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课堂是学校教育中师生追求的共同目标。从课本知识出发,寻找教材知识与学生体验的结合点,立足再现生活情境,开发“随手模型”、创设“手拉手”游戏等方面可基于学生体验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关键词]学生体验;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0-0089-0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注重生物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生物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基于学生体验构建高效课堂,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再现生活情境,落实课本知识与学生体验的契合点
高中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的契合点,可谓俯拾皆是。如在教学“酶”时,可联系“加酶洗衣粉使衣物更易清洁”来阐明酶的高效性,结合“适量木瓜蛋白酶可以使烹饪的肉质更加嫩滑”让学生感悟酶的专一性,而通过“将蔬菜放在冰箱里可以延长保鲜时间”的生活经验以及“人在发烧时浑身乏力”的体验,可促使学生体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又如,在教学“质壁分离和复原”时,联系“凉拌黄瓜时,渗出大量的水,即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出现失水现象”,以及“把萎蔫的青菜放在水中浸泡,又可变得硬挺”,这些生活经验,可帮助学生感悟和理解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
课本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看似枯燥的知识,会被学生已有的经验瞬间激活,使生物学习变得轻松、愉悦和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寻找课本知识与学生体验的契合点,绝不仅仅是教师一人之事。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树立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找到课本知识与学生体验相结合的“源头活水”。
二、开发“随手模型”,寻找微观结构与学生体验的抛锚点
运用模型对微观结构进行教学的效果显而易见。而把模型构建和学生的切身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效果更佳。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微观结构甚多,教学时,可把某些微观结构和学生熟悉的身体结构进行类比。
例如,将氨基酸结构通式和人体的结构进行类比:R基相当于人的“头部”,中间的“C”原子相当于人的“躯干”,“H”相当于人的“双腿”,而氨基和羧基则相当于人的“左手”和“右手”。这样类比,有助于学生迅速记住该通式和理解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不同皆缘于“头部”的差异。又如,在攻克“染色体组”这一难点时,请学生伸出左手,并将左手的每一个手指看作一条不同的染色体,左手的五个手指看成一个染色体组,而右手的五个手指自然也被看作是另一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然后将两只手的手指一一对应,便有了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模型。
教师如能有意识地去挖掘这样的“随手模型”,在注重模型科学性的基础上,将微观结构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一切都会变得简单易懂。
三、创设“手拉手”游戏,构建学习难点与学生体验的链接点
在教育活动中创设体验性活动,邀请学生参与,让其动手动脑,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而游戏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之一。
例如,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对此,笔者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有效突破难点。首先请学生玩“手拉手”游戏,要求一位学生的左手拉另一位学生的右手,模拟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相当于一个人的左手握住另一个人的右手。学生会因为“激动”而手心出汗,汗将两者“粘”在一起,如同氨基酸因“脱水”而形成肽键。在此基础上,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的,笔者又随机邀请ABCDEF六位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下面的小游戏。游戏1:将六位学生分成AB和CDEF两组,两组学生分别手拉手,模拟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引导学生领悟肽键的计算方法,明确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的不同将导致多肽链的不同。游戏2:请ABC三位学生分别按不同的顺序拉手,体会氨基酸顺序不同而导致形成的多肽链不同,以及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三肽的种类。游戏3:六位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环。请学生观察和思考该环状肽所含有的肽键数、游离的氨基数及羧基数等,并与链状多肽进行类比,得出环状肽的一般计算规律。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脱水缩合”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这两个难点,最大限度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解決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伍香平.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2] 张鹏程,卢家楣.体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J]. 心理学探新,2012,32(6):489-493.
[3] 陈维.把握生成资源,构建高效课堂[J].生物学教学,2017,42(3):13-15.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关键词]学生体验;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0-0089-0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注重生物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生物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基于学生体验构建高效课堂,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再现生活情境,落实课本知识与学生体验的契合点
高中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的契合点,可谓俯拾皆是。如在教学“酶”时,可联系“加酶洗衣粉使衣物更易清洁”来阐明酶的高效性,结合“适量木瓜蛋白酶可以使烹饪的肉质更加嫩滑”让学生感悟酶的专一性,而通过“将蔬菜放在冰箱里可以延长保鲜时间”的生活经验以及“人在发烧时浑身乏力”的体验,可促使学生体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又如,在教学“质壁分离和复原”时,联系“凉拌黄瓜时,渗出大量的水,即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出现失水现象”,以及“把萎蔫的青菜放在水中浸泡,又可变得硬挺”,这些生活经验,可帮助学生感悟和理解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
课本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看似枯燥的知识,会被学生已有的经验瞬间激活,使生物学习变得轻松、愉悦和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寻找课本知识与学生体验的契合点,绝不仅仅是教师一人之事。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树立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找到课本知识与学生体验相结合的“源头活水”。
二、开发“随手模型”,寻找微观结构与学生体验的抛锚点
运用模型对微观结构进行教学的效果显而易见。而把模型构建和学生的切身体验有机结合起来,效果更佳。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微观结构甚多,教学时,可把某些微观结构和学生熟悉的身体结构进行类比。
例如,将氨基酸结构通式和人体的结构进行类比:R基相当于人的“头部”,中间的“C”原子相当于人的“躯干”,“H”相当于人的“双腿”,而氨基和羧基则相当于人的“左手”和“右手”。这样类比,有助于学生迅速记住该通式和理解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不同皆缘于“头部”的差异。又如,在攻克“染色体组”这一难点时,请学生伸出左手,并将左手的每一个手指看作一条不同的染色体,左手的五个手指看成一个染色体组,而右手的五个手指自然也被看作是另一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然后将两只手的手指一一对应,便有了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模型。
教师如能有意识地去挖掘这样的“随手模型”,在注重模型科学性的基础上,将微观结构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一切都会变得简单易懂。
三、创设“手拉手”游戏,构建学习难点与学生体验的链接点
在教育活动中创设体验性活动,邀请学生参与,让其动手动脑,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而游戏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载体之一。
例如,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对此,笔者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有效突破难点。首先请学生玩“手拉手”游戏,要求一位学生的左手拉另一位学生的右手,模拟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水缩合,相当于一个人的左手握住另一个人的右手。学生会因为“激动”而手心出汗,汗将两者“粘”在一起,如同氨基酸因“脱水”而形成肽键。在此基础上,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的,笔者又随机邀请ABCDEF六位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下面的小游戏。游戏1:将六位学生分成AB和CDEF两组,两组学生分别手拉手,模拟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引导学生领悟肽键的计算方法,明确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的不同将导致多肽链的不同。游戏2:请ABC三位学生分别按不同的顺序拉手,体会氨基酸顺序不同而导致形成的多肽链不同,以及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三肽的种类。游戏3:六位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环。请学生观察和思考该环状肽所含有的肽键数、游离的氨基数及羧基数等,并与链状多肽进行类比,得出环状肽的一般计算规律。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脱水缩合”和“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这两个难点,最大限度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解決问题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伍香平.论体验及其价值生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2] 张鹏程,卢家楣.体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J]. 心理学探新,2012,32(6):489-493.
[3] 陈维.把握生成资源,构建高效课堂[J].生物学教学,2017,42(3):13-15.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