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教师要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因此,教师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使学生真切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语言的这种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都不能取代的,而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美。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创设情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课堂文学素养是创设情境的前提
1.课堂文学语言的准确性是创设情境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在语言发音上,切忌夹带家乡方言,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因为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进入已创设好的意境之中。教师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
2.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文学语言,是进入情境的动力。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已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教师的语言也要生动形象、精辟而精练。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组织有序的课堂语言是创设情境的保证。
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所创设的情情境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再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环环紧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因此,课堂语言的组织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试想,一堂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信马由缰的音乐课,能创设出什么样的情境呢?更不用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
4.语速、语调和节奏要和所创设的情境相互交融、高度一致。
对于创设不同的情境,要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所描绘的不同的意境而议。而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少不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结合。同样,富有情感的语言也少不了音乐要素恰到好处的结合运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创设的情景,烘托的艺术氛围很大程度要依靠语速、语调、节奏来表现,即应根据音乐创设情境,确定语速、语调和节奏。如在学唱歌曲《念故乡》,为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公对家乡的眷恋、急切的怀念之情时,我采用了较慢的语速,以低缓和激动相混杂的情绪朗读歌词,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处理方式学生容易接受,用语素、力度的变化来朗读歌词的道理,会获得极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剪羊毛》描写的是牧民们在剪羊毛时那种欢乐。若教师用稳重有余的语调、低缓的语速、较慢的节奏来表现,则不仅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懒散而又无精打采的情绪,而且会让学生感到滑稽可笑,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恰当、优美的形体语言艺术是创设情境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看过戏曲表演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欣赏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即使观众听不懂演员的语言,也会体验到戏曲故事蕴含的或轻松或紧张或哀伤的情感,以及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演员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形体语言艺术,使观众在听不懂语言的情况下根据形体语言而掌握剧中人物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故事情节曲折的变化。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除了美的文学语言外,还应当恰到好处地运用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
1.运用眼神交流,创设正确情境。
从延伸可以洞察一个人的灵魂,利用眼神交流是人与生俱来的一项交流本领,无数文学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无一例外地都对主人公的眼神作了生动详尽的描写。可见眼神交流对于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透彻而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完全可以从教师的表情,以及所创设的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的情境表露出来。
2.利用肢体动作语言,深刻感受情境。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需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情感。而这些肢体动作对于表达情感是相当重要的。事实上,课堂中的教师的一切身体动作都可视为肢体语言。很难想象一个只说不动的教师有能力创设一个欢快活泼的情境,也很难想象一个有抓头挠腮习惯性小动作的教师能创设一个忧伤哀怨的情境。所以肢体语言的运用一定要得当,注意所做动作不应该过于夸张或不准确。
3.辅以面部表情,引领学生顺利进入情境。
面部表情和眼神密不可分,演员的演技好坏和它有直接的关系,而创设情境的老师实际上就是一名演员,需要以自己的表演让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面部表情是最直接的让学生感受情感的一环。很多教师为了严肃纪律,整天表情凝重,学生看到了老师如此的表情又怎能进入快乐而又轻松的情境之中呢?在教学手段、媒体层出不穷的当下,很多教师都喜欢运用投影、CAI课件,而忽视了利用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来创设情境。殊不知这才是人类交流情感的最重要而直接的方式。由上可见,对于在音乐课上创设情境,教师除了运用一些现代的教学媒体以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使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情境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良好的课堂文学素养是创设情境的前提
1.课堂文学语言的准确性是创设情境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在语言发音上,切忌夹带家乡方言,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因为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进入已创设好的意境之中。教师应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
2.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文学语言,是进入情境的动力。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已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教师的语言也要生动形象、精辟而精练。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组织有序的课堂语言是创设情境的保证。
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所创设的情情境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再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环环紧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因此,课堂语言的组织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试想,一堂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信马由缰的音乐课,能创设出什么样的情境呢?更不用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
4.语速、语调和节奏要和所创设的情境相互交融、高度一致。
对于创设不同的情境,要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所描绘的不同的意境而议。而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少不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结合。同样,富有情感的语言也少不了音乐要素恰到好处的结合运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创设的情景,烘托的艺术氛围很大程度要依靠语速、语调、节奏来表现,即应根据音乐创设情境,确定语速、语调和节奏。如在学唱歌曲《念故乡》,为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公对家乡的眷恋、急切的怀念之情时,我采用了较慢的语速,以低缓和激动相混杂的情绪朗读歌词,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处理方式学生容易接受,用语素、力度的变化来朗读歌词的道理,会获得极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剪羊毛》描写的是牧民们在剪羊毛时那种欢乐。若教师用稳重有余的语调、低缓的语速、较慢的节奏来表现,则不仅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懒散而又无精打采的情绪,而且会让学生感到滑稽可笑,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恰当、优美的形体语言艺术是创设情境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看过戏曲表演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欣赏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即使观众听不懂演员的语言,也会体验到戏曲故事蕴含的或轻松或紧张或哀伤的情感,以及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演员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形体语言艺术,使观众在听不懂语言的情况下根据形体语言而掌握剧中人物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故事情节曲折的变化。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除了美的文学语言外,还应当恰到好处地运用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肢体动作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
1.运用眼神交流,创设正确情境。
从延伸可以洞察一个人的灵魂,利用眼神交流是人与生俱来的一项交流本领,无数文学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无一例外地都对主人公的眼神作了生动详尽的描写。可见眼神交流对于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透彻而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完全可以从教师的表情,以及所创设的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的情境表露出来。
2.利用肢体动作语言,深刻感受情境。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需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情感。而这些肢体动作对于表达情感是相当重要的。事实上,课堂中的教师的一切身体动作都可视为肢体语言。很难想象一个只说不动的教师有能力创设一个欢快活泼的情境,也很难想象一个有抓头挠腮习惯性小动作的教师能创设一个忧伤哀怨的情境。所以肢体语言的运用一定要得当,注意所做动作不应该过于夸张或不准确。
3.辅以面部表情,引领学生顺利进入情境。
面部表情和眼神密不可分,演员的演技好坏和它有直接的关系,而创设情境的老师实际上就是一名演员,需要以自己的表演让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面部表情是最直接的让学生感受情感的一环。很多教师为了严肃纪律,整天表情凝重,学生看到了老师如此的表情又怎能进入快乐而又轻松的情境之中呢?在教学手段、媒体层出不穷的当下,很多教师都喜欢运用投影、CAI课件,而忽视了利用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来创设情境。殊不知这才是人类交流情感的最重要而直接的方式。由上可见,对于在音乐课上创设情境,教师除了运用一些现代的教学媒体以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使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情境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