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竞争,奇瑞正迸发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
对奇瑞汽车而言,无论起自草根,还是被捧至高处,都要经受市场的严峻考验。过去一年里,尹同耀的忧患意识让这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根据奇瑞提供的统计数字,奇瑞汽车2006年度总销量为305236台,以108.6%的成绩完成了年度销售计划,居国内乘用车行业销量第四名,仅次于上海通用和南北大众。这个成绩对成立尚不足10年的奇瑞来说可谓难能可贵。
除了国内,在国际市场上奇瑞也有可观进展。奇瑞汽车总经办王伟告诉《商务周刊》,2006年奇瑞汽车出口5.2万辆,分布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奇瑞在全世界已建立6个CKD(全散装件)工厂,俄罗斯、乌克兰、埃及、印尼各一个,伊朗两个。王伟介绍说,目前奇瑞轿车的出口量居国内汽车行业首位。
与当年仅靠QQ打天下不同,奇瑞汽车目前已有了越来越完善的产品线,并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力车型。2006年,在将“风云”、“旗云”合二为一后,奇瑞QQ与旗云销售双双超过10万辆,两个品牌合计销售23万辆,QQ占奇瑞销售的比重从最初的80%以上降到了30%。
“奇瑞正在朝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商方向迈进,并将在2010年实现其作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目标。”克莱斯勒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汤姆·拉索达评价说,奇瑞目前的技术水平足以和许多西方汽车制造商媲美。
2006年5月,克莱斯勒与奇瑞达成一项协议,双方将在汽车设计上进行合作,由奇瑞负责生产汽车,然后冠以克莱斯勒公司下属的克莱斯勒、道奇等汽车品牌,在包括美国的全球市场销售。
奇瑞的发展速度是异乎寻常的:2001年销售2万多辆,2002年5万辆,2003年9万辆,2005年18万辆,2006年30万辆。幸运的是,速度与风险、销量与质量、短期与长远这些难以平衡的矛盾在奇瑞快速发展中尚还处理得较好。
奇瑞之所以在2006年持续增长且未露风险,与公司总裁尹同耀等领导层一直强调加强管理、规范经营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这种从公司草创伊始就非常强烈的忧患意识,让奇瑞具有了巨大的进步动力。
事实上,随着奇瑞的成长,尹同耀所面对的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关联公司、不断增加的部门、无数的项目、数万工人,要想让这一套巨大的系统高速运转,开发并生产出高品质的车型,难度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奇瑞手里可以运用的资源也在增多,这家过去体制外的公司自2005年之后,不仅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的巨额贷款,还与克莱斯勒、菲亚特达成了代工协议,与美国江森自控公司合资成立了专业内饰系统以及海外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江森自控芜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在拥有了更多资源之后,如何有效运用和管理这些资源需要更强的经营能力。
在2005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尹同耀明确指出了这一点:“我们的人多了,项目多了,家产大了,我们的银行贷款增多了,但我们每天都在为银行打工,尽管我们卖得很多。”他表示,过去奇瑞的决策很多是拍脑袋,实际上奇瑞的精力、财力承受不了这么大面积的项目和这么多的产品开发任务。他表示:“从现在开始,我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地梳理,做一个项目就要让这个项目赚钱。”
经过一年多的调整,无论在研发平台的梳理还是内部结构的调整上,奇瑞的研发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车型上推出了三厢QQ6,MPV车奇瑞V5,中级车奇瑞A5;管理结构上,逐步推行的内部市场链正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奇瑞2007年的计划是销售48万辆,其中出口8万辆。为此,奇瑞在2006年北京国际车展上正式推出“飞跃07”计划,旗下所有车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促销活动。尹同耀希望2007年成为奇瑞的飞跃之年,如果目标再次实现,奇瑞接近50万辆的销售规模将具备左右中国整个汽车市场的能力。
对奇瑞汽车而言,无论起自草根,还是被捧至高处,都要经受市场的严峻考验。过去一年里,尹同耀的忧患意识让这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根据奇瑞提供的统计数字,奇瑞汽车2006年度总销量为305236台,以108.6%的成绩完成了年度销售计划,居国内乘用车行业销量第四名,仅次于上海通用和南北大众。这个成绩对成立尚不足10年的奇瑞来说可谓难能可贵。
除了国内,在国际市场上奇瑞也有可观进展。奇瑞汽车总经办王伟告诉《商务周刊》,2006年奇瑞汽车出口5.2万辆,分布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奇瑞在全世界已建立6个CKD(全散装件)工厂,俄罗斯、乌克兰、埃及、印尼各一个,伊朗两个。王伟介绍说,目前奇瑞轿车的出口量居国内汽车行业首位。
与当年仅靠QQ打天下不同,奇瑞汽车目前已有了越来越完善的产品线,并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力车型。2006年,在将“风云”、“旗云”合二为一后,奇瑞QQ与旗云销售双双超过10万辆,两个品牌合计销售23万辆,QQ占奇瑞销售的比重从最初的80%以上降到了30%。
“奇瑞正在朝世界一流汽车制造商方向迈进,并将在2010年实现其作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目标。”克莱斯勒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汤姆·拉索达评价说,奇瑞目前的技术水平足以和许多西方汽车制造商媲美。
2006年5月,克莱斯勒与奇瑞达成一项协议,双方将在汽车设计上进行合作,由奇瑞负责生产汽车,然后冠以克莱斯勒公司下属的克莱斯勒、道奇等汽车品牌,在包括美国的全球市场销售。
奇瑞的发展速度是异乎寻常的:2001年销售2万多辆,2002年5万辆,2003年9万辆,2005年18万辆,2006年30万辆。幸运的是,速度与风险、销量与质量、短期与长远这些难以平衡的矛盾在奇瑞快速发展中尚还处理得较好。
奇瑞之所以在2006年持续增长且未露风险,与公司总裁尹同耀等领导层一直强调加强管理、规范经营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这种从公司草创伊始就非常强烈的忧患意识,让奇瑞具有了巨大的进步动力。
事实上,随着奇瑞的成长,尹同耀所面对的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关联公司、不断增加的部门、无数的项目、数万工人,要想让这一套巨大的系统高速运转,开发并生产出高品质的车型,难度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奇瑞手里可以运用的资源也在增多,这家过去体制外的公司自2005年之后,不仅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的巨额贷款,还与克莱斯勒、菲亚特达成了代工协议,与美国江森自控公司合资成立了专业内饰系统以及海外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江森自控芜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在拥有了更多资源之后,如何有效运用和管理这些资源需要更强的经营能力。
在2005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尹同耀明确指出了这一点:“我们的人多了,项目多了,家产大了,我们的银行贷款增多了,但我们每天都在为银行打工,尽管我们卖得很多。”他表示,过去奇瑞的决策很多是拍脑袋,实际上奇瑞的精力、财力承受不了这么大面积的项目和这么多的产品开发任务。他表示:“从现在开始,我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地梳理,做一个项目就要让这个项目赚钱。”
经过一年多的调整,无论在研发平台的梳理还是内部结构的调整上,奇瑞的研发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车型上推出了三厢QQ6,MPV车奇瑞V5,中级车奇瑞A5;管理结构上,逐步推行的内部市场链正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奇瑞2007年的计划是销售48万辆,其中出口8万辆。为此,奇瑞在2006年北京国际车展上正式推出“飞跃07”计划,旗下所有车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促销活动。尹同耀希望2007年成为奇瑞的飞跃之年,如果目标再次实现,奇瑞接近50万辆的销售规模将具备左右中国整个汽车市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