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在我们身边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meis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我就在爱的沐浴下长大,所以我很感性,易动感情,常感动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春天来了,我感动于生命,它赐予我生的希望;秋天来了,我感动于生命,它赋予我丰厚的回报。一年四季,我感受着生命的赐予。而当我登上三尺讲台,成为人民教师的时候,我却收获了一份异样的感动与关爱。面对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我懂得了:真心付出,定有收获。
  初登讲台,我不知从何做起,而及时出现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如缕缕春风,让我骨子里的那份自信与热情重新萌芽。带着初出校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和闯劲,凭着对课改精神的三分领悟,怀着自己的一片爱心,我开始自己的第一堂課,开始实施我的理想和抱负。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课改精神的核心,因此我要将我的青春活力带给学生,让我的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你真行!”、“你真棒!”、“大胆一点,要对自己有信心!”英语作为前沿课程,我不断变换花样,做游戏、搞比赛、编情景对话,通过这些新鲜有趣的活动来激励学生的参与。一段时间下来,我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们情绪高涨,经常是没等我说完,下面的小手已经高高的举过头顶,在此番情境下我暗暗自喜,庆幸自己有了新课改精神的指导,有了小小的成果。
  人所周知,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有所谓“天地君亲师”之说,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伦理道德的启蒙者,我们还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受业、解惑”是我们的天职。虽然如此,我们并不是只生活于社会给予我们的尊重之中,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使我们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因此,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成为我们的道德要求。
  关爱学生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包含着对学生的一种深厚人道关怀和期待。爱学生,就要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这是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对他们的成长寄予良好期待的态度和行为。教师要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学生的生活冷暖,关心学生学习、做事、为人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为他们的不断成长引领出一条光明大道。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大家庭环境中、新课改指导下的新型教师,我正在“乐为人师”的道路上大步前行,我相信,在爱的阳光下,我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渐行渐远。
其他文献
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作深刻的反思。  我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但是,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那应该属于教师的份内职责。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
期刊
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也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只有参与到课堂中去,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有了成就感才会对学习产生不懈动力。探究性学习是满足语文新课标要求,能够集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探求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培养能力与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十分重要。在此,笔者就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浅谈几点体会。  一、讲物理学史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物理现象的观察在发现、发明上的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给学生讲过一些物理学史这方面的小故事,如:伽利略在比萨教堂里发现吊灯摆动有一定规
期刊
还清楚的记得21年前第一次授课的情景:18岁的我提着收录机,走进初三三班的教室,当一声本以为底气十足的“上课”换来学生起立后响亮的“老师好”时,一种胆怯感却漫过心头,望着眼前一半个头比我高的学生,那种走进教室前努力建立起来的自信顿时全部瓦解——整节课我几乎不敢正视我的这些“大学生”们!我的教学生涯从这节有措败的音乐课开始了。  21年的光阴,物非人也变。教学设施的完善,我的蜕变,早已把不堪的回忆变
期刊
魏书生著的作《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有这样一句话:“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对学生细致入微的了解,使教师的工作如同有了源头活水,常做常新。”从这句话里不难看出,教师解决教育难题的最佳方法是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有心灵上的沟通;最佳途径是注重细节,关注细节。这让我想起发生在我和学生之间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都跟细节有关
期刊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片区课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各种新思潮、新方法、新理念充斥在我们身边。可是,课程改革是把前人积累的经验全都推翻重来,还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变成行之有效的、于我们有益的新的教学模式呢?这是摆在我们所有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大的抉择性问题。  我们的语文课堂,缺少朗朗书声,缺少学生的畅所欲言,有的是学生随时准备记笔记的手,有的是迷茫的眼神。这样的死气沉沉
期刊
汉语拼音是认字、识字的基础。学会汉语拼音可以让我们说出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还可以帮助我们去阅读书本的海洋,应用与计算机等。所有学好拼音显得尤为重要。  就我们现用的人教版教材而言,几乎每一个拼音字母都是转化为实物的形象来引导学生加深印象,如M是有一扇两門的大门图,h是一个女孩拿着一个水杯在喝水。这些图画后很好的帮助了学生理解和记忆,但是在平常的教学中仅限于此的话,就会令课堂枯燥无味。所以加上一些
期刊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的社会生活性非常突出,这就更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源于生活,与生活同在。“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创立的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这一教育思想,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主张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倡导教育必须与社会实际生活相联系。他在《什么是生活教育》一文中曾明确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好形势下,高中教学在搞好学科基础教学的同时,应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学生各方面的提高意义重大,所以教师必须认识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并让其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良好的熏陶,而且能够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能够更好的保护传统文
期刊
随着小组合作学习被频繁的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我发现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像教者预期的那样好,课堂上热热闹闹的讨论,而实际上却收效甚微,像这种花费了大量时间来讨论,结果却不令人满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每个教师都不愿意见到的。那么,如何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它的高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鼓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合作  小组合作优势能否发挥,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