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良资产证券化能有效降低银行的坏账和呆账率,增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缺乏有效地风险控制机制,积累了巨额的不良贷款,严重制约了国内银行业的发展步伐。分析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利弊,对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加快金融工具创新,实现金融系统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1万亿元,呈上升趋势。为尽快摆脱不良资产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加快推动资产支持证券的制度创新步伐,于2005年和2007年分两批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发行主体为建行、国开行、浦发、兴业、工行等多家银行。截至2008年底,我国境内商业银行(包括国有、股份制、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不良贷款额降到5681.8亿元,比年初减少7002.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45%,比年初下降3.71%,不良资产证券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利益
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利益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分流储蓄资金,壮大资本市场规模,能提供新的金融市场产品,丰富资本市场结构,拓展民间投资渠道,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资产证券化一方面为银行资产风险"减压",另一方面,为资本市场增添交易品种,输送了新的资金"血液",促进了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的协调发展。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益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加速处置不良资产,有利于缓解不良资产规模与处置进度的困境,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及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证券化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销对银行当年收入的冲击性影响。同时,还能促进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商业银行改革、预防不良资产生成有积极的作用。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企业的利益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减少不良资产数量,降低呆账、坏账率,银行便会稍微放松贷款审批条件。所以更多的需求资金的企业可以得到贷款,从而减轻他们的压力,帮助他们直接摆脱经营困境。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弊端
疏忽风险
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存在,贷款人可能会降低对借款人进行仔细甄别的积极性,结果可能会导致贷款标准的恶化,经营风险的增加,从而给银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早偿风险
利率变动和转手变动会引发早偿行为,早偿行为会打乱了正常的还款计划,还款人是站在有利于自己利益的角度才进行提前还款的,早偿往往产生不利于资产证券化发行人的结果,这种早偿行为所形成的风险就是早偿风险。
破产风险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良性循环需要许多机构参与,如果任何参与机构遭遇财务困难、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就有可能影响到参与资产证券化的其他主体,从而将极大地影响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良性循环,最终使投资者遭受损失。
法律规范风险
根据我国的法律,可以知道我国实施信贷证券化存在诸多障碍。按照《公司法》、《信托法》、《证券法》、《担保法》等基本法律规定,我国根本不能进行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的操作。我国目前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规范性文件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由于其内容和效力的局限性,所以并不能对资产证券化操作提供全面且完善的指导。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对策
加强风险控制
首先改善商业银行的贷款意识;其次要加强信息披露。建立全面、高效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网络,特别是关于不良资产方面的信息应该全面、准确,并按行业、地域的分布、担保状况等进行分类,确保公司各级管理者的分析和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再次切实做好信用增级,提高企业资产的信用级别。
完善法律法规
在资产证券化每个过程中,应设立相应法规条例予以保证,其所涉及的多个市场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确定也必须以相应的法律为标准。同时,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税务的处理以及境外融资的处理等等都需要制定详细的规章,特别是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行阶段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如免征印花税等。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1万亿元,呈上升趋势。为尽快摆脱不良资产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加快推动资产支持证券的制度创新步伐,于2005年和2007年分两批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发行主体为建行、国开行、浦发、兴业、工行等多家银行。截至2008年底,我国境内商业银行(包括国有、股份制、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不良贷款额降到5681.8亿元,比年初减少7002.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45%,比年初下降3.71%,不良资产证券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利益
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利益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分流储蓄资金,壮大资本市场规模,能提供新的金融市场产品,丰富资本市场结构,拓展民间投资渠道,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资产证券化一方面为银行资产风险"减压",另一方面,为资本市场增添交易品种,输送了新的资金"血液",促进了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的协调发展。
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益
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加速处置不良资产,有利于缓解不良资产规模与处置进度的困境,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及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证券化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销对银行当年收入的冲击性影响。同时,还能促进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商业银行改革、预防不良资产生成有积极的作用。
不良资产证券化对企业的利益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减少不良资产数量,降低呆账、坏账率,银行便会稍微放松贷款审批条件。所以更多的需求资金的企业可以得到贷款,从而减轻他们的压力,帮助他们直接摆脱经营困境。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弊端
疏忽风险
由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存在,贷款人可能会降低对借款人进行仔细甄别的积极性,结果可能会导致贷款标准的恶化,经营风险的增加,从而给银行造成严重的影响。
早偿风险
利率变动和转手变动会引发早偿行为,早偿行为会打乱了正常的还款计划,还款人是站在有利于自己利益的角度才进行提前还款的,早偿往往产生不利于资产证券化发行人的结果,这种早偿行为所形成的风险就是早偿风险。
破产风险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良性循环需要许多机构参与,如果任何参与机构遭遇财务困难、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就有可能影响到参与资产证券化的其他主体,从而将极大地影响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良性循环,最终使投资者遭受损失。
法律规范风险
根据我国的法律,可以知道我国实施信贷证券化存在诸多障碍。按照《公司法》、《信托法》、《证券法》、《担保法》等基本法律规定,我国根本不能进行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的操作。我国目前规范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规范性文件是《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由于其内容和效力的局限性,所以并不能对资产证券化操作提供全面且完善的指导。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对策
加强风险控制
首先改善商业银行的贷款意识;其次要加强信息披露。建立全面、高效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网络,特别是关于不良资产方面的信息应该全面、准确,并按行业、地域的分布、担保状况等进行分类,确保公司各级管理者的分析和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再次切实做好信用增级,提高企业资产的信用级别。
完善法律法规
在资产证券化每个过程中,应设立相应法规条例予以保证,其所涉及的多个市场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确定也必须以相应的法律为标准。同时,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税务的处理以及境外融资的处理等等都需要制定详细的规章,特别是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试行阶段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如免征印花税等。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