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珍:当你真的热爱,便不觉倦怠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huait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桂珍常把“心有所乐,便不觉劳苦”这句话挂在嘴边。“心有所乐”是她扎根山东省博兴县店子镇中学32年的动力来源,也是她想让学生拥有的品质——无论未来有怎样的际遇,总能找到人生的乐趣。因为当你真的热爱,便不觉倦怠。
  “方向对、肯努力,乡村孩子的出路不会差”
  传承:“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成绩拔尖的董桂珍听从父亲董希俭的建议,放弃读高中,选择去中师读书。1989年,董桂珍的教书生涯从店子镇中学开启,32年过去,当她回望自己走过的路,发现与父亲的轨迹几乎相同。关于“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和“什么样的生活才值得一过”这些底层价值,董桂珍深受父亲影响。
  董希俭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师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后崔村工作,他用一辈子的时间启蒙了这个村落的几代人,让那些祖祖辈辈都是文盲的孩子拥有了知识,走出了村子。在某种程度上,董希俭改变了一个村庄的风貌。
  如今,董希俭已经去世14年,但他的故事还在后崔村流传,还有学生用诗歌感念着他的付出:
  三尺讲台∕不大∕却让您耕耘了一生∕我不知道您要收获什么∕却看到了∕您的付出是以教育命名/一个村子∕很小∕整个学校全由您一个人支撑∕望着一张张渴望的脸/您∕谆谆教诲∕把阳光雨露充盈/三尺讲台∕不小∕您收获了∕桃李满天的师生情∕平凡的人生∕是为了∕让朦胧的心灵觉醒∕知识改变命运∕人们将您的大名∕铭记心中……
  这首简单的小诗打动了董桂珍,她更加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些外在的东西不过就是一个人的装潢,在我看来,父亲的人生更有价值”。
  父亲的敬业、对学生无差别的耐心与爱心深深影响了董桂珍对教师这份职业甚至是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如今,她已经在农村中学教书32年,学校里的教师来来去去,她并非全无动摇,但终究舍不得离开家乡这方热土,舍不得离开这里的学生。“农村条件是相对差些,但农村孩子更需要尽职尽责的教师。我离开农村,或许会生活得更舒适,但是我留在农村,能发挥更大的价值。父亲就是我的榜样。”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彼时,刚刚识字的董桂珍曾跟着父亲反复学读家门口的这副对联,父女二人都曾有机会离开乡村但又都选择留下,两代人的努力都融入了这平仄起伏间,这便是耕读世家的传承。
  教学:“学识对教师最重要”
  “当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学识。”董桂珍认为,学识是教师的尊严所在,拥有丰富的学识才能拥有教学的自信,才能真切感受到这份职业带来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上,董桂珍感受到了真正的快乐:因为有兴趣所以快乐,因为可以带领学生们在充满魅力的语文世界里探索所以快乐。董桂珍认为语文的天地广阔,要比店子镇中学门口一碧万顷的平原庄稼地更辽阔,语文的世界里生机勃勃,这里同时拥有最细腻和最澎湃的感情,拥有最纵深的历史和最丰富的现实。
  “语文一定是一個大语文的概念,其实各种知识都可以内化到语文的教学和知识体系里。对于语文学科来说,阅读与写作又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大量地阅读。”
  董桂珍热爱阅读,案头常放着各种书籍。因为有了书籍,即使是在小小的书房,她也可以与世界上最有智慧的头脑直接对话。丰富的知识储备使董桂珍能够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各种典故信手拈来。“我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很大的课堂,我每讲一方面的内容都会往外围扩展,因此有时候课会上得很慢,但是慢没关系,因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不能只讲求速度。”董桂珍希望自己的课堂是一个可被延展的“点”,学生们可以在这个“点”里吸收足够多的营养,并形成他们的知识圈。
  对于教师来说,知识不能仅仅停留于散漫的汲取和私人的享受,它需要科学系统的学习和有技巧的讲授,否则知识就不能有效抵达学生的内心。为了更加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董桂珍曾在滨州市教育学院中文系脱产进修两年,后来又在工作之余通过函授的方式获得了山东大学的本科学位。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董桂珍倡导“同题写作,师生切磋”的教学模式,几十年来她一直坚持写下水文(教师写的范文),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切磋。董桂珍的指导不止于课堂,她还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们的写作并推荐发表,如今已有上百篇的学生作品被刊登在各种出版物上。这些被印刷出来的文字带给董桂珍的学生们长久的信心,让他们知道,文学和通过文字承载的思想可以超越城乡,超越种种现实的距离。
  
  爱心:教育里最公平的部分是爱
  董桂珍没有把教师仅仅当作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这是她的事业。“比起很多职业,教师需要更多的爱心与耐心,这是一份温情脉脉的事业,需要情感的投入。”教育里最公平的部分是爱,学生们的天赋有高低、家境有差距,但是爱可以一视同仁,可以唤醒学生们的潜力,“把爱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热爱生活,这就是当老师的终极作用。”这样的看法源自父亲的传承、来自教学生涯中那些被触动的瞬间。
  这大概是30年前的事情了,学生小崔灿烂和肆无忌惮的笑容深深影响了董桂珍日后的教育观。
  小崔学业成绩不好,对学校的各种活动提不起兴趣,其他学生经常欺负他,他只能哭。一天中午,董桂珍正往校门口走,小崔突然蹦蹦跳跳地从她身边跑了过去,说他的爸爸正在门口等他。在董桂珍的印象中,小崔总是有气无力的样子,这欢快的步伐和快乐的语气让她有些惊讶。小崔跑出校门后,一下跨上了自行车的前梁,一只手打闹似的在爸爸的中山装口袋里翻找,两个人都笑得眉飞色舞。那一瞬间,董桂珍觉得自己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笑脸,随即感到了一阵阵羞愧和自责。“这孩子在班里从来没有笑过,但是在他爸爸和家人眼里,他就是最珍贵的宝贝啊!”在这之后,董桂珍试着去了解他、走近他、帮助他,爱心与耐心敲开了小崔紧闭的心门,语文课堂上的他终于有了笑脸。“有的孩子可能并不讨人喜爱,但他的家庭为他倾注了全部的关注与爱,作为一个教师,要捍卫每一个家庭的尊严。”
  董桂珍认为,教师是一个使人幸福的职业。教师的一些微小关爱很可能会被长久地保留在学生的心里,学生的感恩之心也会照亮师者的人生,尊重让爱在教与学之间传递。
  杨同学是董桂珍常常回忆起的一个学生。那个时候,毕业班课程安排很紧凑,学生们休息时间较少。杨同学智商高,情商也高,但他有个特点,就是每个星期都有一个上午不来学校上课。他说他要睡一上午,否则一个星期头昏脑涨没法学习。很多老师都觉得他只是在为自己的不守规矩找借口,因此很不喜欢他。董桂珍与他深入沟通后选择相信他、尊重他,并努力与他的班主任协调,最终杨同学被允许每星期中有一天可以睡一上午觉再来上学,杨同学的成绩也果然越来越好了。这件小事董桂珍很快便忘了,没想到却被杨同学记了很久,他曾写道:“我的语文老师就像一枝淡雅的康乃馨,让我感到温暖和幸福。”只是一点点宽容与理解便温暖了一个学生的求学生涯,也只是一篇无意中看到的作文,让一个教师感受到了为人师者的幸福。
  “教育不是门产业,学校不是工厂,不是你‘生产’出几个优秀的孩子,得了点奖金、受到点表彰就证明你是个好老师了。分数可以量化,但是学生的成长无法量化。”乡村很小,教育辽阔,董桂珍将继续耕耘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其他文献
中师,一个今人听起来并不熟悉的名词,却记录着上世纪80年代激荡的教育改革历史。一代中师生的青春与梦想则是这段历史中最生动的部分。很多人称中师生是素质教育的典范,他们文理兼修、体艺兼备,凭借着扎实全面的职业技能在基础教育事业中大放异彩,成为中国当代教育最坚固的基石。徐向娟对自己是其中一员感到骄傲。因为这段求学经历,她始终认为应该让最优秀的学生读师范、做教师,知识的魅力动人心魄,需要郑重地传承。199
非遗主要指各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还包括能够表现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以及实物场所。文化属于民族之魂,缺少文化复兴,民族复兴也无从谈起,文化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因此需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将文化加以传承。
传统吟诵是中国古代一种口耳相传的美读古诗文的方法,是拉长了声音,用像唱歌似的声调来诵读古诗文。它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方法,也是鉴赏、创作古诗文的方法,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使其重回校园并发扬光大,是件很有意义的事。笔者领衔的上海市语委“十二五”科研项目“基于经典诵读的传统吟诵启蒙研究”,历经十余年,走出了一条传统吟诵回归校园的实践之路。  探索吟诵教学课型 
教育部官网前一阶段针对全国政协委员《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做出的回应,再次引发大众对防止青少年出现过大审美偏差、培养男孩子“阳刚之气”等问题的关注。一方面,青少年对“小鲜肉”“高甜CP”“流量艺人”等趋之若鹜的现象引发了大众的思考与忧虑;另一方面,在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里,人们也期待青少年能够真正“美起来”。  与青少年审美素养、心灵情操和精神境界密不可分的,是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
当前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和“00后”群体高度吻合,生长于新世纪,他们的青春期表现出哪些新特征?“叛逆”的背后是什么?本刊编辑部采访了数名孩子,在他们的讲述中,我们看到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在跌跌撞撞中成长,也听到了他们对宽容、理解、平等的迫切呼唤。  ■田泽 13岁 男生  我焦虑着“自己的焦虑”  前两周,我连续两个晚上失眠,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失眠的痛苦。那几天,每到天黑,一想到睡觉,我都会担心今晚又会
最新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91年,与2010年的9.08年相比,提高了0.83年。基础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快速发展,为我国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必将在全面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优势和作用。  面向党中央规划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49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基础教育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