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关键词】以读为本 训练为点 媒体资源为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从中不难看出,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的重要性。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得到能力的培养。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呢?现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以读为本 贯穿课堂教学
“阅读”,顾名思义,读是其中的核心。“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因此,在教学中,学生通过默读、朗读、复读、赛读、美读、整体读、部分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品析语言文字,感悟情感价值。在读的过程中实现学生 、教师、文本和作者之间的对话。如我在教学《少年闰土》这课时 ,首先,让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读通课文,利用工具查找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齐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再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品读,感悟作者抓住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最后,抓重点语句“他们不知道一些事情,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卖罢了。”进行研读,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素不知道”“先前”“如许”, 体会“我”对闰土的羡慕、钦佩之情。这样使读层层推进,学生在读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二、 以训练为点 细节与整体相结合
“训练”即语言文字训练。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把握整体,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但整体需要细节的充实——抓重点语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每一个细节都是整体的基石,有了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才会有完美的整体。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首先对课堂整体有一个宏观地把握,伯父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我”之所以对伯父无限的怀念和敬仰,是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课文的第一部分是结果,后四部分是原因。这样再通过对“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等环节的品读、研读,对在这些环节中伯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的赏析,就不难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了。例如抓住伯父说的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进行赏析就可以体会到伯父的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和他当时所处的危险环境,以及他面对危险表现出的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再抓住他救助黄包车户的一系列动作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进行训练,伯父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三、 以媒体资源为辅 优化课堂教学
媒体资源,特别是多媒体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可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在使用这些媒体资源时,是不加选择,不择时机滥用,教学中不但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奋点,反而滋长了学生“好耍”、“有趣”的贪玩心,课堂效率的提高就是空谈。怎样合理地运用资源呢?
1、 在理解学生现实生活中无法看到、触摸到的事物时运用
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铠甲”“降落伞”“豆荚”等图片的出现,可以使学生形象生动地认识和理解到植物妈妈的外形,教师就不再去多费唇舌了,也节約了教学时间。
2、 在朗读、想象都无法达到的效果时运用
如在教学《观潮》时,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丰富的想象都无法感受潮来时壮观、雄伟气势场面的时候,抓住时机插入多媒体课件,学生就很容易从视觉和听觉上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3、 在学生一知半解,感到困惑时运用
如《只有一个地球》,当学生读完课文,知道地球资源遭到了破坏,还不明白严重后果时,可以大量出现破坏环境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变的图片资料,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根据需要适时、合理地使用媒体资源,切不可毫无目的地滥用。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适时性和有效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容易,更牢固,教师也就教得更轻松,课堂效率当然就提高了。
【关键词】以读为本 训练为点 媒体资源为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从中不难看出,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的重要性。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得到能力的培养。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呢?现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以读为本 贯穿课堂教学
“阅读”,顾名思义,读是其中的核心。“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因此,在教学中,学生通过默读、朗读、复读、赛读、美读、整体读、部分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品析语言文字,感悟情感价值。在读的过程中实现学生 、教师、文本和作者之间的对话。如我在教学《少年闰土》这课时 ,首先,让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读通课文,利用工具查找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齐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再组织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品读,感悟作者抓住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最后,抓重点语句“他们不知道一些事情,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卖罢了。”进行研读,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素不知道”“先前”“如许”, 体会“我”对闰土的羡慕、钦佩之情。这样使读层层推进,学生在读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二、 以训练为点 细节与整体相结合
“训练”即语言文字训练。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倡把握整体,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但整体需要细节的充实——抓重点语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每一个细节都是整体的基石,有了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才会有完美的整体。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首先对课堂整体有一个宏观地把握,伯父之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我”之所以对伯父无限的怀念和敬仰,是因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课文的第一部分是结果,后四部分是原因。这样再通过对“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等环节的品读、研读,对在这些环节中伯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节的赏析,就不难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了。例如抓住伯父说的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进行赏析就可以体会到伯父的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和他当时所处的危险环境,以及他面对危险表现出的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再抓住他救助黄包车户的一系列动作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进行训练,伯父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三、 以媒体资源为辅 优化课堂教学
媒体资源,特别是多媒体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可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在使用这些媒体资源时,是不加选择,不择时机滥用,教学中不但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奋点,反而滋长了学生“好耍”、“有趣”的贪玩心,课堂效率的提高就是空谈。怎样合理地运用资源呢?
1、 在理解学生现实生活中无法看到、触摸到的事物时运用
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铠甲”“降落伞”“豆荚”等图片的出现,可以使学生形象生动地认识和理解到植物妈妈的外形,教师就不再去多费唇舌了,也节約了教学时间。
2、 在朗读、想象都无法达到的效果时运用
如在教学《观潮》时,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丰富的想象都无法感受潮来时壮观、雄伟气势场面的时候,抓住时机插入多媒体课件,学生就很容易从视觉和听觉上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3、 在学生一知半解,感到困惑时运用
如《只有一个地球》,当学生读完课文,知道地球资源遭到了破坏,还不明白严重后果时,可以大量出现破坏环境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变的图片资料,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当然,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根据需要适时、合理地使用媒体资源,切不可毫无目的地滥用。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适时性和有效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容易,更牢固,教师也就教得更轻松,课堂效率当然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