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呈现增加的趋势,更多的父母选择去外地打工,更多的儿童无奈地与祖父母一起生活。大多留守儿童在交际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往往不善言辞,不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多都有独来独往的倾向。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时,一定要给他们特别的关照,以让他们健康地提升认知能力。
关键词:留守儿童;表达;交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9-0108-01
1.以留守儿童的视角,分析文本
留守儿童的经历跟班上其他同学相比要丰富一些,他们有的去过田里劳动,有个跟爸妈去过外地生活过,这些使他们想问题的时候,多了一份体验,多了一份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他们的这一优势,会让他们在表达的时候多一份自信与从容。在学习
《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教师往往会从文中的一些描写分析出于勒的自私与虚伪,这与文章的主题也一致。但这样的分析,学生往往不敢有自己的声音,他们顺着教师的思路来,然后将教师的讲解进行记忆与消化,渐渐地学生就失去表达的欲望,在课堂只做被动学习的奴隶。所以教师要能挖掘一些话题,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从而使他们的表达更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而不至于人云亦云。当教师问学生,还能看出于勒的其他方面的性格吗,这是一道不可以预设的题目,教师主要想看看学生思维的灵活度,以及对语言表达的流畅度。于是有个留守学生说,他看到了叔叔于勒善良的一面。教师首先,鼓励他敢于表达的勇气,然后听他有力有序的阐述。学生说,于勒虽然穷苦但是没有再回去连累哥哥,这跟学生自己的爸爸一样,虽然穷,没有去投靠发财的姑姑,自己只身一人去外地挣钱。由此可见,学生会用他们自己的视角去分析问题,也会用他们自己的内心想法进行真实的表达,教师要高度评价他们的这种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处理文本的时候,要尽量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他们自由地说出他们对文本的思考。留守儿童在某些方面可能落后于其他同学,但他们对问题同样有自己的看法。只有教室有轻松愉悦的氛围,才会有敢于说话的学生。雷夫说,他的课堂没有恐惧;对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的课堂也应没有恐惧。
2.以学生体验的方式,表演文本
留守儿童在有具体的情境的时候,他们也能打开话匣子,将内心的诉求与想法和盘托出。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创设情境给他们的表达提供土壤。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教师让学生用一段话来描述孔乙己,部分学生总会表达得不够简洁,啰啰嗦嗦,难以将人物的真正形象叙述清楚。这时候如果教师严厉批评,势必会将学生说话的那点愿望破灭,接下来就是一片沉静,任由教师一人发挥。对留守儿童而言,课堂应该是培养他们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家庭里他们又缺少父母与他们的交流,好多话闷在心里,无人可以诉说。在课堂,教师又高要求对他们,他们只会噤若寒蝉。所以教师先让他们表演孔乙己的几个动作,看谁模仿的最像。比如,让学生模仿他从口袋里摸出几个排出九文大钱,以及他从破衣袋理摸出四文大钱的样子。学生在前面表演,自然会引起其他学生的笑声,他们会在笑声中体会孔乙己的性格,在有了自己的体验之后他们再去表达,就多了一份切身的感悟。特别是他们的表演得到别人认可之后,他们会觉得自己了解了孔乙己,在随后对这个人物的阐述就多了一份淡定,不会语无伦次了。
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时候,学生会一边动作,一边自由发挥,这样就能做到他们心里想什么,嘴上就能说什么。留守儿童在表演的时候,往往有一定的优势,他们的模仿能力往往比别的学生强,教师可运用普雷马克原理进行正面强化,即通过他们的强项来训练他们的口语弱项,从而到达整体能力的提升。口语能力的提升,不是单纯地直接的从口语入手,要给学生一定地铺垫,让他们自然地表露。
3.以彼此提问的方式,深入文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语文时,大多会缺少问题意识,因为平常他们都是自己处理事务,小到自己的穿衣搭配,大到家校沟通。没人去帮他们解决问题,也就没有问问题的习惯。但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发现问题,即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他们就会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在口语表达的时候,会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教师首先要以提问的方式,讓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文本,他们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口语训练的过程。比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问学生,文中背影一共写了几次,每一次的写法是不是一样,然后让学生也学着去表述一个熟悉的背景。很明显,学生在回答第一个、第二个问题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在回答第三问题的时候,则需要罗列语言,模仿原文本的写法。学生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表达,这既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彼此学习的过程,他们在倾听的过程中会优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已达到最好的效果。其实最好要让学生自己提问,会问问题,也是表达中一个重要的能力。自己提问的口子一定要小,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思维。
留守儿童跟所有的学生一样,他们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有自己的情感需要表达。教师要抓住他们认知的状况与情感的特点,给他们最适切的表达的氛围,让他们的口语最大可能地提升,也让他们更全面地展示自己。其实,每篇教材文本都蕴含着留守儿童生命成长的密码,教师要带领他们去寻找去发现,这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口语交际不可缺少的环节。
关键词:留守儿童;表达;交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9-0108-01
1.以留守儿童的视角,分析文本
留守儿童的经历跟班上其他同学相比要丰富一些,他们有的去过田里劳动,有个跟爸妈去过外地生活过,这些使他们想问题的时候,多了一份体验,多了一份与他们生活相关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他们的这一优势,会让他们在表达的时候多一份自信与从容。在学习
《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教师往往会从文中的一些描写分析出于勒的自私与虚伪,这与文章的主题也一致。但这样的分析,学生往往不敢有自己的声音,他们顺着教师的思路来,然后将教师的讲解进行记忆与消化,渐渐地学生就失去表达的欲望,在课堂只做被动学习的奴隶。所以教师要能挖掘一些话题,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从而使他们的表达更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而不至于人云亦云。当教师问学生,还能看出于勒的其他方面的性格吗,这是一道不可以预设的题目,教师主要想看看学生思维的灵活度,以及对语言表达的流畅度。于是有个留守学生说,他看到了叔叔于勒善良的一面。教师首先,鼓励他敢于表达的勇气,然后听他有力有序的阐述。学生说,于勒虽然穷苦但是没有再回去连累哥哥,这跟学生自己的爸爸一样,虽然穷,没有去投靠发财的姑姑,自己只身一人去外地挣钱。由此可见,学生会用他们自己的视角去分析问题,也会用他们自己的内心想法进行真实的表达,教师要高度评价他们的这种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处理文本的时候,要尽量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他们自由地说出他们对文本的思考。留守儿童在某些方面可能落后于其他同学,但他们对问题同样有自己的看法。只有教室有轻松愉悦的氛围,才会有敢于说话的学生。雷夫说,他的课堂没有恐惧;对留守儿童而言,他们的课堂也应没有恐惧。
2.以学生体验的方式,表演文本
留守儿童在有具体的情境的时候,他们也能打开话匣子,将内心的诉求与想法和盘托出。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创设情境给他们的表达提供土壤。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教师让学生用一段话来描述孔乙己,部分学生总会表达得不够简洁,啰啰嗦嗦,难以将人物的真正形象叙述清楚。这时候如果教师严厉批评,势必会将学生说话的那点愿望破灭,接下来就是一片沉静,任由教师一人发挥。对留守儿童而言,课堂应该是培养他们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家庭里他们又缺少父母与他们的交流,好多话闷在心里,无人可以诉说。在课堂,教师又高要求对他们,他们只会噤若寒蝉。所以教师先让他们表演孔乙己的几个动作,看谁模仿的最像。比如,让学生模仿他从口袋里摸出几个排出九文大钱,以及他从破衣袋理摸出四文大钱的样子。学生在前面表演,自然会引起其他学生的笑声,他们会在笑声中体会孔乙己的性格,在有了自己的体验之后他们再去表达,就多了一份切身的感悟。特别是他们的表演得到别人认可之后,他们会觉得自己了解了孔乙己,在随后对这个人物的阐述就多了一份淡定,不会语无伦次了。
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时候,学生会一边动作,一边自由发挥,这样就能做到他们心里想什么,嘴上就能说什么。留守儿童在表演的时候,往往有一定的优势,他们的模仿能力往往比别的学生强,教师可运用普雷马克原理进行正面强化,即通过他们的强项来训练他们的口语弱项,从而到达整体能力的提升。口语能力的提升,不是单纯地直接的从口语入手,要给学生一定地铺垫,让他们自然地表露。
3.以彼此提问的方式,深入文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语文时,大多会缺少问题意识,因为平常他们都是自己处理事务,小到自己的穿衣搭配,大到家校沟通。没人去帮他们解决问题,也就没有问问题的习惯。但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发现问题,即能够主动地提出问题,他们就会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在口语表达的时候,会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教师首先要以提问的方式,讓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文本,他们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口语训练的过程。比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问学生,文中背影一共写了几次,每一次的写法是不是一样,然后让学生也学着去表述一个熟悉的背景。很明显,学生在回答第一个、第二个问题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在回答第三问题的时候,则需要罗列语言,模仿原文本的写法。学生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表达,这既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彼此学习的过程,他们在倾听的过程中会优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已达到最好的效果。其实最好要让学生自己提问,会问问题,也是表达中一个重要的能力。自己提问的口子一定要小,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思维。
留守儿童跟所有的学生一样,他们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有自己的情感需要表达。教师要抓住他们认知的状况与情感的特点,给他们最适切的表达的氛围,让他们的口语最大可能地提升,也让他们更全面地展示自己。其实,每篇教材文本都蕴含着留守儿童生命成长的密码,教师要带领他们去寻找去发现,这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口语交际不可缺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