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依然存在,严重损害了国家、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信息,广大的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是确保市场有序、规范运行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因素分析措施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修订了新的《会计法》,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这突出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由此可见,国家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视。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
二、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意
广义上的讲,我国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客观性、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等原则。客观性要求会计信息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如实反映企业的财会状 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其实这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它的含义之一就是真实性。
狭义上的讲,就是会计职业本身要求会计人员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真实、正确的记录和计算,提供真实的报告和信息。这里所说的真实性和虚假相对应的,一个被公众普遍接受的概念“真实性”这个词指“与事实相符”不虚假,也就是说,公众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要求按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所有会计资料来源于真实的交易和事项,不存在主观故意过错,我认为这样的会计信息就是真实的。
三、 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分析
1、会计工作环境的不佳。
首先是各种凭证的管理问题。行政性、事业性的收费发票由财政部门印制并管理,经营性收入的发票,由税务部门监印并管理导致格式多样,管理难以到位。其次,票据开得很不规范。例如:定额发票只盖经营单位的规定印章,一般情况下,很少填写日期、接受凭证单位名称。
2、会计造假的原动力
(1)追求本单位和个人利益,诱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
(2)单位领导授权、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某些企业领导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夸大政绩或出于特殊目的,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企业弄虚作假,人为地调节会计信息。
3、法律打击力度不够。造价成本远远低于造价利润,有些虽有明文规定,但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大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4、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在我国,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实事求是,恪守会计职业道德,不能坚持原则。由于会计人员受企业的约束,经济来源依靠企业,经济命脉与企业休戚相关,因此会计人员对领导人伪造、篡改会计数据,敢怒不敢言,从而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会计也就成了造假工具,其表现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四、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表现形式
1、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采用的违纪手段一般是虚列收入,而一些经营效益好的其它企业则采取违纪手段是少计收入。
2、成本费用管理混乱。少计、漏计成本费用或虚列、多列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管理一直是违纪的重灾区,企业大都存在成本核算不实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应提未提,应摊未摊,成本费用核算及不规范。
3、会计报表合并不规范,少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报表合并不规范是大型企业团存在的共性问题,往往造成有关统计数据不准,影响国家的宏观分析、决策。
4、粉饰业绩,逃避责任,费用、资产损失等潜在挂账。
5、私设“小金库”、帐外帐。国家为此三令五申,但仍屡禁不绝,手段也愈加愈隐秘,导致经济收入不实。
6、一些上市公司在关联方交易方面也存在弄虚作假、逃避税收,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以上这些虚假的会计手段举不胜举,五花八门,多种多样,造成了虚假的会计信息四处泛滥,才使人们愈发产生对真是会计信息的强烈呼唤。对于部分企业来说,通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来骗取贷款、偷税、逃税已經不是秘密,会计信息受到严峻挑战,大力提倡诚信会计,国家也因此通过必要的制度来约束会计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秩序。社会各界纷纷提出各种办法,通过各项法律来遏制会计虚假信息。所以,要使会计信息真实反映经济过程,则必须先存在一个规范,“真实性”的制度体系。我国自从1993年以来,不断地对会计制度和准则进行“制订”和“修订”就是这个缘故。这说明了我国政府对公众对会计信息真实性要求的理性反应所作出的努力。
五、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采取的措施
综上所述,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必须深化
改革,真正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会计信息提供和使用新机制,并根据市场运行的要求重建会计信息提供和使用新机制。
1, 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2, 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从源头治理会计造假行为。
3, 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4, 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增强中介机构的社会公信度。
5, 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实行外派监事会制度。
六、结束语
总之关于会计真实性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会计界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则是一再无法解决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的问题。
多年来,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做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努力的方向大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不断完善会计质量的标准制度和出台各种规范会计活动和程序的法律、制度措施;而是试图迫使强化包括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迫使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特殊”地位等措施从内到外进行监督控制。更令人惊喜的事,新的《会计准则》出台,已经得到了自上而上的重视,会计工作的规范,有了保障和依据。在这样大的环境下,我想解决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问题,而不仅仅依赖上述我们谈的观点,更多的是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市场机制的运行实践。
作者简介:王砚秋,女,籍贯:四川遂宁,出生于1981年,2005年毕业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5年就职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电子商务,职称:助教。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因素分析措施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修订了新的《会计法》,突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这突出强调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由此可见,国家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视。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
二、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含意
广义上的讲,我国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客观性、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等原则。客观性要求会计信息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如实反映企业的财会状 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其实这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它的含义之一就是真实性。
狭义上的讲,就是会计职业本身要求会计人员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真实、正确的记录和计算,提供真实的报告和信息。这里所说的真实性和虚假相对应的,一个被公众普遍接受的概念“真实性”这个词指“与事实相符”不虚假,也就是说,公众要求会计人员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要求按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所有会计资料来源于真实的交易和事项,不存在主观故意过错,我认为这样的会计信息就是真实的。
三、 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分析
1、会计工作环境的不佳。
首先是各种凭证的管理问题。行政性、事业性的收费发票由财政部门印制并管理,经营性收入的发票,由税务部门监印并管理导致格式多样,管理难以到位。其次,票据开得很不规范。例如:定额发票只盖经营单位的规定印章,一般情况下,很少填写日期、接受凭证单位名称。
2、会计造假的原动力
(1)追求本单位和个人利益,诱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
(2)单位领导授权、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某些企业领导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夸大政绩或出于特殊目的,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企业弄虚作假,人为地调节会计信息。
3、法律打击力度不够。造价成本远远低于造价利润,有些虽有明文规定,但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大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4、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在我国,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实事求是,恪守会计职业道德,不能坚持原则。由于会计人员受企业的约束,经济来源依靠企业,经济命脉与企业休戚相关,因此会计人员对领导人伪造、篡改会计数据,敢怒不敢言,从而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会计也就成了造假工具,其表现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四、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表现形式
1、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采用的违纪手段一般是虚列收入,而一些经营效益好的其它企业则采取违纪手段是少计收入。
2、成本费用管理混乱。少计、漏计成本费用或虚列、多列成本费用,成本费用管理一直是违纪的重灾区,企业大都存在成本核算不实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应提未提,应摊未摊,成本费用核算及不规范。
3、会计报表合并不规范,少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报表合并不规范是大型企业团存在的共性问题,往往造成有关统计数据不准,影响国家的宏观分析、决策。
4、粉饰业绩,逃避责任,费用、资产损失等潜在挂账。
5、私设“小金库”、帐外帐。国家为此三令五申,但仍屡禁不绝,手段也愈加愈隐秘,导致经济收入不实。
6、一些上市公司在关联方交易方面也存在弄虚作假、逃避税收,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以上这些虚假的会计手段举不胜举,五花八门,多种多样,造成了虚假的会计信息四处泛滥,才使人们愈发产生对真是会计信息的强烈呼唤。对于部分企业来说,通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来骗取贷款、偷税、逃税已經不是秘密,会计信息受到严峻挑战,大力提倡诚信会计,国家也因此通过必要的制度来约束会计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秩序。社会各界纷纷提出各种办法,通过各项法律来遏制会计虚假信息。所以,要使会计信息真实反映经济过程,则必须先存在一个规范,“真实性”的制度体系。我国自从1993年以来,不断地对会计制度和准则进行“制订”和“修订”就是这个缘故。这说明了我国政府对公众对会计信息真实性要求的理性反应所作出的努力。
五、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采取的措施
综上所述,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必须深化
改革,真正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会计信息提供和使用新机制,并根据市场运行的要求重建会计信息提供和使用新机制。
1, 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2, 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从源头治理会计造假行为。
3, 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4, 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增强中介机构的社会公信度。
5, 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实行外派监事会制度。
六、结束语
总之关于会计真实性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会计界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则是一再无法解决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的问题。
多年来,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做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努力的方向大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不断完善会计质量的标准制度和出台各种规范会计活动和程序的法律、制度措施;而是试图迫使强化包括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迫使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特殊”地位等措施从内到外进行监督控制。更令人惊喜的事,新的《会计准则》出台,已经得到了自上而上的重视,会计工作的规范,有了保障和依据。在这样大的环境下,我想解决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问题,而不仅仅依赖上述我们谈的观点,更多的是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市场机制的运行实践。
作者简介:王砚秋,女,籍贯:四川遂宁,出生于1981年,2005年毕业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5年就职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电子商务,职称: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