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你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几欲穷途末路的时候,其实扭转局面的钥匙就攥在你的手里
紫光笔记本CPU事件
消费者周先生买了一台紫光6110笔记本电脑,没用几天就发现电脑开机不久就机身发烫,并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死机,有时液晶显示屏突然变白,屡屡出现故障。身为计算机专业硕士的周先生拆开了电脑后,看到的情况令其非常吃惊:紫光笔记本电脑里使用的居然是台式机CPU,而非笔记本电脑专用CPU。周先生又与紫光数度交涉,最后又换了一台新型号的笔记本电脑,死机等现象仍然不断,而且电脑的喇叭用了几天也坏了。由此周先生判定,笔记本电脑屡出故障是由于使用了台式CPU所致,而紫光之所以采用台式CPU是因为笔记本CPU与它有很大的价格差距。
周先生以邮件的形式致函相关媒体,一时间“欺诈”、“换心(芯)”、“灰幕”等字样充斥在各类媒体上。其实在此事上,紫光颇感委屈,因为当时并不止紫光一家在使用台式CPU,大部分厂商的部分中低端产品均采用了台式CPU。而消费者最大的反应则是采用台式CPU的笔记本电脑质量性能能否有保障,笔记本电脑厂商是否是偷梁换柱,欺诈消费者。这种声音淹没了紫光想要表达什么,什么也无法说清楚。
随着媒体的质疑声,紫光陷入深度危机:网上在批驳,平面媒体在追踪:紫光还在卖缺良“芯”的笔记本,高科技公司不带头规规矩矩,反而带头向自己的人民设下高科技陷阱,我们要这样的民族品牌有什么用?欺诈消费者!
紫光的“滑铁卢”
此次事件后国产笔记本电脑销量排名第一的紫光公司市场份额急剧下滑的,严重损失了紫光公司的品牌形象。而原来在销售上没有打垮紫光的某些厂商借助外行的力量、借助媒体的力量把紫光拖了下来。
买笔记本的用户、使用笔记本的用户数量中,外行要多于内行,此前,谁也没在意台式机的“芯”与笔记本的“芯”将带来什么不同,但是在媒体的“点拨”下,一夜之间,都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而紫光成为“欺骗消费者”罪名的代名词,成为这一沸沸扬扬的“CPU事件”的牺牲品。
紫光的慢热、慢反应成为这一事件扩散的主要原因。如果在最快的时间组织一系列反击,承认既定事实,并在最短的时间组成力量解读当前的不正常,也许销售下滑没有当时那么明显。
紫光当时能做的工作是不必躲躲闪闪,在第一时间承认使用了台式机芯片,但是向业界表明,既然使用台式机芯片是一个普遍的厂商行为,为什么被无限制地扩大,难道不是竞争对手所为?
挑明真相要讲时机
“说真话,并在第一时间说。”这句话对企业高层来说并不陌生。它曾经是危机管理的经典话语,也数次成就了历史上危机公关处理的经典案例,但社会在前进,策略随着形势的渐变渐复杂,它不再是唯一的真理,并且地位大有日趋没落之势。
就在决策者们逐渐将之束之高阁而几乎将其渐忘的时候,殊不知,有时候,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往往就是最有效的办法。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在你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几欲穷途末路的时候,其实扭转局面的钥匙就攥在你自己的手里。永远都不要忽略,企业真诚的态度对单纯的公众的影响力,一个肯说真话的企业,不管它做错了什么,都表明它在意图为自己的行为负上责任。
公众通常都不是难缠的主儿,无论经济学家如何去假设他们是理性的经济人,实际上他们还是情感动物,他们的判断标准往往就是单一的,一个作风脚踏实地的企业和对公众的坦白,往往就能给他们以安慰,公众在情感上接受的是真诚的态度,这有些时候甚于他们对产品的细枝末节的要求。
当然绝对不是说一发生什么事情,马上就冲出去向公众坦白从宽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上述的话并不能当然导出这样的结论,它的意思仅在于阐明真话对公众心理影响的事实,以为决策选择的可能性提供铺垫。永远别忘记,形势的判断永远是先行的。
这里仅仅讨论的是当行业内部潜规则被以某种产品为反面典型而曝光时,当或许这其中存在恶意竞争的迹象时,真相的公布往往是极有意义的。公众先前往往并不知道这种行业潜规则的存在,以为是一家一户的问题,如果不出来澄清,相当于自己承担了整个行业的罪责,竞争对手估计得乐死。与其如此,不如把真相公布,一方面将公众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开,他们的关注点会立即转到对行业的质问上,这是愤怒导向的策略,相当于将来势凶猛的洪水分流。这样的决定需要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但却未必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举。因为如果这样的行业潜规则并不是致命的,公众在热情过后就会冷淡下来,再说了,整个行业都如此,更多的时候公众只能无奈地作罢,当无可选择的时候人们并不具备挑剔的资本。
将真相挑明,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相当于对恶意竞争对手的回击,公众的谴责转向,就是对手的自食其果。当然,这里并不是意在于挑动行业内部的不正当竞争,而仅仅是表明,这种非恶意的正当防卫,仅仅是一种商场上正常的还击手段。
将真相挑明,更多的时候,还是形势所趋,生机一线,不得不为之。传播学上有所谓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学者通过研究和试验表明,当身边出现一个议题时,人们总是会不自觉地作出判断,观测周围的“意见气候”,当发现自己的想法与居于优势地位的观点趋同时,就会越发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而持相反观点的人,则会越来越难开口去对抗多数,从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最后反对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微弱,就像螺旋结构一样,最后变成沉默。企业在上述情况下如果不发出声音,无疑就有沦为沉默一极的危险,当然不可能奢望别人会站出来为企业的声誉去辩驳,如果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两极分化,不希望听到社会只剩下一种声音,不希望企业在这种绝对优势的声音下轰然倒塌,那么挑明真相,真的就是形势所逼,不得不为了!
当日清华紫光笔记本被曝使用台式CPU的时候,作为整个行业的普遍行为,紫光却徒自满脸委屈,一心觉得苦水无处可倒,有口难辩,于是只好打落牙往肚里吞,自认倒霉。却完全忽略了能够化解危机的最好方法—说出真相。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人类似乎总喜欢干这样的事情。
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确实,以前提到过沉默是金的规则,但千万别忘记决策前的形势判断,是否存在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余地,还是必须置之死地才能得以重生?世事无绝对。还要强调的是,在存在行业黑幕的情况,行业皆知而独公众不知,挑明真相也意味着断掉自己后路、与对手同归于尽的危险。对于企业来说,这个代价无疑是昂贵的,甚至是无法负担的。所以,果敢而冷静,以赴死的勇气求生,实际上方不失为大智大勇。
挑明真相的原则
在受到媒体或者竞争对手的“打击”时,如果既能拿到主管机构的有利证据(或者能够显而易见揭示其质量不存在问题),或者执行机构与某种经济现象发生严重背离,又能分析出是竞争对手所为(或者分析出当事的某一方出于狭隘的经济利益出发而故意为之),可以揭露事实真相。
如某打印机厂商拿到信息产业部所属研究所的检测,证明质量没有瑕疵,又有确凿的信息发现是竞争对手所为,就可以“出炉”长篇报道,揭露事件真相。事实得以公布于众,企业品牌影响力也得到了提升,也保住了国内的市场份额,
要执行挑明真相的原则,以上2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而一些厂商在受到非正常竞争的干扰时,没有在第一时间挑明真相成为永远的遗憾,而有些企业善于利用这一武器,并在合适的时间利用这一武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样做的深层次原因是,用真相来压倒流行的声音,用真相来应对一种现象,那就是德国女传播学家诺伊曼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描述舆论形成的理论假设──“沉默的螺旋”。 如果沉默到流行的观点占了上风的时候,而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后面的一切反击都为时已晚。
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人们就会形成有关自己身边“意见气候”的认识,同时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多数意见”,当人们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属于“多数”或处于“优势”的时候,便倾向于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几经反复,便形成占“优势”地位的意见越来越强大,而持“劣势”意见的人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弱小,这样的循环,形成了“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这样的例子现实中很多,一种意见一旦成为支配性和主导性的意见,它的声音一发出,就占据了上风。渐渐地,那些对他们的报道持有不同看法的声音逐渐变得越来越弱小,这样就导致公众所了解到的信息趋于片面,甚至难以扭转。
责任编辑:宰守鹏邮箱:zaishoupen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