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舍伍德·安德森的作品《小城畸人》中,安德森试图打破传统的二元对立,在社会转型期探寻社会的新出路,这种消解二元对立的观点与后来的解构主义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几组二元对立的消解,从一个侧面揭示该作品与解构主义思想的共通之处。
关键词:《小城畸人》;二元对立;解构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03-01
解构主义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小城畸人》发表于1919年,虽然两者直接没有直接联系,但在二元对立的消解上存在着共通之处。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称逻各斯中心论出于对抗之需,全面设置二元对立,诸如主任/奴隶、真理/谬误、同一/差异,(赵 351)他批判形而上学传统,不愿意以一元消灭另一元,重新陷入二元对立模式,他主张一种多元主义使结构成为一切因素的游戏场所,矛盾互补而非对抗。(方 150)本文将细读作品,分析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正常人与畸人这几组二元对立在《小城畸人》中的消解。
《小城畸人》故事设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工业革命高涨时期,工业文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自然的破坏。在《手》中,作者借飞翼比德尔鲍姆之口回忆了前工业化的田园牧歌式的美好生活,“青年男子成群地聚集在一个老人足旁,老人坐在小小花园里一颗树下对他们说话。”(吴 7)而在工业化社会里,人只想着利用自然创造财富,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结果导致人性的异化,渐渐失去了诗意的栖居,《虔诚[第二节]》里,路易斯·本特利的“银行家丈夫是个谨慎而精明的人,他竭力使她快乐。他开始发财时,便替她在温士堡的榆树街上置了一所砖头大住宅,而他也是城里第一个给妻子雇一个赶车男仆的人。然而,没法儿使路易丝快乐,” (吴 43)有了富裕生活的路易斯仍然不能感到快乐,在《屈服[《虔诚》第三节]》中,作者给出了答案,因为其“母亲身体娇弱,工作过度,父亲秉性严厉,容易冲动,富于幻想,对她的出生又不以为然。由这样的双亲所生的路易斯,从小便是一个神经质的人,是晚近工业主义大量地带到世界上来的那一类神经过敏的妇人中的一个。”可以想象,那时有一大批杰西·本特利这样的人,过于热衷于物质财富,破坏自然,幻想有男性后代来继承自己的财产,这对于其妻子和女儿是多么的不幸。人与自然对立的结果是可怕的,人本可以从自然中汲取营养获得心灵的慰藉。路易丝每次心情烦躁就会想到驾着马车向乡下驶去,“在乡村的大路上,走得看不见房子了,她才让马匹放缓步子,而她野性的轻率的心情,也就消失了……”(吴 44)可见,只有消解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不去占有自然,而是融入自然,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
“《圣经》第二章中,上帝创造的第一人亚当宣布自己对女性有命名权,并视女性为其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方 150)在西方的传统观点里,男人与女人的二元对立中,男人处在中心发号施令的位置,女人处在边缘的被动的位置。在《坦迪》里,陌生人一再强调那个还未出现的女子身上的坚强品格,他甚至为这个新品格取了个名字叫坦迪,把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寄托在这个品格上,说这个品格是“男人需求于女子而又求之不得的东西”。(吴 101)这里,女子是有獨立人格的人,不再是男人的依附,男人与女人传统上对立的关系消解了,男人与女人都是需要坚强品格的人。陌生人把坦迪这个中性化的名字赋予给小女孩,对小女孩说要坚强勇敢,“要敢作敢为,要有大勇,敢于被人所爱。要胜于寻常的男女。”在《坦迪》里,安德森借醉酒的陌生人之口说出了对人类两性相处模式的期待,即互相尊重,发挥各自的特质,而不是占领对方使对方成为自己的附属品,也不是依赖对方成为对方的寄生虫,更不是双方为敌互相指责,我们可以看出安德森期待的是一个男女平等男女合作的世界。
传统上,“正常人”会理所当然的把“畸人”当成异己,当做与自己的对立面,而且在“畸人”面前会有优越感,但《小城畸人》里的所谓“畸人”只是在某些方面做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事情,“正常人”与“畸人”之间的对立并不明显,甚至角色可以互相转换。在《坦迪》里,舍吾德·安德森描述陌生人时这样说“时间过得沉闷乏味,害的他喝酒比以往更厉害了。可是有一件事他倒成功了。他替汤姆·哈德的女儿取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吴 100-01) 醉酒者在传统意义上是满嘴胡话之人,可以说醉酒后会变成与正常人不一样的畸人。但在这篇故事里,作者借喝醉了的陌生人之口道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让人怀疑畸人与正常人的界限。陌生人在醉酒时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他意识到在小城不会戒酒成功,还说了很多看似自相矛盾的话,比如“我不曾失掉信仰……我只是被带到了我明明知道我的信仰不会实现的地方而已。”
安德森在《小城畸人》里展现了的几组二元对立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只有消解这些二元对立才能创造一个生动和谐的社会。人与自然对立带来的后果是人的异化成为物质财富的奴隶,从而导致人际关系冷漠内心空虚,只有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才能回归生活的本真与他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男人与女人对立导致男人在社会压力下精神不堪重负,女人受到社会的禁锢不能施展自己的本性和才华,男女双方在爱情婚姻里都会受到精神的桎梏,只有消解男人与女人的对立才能建立良好的两性关系,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社会;正常人与畸人的对立导致所谓“畸人”被边缘化,“畸人”无法言说内心的想法,“正常人”也会有内心苦闷不遭人理解的时候,只有消解了正常人与畸人的二元对立,用同情心去关爱身边的人,才能建立一个沟通良好的社会。 安德森希望人类在工业社会里不被机器和传统的观念束缚,作品中这些消解二元对立的思想与很多与后来解构主义不谋而合的思想体现了安德森作为一个开创性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方岚:“从《米德尔马契》的人物形象解读二元对立的颠覆”,《新西部》18(2009):150
[2]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吴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3]赵一凡:《西方文论讲稿:从胡塞尔到德里达》。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
作者简介:陈瑶,女,汉,湖北荆州,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14级研究生。
关键词:《小城畸人》;二元对立;解构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03-01
解构主义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小城畸人》发表于1919年,虽然两者直接没有直接联系,但在二元对立的消解上存在着共通之处。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称逻各斯中心论出于对抗之需,全面设置二元对立,诸如主任/奴隶、真理/谬误、同一/差异,(赵 351)他批判形而上学传统,不愿意以一元消灭另一元,重新陷入二元对立模式,他主张一种多元主义使结构成为一切因素的游戏场所,矛盾互补而非对抗。(方 150)本文将细读作品,分析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正常人与畸人这几组二元对立在《小城畸人》中的消解。
《小城畸人》故事设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工业革命高涨时期,工业文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自然的破坏。在《手》中,作者借飞翼比德尔鲍姆之口回忆了前工业化的田园牧歌式的美好生活,“青年男子成群地聚集在一个老人足旁,老人坐在小小花园里一颗树下对他们说话。”(吴 7)而在工业化社会里,人只想着利用自然创造财富,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结果导致人性的异化,渐渐失去了诗意的栖居,《虔诚[第二节]》里,路易斯·本特利的“银行家丈夫是个谨慎而精明的人,他竭力使她快乐。他开始发财时,便替她在温士堡的榆树街上置了一所砖头大住宅,而他也是城里第一个给妻子雇一个赶车男仆的人。然而,没法儿使路易丝快乐,” (吴 43)有了富裕生活的路易斯仍然不能感到快乐,在《屈服[《虔诚》第三节]》中,作者给出了答案,因为其“母亲身体娇弱,工作过度,父亲秉性严厉,容易冲动,富于幻想,对她的出生又不以为然。由这样的双亲所生的路易斯,从小便是一个神经质的人,是晚近工业主义大量地带到世界上来的那一类神经过敏的妇人中的一个。”可以想象,那时有一大批杰西·本特利这样的人,过于热衷于物质财富,破坏自然,幻想有男性后代来继承自己的财产,这对于其妻子和女儿是多么的不幸。人与自然对立的结果是可怕的,人本可以从自然中汲取营养获得心灵的慰藉。路易丝每次心情烦躁就会想到驾着马车向乡下驶去,“在乡村的大路上,走得看不见房子了,她才让马匹放缓步子,而她野性的轻率的心情,也就消失了……”(吴 44)可见,只有消解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不去占有自然,而是融入自然,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
“《圣经》第二章中,上帝创造的第一人亚当宣布自己对女性有命名权,并视女性为其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方 150)在西方的传统观点里,男人与女人的二元对立中,男人处在中心发号施令的位置,女人处在边缘的被动的位置。在《坦迪》里,陌生人一再强调那个还未出现的女子身上的坚强品格,他甚至为这个新品格取了个名字叫坦迪,把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寄托在这个品格上,说这个品格是“男人需求于女子而又求之不得的东西”。(吴 101)这里,女子是有獨立人格的人,不再是男人的依附,男人与女人传统上对立的关系消解了,男人与女人都是需要坚强品格的人。陌生人把坦迪这个中性化的名字赋予给小女孩,对小女孩说要坚强勇敢,“要敢作敢为,要有大勇,敢于被人所爱。要胜于寻常的男女。”在《坦迪》里,安德森借醉酒的陌生人之口说出了对人类两性相处模式的期待,即互相尊重,发挥各自的特质,而不是占领对方使对方成为自己的附属品,也不是依赖对方成为对方的寄生虫,更不是双方为敌互相指责,我们可以看出安德森期待的是一个男女平等男女合作的世界。
传统上,“正常人”会理所当然的把“畸人”当成异己,当做与自己的对立面,而且在“畸人”面前会有优越感,但《小城畸人》里的所谓“畸人”只是在某些方面做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事情,“正常人”与“畸人”之间的对立并不明显,甚至角色可以互相转换。在《坦迪》里,舍吾德·安德森描述陌生人时这样说“时间过得沉闷乏味,害的他喝酒比以往更厉害了。可是有一件事他倒成功了。他替汤姆·哈德的女儿取了个意味深长的名字。”(吴 100-01) 醉酒者在传统意义上是满嘴胡话之人,可以说醉酒后会变成与正常人不一样的畸人。但在这篇故事里,作者借喝醉了的陌生人之口道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让人怀疑畸人与正常人的界限。陌生人在醉酒时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他意识到在小城不会戒酒成功,还说了很多看似自相矛盾的话,比如“我不曾失掉信仰……我只是被带到了我明明知道我的信仰不会实现的地方而已。”
安德森在《小城畸人》里展现了的几组二元对立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只有消解这些二元对立才能创造一个生动和谐的社会。人与自然对立带来的后果是人的异化成为物质财富的奴隶,从而导致人际关系冷漠内心空虚,只有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才能回归生活的本真与他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男人与女人对立导致男人在社会压力下精神不堪重负,女人受到社会的禁锢不能施展自己的本性和才华,男女双方在爱情婚姻里都会受到精神的桎梏,只有消解男人与女人的对立才能建立良好的两性关系,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社会;正常人与畸人的对立导致所谓“畸人”被边缘化,“畸人”无法言说内心的想法,“正常人”也会有内心苦闷不遭人理解的时候,只有消解了正常人与畸人的二元对立,用同情心去关爱身边的人,才能建立一个沟通良好的社会。 安德森希望人类在工业社会里不被机器和传统的观念束缚,作品中这些消解二元对立的思想与很多与后来解构主义不谋而合的思想体现了安德森作为一个开创性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方岚:“从《米德尔马契》的人物形象解读二元对立的颠覆”,《新西部》18(2009):150
[2]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吴岩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3]赵一凡:《西方文论讲稿:从胡塞尔到德里达》。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
作者简介:陈瑶,女,汉,湖北荆州,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14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