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导入竞争情报来构筑灵敏、智能的危机预警机制,能够捕捉各种尚在萌芽期的相关事件
不断加剧、复杂多变的竞争态势使得企业面临的危机陡增,变动成本大幅攀升还在其次,危机管理时若因准备不足导致策略选择不当还可能给企业造成短期难以修补的灾难,如品牌形象受损、管理层动荡、供应链断裂等。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竞争情报走进了企业管理层的视野,被广泛接纳并加以运用,起到了良好效果。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简称CI)是企业或其他竞争主体为保持竞争优势所需的一切有关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的信息与活动。它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家竞争战略、军事情报体系应用到商业领域的合法产物,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战略规划、市场营销、危机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等领域,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商界。
无处不在的竞争情报
“信息时代”一词已经不能准确描述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爆炸式膨胀的海量信息本身已渐渐成为企业“难以承受之重”,凝固下来可被感知的知识取代前者成为管理的新对象,但是由于其在针对性、对抗性和时效性上的不足,更多作为内部分享的日常性机制沉淀,却依然难以满足企业“随需应变”的需求。这时,具备以上优势的竞争情报浮出水面,它由大量实战性强、可操作性高、实时快捷的理念、方法、工具和衍生品(如竞争情报系统软件等)组成,贯穿企业从战略制定到策略执行每一层面,显性或隐性地为企业创造着巨大价值。
竞争情报无处不在,但更多时候,它并不“孤独”,就像“苔藓”或“地衣”必须附着于树干和岩石一样,竞争情报依附于具体的行业、领域和项目,在实战中才能体现出最大威力来。
一个广为人知的案例是,当年海湾战争爆发,长虹集团倪润峰通过各类情报判断出石油价格即将上扬,随后董事会做出决议,提前两周采购500万吨聚苯乙烯,最终使得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长虹电视机外壳成本是国内同类产品成本的45%,获得了极大的竞争优势。
实施“情报立国”战略的日本在短短几十年里迅速崛起,其中竞争情报可以说居功至伟。日本的综合商社规模巨大,机能广泛,经营项目多,交易金额大,其销售额约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左右。将它们看作一个庞大的竞争情报机构一点不为过。日本的综合商社成功地将每一名员工“改造”为情报员,每时每刻都为本公司搜集和分析商业情报。多年前的一份数据显示,日本九大综合商社的海外分支机构仅仅每天输回本土的信息量便相当于6000页以上的《纽约时报》。其中某商社的情报体系更是拥有强大的搜集能力,每隔2-3分钟便可“刷新”一遍全球任何角落的资讯。
放眼全球商界,宝洁、通用电气、惠普、辉瑞、摩托罗拉、Microsoft、壳牌、IBM、西门子、三星、华为、海尔、中远等绝大部分卓越企业的背后都有着竞争情报工作和竞争情报体系的强力支持。
正如一位商界精英所言:“每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卓越的竞争情报专家,因为他们能从情报中发掘出最大的威力;每一位优秀的市场总监都是运用竞争情报的高手,因为他们日常所驾驭的都是竞争情报手段。”
竞争情报助力企业危机管理
2005年7月的《哈佛商业评论》刊登了一篇名为《抗击最大的风险》的文章,该文作者分析最近20年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的评级时发现,被评为优质的股票数量大幅减少,而劣质股票则大幅增加;更加令人担忧的是,1993年~2003年期间,“《财富》1000强”公司中有1/3以上曾在短短的一年内损失过至少60%的价值。这说明行业利润变薄、技术的更新换代、独一无二的竞争对手、品牌风险、客户风险、项目风险以及发展停滞风险等日益猖獗的“战略性风险”已成为令整个企业界头疼的大问题。该文作者认为,战略性风险是与平常的财务风险、意外风险和运营风险并列的一类风险。
这些战略性风险实际上是一些外部的事件和趋势,企业如果不采取的应对措施,那么原本向上的成长轨迹会掉头向下冲去,股东价值也将大幅缩水。反之,如果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战略性风险(危机)管理方法,承担风险,则能让管理者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出击,从风险中获得可观的利润。
企业实践已证明,开展竞争情报工作、完善竞争情报机制以及部署竞争情报系统成为了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它特别适用于危机管理的前端—预警环节:通过导入竞争情报来构筑灵敏、智能的危机预警机制,能够捕捉各种尚在萌芽期的相关事件,通过对蛛丝马迹的比较和分析判断出危机征兆,及时反馈给企业决策层,并辅助可执行应对策略的生成。
事实上这种“联姻”已经在不少企业公关、市场等部门显山露水,传统的“事后管理”惯例被彻底打破,先知先觉先行动,“正在进行时”被“将来时”所取代,这使得往往无需支付额外成本就把可能爆发的危机消弭于无形中,向着“没有危机便是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大大迈近了一步。
竞争情报的利器
首先,竞争情报能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监测和实时预警。这里包括政局变动、
法律法规变更、宏观经济状况、重大技术创新、社会和文化思潮的变迁等等。
上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业务蓬勃兴起,几乎所有的个人计算机公司都把精力和心血花在那些业余计算机爱好者身上,需要说明的是,在那个时期他们确实是几乎唯一的个人计算机消费者。也正因为如此,很少有人意识到危机,意识到市场饱和正在迅速到来。苹果公司则是当时少有的具有危机预警意识的公司,他们意识到了潜在危机的存在,不仅仅关注业余计算机爱好者,还小企业主和企业里的专业人士(如平面设计师等),慧眼独具地意识到他们需要一种有所区别的个人计算机产品。于是,苹果公司为他们设计了一种“独特”的、近似“艺术品”的产品,通过创造局部优势获得了巨大成功,也规避了潜在风险(大量生产无差异个人计算机产品的公司陆续消亡)。
其次,竞争情报善于对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态势进行监测和评估。比如说现有竞争对手、新进入者、可能的进入者、可替代产品生产者、供应链上其他结点等等,都是监测的对象。他们的广告、软性宣传、促销活动、招商公告、招聘信息甚至于关键人物的社交活动等,都是值得关注的亮点。
戴姆勒-奔驰公司开发了由情景分析导向的战略早期预警系统来开展企业竞争监视。他们的基本做法是:采用情景规划研究重要的监视方向,以公司内部那些关注相关领域发展和研究成果的人物为“监视器”和“扫描仪”,采集重要指标、统计数据和专家意见,分析综合后以一种可读的方式传达给管理层,并定期呈报情报分析报告以协助决策和管理。
第三,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的“养料”来自于“广谱”信息源。除了传统媒体、Internet、收费数据库等以外,还包括一张不断延展的人际情报网络。
国内某家民营企业2002年以来一直通过人际情报网络开展竞争情报工作,他们有效利用了现有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再辅以完善的情报搜集和分析制度:在每个关键结点上设置情报专员、每周安排一次情报交流会议,这些“朴素”的做法虽然没有更多借助信息技术,却收到了危机预警的实效,多次将“山雨欲来”的危机规避或消弭。
优派国际的创办者朱家良先生在谈到企业如何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时说:“坚持做正确的事情!”竞争情报正是立足于实现这一点!它要教企业如何去竞争,如何应对危机,如何防患于未然,如何保持竞争优势,使企业能够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责任编辑:宰守鹏邮箱:zaishoupen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