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以来,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有了新的变化,对于中学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提高了。然而,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众多中学教师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方法:重视教材中的图表、重视文物信息和文物资料、注重影视和历史短剧、重视地方史。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新方法;教学作用
一、重视教材中的图表
新编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图表,新课程目标也明确提出:学生应“初步掌握识读和使用历史图表的技能”。因此,重视教材中的图表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首先,利用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专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某种憧憬和追求。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教材的插图创设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图表导入新课。教材中的图标简单实用,是导入新课的极好材料。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利用图表导入新课,可谓形象直观,学生喜闻乐见。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总结历史大事年表,这是学习历史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
第三,利用图表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插图作为考试内容中一个重要板块已不容置疑了。利用教学插图来复习历史知识,不仅能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要充分地运用图表并发挥良好的作用,必须把握两个基本原则:
首先是指导学生学会识图。识图最简单而且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观察,通过观察可以让学生明确识图目的。识图的目的就是寻找问题,而问题的确定需要教师的引导。新课改强调,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在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及探究方法的选择决定着探究能否真正展开,问题的适度性、问题的价值性决定着探究学习的效果。利用图表,巧妙地设置问题就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是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图表。平时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识别历史地图和各种图片资料、学会读懂各种历史表格外,还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些简单的历史地图、表格。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高度热情,又体现了历史教学课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动手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在体验、理解、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重视文物信息和文物资料
近年编写的中学历史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文物和文物资料内容,这些内容是初中历史知识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补充说明教材正文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若能选材适当、讲述正确,可以达到以物启智、以物引论,使学生乐于接受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文物教学,配合讲述中国古代的典章礼仪制度,能使同学们更加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使抽象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利用文物教学,可以把人们耳熟能详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赋予新形式、新内容,使思想品德教育更易于学生接受,使其更具时代特色。利用文物教学,还可以巩固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利用文物教学,还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利用文物教学,能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藉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方式。
另外,新教材中的文物和文物资料内容具有鲜明的直观性特点,这对于贯彻教学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注重影视和历史短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83%源于视觉,11%源于听觉,显然视觉与听觉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信息技术集声音、图像、影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具有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感性直观、引人入胜等特点。教师应当结合网络资源,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全面、直接、迅速地了解历史。
影视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自身的特性和符合历史学科及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倍受青睐。影视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技术手段,能够将过去的历史现象近似真实地重现在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获得感性上的真切体验,从而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影视教学也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影视鲜明的直观性和生动形象性与学生认识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极相吻合,能够弥补文字教材的缺陷,有助于学生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四、重视地方史
中国历史悠久、地方广博,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几乎每一个地方都与我们的教科书发生联系。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课本知识的时候,联系本地方的历史及古迹进行讲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学的学生一般都在本地读书,不会离开家乡太远,所以讲课时讲到家乡的历史风貌与历史事件,自然会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一个地方的历史是小历史,而中国的历史是一个大历史,整个中国的历史由这些小历史构成,从而形成一种“大历史”,这既是一种广大地域的历史,也是一种宏大观念的历史。所以,地方史对于历史教学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陆贵湘,何成刚.历史从插图中走出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0).
[2]黄牧航.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常育生.中学历史课故事化教学的探索[J].河南教研,1998,(1).
[4]陈梧桐.正确阐述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8,(3).
[5]翁独健.在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闭幕会上的讲话[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4).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新方法;教学作用
一、重视教材中的图表
新编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图表,新课程目标也明确提出:学生应“初步掌握识读和使用历史图表的技能”。因此,重视教材中的图表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首先,利用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心理专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某种憧憬和追求。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教材的插图创设生动、形象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图表导入新课。教材中的图标简单实用,是导入新课的极好材料。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利用图表导入新课,可谓形象直观,学生喜闻乐见。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总结历史大事年表,这是学习历史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
第三,利用图表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插图作为考试内容中一个重要板块已不容置疑了。利用教学插图来复习历史知识,不仅能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要充分地运用图表并发挥良好的作用,必须把握两个基本原则:
首先是指导学生学会识图。识图最简单而且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观察,通过观察可以让学生明确识图目的。识图的目的就是寻找问题,而问题的确定需要教师的引导。新课改强调,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在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及探究方法的选择决定着探究能否真正展开,问题的适度性、问题的价值性决定着探究学习的效果。利用图表,巧妙地设置问题就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是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图表。平时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识别历史地图和各种图片资料、学会读懂各种历史表格外,还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些简单的历史地图、表格。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高度热情,又体现了历史教学课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动手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在体验、理解、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重视文物信息和文物资料
近年编写的中学历史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文物和文物资料内容,这些内容是初中历史知识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补充说明教材正文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若能选材适当、讲述正确,可以达到以物启智、以物引论,使学生乐于接受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文物教学,配合讲述中国古代的典章礼仪制度,能使同学们更加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使抽象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利用文物教学,可以把人们耳熟能详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赋予新形式、新内容,使思想品德教育更易于学生接受,使其更具时代特色。利用文物教学,还可以巩固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利用文物教学,还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利用文物教学,能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藉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发散性思维方式。
另外,新教材中的文物和文物资料内容具有鲜明的直观性特点,这对于贯彻教学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注重影视和历史短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83%源于视觉,11%源于听觉,显然视觉与听觉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信息技术集声音、图像、影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具有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感性直观、引人入胜等特点。教师应当结合网络资源,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资料,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全面、直接、迅速地了解历史。
影视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自身的特性和符合历史学科及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倍受青睐。影视作为一种视听兼备的技术手段,能够将过去的历史现象近似真实地重现在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获得感性上的真切体验,从而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影视教学也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影视鲜明的直观性和生动形象性与学生认识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极相吻合,能够弥补文字教材的缺陷,有助于学生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四、重视地方史
中国历史悠久、地方广博,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几乎每一个地方都与我们的教科书发生联系。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课本知识的时候,联系本地方的历史及古迹进行讲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学的学生一般都在本地读书,不会离开家乡太远,所以讲课时讲到家乡的历史风貌与历史事件,自然会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一个地方的历史是小历史,而中国的历史是一个大历史,整个中国的历史由这些小历史构成,从而形成一种“大历史”,这既是一种广大地域的历史,也是一种宏大观念的历史。所以,地方史对于历史教学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陆贵湘,何成刚.历史从插图中走出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0).
[2]黄牧航.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常育生.中学历史课故事化教学的探索[J].河南教研,1998,(1).
[4]陈梧桐.正确阐述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8,(3).
[5]翁独健.在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闭幕会上的讲话[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