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巧找物理题中的条件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q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答初中物理习题时,学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题中并未明确给出解题的条件。怎样引导学生快速、准确找出这些条件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知道一些约定俗成的提法的含义
  
  课本上经常用一些固定的提法来说明某些现象,这些提法中的某些词语由于已约定俗成,所以具有确定不变的含义,知道了这些提法的含义,就等于知道了一些条件。如“一物体在光滑面上运动……”其中“光滑”的含义为不计摩擦,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零。又如“一颗手榴弹在空中自由飞行……”其中“自由”的含义为手榴弹仅受重力作用,所以其条件为:手榴弹只受一个力——重力。
  
  二、掌握一些物理现象的出现条件
  
  一些物理现象的出现,是以具备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当知道什么条件具备时可出现什么现象,一旦题目给出某种物理现象,马上便可以找出相应的条件。如“一个物体匀速运动……”要出现这种现象,前提条件是物体必须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所以其条件为:物体不受力或受的是平衡力。再如,“一个物体漂浮在液面上……”出现这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重,所以其条件是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等于物重。
  
  三、扩大知识面,记住一些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知识面宜宽不宜窄。即使是一些仅需了解的知识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对有些物理量的某些数据(比如物质的密度、比热等)之间的大体关系也应知道并记住。如“在照明电路中接了三盏灯……”其中条件为:三灯并联,其电压均为220V。又如:“等质量的铁块和铝块哪个体积大?”显然,仅知道质量无法判断,还需知道密度,所以其中条件为: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
  
  四、熟练掌握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理论、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发现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掌握了它们,就能找出其中的一些条件。如:“两个用电器串联在某一电路中……”由串联电路规律可知,电流强度处处相等,所以含有条件为:流过两灯的电流强度相等。又如,“两用电器并联在某一电路中……”很显然,由并联电路规律可知,含有条件为两灯两端电压相等。
  
  五、注意寻找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外在关系
  
  有些物理量,无任何内在联系,但人为附加一些条件后,便可使它们有一定的外在关系。找出这些关系,就找出了这些条件。如用同一瓶子装满水和酒精,判断它们的质量大小,看上去无任何内在联系,但由于都先后装于同一瓶中,而瓶的容积是不变的,所以含有条件为:水和酒精体积相等。又如:“一天平两边分别放一铁块和一铝块,天平平衡……”由天平平衡条件可知,其条件为:铁块和铝块质量相等。◆(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扬芬中学)
其他文献
现在的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就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相当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可用投影仪亮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哪些需要识记,哪些需要理解,哪些还需要进一步应用。这样学生便有目的地进行探索,而不至于盲目、 被动地接受知识。有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目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勇于探索,好奇心盛,求知欲强,具有较强的创新潜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发现事物间存在的客观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验教学还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为学生发挥创造潜能提供独特的创造环境。  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让我深切感到用实验导入,以实验求知,总结后进行实验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初步养成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