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索出具有远见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是许多教师的追求。本文作者以学生的学为主线,以问题为导向,以检测来反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落实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目标检测
如何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学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探索出具有远见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是许多教师的追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与学生一起讨论与探究,做学生的良师和益友。满堂灌等教学方式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也不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效课堂是指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气氛民主、融洽,目标达成度高的课堂教学。建立高效课堂,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的探索、合作、交流为途径,让课堂在民主的气氛中进行;以问题为导向,让课堂充满挑战和创新;以教学目标为尺度,让课堂充满成功的喜悦;以生活实践为背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得以全面发展。
学、导、测结合的教学方式具有远见性和可操作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可行途径,其主要内涵如下。
一、学——以学生的学为主
学生的学是课堂的中轴线,不仅贯穿教学的始终,而且延伸到课前与课后。
课前预习,是高效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可以设计预习学案,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发现新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课内探究,由于学生课前已经预习,因此学习时就有了目标性。课前预习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有疑问的、新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或者小组讨论解决。新课程要求课堂上要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见解,成为他们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让课堂动起来,使师生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下去研究、去探索。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去交流。教师要耐心倾听,适时协调。
课后延伸,学生以后要立足社会,学生的学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有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因此课后要设计一些社会实践题或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知识应用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興趣。
二、导——以问题为导向
如果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和合作中去完成,就要求教师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出发,以符合学生知识结构引导性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大胆猜测,主动探究,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中。思维起始于问题,是能动过程,是以创新为核心的[1]。在教学中应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归纳。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两种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教师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层次性(由易到难)的问题,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经过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索,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通过问题的层次推进,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梯度设计问题,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梯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通过内因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时,还会提出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的问题等系列活动,打造生成性课堂,把师生互动探究引向深入。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或者争议较大的难点和易错点,教师要适时点拨、归纳和提升。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组织调控能力,知识业务能力。
三、测——依教学目标检测
每个知识点都要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测,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有利于教师通过此反馈来调整教学。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对落实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依据教学目标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检测,可以对教学活动起控制作用,师生可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通过目标检测,评价和测量教学环节的各个系列活动。目标检测不仅是评价和测量某个教学活动一个周期的终结,而且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利用目标检测可以确定目标达成度,获得一些反馈信息,使教学活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2]。
四、学、导、测结合
学、导、测相互结合,学生的学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导,否则导而不通。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导中乐学、深学,否则会学而无趣。目标检测不仅是学与导的反馈,而且是学与导的动力。这三者紧密结合,师生共同在一种平等、主动、合作、互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递进式上升的学习活动,实现师生共同进步与发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学、导、测的教学流程为:课前预习(自学及导学案)——课内探究(多维学习及问题引导)——目标检测(知识点检测)——课后延伸(联系生活,注重实践)。
课堂是学生的,让学生动起来,在做中学,导中学、测中学,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课堂上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丽君.在发现“问题”中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65).
[2]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目标检测
如何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学实践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探索出具有远见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是许多教师的追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与学生一起讨论与探究,做学生的良师和益友。满堂灌等教学方式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也不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效课堂是指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气氛民主、融洽,目标达成度高的课堂教学。建立高效课堂,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的探索、合作、交流为途径,让课堂在民主的气氛中进行;以问题为导向,让课堂充满挑战和创新;以教学目标为尺度,让课堂充满成功的喜悦;以生活实践为背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得以全面发展。
学、导、测结合的教学方式具有远见性和可操作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可行途径,其主要内涵如下。
一、学——以学生的学为主
学生的学是课堂的中轴线,不仅贯穿教学的始终,而且延伸到课前与课后。
课前预习,是高效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可以设计预习学案,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预习,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发现新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课内探究,由于学生课前已经预习,因此学习时就有了目标性。课前预习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有疑问的、新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或者小组讨论解决。新课程要求课堂上要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见解,成为他们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让课堂动起来,使师生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下去研究、去探索。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去交流。教师要耐心倾听,适时协调。
课后延伸,学生以后要立足社会,学生的学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还有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因此课后要设计一些社会实践题或与生活有紧密联系的知识应用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興趣。
二、导——以问题为导向
如果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和合作中去完成,就要求教师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出发,以符合学生知识结构引导性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大胆猜测,主动探究,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中。思维起始于问题,是能动过程,是以创新为核心的[1]。在教学中应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归纳。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两种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教师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层次性(由易到难)的问题,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经过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索,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通过问题的层次推进,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梯度设计问题,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梯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通过内因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时,还会提出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的问题等系列活动,打造生成性课堂,把师生互动探究引向深入。对于学生解决不了的,或者争议较大的难点和易错点,教师要适时点拨、归纳和提升。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组织调控能力,知识业务能力。
三、测——依教学目标检测
每个知识点都要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测,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有利于教师通过此反馈来调整教学。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对落实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依据教学目标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检测,可以对教学活动起控制作用,师生可以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通过目标检测,评价和测量教学环节的各个系列活动。目标检测不仅是评价和测量某个教学活动一个周期的终结,而且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利用目标检测可以确定目标达成度,获得一些反馈信息,使教学活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2]。
四、学、导、测结合
学、导、测相互结合,学生的学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导,否则导而不通。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导中乐学、深学,否则会学而无趣。目标检测不仅是学与导的反馈,而且是学与导的动力。这三者紧密结合,师生共同在一种平等、主动、合作、互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递进式上升的学习活动,实现师生共同进步与发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学、导、测的教学流程为:课前预习(自学及导学案)——课内探究(多维学习及问题引导)——目标检测(知识点检测)——课后延伸(联系生活,注重实践)。
课堂是学生的,让学生动起来,在做中学,导中学、测中学,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课堂上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丽君.在发现“问题”中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65).
[2]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