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处于一个重复训练、低效提升的境地,而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则打破了原有的随意阅读训练方式,针对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行阶段划分,从阅读习惯培养入手,立足阅读方法的掌握,在有针对性、有阶段性的训练之下,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呈螺旋上升趋势,进而为学生的终生阅读奠基。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螺旋式阅读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稿中,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梯度”教学思维,即各学段阅读要求有所侧重,而今天我们却在语文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不分主次,任意而教,造成了阅读方式的反复,阅读能力的重复训练,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仅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无法得到应有的、进一步的提高。三年级是阅读能力的转折期,它已脱离了第一学段的感知式阅读,向抽象式、理性式阅读迈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是登楼梯式的渐进过程,每一个阶梯的铺设都是学生攀登下一个更高楼梯的基础。
一、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的意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意义
阅读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式过程,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将会科学、高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阅读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研究,改变以往的反复式阅读训练方式,构建一个系统的、有章可循的阅读能力训练模式。
通过研究,教师能针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从而使教学呈现出针对性与丰富化。
通过研究,切实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呈螺旋上升趋势。
(二)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三年级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阶梯提升如何进行梯度划分?
2.每个阶梯训练中应该进行什么样的阅读能力训练?
3.如何科学、系统地稳步提升三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研究路径
(一)针对阅读能力提升进行梯度划分
在阅读教学中,先培养学生什么样的阅读能力是至关紧要的,先让学生站在哪块“阶梯板”上,继而登上哪块“阶梯板”,最终如何踏上最高的那块阅读能力“阶梯板”,教师应该具有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逐步提升!
第一阶段:着力阅读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口诵心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第二阶段:立足阅读方法的掌握。通过阅读方法的习得,学生能够掌握朗读表达感情、默读思索问题、诵读积累语言、浏览理解文义等常用阅读方法。
第三阶段:致力于阅读能力的提升。通过阅读技巧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正确阅读—熟练阅读—理解阅读—感情阅读—鉴赏阅读这样一环一环的阅读训练中得到提升。
(二)着力阅读习惯的培养——初读
张庆老师在《强化初读——阅读,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一文中,运用“庖丁解牛”的例子,把初读喻为阅读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其具有提纲挈领,百毛皆顺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初读活动呢?
1.提高初读质量。“不光要‘口诵’,还要‘心惟’。”
凡是阅读,必须要有“心”的参加,没有“心”的阅读活动,只是小和尚念经,纵使念上千遍,也不会“得道”。〖JP2〗思考对于阅读是至关重要的,是阅读的灵魂所在。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因为有“心惟”才会有问题,有问题才会提高阅读质量。
2.“给学生指点读书方法,要‘字字入目,句句铭心’”。
要想读懂课文,就必须从“读懂字”—“读懂词”—“读懂句”—“读懂段”着手,每一次“读懂”的外现形式都是“笔墨”。标上读音意味着“读懂字”;写出解释意味着“读懂词”;写出感受、疑问、见解意味着“读懂句”;写出特点、关系、结构……意味着“读懂段”。每一次“读懂”都和“笔墨”分不开!
(三)立足阅读方法的提升——细读
1.为什么要细读?
一篇文章如果仅停留在初读的整体感知中,那是不行的,因为初读只是初步感知,经过初读之后在学生头脑之中留下的也仅是一个初步的、梗概式的感知印象,而对文中的精妙之处未曾触及、未有所领悟,所以初读只是仅得皮毛而未得骨髓的阅读。叶圣陶老人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文章的精彩之处需要涵泳优游,需要反复咀嚼方能领悟其妙。
2.细读什么?
①文章中的关键字、关键词。一字之差,霄壤之别。一篇文章的关键字词是文章的着重点,能体现文章的主要思想,以及文章的感情色彩等。这些字词的外在形式通常是文章的题目、生疏的字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字词等。例如《荷花》一课,就是围绕听到的荷花、看到的荷花、想到的荷花来写荷花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中的“发愤”一词,是文章的文眼所在,对于这个词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全文的理解,对于这些关键词的理解不仅会给阅读带来显著的帮助,而且学生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品味、推敲,从而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②文章的中心句、总起句、衔接句。文章是由众多的句子组成的,而这些句子起的作用却不尽相同,有的平铺直叙,一目了然;有的含义深刻,需仔细揣摩;有的是细枝末叶,点缀全文;有的是粗枝主干,架构全篇。对于那些粗枝主干,则是细读的主要方向。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作者把对北大荒的秋天的描写细化为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北大荒秋天的小河—北大荒秋天的原野,如果学生能够把每个部分的中心句找到,再根据这些“框架句”来背诵课文,那么“建构”起来就会容易多了。③文章中的重要段落。文章中有些段落是感情的凝结点,是体会的关键点,对于这样的段落我们也应该细读。因为关键段落的意思弄明白了,其他段落的意思也就不攻自破了。例如在《掌声》一课中,最后一节是感情的生发点,“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篇末点题,深化情感,对于这样的段落我们坚决要细读,反复出示,反复朗读,反复体会,因为对它的理解程度决定着对课文的理解深度。
(四)致力于閱读技巧的训练——螺旋式阅读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式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着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它是循着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轨迹运转的,在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既有已学知识、已有能力的延续,又有未学知识、未备能力的介入,在这种已学知识、已有能力的“铺垫”“推举”下,使得未学知识、未备能力得以掌握、提升。拿一篇课文来说,学生的阅读力是在正确阅读—熟练阅读—理解阅读—感情阅读—鉴赏阅读,这样一环一环的阅读训练中得到发展、提高的,而且每一环,环环相扣,犹如阶梯,学生只有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个阶梯,才有可能到达“顶峰”。而这每一环也不是独立的,环环相扣,每一环中都能看到其他环的“身影”。这也是学生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的根蒂所在。而螺旋式阅读,既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没有了一入门便退却的望难止步的心态,又能扎实训练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经过一环又一环的步步阅读之后,阅读能力便会在不自觉中得以提高和发展。
小学生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的研究是个大的范畴,不仅要在小学三年级语文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阶梯提升,还要在整个小学阶段加深这种“阶梯性”提升阅读能力的痕迹。每一个大的阶梯性提升也总是在一个一个小的阶梯性提升的基础上完成的。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其路漫漫,“阶梯”无止境,“螺旋”上升中,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的研究仍有众多领域等待着我们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螺旋式阅读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稿中,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梯度”教学思维,即各学段阅读要求有所侧重,而今天我们却在语文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不分主次,任意而教,造成了阅读方式的反复,阅读能力的重复训练,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仅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无法得到应有的、进一步的提高。三年级是阅读能力的转折期,它已脱离了第一学段的感知式阅读,向抽象式、理性式阅读迈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是登楼梯式的渐进过程,每一个阶梯的铺设都是学生攀登下一个更高楼梯的基础。
一、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的意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意义
阅读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式过程,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将会科学、高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阅读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研究,改变以往的反复式阅读训练方式,构建一个系统的、有章可循的阅读能力训练模式。
通过研究,教师能针对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从而使教学呈现出针对性与丰富化。
通过研究,切实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呈螺旋上升趋势。
(二)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三年级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阶梯提升如何进行梯度划分?
2.每个阶梯训练中应该进行什么样的阅读能力训练?
3.如何科学、系统地稳步提升三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研究路径
(一)针对阅读能力提升进行梯度划分
在阅读教学中,先培养学生什么样的阅读能力是至关紧要的,先让学生站在哪块“阶梯板”上,继而登上哪块“阶梯板”,最终如何踏上最高的那块阅读能力“阶梯板”,教师应该具有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逐步提升!
第一阶段:着力阅读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口诵心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第二阶段:立足阅读方法的掌握。通过阅读方法的习得,学生能够掌握朗读表达感情、默读思索问题、诵读积累语言、浏览理解文义等常用阅读方法。
第三阶段:致力于阅读能力的提升。通过阅读技巧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正确阅读—熟练阅读—理解阅读—感情阅读—鉴赏阅读这样一环一环的阅读训练中得到提升。
(二)着力阅读习惯的培养——初读
张庆老师在《强化初读——阅读,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一文中,运用“庖丁解牛”的例子,把初读喻为阅读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其具有提纲挈领,百毛皆顺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初读活动呢?
1.提高初读质量。“不光要‘口诵’,还要‘心惟’。”
凡是阅读,必须要有“心”的参加,没有“心”的阅读活动,只是小和尚念经,纵使念上千遍,也不会“得道”。〖JP2〗思考对于阅读是至关重要的,是阅读的灵魂所在。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因为有“心惟”才会有问题,有问题才会提高阅读质量。
2.“给学生指点读书方法,要‘字字入目,句句铭心’”。
要想读懂课文,就必须从“读懂字”—“读懂词”—“读懂句”—“读懂段”着手,每一次“读懂”的外现形式都是“笔墨”。标上读音意味着“读懂字”;写出解释意味着“读懂词”;写出感受、疑问、见解意味着“读懂句”;写出特点、关系、结构……意味着“读懂段”。每一次“读懂”都和“笔墨”分不开!
(三)立足阅读方法的提升——细读
1.为什么要细读?
一篇文章如果仅停留在初读的整体感知中,那是不行的,因为初读只是初步感知,经过初读之后在学生头脑之中留下的也仅是一个初步的、梗概式的感知印象,而对文中的精妙之处未曾触及、未有所领悟,所以初读只是仅得皮毛而未得骨髓的阅读。叶圣陶老人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文章的精彩之处需要涵泳优游,需要反复咀嚼方能领悟其妙。
2.细读什么?
①文章中的关键字、关键词。一字之差,霄壤之别。一篇文章的关键字词是文章的着重点,能体现文章的主要思想,以及文章的感情色彩等。这些字词的外在形式通常是文章的题目、生疏的字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字词等。例如《荷花》一课,就是围绕听到的荷花、看到的荷花、想到的荷花来写荷花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中的“发愤”一词,是文章的文眼所在,对于这个词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全文的理解,对于这些关键词的理解不仅会给阅读带来显著的帮助,而且学生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品味、推敲,从而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②文章的中心句、总起句、衔接句。文章是由众多的句子组成的,而这些句子起的作用却不尽相同,有的平铺直叙,一目了然;有的含义深刻,需仔细揣摩;有的是细枝末叶,点缀全文;有的是粗枝主干,架构全篇。对于那些粗枝主干,则是细读的主要方向。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作者把对北大荒的秋天的描写细化为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北大荒秋天的小河—北大荒秋天的原野,如果学生能够把每个部分的中心句找到,再根据这些“框架句”来背诵课文,那么“建构”起来就会容易多了。③文章中的重要段落。文章中有些段落是感情的凝结点,是体会的关键点,对于这样的段落我们也应该细读。因为关键段落的意思弄明白了,其他段落的意思也就不攻自破了。例如在《掌声》一课中,最后一节是感情的生发点,“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篇末点题,深化情感,对于这样的段落我们坚决要细读,反复出示,反复朗读,反复体会,因为对它的理解程度决定着对课文的理解深度。
(四)致力于閱读技巧的训练——螺旋式阅读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式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着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它是循着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轨迹运转的,在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既有已学知识、已有能力的延续,又有未学知识、未备能力的介入,在这种已学知识、已有能力的“铺垫”“推举”下,使得未学知识、未备能力得以掌握、提升。拿一篇课文来说,学生的阅读力是在正确阅读—熟练阅读—理解阅读—感情阅读—鉴赏阅读,这样一环一环的阅读训练中得到发展、提高的,而且每一环,环环相扣,犹如阶梯,学生只有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个阶梯,才有可能到达“顶峰”。而这每一环也不是独立的,环环相扣,每一环中都能看到其他环的“身影”。这也是学生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的根蒂所在。而螺旋式阅读,既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没有了一入门便退却的望难止步的心态,又能扎实训练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经过一环又一环的步步阅读之后,阅读能力便会在不自觉中得以提高和发展。
小学生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的研究是个大的范畴,不仅要在小学三年级语文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阶梯提升,还要在整个小学阶段加深这种“阶梯性”提升阅读能力的痕迹。每一个大的阶梯性提升也总是在一个一个小的阶梯性提升的基础上完成的。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其路漫漫,“阶梯”无止境,“螺旋”上升中,阅读能力阶梯提升法的研究仍有众多领域等待着我们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