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自信。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但当前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模式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不高,认为体育游戏难以组织和管理,使原本充满活力的教学失去其特有的味道,无法真正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成为一个难教学的领域。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体育游戏;策略;开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和大自然中的活动来吸引幼儿,调动幼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农村幼儿园无论是场地还是游戏设备都有很多限制,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呢?
一、利用各种资源,适时开展体育游戏
《3-6岁儿童学习余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以及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能够发展幼儿的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很多教师上体育课,都是常规的指令,一二一,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是及其枯燥的。农村幼儿园有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日照充足,这为体育游戏提供了条件。如抓石子、推小车、玩铁环、踢毽子等活动可以就地取材,幼儿可以将小车和铁环结合起来,也可以将石子涂上颜色,增加一些数字游戏,从而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而且不受条件的限制,开放性的自主游戏模式,很受幼儿的欢迎。老师还可自编短小儿歌运用到体育活动中解决体育指令的单一、枯燥。
二、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确定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两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三小时。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在幼儿园,要合理利用幼儿成长的需求,针对幼儿的特点,幼兒园教师应该选择以体育为核心的幼儿园园本课程。以“幼儿为主体”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锻炼意志,养成遵守纪律、顽强勇敢、公平竞争、自信大胆、团结协作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为核心。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在理解和运用中,探索出园本特色的体育活动和组织策略,进行课程内容和学习效果评价,促进教师有效组织体育游戏的策略和方法。以球为主线,以幼儿为主体,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需要,创设各种玩法。形成幼儿园自己的园本课程,开发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游戏。
三、一物多玩,变“废”为宝,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园无法在活动器材上做到经常更换,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大胆的探索材料的各种玩法。
课堂教学中,让幼儿自由探索体育器材的玩法,发动幼儿收集废品,把这些废品制成丰富的活动器材,利用竹子做成游戏棒,可供幼儿接力赛,赶小猪游戏,跳竹竿舞等游戏。一物多玩的玩法在锻炼幼儿体能的同时更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增强了幼儿的自信,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极大提高。
四、创造愉悦的心理氛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情绪的好坏影响着其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创设幼儿园良好氛围,对幼儿身心发展也相当重要,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个别幼儿因学不会某一技能而放弃自己的努力。还有的幼儿因输给对手而生气不开心,有的却因为胜利而沾沾自喜等,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老师因对幼儿及时讲述一些生动的故事,使幼儿懂得正确面对生活的成功与失败。面对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更要加倍关心和帮助,经常用“你真棒!”的话鼓励他,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教师们努力为幼儿创设温馨、轻松、和谐、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不仅使幼儿能轻松开展锻炼,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五、提高教师的体育专业水平,提高体育活动实践性的有力保证
“每一个幼儿教师都应该是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教师的体育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一个体育活动的设计,要求教师明确活动目标,包含激发和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基本动作技能,促进社会性发展。一堂体育课活动,一定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安排体育内容。有的体育课虽然充满了游戏性,却没有完成活动目标,忘记了游戏的目的,忘记了体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提高教师体育专业水平,一是利用多种途径加强教师体育专业理论学习,二是发挥教研的引领作用,切实提高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农村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对幼儿身体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农村有利资源,传承和保留我们的传统文化。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扮演好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游戏教育,增强幼儿体质,为幼儿德、智、体、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2001-06-29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2012-9
[3]范惠静.《幼儿园教育体育活动指导》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
[4]李富菊,崔云霞.体育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55-57.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体育游戏;策略;开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和大自然中的活动来吸引幼儿,调动幼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农村幼儿园无论是场地还是游戏设备都有很多限制,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呢?
一、利用各种资源,适时开展体育游戏
《3-6岁儿童学习余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以及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能够发展幼儿的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很多教师上体育课,都是常规的指令,一二一,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是及其枯燥的。农村幼儿园有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日照充足,这为体育游戏提供了条件。如抓石子、推小车、玩铁环、踢毽子等活动可以就地取材,幼儿可以将小车和铁环结合起来,也可以将石子涂上颜色,增加一些数字游戏,从而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而且不受条件的限制,开放性的自主游戏模式,很受幼儿的欢迎。老师还可自编短小儿歌运用到体育活动中解决体育指令的单一、枯燥。
二、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确定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两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三小时。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在幼儿园,要合理利用幼儿成长的需求,针对幼儿的特点,幼兒园教师应该选择以体育为核心的幼儿园园本课程。以“幼儿为主体”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锻炼意志,养成遵守纪律、顽强勇敢、公平竞争、自信大胆、团结协作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为核心。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在理解和运用中,探索出园本特色的体育活动和组织策略,进行课程内容和学习效果评价,促进教师有效组织体育游戏的策略和方法。以球为主线,以幼儿为主体,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需要,创设各种玩法。形成幼儿园自己的园本课程,开发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游戏。
三、一物多玩,变“废”为宝,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园无法在活动器材上做到经常更换,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大胆的探索材料的各种玩法。
课堂教学中,让幼儿自由探索体育器材的玩法,发动幼儿收集废品,把这些废品制成丰富的活动器材,利用竹子做成游戏棒,可供幼儿接力赛,赶小猪游戏,跳竹竿舞等游戏。一物多玩的玩法在锻炼幼儿体能的同时更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增强了幼儿的自信,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极大提高。
四、创造愉悦的心理氛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情绪的好坏影响着其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创设幼儿园良好氛围,对幼儿身心发展也相当重要,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个别幼儿因学不会某一技能而放弃自己的努力。还有的幼儿因输给对手而生气不开心,有的却因为胜利而沾沾自喜等,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老师因对幼儿及时讲述一些生动的故事,使幼儿懂得正确面对生活的成功与失败。面对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更要加倍关心和帮助,经常用“你真棒!”的话鼓励他,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教师们努力为幼儿创设温馨、轻松、和谐、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不仅使幼儿能轻松开展锻炼,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五、提高教师的体育专业水平,提高体育活动实践性的有力保证
“每一个幼儿教师都应该是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教师的体育专业水平直接影响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一个体育活动的设计,要求教师明确活动目标,包含激发和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基本动作技能,促进社会性发展。一堂体育课活动,一定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安排体育内容。有的体育课虽然充满了游戏性,却没有完成活动目标,忘记了游戏的目的,忘记了体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提高教师体育专业水平,一是利用多种途径加强教师体育专业理论学习,二是发挥教研的引领作用,切实提高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农村体育游戏的教育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对幼儿身体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农村有利资源,传承和保留我们的传统文化。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扮演好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游戏教育,增强幼儿体质,为幼儿德、智、体、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2001-06-29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2012-9
[3]范惠静.《幼儿园教育体育活动指导》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9
[4]李富菊,崔云霞.体育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