务车,财政不给钱……不该花的钱,熊泽亮一毛不拔。今年上半年,县财政预算追加的钱,被砍掉700多万元。千方百计节约下来的钱,全部用于还债。就连市财政局两次给他去欧美考察的机会,熊泽亮都放弃了。是忙,还是舍不得花钱?他笑而不语。
市财政局长马千真在铜梁考察乡镇还债工作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她兴奋地说:“财政工作难啊!千万颗心向着财政,千万只眼盯着财政,千万只手伸向财政。铜梁财政局率先推出乡财县管、省钱还债的举措,为乡镇解了难,为政府分了忧!”
马局长的表扬有数据作依据。从2000年到2004年,铜梁偿还历史性债务4.98亿元。还债,还出了政府信用,还出了发展活力。2004年,县财政收入达到5.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勤俭持家,开源节流,铜梁还债头绪分明。“到2009年,我们将还清所有债务。那时候,铜梁龙将挣脱债务锁链,轻装上阵,潇洒腾飞。”熊泽亮信心满怀。
“我要亲自接见熊局长”
2005年春节,铜梁财政局楼前。
欢腾的鼓点引来动人的歌声。东城、河湾、塔山居委会的老人欢天喜地拜年来了。
熊泽亮一见老人们,就开心地笑。
一位老大娘不认识熊泽亮,她一说话,就引得大家笑:“我是河湾居委会的,我要亲自接见熊局长,表达感谢。”
表达感谢的人多着呢。
白羊镇群众送来“水碾牌”苏氏咸菜,麻辣、清香,这可是名牌货呢。水碾村村民就靠卖这咸菜,修新楼,供孩子上大学。然而以前村里只有小作坊,熊泽亮见这咸菜有特色,有市场潜力,便到市里争取资金,请专家来指导,村里成立了重庆龙腾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现在产品供不应求,村民能不感激吗?
老百姓的感情质朴而真诚。
“百姓是大地,百姓是苍天。踏踏实实对大地,坦坦荡荡对苍天。”这段文字,记在熊泽亮心上。
年终考评,正是职工发怨气的最佳时刻。当领导的,哪个不得罪人呢?背靠背测评,正好可以“修理”一下局长。然而去年年终民意测评时,熊泽亮的满意票,却是百分之百!
这对处于风口浪尖上的“财神爷”来说,实在是难得!
当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记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