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点一盏“新”灯

来源 :经济视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isheav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姿态是跨越,有一份情怀是给予,有一派风景是辛勤耕耘、桃李满园。
  张建国曾经深情地说:“事业有如大树。在大自然的规律面前,大树底下是繁衍罩.出大树来的;循规蹈矩、一蹴而就也永远长柬成亭亭好盖。在被开垦的土地上,只能重复一个又一个常见的丰收,而争做荒原的种子,却肯定能开拓和创造出一片枝叶繁茂的森林。因为,即使是苦,即使是酸,那也是,笔唯我独有、回味甘甜的收获。”
  张建国,中铁十三局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政治工作者、劳动竞赛优秀组织者、吉林省职业教育培剖机构优秀校长、长春市政府三等功获得者、中铁十三局先进工作者……六年的职业教育生涯,砥砺出他耒畏风雨的将帅之风,也陶冶他无私奉献的育人情怀。“在无路处辟新路,在逆境中寻坦途”,他就在这一片“荒原”中尽情释放着他澎湃的热情和求新求变的思想内核。“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主命,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以人为本,办名牌学校,创名牌专业,走特色化办学道路”的指导思想的提出,确立了学校的战略目标。“抢占职业教育发展制高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低成本扩张,特色化办学”又指明了学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走向。这样标新立异的战略操盘,无不闪耀着张建国智慧的光芒,也一度成为学校奔向教育巅峰的有力引擎。
  
  听,花开的声音
  
  中铁—十三局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作为吉林省职业教育的重要培训基地,现有在籍生2968人,教职工186人,共分3个校区。学校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以张建国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跨越式的发展态势一跃而起,成为了培养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的摇篮,汇成了一道摇曳在职教战线上的亮丽风景线。
  “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职业教育质量年活动先进单位”、“农村劳动力转移优秀培训基地”、“技工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开设有国家紧缺的数控技术应用、汽车修理、计算机操作与电子电器、焊接技术、工程测量与建材实验等5大类11个专业。其中建筑、汽车运用与维修是国家重点专业,数控技术也已申报国家重点专业。2004年,教育部、建设部联合发文将学校列入承担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任务的职业学校;教育部将学校列入承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学校。数控机加类专业列为吉林省骨千示范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列为长春市骨千示范专业。在这些光环和荣耀的背后,身为一校之长的张建国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辛勤努力。他毫不犹豫地扛起了创业兴业的大旗,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博责质,走特色化办学之际路
  
  “生活的原色在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的成长与更新。”张建国拥有一套先进的办学理念,总能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刻提出正确主张,做出正确决策,如成立质量科、建立上海就业工作站,抓师资队伍建设、开发本校教材、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等。
  
  走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道路
  近几年来,学校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质量意识、运行机制、经营理念、校园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在专业设置上提出“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市场需要多长时间出入才,学校就力求多长时间出人才”的观点,及时调整了以工程为主的专业设置,增加了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焊接工艺等市场紧缺人才专业,做强了汽车修理、计算机与电子电器专业。在运行机制和经营战略等方面,学校力求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既用教育规律管理学校,也用企业经营的方法搞好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在招生工作上,学校把招生战略、重点选择、工作分工、策略方法、激励机制等纳入到统一的规划中,分阶段组织实施,收到较好的效果。
  
  走质量建校、管理强校的道路
  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水平高低的标准,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中铁十三局职业技术学校把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教育质量认证的方法引入学校,制定了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学校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个性化”潜能的挖掘上下足了功夫,取得了较好成绩。
  改善实习条件,加大办学投入。张建国在带领大家集中精力办学的同时,也积极开发培训市场,除为十三局集团公司服务,每年培训数百名各级管理干部、为数百名工人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外,还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出国劳务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今年,学校还被评为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优秀培训基地”。近几年,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形势发展需要,张建国合理调度、筹措资金枷万元用于实习基地建设,建成1个具有国家一级企业资质的实习工厂、5个实习车间、4个微机室、4个专用教室。
  近两年,学校着手进行国家课题的研究,重点抓“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的研究。学校与德国维亚职校联合办学,进一步引进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信这种国际间的合作必将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教研教改工作。学校的前身是“铁三师教导队”,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作风至今完整地保持着,多年来学校对学生一直实行军事化管理。
  
  走集团化办学之路
  找准定位,按需施教,做到出口畅,进口旺。
  近两年,国家非常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省市政府相继提出3个1/3的目标(即升学、回乡、劳务输出各占初中毕业生总数的1/3),把对外劳务输出当作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那种传统的劳动力输出方法已经不适用了,人们认可的是通过职业学校培训输出技术人才的道路。学校正好适应这一要求,把招生的重点放到了农村。目前已与省内外32所学校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为学校储备了大量生源。目前联合办学工作已经发展到与用工企业广泛联合的新阶段。
  张建国始终倡导“职普对接,城乡对接”的职教模式,走校企结合,产教结合的路子。教学计划与企业用人需求结合起来,学校始终把学生成才、就业服务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近几年,学校多次到深圳、上海、苏州、昆山、青岛、天津、北京、大连等地开发就业市场,与几十家企业和中介组织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昆山开发区劳动局人力资源部在学校建立了就业培训基地,每年可接收1000多名毕业生。上海人才市场还在该校设立“就业指导工作站”。近日,学校还以长春市劳动局名义建立了常设的上海就业工作站,负责搜集长三角地区的就业信息,输送长春职业学校学生和社会富余劳动力到长三角地区就 业。今年十三局技校(职校)先后与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昆山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中心、中铁十三局五公司等企业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连续多年,该校推荐就业率达100%,而且毕业出路广阔,就业档次高,上岗发展快。
  
  共事业,同命远,上下同欲者胜
  
  中铁十三局技校以一种开拓创新的外在姿态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内核,站在了时代竞争的前沿。它所走的每一步都紧抓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契机,有的放矢,步步为营,与时俱进。以张建国校长为核心的校领导班子,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活力的领导集体,他们的出色工作受到了学校、公司及社会的高度评价,连续两年被中铁十三局有限公司授予“四好领导班子”的荣誉称号。
  学校确立了发展方针和发展目标,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到2006年,该校依托政府和校办工厂投资357.5万元建成实习设备比较完善的教学基地,2007年再投入150.9万元,配套完善,使汽修专业实训基地成为国内一流的实训基地。补充完善其它专业现有实习工厂、车间的教学实习设备,基本满足教学实习需要;第二步,到2008年,以数控技术专业为核心,建成4600平方米综合实训楼,数控专业进入国家重点专业行列;第三步,到2010年再建综合教学楼和宿舍楼各一栋及相关附属设施,在校生人数达5000人以上,教学实习条件达国内一流,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
  
  后记
  
  四十五载的流光岁月还来不及细数与盘点,就已被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所淹没。“创品牌专业,办特色学校”已然成为学校夯实基础、拓展视野的引擎。“上名牌职业学校,学过硬的专业技术,谋一个可心的职业是你明智的选择,将使你终身受益”,张建国校长如是说,“我们打破传统教育的坚冰,力争开始深入的教改工作,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天空飘溢着金秋的爽朗和收获的气息,中铁十三局职业技术学校是求知学子们健康成长的土壤。如果政府能够在学校硬件资源欠缺的情况下,在学校发展遇到瓶颈的情况下,雪中送炭,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扶持,学校的前景将是不可估量的。
  教育是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笔者虔诚地祈祷,张建国领导的中铁十三局技校,在发展受限之际,能够及早突围,成就自我,造福吉林,也能够突破传统教育的樊篱,点燃一盏教育的“新”灯,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别人,照亮整个世界。
  (责任编辑:肖秋兰)
其他文献
今年64岁的孙立君是辽源雅兰斯袜业加工厂的老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通过他的故事,讲述了辽源的“小袜厂、大产业”。  辽源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袜子之乡”,在广东、浙江雄霸天下的中国袜业格局里,辽源宛如北方大漠里的一片绿洲。现在辽源袜子年生产能力达到2亿多双,占据东北、华北和西北大片市场,而且还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 “项目已经通过省里批准,规划年产量20亿双的辽源袜业工业园正式
期刊
2005年,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强农重农政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路,突出工业拉动、项目带动、城乡互动、改革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一、2005年农民增收形势    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增长7%以上。从收入来源结构分析,一是家庭经营纯收入大幅度增加。今年粮食总产量比上
期刊
“一二三”这一简单的数字组合,没有人会想到它能和某些事物有什么联系。然而,它却演绎着神奇,蕴含着信合人的款款深情,跳动着弱者希望的音符。正是这一组简单的数字,改变了洮北区贫困农民的命运,使他们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走上了富裕之路。    贫穷、困惑带来的是更多的无奈,正是针对这种不变的思索,促成“一二三”支农工程应运而生    白城市洮北区是省内贫困区,常年干旱少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单一的农村经
期刊
“老牛明知夕阳短,无需扬鞭自奋蹄”,这是对山东省临沂市华星集团党总支书记兼工会主席张善德的真实写照,也是张书记自己的座右铭。  采访张书记,是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忙碌了将近一天的他依然精神焕发,让记者不敢相信坐在自己面前的竟是一位花甲之年的老干部。  按常理,像他这种I临近退休年龄的老人,多数都在寻求轻松与安宁。而他却恰恰相反,随着年龄的增大,他自己觉得为党工作、为民效力的时间越来越短,总是分秒必
期刊
进入12月,北国到处沁透着寒意。呼啸的朔风扑面袭人,飘舞的雪花散落人间。慢步颤抖的行人,浓霜缓驶的车辆,所有的迹象已经表明深冬的来临。也正是在这寒冷的年末岁尾,本刊记者应约采访了为北方新城崛起的吉林省榆树市建工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梅会杰。  说及房地产开发,梅总侃侃而谈。采访中,他总是津津乐道。梅总从1970年开始涉足房地产业,用他的话说,从事房地产设计开发管理,虽然累点,但很充实。每每看到拔地而起
期刊
吉林省省长王珉在8月25日召开的全省工业提速增效动员大会上强调,要積极动员各方面力量,坚决打赢工业提速增效这场硬仗,努力实现全年工业发展目标。  工业是当前吉林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力量,工业的提速增效,对于全省加快发展至关重要。要紧紧抓住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困难,突出抓好增量拉动,进一步激活存量,认真抓好政策落实,努力扩大市场营销,
期刊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8月2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说,根据中央确定的“稳定政策、分类指导、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的原则,今年下半年将重点做好10项重点工作。  ——继续加强农业生产,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千方百计稳定粮食收购价格,认真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做好小麦、早稻收购工作。切实落实稳定化肥价格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机制。抓
期刊
在8月28日闭幕的吉林省首届优势产业科技成果对接与投资洽谈会上,吉林省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现代农业、光电信息与科学仪器三大优势产业共有25个项目达成合作協议,协议总金额达到10.9亿元人民币。  此次为期两天的投资洽谈会由吉林省海外联谊会、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共同举办,吸引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港澳台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位客商参加。吉林省选出了涉及现代生物制药、现代农业和光电科
期刊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宋立同志在《關于“中部崛起”战略模式的思考》文章中提出,中部地区发展进程中需要有效地选择发展模式,要根据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具体特点,有效组合已有区域发展模式特点,并与国家的东部地区结构升级、西部开发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相结合,选择复合型的发展战略模式。  从各地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珠江三角
期刊
上半年,吉林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479.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0%,比全国同期水平快10.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5位。    一、投资运行特点    上半年投资运行,有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重大项目表现出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吉林省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2163个,项目个数虽仅增长了26.6%,但投资完成额却增长了51.2%,占全部完成投资的98.4%(见表1),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