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氏家族看出一部百年相声史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wujiu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湖卖艺的相声时代
  没有正规剧场以前,说相声的就像是江湖艺人,没有固定的场地,没法提前预知观众人数,带着道具,走在街上,找到一块空地就开始吆喝,聚集一些人后便开始就地表演,然后靠观众的打赏获得收入。在行业里,他们管这样的行为叫“撂地”,和《还珠格格》中小燕子、紫薇几人逃亡时,在街头卖艺的情景有几分类似。这个时期的相声内容,大多和性、乱伦相关,因为观众买账。
  1899年出生的常连安经历了这段相声界最苦的年代。在说相声以前,他曾到过东北,在那里学京剧,唱黑头,演老生,人称“小鑫奎”,后因青春期变声,无法唱戏,又学了变戏法,带着妻儿在张家口卖艺,1923年,张家口闹水灾,卖艺收入微薄,他带着家人辗转来到天津,开始演出相声,1933年,被张寿臣代收为师弟后,才正式入了相声这一行。卖艺的经历为他行走江湖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他的相声,不仅有说,偶尔还搭配些耍把式的动作表演,时隔半个多世纪,我们依然能在网上搜到常老先生《山中奇兽》、《黄半仙》等著名段子,虽然没有影像资料,但听着那时唱、时讲、时而雄厚、时而尖锐的嗓音,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他嗔痴怒笑的微表情。这种冷峻幽默、讽刺辛辣的风格也曾风靡一时,至今仍让一些老辈听众回味不已。
  为了养家糊口,他的几个儿子也相继步入这个行业,有些子承父业的意味。相声渐渐成为常氏家族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作为家里的长子,常宝堃4岁就开始随着父亲“撂地”,初时,他只是站场子,后来逐渐学会了各种杂耍,能将翻跟头、拿大顶等绝活信手拈来,父亲表演,他就在一旁烘托气氛,深受观众喜爱。很小的时候,他便有了艺名,人称“小蘑菇”。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常宝庆、常宝丰其他几人则分别被称为“二蘑菇”、“三蘑菇”、“四蘑菇”、“五蘑菇”、“六蘑菇”。兄弟6人,各有特色,都曾是风靡一时的相声名角。其中,以小蘑菇最为出色。提到他,大家脑海中会立即浮现出“天资聪颖、口齿伶俐”等词,在他的表演中借鉴了很多曲艺和话剧艺术,通俗流畅,诙谐风趣的表演风格,自成流派,蜚声艺坛。
  启明茶社开启文明相声
  作为常氏相声的后人,回忆起老一辈的光辉岁月,常远说:“我家里的老祖其实一直在做相声界的改革,他们一起创办了启明茶社,把相声带进了剧场,提出了说文明相声的想法。”
  那是在常氏家族积累了一些名气后,有位老观众向常连安提议说:“你们一家子都说相声,为什么不自己挑个班, 弄个园子?”1936年,西单商场着了把大火,商家正要聚人气儿,借着这个机遇,常连安创办了“启明茶社”, 这一大胆的举动被视为是相声界的一次重大改革,从此相声演员告别了露天场地,有了自己的舞台。最开始,茶社的表演以曲艺为主,有大鼓、双簧、偶尔穿插相声来撑台,但生意不行。于是从1938年起,改成了相声大会,专门表演相声,启明茶社也成了相声的摇篮,老一辈的著名演员几乎都曾在这里登过台,其中甚至包括张寿臣、马四立、苏文茂、白全福等名角,相声大师马季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就曾写道:“我认知相声是从启明茶社开始的。


常远搀扶着爷爷常宝华出现在《欢乐喜剧人》舞台

  如今的北京街头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咖啡馆、但提到茶社,人们依然无法忘记“启明”,不同于现在茶馆的典雅,启明茶社是处矮房,屋内光线很暗,全靠房顶一扇天窗透光,用木头架起一块高地,便成了舞台。在它旁边是些卖豆腐脑、烧饼、荷叶粥一类的小吃摊床。虽然设备简陋,但在存留的老照片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当时的热闹场面:台下的大长凳上坐满了密密麻麻的观众,过道上还站着几位没抢到座位的看客,男士穿着中山装,妇女梳着大长辫,聚精会神地望向舞台,龇牙咧嘴地笑着。
  在茶社外面摆着三个大牌子,分别写着 “文明相声”、“相声大会”、“零打钱”,这三样在当时的曲艺界都属创新突破。尤其是“文明相声”,在这之前,相声界流传的大多是低级下流的荤段子,几乎不适合妇女和儿童听。
  将相声化为爱国武器
  解放以后,启明茶社随着西单商场的扩建和相声演员的归队而终结,离开了启明茶社的常氏投身于祖国的文化事业,将相声化为爱国武器,编演了很多新相声,热情歌颂新生活,颇受广大群众喜爱。
  1951年,常宝堃跟随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奔赴朝鲜,在前线演出时,遭美军飞机疯狂轰炸扫射,不幸牺牲。次日,文艺界为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在天津,前来参加祭悼的群众有3万多人,场景虽不及“十里长街送总理”壮观,但也足以说明“小蘑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追掉会的现场,有几个老太太当场就摔了话匣子,痛诉:“没有小蘑菇,还听什么话匣子。”
  作为全家第一个收到这个消息的人,常宝华呆呆地望着电报上:“常宝堃同志,殉国” 几个大字,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把这个消息带回家,“当母亲知道大哥去世的消息时,两个眼睛都没有焦点了,她不喊宝堃,也不喊自己的孩子,她喊:‘大柱子,大柱子啊’。” 每每回想起来自己的哥哥,常宝华先生都会很激动,在他看来,“没有我大哥,就不会有常氏相声。” 大哥牺牲后,常宝华毅然决然地继承了大哥的遗志,第二次上前线。他说:“要不是这样的话,谁来保卫我们的国家啊?”
  1971年,中美乒乓球队互访,为两国破冰埋下伏笔。一时间,乒乓球成为深受国民喜爱的国球,常宝霆创作完成的相声《我爱乒乓球》颇受观众称赞,后来他多次深入工厂、农村、部队体验生活,创作并演出了《水车问题》、《挖宝》等作品。这些节目源于生活,现实意义很强,深得广大观众喜爱。
  作為常氏的后人,常远也希望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听爷爷讲我大爷爷殉国的故事时,我的感触很深,作为一个喜剧人,这应该是最高的荣誉了。我生在和平年代,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为国家牺牲,我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好自己的作品。”
  演喜剧也是传承
  从当年的常连安到如今的常远,常氏相声已经传承了4代,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从民国、解放到新中国,见证了整个祖国的成长,也在陪着祖国一起改变。到常远这里,他不再只是说相声,而是将这种传承扩展到了整个喜剧领域。结束了《欢乐喜剧人》的表演后,他马不停蹄地奔赴剧组,为下一个电影做准备。在家中,和喜剧有关的事是他和爷爷之间最常见的谈资,在他们的爷孙对话中,我们能听到许多当年的故事。
  常宝华也常以当年的事例告诫常远:一定要提高喜剧的档次,不能让它停留在观众以前的审美里。他说:“作为创作者一定要拉着观众走,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观众。喜剧中的包袱固然很重要,但这不是全部。做喜剧,你一定要带给观众一些东西,要么是正能量、要么是有意义的,要么是讽刺、要么是教育的。如果在一个作品中,你什么都没有传达,那你其实是在浪费观众生命” 。
  在这一点上,常远和爷爷的意见一样,“我最开始从事这行的时候,也不知道喜剧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但当我亲自做下来之后,我才发现:提高喜剧的档次真的很重要。”也许有些观众会说:“你不要教育我,别跟我讲大道理,我就是来笑的。”但是常远很清楚这些都是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声音。
  作为第四代传人,常远从小就被寄予厚望,但提到传承,他显得很淡然,“其实我们家从来没有特意要求孩子们一定要从事这一行,只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都讲究: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他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家里人也从来没要求我一定要说相声,他们觉得只要子孙有出息就好。”他说,他所能做的就是多出好作品。


常氏族谱
其他文献
艺术家游历是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传统,欧洲北方的艺术家到佛罗伦萨学习技术和看待世界的不同方法。画廊主人棉布怀着诗意进行着她的游历,于她而言,世界是一个深刻的概念,她推动艺术家驻留项目,梳理定位中的国外艺术家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发展和文化都离不开交流,在交流中得到远见。  艺术家艾敬的艺术之旅是在路上的,比如开始的纽约、米兰,下一站的巴黎、伦敦、日本……工作室则是她研修的道场,她在那里打磨作品,然后背
期刊
艺术家才是这个世界重要的灵媒,他们不仅仅在创造新世界,而且,他们也是我们和世界交流的媒介,倒不是说,在3画廊打开了大门,而是全球的艺术家使用那样的密码:芝麻开门,门,就开了。芬兰艺术家Canal驻留以及驻留后汇报个展  “我游历了佛罗伦萨(文艺复兴)及其欧洲的所有重要的美术馆,梳理从印象派到现代主义各种流派,一直到当代。而每一次游历都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就是,所到之处,都是我们所要了解的世界的一个窗
期刊
用“视觉”来形容音乐就好像“这首歌长得很好看”一样不靠谱,但他们还是把这种不靠谱变成了可能。  在与丁东、李霄云的对谈中,他们不断地用“酷”、“好玩儿”、“冲击”这些抽象化的形容词,来描述这个让人乍一看不太懂的艺术品。不管是“天空”还是“深淵”,又或是强烈的光束和高分贝的电子音乐,都在这个装置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5月20日,MTA天漠音乐节,大漠,音乐,燥热……热闹的舞台演出之外,有一组庞然大
期刊
近日,在戛纳电影节红毯上的中国面孔可谓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主力军,身为评委的范冰冰红毯上的多变造型也是大家争相报道的焦点,但是在我看来她其中一套粉色仙裙才真正穿出了她的美。无独有偶,常常以中性装束示人的李宇春在本次戛纳红毯亮相时则穿上了一袭粉色旗袍盡显窈窕身材,也是让中外各大媒体纷纷举起了手中的“长枪短炮”拍起来。  本次2017年戛纳电影节范冰冰真的可以说是一位劳模评委,在换装上也达到了劳模的级别,
期刊
挑染在几年前还只是叛逆女孩的标志,几缕鲜艳的黄色或红色浮在头发表面,张扬的是个性与自我。那时候流行一缕艳色假发,可以修饰在发间,也算满足了有点小“闷骚”女孩的一颗叛逆的心。  韩流偶像圈的挑染风潮直到现在还在继续,只是这种挑染的方式是不断变换的,而且越来越有心机。三四年前时流行的挑染是混合染,主打街头风。印象最深的是少女时代《I Got a Boy》那张专辑,秀英挑染了几缕红色,几缕褐色,颜色有渐
期刊
Q = 《北京青年》周刊A =艾敬  Q:艺术对你来说,对当时的你来说,是刺激也是上天给的礼物吧?  A:我是在1999年拿起画笔,那时候我在老师的工作室里学习了一年多的时间,绘画材料都是用老师的。在纽约生活期间,我刚开始在家里画画,2003年我才有了自己的画室,那种感觉很不一样,也就是在纽约的画室里我才有了做职业艺术家的“野心”,我为此曾经感到兴奋和不安,我的画室里有一些大师们的画册,我问自己,
期刊
“每当我心情愉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最美,因为只有在美好的心情下,人才能无所畏惧,享受当下。” ——朱丽叶·比诺什  “法国女人的化妆术,就如同池塘里怡然自得的鸭子一样,看似信手拈来,又毫不费力。然而她们不希望你看到的,是达到如此轻松境界而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就像湖面平静游动的鸭子在水下也会奋力划动着脚蹼。”在北京,阳光明媚的五月,跟法国护肤品牌欧缇丽创始人Mathilde Thomas(马蒂德·托马
期刊
现代赛马运动起源于英国:过去300年,英国皇家爱斯科赛马会一直是世界上最豪华、最奢侈的赛马会作为“300年前由英国一位伟大君主所创立的伟大赛事”,英国王室成员按照留下来的传统,每年必定参加该赛会,这是赛马会取名为“皇家爱斯科赛马会”的主要原因。英国女王的马匹也会参赛,骑士骑着女王专用的马匹比赛,被认为是极荣耀的事情。虽说现代赛马运动源于英国,而在兴盛与传播的推动上,法国则同样居功至伟。1776年,
期刊
在娱乐圈,健身是个高频词汇,微博上每隔几天就有明星晒出自己运动健身的照片。但能把运动健身玩出名堂的,就屈指可数了,而这其中赵文卓就算一个。  每个人的少年时光里都曾有过一段沉迷于武侠片与英雄梦的时光,幻想着自己是乱世中身怀盖世武功的大侠,劫富济贫,锄暴安良,仗剑走天涯。若是追忆起当年憧憬过的英雄人物,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动作影星了。他19岁就被徐克相中,在《黄飞鸿之王者之风》中独挑大梁饰演男一号。之后
期刊
从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取其精髓,自五千年食器衍变中汲取器形之美,融合轩尼诗所代表的法式雅致生活艺术,此系列设计重新定义了人们对“中式食器”的印象,焕发出全新的“食器之美”。  近日,轩尼诗携手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工业设计师杨明洁,正式发布“轩尼诗重新发现中国味·食器系列”,并上演了一场超乎想象的“重新发现”之旅,借此展现此次合作背后的奇思妙想。作为当今中国工业设计的代表人物,杨明洁先生及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