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6s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兴趣。这种学习方式具有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选择空间大等特点,选题一般都符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一般情况下课题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都会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功感,体验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增强自信心大有益处,尤其在教师抓住时机给予鼓励表扬后会使学困生大受鼓舞,信心倍增,这些无疑对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文化素质和品德素质大有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学 研究性学习 学困生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已经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核心。而素质教育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能仅仅有一个宏伟的目标,更应该有一整套相关的机制与教学方法。各地的同仁都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在学生主体说的基础上,结合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兴趣培养,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搜集,自我分析,自我发现、自我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知识问题或理论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具备了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特点,尤其对学困生的转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从教育教学现状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研究性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不注重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深入了解与探索应用,而是死抱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变。其实,这不只是守旧,而且是一种惰性,不愿改变自己,不愿去探索和实践。第二,一部分教师不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或不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而是一味地拿高考压学生,拿题海训学生,认为只要是为学生前途着想就行了,但最终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激化,学生不是发自内心地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一种爱好,一种需要。第三,在教与学双方的思想中,没有树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标,所以不少学生只知考试,根本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主要是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探索和自主解决,这种学习方式具有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选择空间大等特点,选题一般都符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一般情况下课题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都会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功感,体验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增强自信心大有益处,尤其在教师抓住时机给予鼓励表扬后会使学生大受鼓舞,信心倍增,这些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困生的整体素质大有裨益。
  一、研究性学习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困生的素质。
  1.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七个方面。
  ①一切以前经历过的并且做成功了的事;②最有希望做成功的事;③能给学生以愉快感、和谐感和美感的事;④适合本人水平的活动;⑤新奇的事,能引起好奇心和使人注目的事;⑥使学生感到这是他们需要的事;⑦使学生感到将来有用的事,若马上就能用,则兴趣更足。
  2.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最终成为学困生的因素也有七个方面。
  ①知识到了分化点,学生的学习遇到了困难;②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受阻;③教师的教态冷落或对学生的不公正;④学生自己的学习目的无法达到;⑤学习是在强迫条件下勉强进行的;⑥学习是在不安全的甚至在感到“恐惧”的心理下进行;⑦其他原因:身体情况不好、家庭经济困难、贪玩和思想问题等。
  3.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原动力;研究性学习使兴趣成为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最好的老师,能激励他们深入地研究和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使他们创造出新的事物。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能利用原有的旧知识基础探索新的知识,让新知识内化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令其重组,称作“以旧探新”或“以旧寻新”;能整体优化和设计知识阶梯,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把握知识的可接受性、深度、广度、密度和进度,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学习的认识过程中“跳一跳,摘到果实”;能发掘美育知识,利用学科知识的系统、有序、生动、丰富和内在魅力,使学困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越愉快越追求愉快,越美越向往美;能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循序渐进,使整个教学过程适合学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入,思考题的选择和新情境的创设有新鲜感和诱惑性,在讲述和质疑中常常能使学困生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能不失时机地、有机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解决学生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及时联系社会、科学、技术、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使学困生清楚地认识到所学的知识和内容与生产、生活和自身的关系,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不尽的学习动力,文化素质和品德素质得到提高。
  对未形成良好学习动机的学困生来说,最有效的办法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依靠卓有成效的学习活动来形成下一步的学习动机。学困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成功所产生的喜悦感能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并成为促使学困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而教师在此时的适时表扬更能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促使他们进一步努力,让学困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进步。
  如教学汪国真先生的《雨的随想》和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等时,对于研究课题的确立,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可由学生自己决定,也可以由老师指定。比如分别以“雨”和“胡同”为研究课题,有的从文学的角度搜集出历朝历代有关“雨”的名言名句,有的从历史学的角度联想到所有“雨”中的故事——名人逸事或个人经历,有的从气象地理学的角度谈“雨”的形成,有的从环保学的角度谈“雨”的利与弊;有的充满童真童趣地回忆儿时的“胡同”,有的充满现代气息地谈如何实现“胡同”的现代化,有的从文物学的角度谈“胡同”的保护,有的从旅游学的角度谈“胡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的从传统建筑学的角度谈“胡同”的建筑艺术美,有的从城市规划学的角度谈“胡同”的改造与拆迁。又如学习辩论时,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电视利与弊”的辩论。这些都能有效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传统的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使学困生能“抬头做人”,获得更多的成功,使学困生在自信、自立中健康成长和提高。
  1.平时教学的情况。
  课堂提问的过程就是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而由于回答问题的差错率较高,学困生习惯于听别人回答,自己则不开动脑筋,久而久之,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滞了。学困生作业难问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困生往往敷衍了事,问题越积越多,学习信心受挫,成绩越来越差,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要紧的是不对他们另眼相看。许多教师也有一颗慈母的心,但习惯于在课后把学困生留下来补课,可这无异于不断地提醒他们:“你是差生,你是差生。”强化了他们技不如人的心理,便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乃至丧失学习的信心。
  2.开展研究性学习为改变学困生的心理现状和能力现状提供了机遇。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不预先就给学生树立“是”与“非”、“对”与“错”的绝对权威,有时允许学生有多个答案,避免过早地对学生所做的事情给予“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价值判断;研究性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欣赏学生表示出来的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观念,培养学生发掘想象力的能力、捕捉“直觉”的本领、迅速记录“灵感”的习惯。课外补课不是辅导学困生的好办法。研究性学习使辅导学困生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悄悄”地进行,把辅导列入课内教学环节之中,让学困生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稍有成绩即及时表扬,使学困生感到自己和别人同样聪明,尝到成功的喜悦后自信心就大增。研究性学习让学困生在“润物细无声”般的教学中产生质的飞跃。
  如对北宋大文豪“苏轼”的研究。苏轼是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取得巅峰成就和宗师地位的文化巨人,是“凤毛麟角式的人物”(林语堂语)。学生在中小学课本中,在印有苏轼词文书画的各种古籍中,在古今学者对苏轼的各种评论中,从方便快捷的网络中……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有“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有《苏东坡传》(林语堂)、《浪迹东坡路》(史良昭),有《放逐与回归》(洪亮)、《苏东坡突围》(余秋雨);有他的杭州修堤、密州谢雨,有他的与平民僧道的交往、对亡妻的深情厚谊;甚至提起“东坡肘”,甚而说爱上了苏东坡。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困生能真正得到提高。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评定学生水平和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和创造性活动,能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研究,真正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三、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走出狭小的课堂,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困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学困生的提高。
  吕叔湘先生认为,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慢差费的主要原因,是把语文教学限制在狭小的课堂内,有限的课本内。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是可以学语文,特别是看小说,那就更普通了。”充分说明语文教学应该走出课堂,不应该把教学内容仅仅囿于课堂之内,要时刻有意识地把课内知识向外延伸和扩展。研究性学习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纵观古今、吸纳内外的重要课堂。
  比如教学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一课,我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鼓励学生先建构起“石钟山研”网站(很多学困生由于平时把大部分精力用于玩游戏、泡网吧或上网聊天,本身就是电脑高手),搜集多张有关石钟山形状的照片、多篇文字资料(有关文章字、词、句研究的内容,专家关于《石钟山记》的鉴赏文章,关于石钟山自然地理条件的科普介绍文章,关于石钟山得名的争论文章及史料,等等),组织成“石钟山研究”网站。学生可以把内容调出来思考,小组内部或小组之间可以进行相互协作、相互讨论,把自己的答案发表在论坛或聊天室里,也可以自己提出讨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们在我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了学习群体并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里,没有优等生和学困生之分,而是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学习者群体(当然包括学困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每个同学都可以在众多不同的看法中认识世界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使学困生如鱼得水,能够“大展宏图”。
  当然,我们所说的研究性学习并非是脱离教材,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因为这个“例子”是其他任何材料无非替代的。而且研究性学习与目前我们提倡的“减负”也并不矛盾。
  研究性学习是更好地利用教材,并减掉学困生“多余的负担”,使学困生的语言功底得以巩固,文化底蕴得以充实,人文素养得以提高。研究性学习是让学困生在成功的喜悦中转化的最佳途径,是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并使学生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试验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语文教学通讯·建构主义与中学语文教学.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育应关注人的发展.
  [4]吕叔湘论语文教学.
  [5]张福宾著.谈高中研究性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之一,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集中体现。高中语文课堂应该如何应对“人性善恶”的命题,彰显怎样的价值观,是教师始终绕不过去的难题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人性中的“平庸之恶”,提倡检省自我,启迪良知,实践公共责任,达成与世界的自然和解,以深化对高中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價值观教育 人性善恶论 “平庸
月亮是中国传统文学中常用的意象,欣赏中国文学离不开对月亮的欣赏。张爱玲的世界中月亮的意象俯拾皆是,而把月亮这一意象发展到顶峰,则当推《金锁记》。在这片小说中,共六次描写到月亮,有的一笔带过,有的浓墨重彩,汇成一条动人的月亮河。文中的月亮照耀着我们,使一切深刻的内涵都包蕴、贯穿在月亮之中。在小说情节的关键时刻、人物命运的重要关头,月亮的意象都会出现,与人物同喜同悲,成为贯穿全篇的主题意象,强调了悲剧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女性比例逐年提高。高校青年女教师作为青年教师队伍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却承担着角色冲突带来的压力。本文从青年女教师承担的多重角色出发,分析她们的压力及产生原因,从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使学校的管理者真正关注青年女教师的发展,有助于高校女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 高校青年女教师 职业发展 职
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是每位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成功的关键是信任。在班主任工作中,信任拉近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信任也让我和学生们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走向成功。下面我谈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一、做值得学生信任的班主任  一本书上说过:人
摘 要: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集中沉积在了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它们连同佛学一起在中国的发展中完善了中国思想史,渗透在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心里,也进入到了学习生活中,从而对大量的心理引导与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孔孟老庄思想 专注谦虚 契合点    “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因为环境永远不
摘 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作者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个案来进行调查和分析,解读其“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特色,以其“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特色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些许借鉴,希望引起教育界对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视,并将其广泛应用到各科的教学之中。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 “活动单导学” 教学特色    一
摘 要: 当代社会,教师这个群体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有的压力是来自于自身,也有的是来自社会其他方面。因此,关注教师尤其是职业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学校要关爱教师,教师自己要不断学习,适应教育的发展趋势,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关心自己,拥有健康的人生。身心健康了,心灵才会更阳光,才能拥抱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 职业教师 压力 心理健康 阳光的心 幸福生活    在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当代
教学实景一:教室里,老师或立或坐在讲桌前,学生捧着做好的作业本,排着或长或短的队,等待老师的批阅,老师边批作业,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学生的脸上或露出得意的笑容——许是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或露出遗憾的表情——许是粗心大意出了一些小错;或是露出若有所悟的神情,频频点头——许是疑难之处得到了老师的指点,有茅塞顿开之感。  教学实景二:课间休息时,学生捧着作业本急急地送到老师的办公室里,请老师当面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艺术再现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如果教师遵循这一真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就会使教学效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全程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  一、审美感知,体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