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斯塔夫·梅林是奥地利著名的作家,他曾经写过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题目是《癞蛤蟆的诅咒》。这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一只蜈蚣在蓝宝塔前的广场上跳了一个优雅的舞蹈。蜈蚣优美的舞姿博得了动物们的阵阵喝彩。非常嫉妒蜈蚣的敌人——癞蛤蟆在一个角落里专心致志地看了蜈蚣的跳舞,便上前致意,并说,她有一点搞不清楚:“你怎么知道先动哪一条腿呢?哪一条腿又是第二个、第七个或第一百个动呢?你在动第十六条腿的时候,第四十八条腿又在干什么呢?是站着不动,还是伸出去,还是弯起来?”蜈蚣迷惑了一会儿,然后惊恐地发现自己完全瘫痪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再也没能动一下肢体。
这则寓言故事听起来虽然有些夸张,却立刻唤起了我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类似现象的思考。审视小学生体育运动的行为,他们开始学习时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者手势,但如果有人要求他们有意识地按照某种规则去做,那么他们就会在突然间感到手足无措。但很多体育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是以专业化、成人化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动作技能,不切实际地灌输给学生过多的运动技巧,并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去完成一项运动。这样的后果是,学生虽然在体育学习成绩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这种学业进步逐渐使学生违背原有的运动天性,消退了运动乐趣。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改变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如何解决小学生体育学习信心和兴趣的缺失问题?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理念要盯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不同需求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体育,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最好的方法不在于急着传授技能技巧,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并通过一定的条件激发他们大胆的运动热情。这些“一定的条件”,可以通过教师的亲和、幽默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信任,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参与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笔者根据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好与老师游戏、好在老师面前表现的特点,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约定:教师手持渔网(手持一根竹竿,另一端绑一个网袋,网口用铁丝撑开成圆形即可)扮演渔夫,小朋友则演小鱼儿,规定在排球场范围内奔跑,出线外、摔倒和被网到者即为失败,结束后统计失败次数。孩子们踊跃参与,大多能遵守规则,时而相互提醒,时而偷偷地跑到老师身后拍打“渔夫”的屁股,那些最难以自制的孩子更是“赴汤蹈火”,勇往直前,还真是机灵得很呢。随后,我就因势利导改变规则,约定被网住的小朋友,必须蹲在原地,等着其他同学来救,结果出现了一幕幕“英雄救美(学生)”的场景,就连平时最不合群的学生也都能冲锋陷阵地关心、提醒、救助他人,而当他被捉住时,其他人也都能积极来救,那场面着实令人兴奋,令人感动!在这紧张而又刺激的游戏中,充分感受到了体育活动的乐趣和自身的价值,也成就了一个生气勃勃、和谐而有智慧的体育与健康课堂。
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发的、直接的冲动和新奇、有趣的活动来取代机械的练习。例如田径教材比较单调,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厌烦,并易导致疲劳,产生对抗情绪。因此,备课时要做足功夫,使教学设计别具一格,有新鲜感,能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感到乏味。在发展耐力练习时,可以经常改变路线,让学生在事先绘制好的不同图形上跑,在跑的过程中改变节奏、方向、姿势(前踢腿跑、后踢腿跑、高抬腿跑、侧身跑)等。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二、教学指导要对准不同个体的学习目标以促进发展
成功学研究表明:将人们的长期目标化整为零,变为中期和短期目标,可以很好地维持高昂的动机和自信心。因为,每实现一个小的子目标都可以使人相对较快 、较明显地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进步的因果关系,并产生不断克服困难以达到下一个子目标的欲望和动机。显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各个层次学生的体育运动基础,对准不同个体而制定的课堂学习目标可以有效促进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以笔者对三个水平阶段的学生教学“网球”课的不同学习目标分析为例。(表1)
从表1可以发现,三个水平阶段的学习目标是层层递进关系,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有水平二的学生还未能达到水平一的要求;又有水平二的却已达到水平三的要求了,我们对这些学生不能按部就班地指导,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首先应该对学生摸底,根据他们原有的基础,进行分组,分别分为:1)技能组;2)技术组;3)基础组。然后在网球教学课上,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流,同一基础和水平的同学站在一起为同一个练习小组。不同的小组不同的练习内容,练习的强度、密度也各不相同。让没有基础的同学由老师带领进行挥拍练习,有点基础的进行一抛一打的练习,基础稍好一点的同学进行打组数的练习。这样一来就维护了练习的连续性,保证了每一个同学的运动负荷,提高了对网球运动的兴趣,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消”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要瞄准胆怯和恐惧心理进行有效的训练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胆怯与恐惧主要是指学生由于缺乏运动能力或缺乏自信心而产生的对动作的害怕情绪。造成学生产生胆怯、恐惧心理缘于学生的运动能力较差,更是缘于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信。在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精神不振,情绪消极,注意力分散或狭窄,肌肉感受性差,用力准确性降低,还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我们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更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心病还须心“药”治。
例如,2007年10月,我所带训的运动员张同学在东阳市第十九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男子组跳高比赛中,第三次面对1.26米的横杆时,摇头叹息地对我说:“马老师,我跳不过去了。”我平静地问:“你是怎么想的?”他如实回答说:“站在起跳线上,我的心就跳得很厉害,再看到那根高悬的横杆,我更害怕了。”我将他紧紧抱住,然后在他耳边说:“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闭上眼睛,先把你的心从标杆上‘跳’过去,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他紧握拳头,用力纵跳了几下,看得出如梦初醒,精神振奋,结果他顺利地飞身而过,最终在比赛中跳过了1.40米,获得第一名。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练习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体育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善于调节和控制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心理在体育学习中处于稳定而积极的状态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挫折忍受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要认准多元化促进学生学会体育学习
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隐性发展的过程,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能自然而然地、自发地形成,而是要经过适当的教育和锻炼才能使其提升。以往的学习评价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以欠公平的终结性评价,且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评价。学生由认识、感悟、体验到模仿、创新,必须要有系统的、科学的教学和激励、发展的评价方式提供支持。作为体育教师,要审时度势地以多元思想为主导,采用“人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既有体育学习积极性、学习技能的能力和进步程度方面,又有同学间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还有创新精神和表现力等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探究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得到教师及时、准确的评价来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肯定为主,不要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多使用表扬这件法宝。万不得已必须批评时,贬损程度应力求慢慢降低,但表扬学生也不必一下“喂饱”,循序渐进、逐渐加码,“营养”才吸收得最充分。还要善于把握评价的时机。例如,单元学习的开始,学生的技能还未成熟,教师要多指导,不要在学生尚在泛化期的技能学习过程中过多地评价。评价的侧重点应在学习的积极性、行为以及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幅度和高度上进行,应以激励和表扬的成功语言来肯定学生锻炼学习的优点,从而更好地鼓励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趣。
这则寓言故事听起来虽然有些夸张,却立刻唤起了我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类似现象的思考。审视小学生体育运动的行为,他们开始学习时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者手势,但如果有人要求他们有意识地按照某种规则去做,那么他们就会在突然间感到手足无措。但很多体育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是以专业化、成人化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动作技能,不切实际地灌输给学生过多的运动技巧,并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规则去完成一项运动。这样的后果是,学生虽然在体育学习成绩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这种学业进步逐渐使学生违背原有的运动天性,消退了运动乐趣。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改变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如何解决小学生体育学习信心和兴趣的缺失问题?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理念要盯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不同需求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体育,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最好的方法不在于急着传授技能技巧,而在于唤醒和鼓舞,并通过一定的条件激发他们大胆的运动热情。这些“一定的条件”,可以通过教师的亲和、幽默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与教师互动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信任,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参与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笔者根据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好与老师游戏、好在老师面前表现的特点,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约定:教师手持渔网(手持一根竹竿,另一端绑一个网袋,网口用铁丝撑开成圆形即可)扮演渔夫,小朋友则演小鱼儿,规定在排球场范围内奔跑,出线外、摔倒和被网到者即为失败,结束后统计失败次数。孩子们踊跃参与,大多能遵守规则,时而相互提醒,时而偷偷地跑到老师身后拍打“渔夫”的屁股,那些最难以自制的孩子更是“赴汤蹈火”,勇往直前,还真是机灵得很呢。随后,我就因势利导改变规则,约定被网住的小朋友,必须蹲在原地,等着其他同学来救,结果出现了一幕幕“英雄救美(学生)”的场景,就连平时最不合群的学生也都能冲锋陷阵地关心、提醒、救助他人,而当他被捉住时,其他人也都能积极来救,那场面着实令人兴奋,令人感动!在这紧张而又刺激的游戏中,充分感受到了体育活动的乐趣和自身的价值,也成就了一个生气勃勃、和谐而有智慧的体育与健康课堂。
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发的、直接的冲动和新奇、有趣的活动来取代机械的练习。例如田径教材比较单调,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厌烦,并易导致疲劳,产生对抗情绪。因此,备课时要做足功夫,使教学设计别具一格,有新鲜感,能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感到乏味。在发展耐力练习时,可以经常改变路线,让学生在事先绘制好的不同图形上跑,在跑的过程中改变节奏、方向、姿势(前踢腿跑、后踢腿跑、高抬腿跑、侧身跑)等。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二、教学指导要对准不同个体的学习目标以促进发展
成功学研究表明:将人们的长期目标化整为零,变为中期和短期目标,可以很好地维持高昂的动机和自信心。因为,每实现一个小的子目标都可以使人相对较快 、较明显地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进步的因果关系,并产生不断克服困难以达到下一个子目标的欲望和动机。显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析各个层次学生的体育运动基础,对准不同个体而制定的课堂学习目标可以有效促进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以笔者对三个水平阶段的学生教学“网球”课的不同学习目标分析为例。(表1)
从表1可以发现,三个水平阶段的学习目标是层层递进关系,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有水平二的学生还未能达到水平一的要求;又有水平二的却已达到水平三的要求了,我们对这些学生不能按部就班地指导,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首先应该对学生摸底,根据他们原有的基础,进行分组,分别分为:1)技能组;2)技术组;3)基础组。然后在网球教学课上,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流,同一基础和水平的同学站在一起为同一个练习小组。不同的小组不同的练习内容,练习的强度、密度也各不相同。让没有基础的同学由老师带领进行挥拍练习,有点基础的进行一抛一打的练习,基础稍好一点的同学进行打组数的练习。这样一来就维护了练习的连续性,保证了每一个同学的运动负荷,提高了对网球运动的兴趣,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消”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要瞄准胆怯和恐惧心理进行有效的训练
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胆怯与恐惧主要是指学生由于缺乏运动能力或缺乏自信心而产生的对动作的害怕情绪。造成学生产生胆怯、恐惧心理缘于学生的运动能力较差,更是缘于意志品质薄弱,缺乏自信。在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精神不振,情绪消极,注意力分散或狭窄,肌肉感受性差,用力准确性降低,还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我们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更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心病还须心“药”治。
例如,2007年10月,我所带训的运动员张同学在东阳市第十九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男子组跳高比赛中,第三次面对1.26米的横杆时,摇头叹息地对我说:“马老师,我跳不过去了。”我平静地问:“你是怎么想的?”他如实回答说:“站在起跳线上,我的心就跳得很厉害,再看到那根高悬的横杆,我更害怕了。”我将他紧紧抱住,然后在他耳边说:“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闭上眼睛,先把你的心从标杆上‘跳’过去,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他紧握拳头,用力纵跳了几下,看得出如梦初醒,精神振奋,结果他顺利地飞身而过,最终在比赛中跳过了1.40米,获得第一名。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练习活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体育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善于调节和控制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心理在体育学习中处于稳定而积极的状态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挫折忍受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要认准多元化促进学生学会体育学习
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隐性发展的过程,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能自然而然地、自发地形成,而是要经过适当的教育和锻炼才能使其提升。以往的学习评价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以欠公平的终结性评价,且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评价。学生由认识、感悟、体验到模仿、创新,必须要有系统的、科学的教学和激励、发展的评价方式提供支持。作为体育教师,要审时度势地以多元思想为主导,采用“人性化”、“多元化”的评价,既有体育学习积极性、学习技能的能力和进步程度方面,又有同学间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还有创新精神和表现力等方面。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探究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得到教师及时、准确的评价来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肯定为主,不要吝惜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赞扬和肯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多使用表扬这件法宝。万不得已必须批评时,贬损程度应力求慢慢降低,但表扬学生也不必一下“喂饱”,循序渐进、逐渐加码,“营养”才吸收得最充分。还要善于把握评价的时机。例如,单元学习的开始,学生的技能还未成熟,教师要多指导,不要在学生尚在泛化期的技能学习过程中过多地评价。评价的侧重点应在学习的积极性、行为以及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幅度和高度上进行,应以激励和表扬的成功语言来肯定学生锻炼学习的优点,从而更好地鼓励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