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近年网络舆情传播中热点事件为例,主要阐述了网络舆情传播的两大对立面——正在成为中国式民主新通道的网上“正义民声”,以及使人憎恶并为之胆寒的网络“言论暴力”,引发出对网络民主之路的探讨,以及对网络暴民现象的警惕。同时,还对游走于善恶之间的“人肉搜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最后,从技术管理、法制管理、道德自律、媒体引导等方面对网络舆情传播的规范化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网络舆情 正义民声 网络民主 言论暴力 人肉搜索
“冰火两重天”的网络舆情传播
“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网民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的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这是2005年3月14日,两会刚刚闭幕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的开场白。温总理的一番话激起网民乃至整个互联网的沸腾,被媒体解读为“网络民意的春天”。①
2008年6月20日上午10点26分,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们进行了22分钟的在线交流,强国论坛一度被挤得水泄不通,很难打开。这次交流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胡锦涛被网友们亲切地冠以“中国第一号网民”的称号。
以上两件事是直接从国家最高层发出的对网络舆情传播的肯定声音。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因此而乐观的话又为时尚早了。“虐猫女”、“史上最毒后妈”、“Die豹的地震门”等等……这一切的事件之后,“言论暴力”和“网络暴民”现象成了对网络一直深存疑虑的人们所诟病的焦点,“人肉搜索”的是是非非更是广大网民不得不面对的沉重话题。
面对这样的“冰火两重天”,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认识网络舆情传播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如何趋利避害发挥网络传播工具的强大功能,如何进一步提高网民素质营造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都是需要认真思索和积极实践的重要课题。
“正义民声”下的网络民主之路
随着社会民主气氛的浓厚和网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网络具有低成本、及时互动和方便快捷等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不断高涨,网络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从针砭时弊、舆论监督到爱国热情的表达,网民们的“正义民声”越来越走向成熟,成为一支强大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例如,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一开始正是网民在BBS论坛上的关注和讨论,引发了全社会对城市收容遣送制度的反思,并最终废止了已经不合时宜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中国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民意表达的风气兴盛,还集中体现在2008年各媒体网站的“两会专题报道”中。例如,人民网就先后推出多项互动栏目 “十大话题,你最关注什么?”和“有话网上说——给家乡把脉、为部委建言、为祖国献策”,大范围地收集民情民意,截至到3月14日,有2257人对自己家乡发展网上留言,与此同时,国家各部委也共收到36835条建言。“两会”期间,两大栏目的参与人数日日刷新,给总理支招、提问、网友评议等也汇集了有上百万人的参与。②
另外,中国青年报社近日通过益派市场咨询公司对2874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7.1%的公众认为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官方了解民生、体察民意的重要途径”,71.9%公众认为网络表达成中国式民主新通道。③
手持“言论暴力”大棒的“网络暴民”
网络上的“正义民声”始终代表了网络舆情发展健康积极的一面,然而,相伴而生却又针锋相对的“言论暴力”则是许多网络“悲观派”诟病网络舆情传播的焦点所在,“网络暴民”更成为这种极端行为的具体实施者。
2007年7月中旬,一篇名为“后妈毒打6岁继女”的帖子开始在网络中流传,帖子称一个名为丁香小慧的6岁女童被后妈“打得口吐鲜血,背部6块脊椎骨基本被打断”,配发的血淋淋的图片更是触目惊心。诸多网络及传统媒体的介入将这一事件迅速升级为舆论热点。在几乎是一边倒的声讨中,那名后妈被推向舆论谴责的风口浪尖。网民的评论中不乏“魔鬼”、“杀了她”、“没人性的畜生”这样刺眼的词语。也有不少网民将矛头指向当地政府和警方,认定其“失职”,不断有人打电话到事发地政府表示责怪。然而,……事实上,6岁女孩并没有遭到后母的毒打,而是因为女孩患病家庭困难治不起病,网上有“高人”说可以通过网络炒作达到有钱治疗的效果。只有制造一系列的谜团,网友们才会关注、关心。于是“高人”用几天的时间就酝酿出了整个“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在这出整个带有强烈戏剧色彩的事件中,受“言论暴力”伤害最深的可能是丁香小慧的继母,而受愚弄最深的可能是广大网民,还有随后跟进来的全国媒体。
“人肉搜索”——天使还是恶魔?
所谓的“人肉搜索”,是指把搜索引擎搜索得到的信息进行人工“萃取”,进一步有序化。④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于通信、交通的大面积中断,失散的人们难以知道自己亲人的生死及下落,灾区犹如一片信息“孤岛”。尽管有关政府部门、医院、报纸、网站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发布着遇难者或幸存者的信息,但这些杂乱的信息即使用常规的搜索引擎也难以有效查询。此时,谷歌的技术人员则率先制作出了专门用于寻找亲人的“人肉搜索”引擎。该寻亲搜索平台在短期内收集了大量的急救医院和震区安置点的消息,让急切寻找亲人的网友搜索。因为大部分消息都是以纸质形式发布的,都是凭热心网友通过手机、相机等工具拍下图片传到网站,再由网站技术人员手工录入,这也凸现了该引擎的“人肉搜索”性质。据悉,截至5月21日,谷歌中国的这个平台已经收录了344个网站的147473个网页,以及80家医院的38284条记录。
如果说以上事例比较典型地证明了“人肉搜索”在网络舆情传播中所起的积极作用,那么另外一些事例恰恰将其恶魔的一面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今年年初在网上沸沸扬扬的由“女白领的死亡博客”所引发的“人肉搜索”第一案,是人们争论其合理合法性的焦点。因丈夫婚外情,北京女白领姜岩于2007年12月29日从24层的家中纵身跳下。在自杀之前,她写下“死亡博客”,记载了自杀前的心路历程,还提及丈夫王菲的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等信息。此后,大旗网于2008年1月10日刊载了《从24楼跳下自杀的MM最后的日记》专题报道;天涯论坛也于当日发表《大家好,我是姜岩的姐姐》一文;姜岩的同学张乐奕于1月11日注册了“北飞的候鸟”网站。这三个网站上的部分文章均披露了王菲、第三者东方的真实姓名,以及王菲的工作单位、居住小区,还提到“王菲一直不露面”“王菲另有新欢”等内容。有的网友甚至到王菲父母家门口写下“逼死贤妻”、“血债血偿”、“贱人”等字句。王菲不堪其扰,将张乐奕和“北飞的候鸟”、大旗网、天涯论坛三家网站告上法庭。至此,“人肉搜索”第一次进入司法程序,被称为“人肉搜索第一案”。
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人肉搜索”为网络言论暴力提供了对象、信息以及制造舆论和氛围的机会,而网络言论暴力似乎也为搜索者提供了动力。但是不能因为“人肉搜索”与网络言论暴力有了这样的关系,我们就简单地认为“人肉搜索”就是网络言论暴力,从而盲目叫停。实际上“人肉搜索”像其他任何科技产品一样,也只是一个工具,人们可以用它来做好事,也可以用它来做坏事。换言之,“人肉搜索”究竟是天使还是恶魔,最终决定权不在它自己本身,而在于使用它的网民们。
为“网络舆情传播”加一层“规范化”的外衣
既有正在成为中国式民主新通道的网上“正义民声”,又有使人憎恶并为之胆寒的网络“言论暴力”,再加上游走于善恶之间的“人肉搜索”,网络舆情传播的现状引发争议也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了。不管人们对网络舆情传播作用的发挥有着怎样的争论,但对于其规范化发展的需要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了肯定。
该如何为“网络舆情传播”加一层“规范化”的外衣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硬管理:技术管理与法制管理
首先,要运用更高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使网络信息技术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使网络舆情传播造福于人民而不至于危害人民,比如正在热烈讨论的“网络博客实名制”问题。但是,技术控制同样是把双刃剑,过多地强调技术控制往往会因噎废食,扼杀互联网这一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多地考虑加强行政手段的规范管理,特别是在新闻立法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要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把网络舆情传播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保证网络舆情传播的有法可依。
2、软管理:道德自律与媒体引导
“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是2006年互联网的重大新闻事件。网络文明之风的兴起,首先要大力倡导网民的道德自律、提高网民的总体素质,使网民能自觉抵御侮辱、谩骂式的“言语暴力”,杜绝以主观恶意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的“网络暴民”的产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媒体网站的正确引导。在引导策略方面,可以做好三点:设置议题提高控制力;说理表述增强说服力;协同一致形成聚合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分析舆情,有的放矢;设置议题,形式多样;选题引导,注重时效。同主题言论传播不搞简单重复说教,而是采用讲正反两面道理的方式,抵制反宣传,及时破除网络谣言、流言。重视“意见领袖”在网民中的特殊影响力,将传统传媒公信力与“意见领袖”的号召力结合起来,共同为净化网络舆情的传播环境而努力。■
注释
①网民感动总理总理感动网民——总理记者招待会网上答问 [刘娟 等]新华网2005.3.13
②2008年“两会”网络新闻传播新视点——以人民网为例[邱新有 王芳] 传播学论坛2008.4.6
③网络表达成中国式民主新通道 [童斌] 中国青年报 2008.6.30
④从“小学生遭恶搞事件”等看“网络舆论暴力”[杨暄]人民日报 2008.1.11
参考文献
1、2007年bbs跟贴凸显六大网络舆情特点 [殷秦] 《网络传播》2008.2
2、慎言“网络暴民”培育“网络民主”[魏英杰]《东方早报》2006.6.16
3、网络表达成中国式民主新通道 [童斌]《中国青年报》2008.6.30
4、网络通缉令的阴影行走在善恶之间[毛宁 赵书力]《网络传播》2007.12
5、完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孟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10.19
6、《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7、《网络新闻传播学》董天策 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版
8、《网络传播学》匡文波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版
9、《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 彭兰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网络新闻编辑》邓炘炘 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5月版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系)
【关键词】网络舆情 正义民声 网络民主 言论暴力 人肉搜索
“冰火两重天”的网络舆情传播
“昨天我浏览了一下新华网,网民们知道我今天开记者招待会,竟然给我提出了几百个问题。他们对国事的关心,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的许多建议和意见是值得我和我们政府认真考虑的。”这是2005年3月14日,两会刚刚闭幕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的开场白。温总理的一番话激起网民乃至整个互联网的沸腾,被媒体解读为“网络民意的春天”。①
2008年6月20日上午10点26分,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们进行了22分钟的在线交流,强国论坛一度被挤得水泄不通,很难打开。这次交流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胡锦涛被网友们亲切地冠以“中国第一号网民”的称号。
以上两件事是直接从国家最高层发出的对网络舆情传播的肯定声音。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因此而乐观的话又为时尚早了。“虐猫女”、“史上最毒后妈”、“Die豹的地震门”等等……这一切的事件之后,“言论暴力”和“网络暴民”现象成了对网络一直深存疑虑的人们所诟病的焦点,“人肉搜索”的是是非非更是广大网民不得不面对的沉重话题。
面对这样的“冰火两重天”,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认识网络舆情传播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如何趋利避害发挥网络传播工具的强大功能,如何进一步提高网民素质营造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都是需要认真思索和积极实践的重要课题。
“正义民声”下的网络民主之路
随着社会民主气氛的浓厚和网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网络具有低成本、及时互动和方便快捷等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不断高涨,网络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平台——从针砭时弊、舆论监督到爱国热情的表达,网民们的“正义民声”越来越走向成熟,成为一支强大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例如,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一开始正是网民在BBS论坛上的关注和讨论,引发了全社会对城市收容遣送制度的反思,并最终废止了已经不合时宜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中国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民意表达的风气兴盛,还集中体现在2008年各媒体网站的“两会专题报道”中。例如,人民网就先后推出多项互动栏目 “十大话题,你最关注什么?”和“有话网上说——给家乡把脉、为部委建言、为祖国献策”,大范围地收集民情民意,截至到3月14日,有2257人对自己家乡发展网上留言,与此同时,国家各部委也共收到36835条建言。“两会”期间,两大栏目的参与人数日日刷新,给总理支招、提问、网友评议等也汇集了有上百万人的参与。②
另外,中国青年报社近日通过益派市场咨询公司对2874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7.1%的公众认为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官方了解民生、体察民意的重要途径”,71.9%公众认为网络表达成中国式民主新通道。③
手持“言论暴力”大棒的“网络暴民”
网络上的“正义民声”始终代表了网络舆情发展健康积极的一面,然而,相伴而生却又针锋相对的“言论暴力”则是许多网络“悲观派”诟病网络舆情传播的焦点所在,“网络暴民”更成为这种极端行为的具体实施者。
2007年7月中旬,一篇名为“后妈毒打6岁继女”的帖子开始在网络中流传,帖子称一个名为丁香小慧的6岁女童被后妈“打得口吐鲜血,背部6块脊椎骨基本被打断”,配发的血淋淋的图片更是触目惊心。诸多网络及传统媒体的介入将这一事件迅速升级为舆论热点。在几乎是一边倒的声讨中,那名后妈被推向舆论谴责的风口浪尖。网民的评论中不乏“魔鬼”、“杀了她”、“没人性的畜生”这样刺眼的词语。也有不少网民将矛头指向当地政府和警方,认定其“失职”,不断有人打电话到事发地政府表示责怪。然而,……事实上,6岁女孩并没有遭到后母的毒打,而是因为女孩患病家庭困难治不起病,网上有“高人”说可以通过网络炒作达到有钱治疗的效果。只有制造一系列的谜团,网友们才会关注、关心。于是“高人”用几天的时间就酝酿出了整个“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在这出整个带有强烈戏剧色彩的事件中,受“言论暴力”伤害最深的可能是丁香小慧的继母,而受愚弄最深的可能是广大网民,还有随后跟进来的全国媒体。
“人肉搜索”——天使还是恶魔?
所谓的“人肉搜索”,是指把搜索引擎搜索得到的信息进行人工“萃取”,进一步有序化。④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于通信、交通的大面积中断,失散的人们难以知道自己亲人的生死及下落,灾区犹如一片信息“孤岛”。尽管有关政府部门、医院、报纸、网站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发布着遇难者或幸存者的信息,但这些杂乱的信息即使用常规的搜索引擎也难以有效查询。此时,谷歌的技术人员则率先制作出了专门用于寻找亲人的“人肉搜索”引擎。该寻亲搜索平台在短期内收集了大量的急救医院和震区安置点的消息,让急切寻找亲人的网友搜索。因为大部分消息都是以纸质形式发布的,都是凭热心网友通过手机、相机等工具拍下图片传到网站,再由网站技术人员手工录入,这也凸现了该引擎的“人肉搜索”性质。据悉,截至5月21日,谷歌中国的这个平台已经收录了344个网站的147473个网页,以及80家医院的38284条记录。
如果说以上事例比较典型地证明了“人肉搜索”在网络舆情传播中所起的积极作用,那么另外一些事例恰恰将其恶魔的一面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今年年初在网上沸沸扬扬的由“女白领的死亡博客”所引发的“人肉搜索”第一案,是人们争论其合理合法性的焦点。因丈夫婚外情,北京女白领姜岩于2007年12月29日从24层的家中纵身跳下。在自杀之前,她写下“死亡博客”,记载了自杀前的心路历程,还提及丈夫王菲的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等信息。此后,大旗网于2008年1月10日刊载了《从24楼跳下自杀的MM最后的日记》专题报道;天涯论坛也于当日发表《大家好,我是姜岩的姐姐》一文;姜岩的同学张乐奕于1月11日注册了“北飞的候鸟”网站。这三个网站上的部分文章均披露了王菲、第三者东方的真实姓名,以及王菲的工作单位、居住小区,还提到“王菲一直不露面”“王菲另有新欢”等内容。有的网友甚至到王菲父母家门口写下“逼死贤妻”、“血债血偿”、“贱人”等字句。王菲不堪其扰,将张乐奕和“北飞的候鸟”、大旗网、天涯论坛三家网站告上法庭。至此,“人肉搜索”第一次进入司法程序,被称为“人肉搜索第一案”。
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人肉搜索”为网络言论暴力提供了对象、信息以及制造舆论和氛围的机会,而网络言论暴力似乎也为搜索者提供了动力。但是不能因为“人肉搜索”与网络言论暴力有了这样的关系,我们就简单地认为“人肉搜索”就是网络言论暴力,从而盲目叫停。实际上“人肉搜索”像其他任何科技产品一样,也只是一个工具,人们可以用它来做好事,也可以用它来做坏事。换言之,“人肉搜索”究竟是天使还是恶魔,最终决定权不在它自己本身,而在于使用它的网民们。
为“网络舆情传播”加一层“规范化”的外衣
既有正在成为中国式民主新通道的网上“正义民声”,又有使人憎恶并为之胆寒的网络“言论暴力”,再加上游走于善恶之间的“人肉搜索”,网络舆情传播的现状引发争议也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了。不管人们对网络舆情传播作用的发挥有着怎样的争论,但对于其规范化发展的需要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了肯定。
该如何为“网络舆情传播”加一层“规范化”的外衣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硬管理:技术管理与法制管理
首先,要运用更高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使网络信息技术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使网络舆情传播造福于人民而不至于危害人民,比如正在热烈讨论的“网络博客实名制”问题。但是,技术控制同样是把双刃剑,过多地强调技术控制往往会因噎废食,扼杀互联网这一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多地考虑加强行政手段的规范管理,特别是在新闻立法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要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把网络舆情传播纳入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保证网络舆情传播的有法可依。
2、软管理:道德自律与媒体引导
“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是2006年互联网的重大新闻事件。网络文明之风的兴起,首先要大力倡导网民的道德自律、提高网民的总体素质,使网民能自觉抵御侮辱、谩骂式的“言语暴力”,杜绝以主观恶意侵犯他人合法权利的“网络暴民”的产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媒体网站的正确引导。在引导策略方面,可以做好三点:设置议题提高控制力;说理表述增强说服力;协同一致形成聚合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分析舆情,有的放矢;设置议题,形式多样;选题引导,注重时效。同主题言论传播不搞简单重复说教,而是采用讲正反两面道理的方式,抵制反宣传,及时破除网络谣言、流言。重视“意见领袖”在网民中的特殊影响力,将传统传媒公信力与“意见领袖”的号召力结合起来,共同为净化网络舆情的传播环境而努力。■
注释
①网民感动总理总理感动网民——总理记者招待会网上答问 [刘娟 等]新华网2005.3.13
②2008年“两会”网络新闻传播新视点——以人民网为例[邱新有 王芳] 传播学论坛2008.4.6
③网络表达成中国式民主新通道 [童斌] 中国青年报 2008.6.30
④从“小学生遭恶搞事件”等看“网络舆论暴力”[杨暄]人民日报 2008.1.11
参考文献
1、2007年bbs跟贴凸显六大网络舆情特点 [殷秦] 《网络传播》2008.2
2、慎言“网络暴民”培育“网络民主”[魏英杰]《东方早报》2006.6.16
3、网络表达成中国式民主新通道 [童斌]《中国青年报》2008.6.30
4、网络通缉令的阴影行走在善恶之间[毛宁 赵书力]《网络传播》2007.12
5、完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孟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10.19
6、《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7、《网络新闻传播学》董天策 主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版
8、《网络传播学》匡文波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版
9、《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 彭兰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网络新闻编辑》邓炘炘 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5月版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