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组织者,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经常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想提高一节数学课的效率,必须充分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创设有利于学生求知探索的情境,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想学、愿学、用心去学,其中课前几分钟的情境引入最为关键。比如在讲授《等比数列》这节课时,我首先提出问题:若把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32次,有多厚?问题提出后,学生有的说一尺厚、有的说有一层楼高……经过激烈争论之后,我告诉学生约有107千米厚,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闻言很惊奇。此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这种递增速度很快的数列。这样,教师从学生感兴趣、又有一定悬念的实际问题入手,不仅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显得十分生动、有魅力,学生的兴趣异常浓厚。又如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教师可利用古印度国际象棋棋盘装麦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古印度国王酷爱下棋,苦于棋无对手,向全国悬赏下棋高手。结果,一个青年人赢了国王,国王许诺答应他一个要求。青年人说他的要求并不高,他要国王给他麦粒,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依此类推,每格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一直放到第64格。青年人这样去做,一共可收获多少粒麦子?教师提出这些能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的是,创设情境时一定要紧扣要讲的知识,切忌喧宾夺主、冲淡主题。
二、联系实际,巧设比喻
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没什么用处,因此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其实这是对数学的误解。数学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让本来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起来,易于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可以以旗杆为例说明:旗杆只要垂直地面,则不论太阳在何处,旗杆的影子总是与旗杆保持垂直;又如,在讲解算法的思想时,教师可以以狼、羊、白菜过河問题阐述;此外,教师巧用比喻也能起到“化腐为奇”的作用。比如,在初讲“集合”的概念时,很多同学不太理解,教师可把“集合”比喻成一个“瓶子”,瓶子里装什么,什么就是它的“元素”。这样,在下一步讲“一个集合也可以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这一性质时,同学们也就容易理解了,因为大瓶子里面也可以放小瓶子。
三、有的放矢,疑探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以前填鸭式、把知识一股脑地硬塞给学生的教育方式,要把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撒手不管,教师要承担好组织者的角色,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具体做法为:在课堂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探索学习;在课堂中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探索的结果,互相质疑,继续共同探索;最后,在教师的指点下,找到答案,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自己获得的知识,记得更牢,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建构平台,创设空间,才能真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唐河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想提高一节数学课的效率,必须充分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创设有利于学生求知探索的情境,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想学、愿学、用心去学,其中课前几分钟的情境引入最为关键。比如在讲授《等比数列》这节课时,我首先提出问题:若把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32次,有多厚?问题提出后,学生有的说一尺厚、有的说有一层楼高……经过激烈争论之后,我告诉学生约有107千米厚,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闻言很惊奇。此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这种递增速度很快的数列。这样,教师从学生感兴趣、又有一定悬念的实际问题入手,不仅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显得十分生动、有魅力,学生的兴趣异常浓厚。又如讲《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教师可利用古印度国际象棋棋盘装麦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古印度国王酷爱下棋,苦于棋无对手,向全国悬赏下棋高手。结果,一个青年人赢了国王,国王许诺答应他一个要求。青年人说他的要求并不高,他要国王给他麦粒,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依此类推,每格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一直放到第64格。青年人这样去做,一共可收获多少粒麦子?教师提出这些能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的是,创设情境时一定要紧扣要讲的知识,切忌喧宾夺主、冲淡主题。
二、联系实际,巧设比喻
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没什么用处,因此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其实这是对数学的误解。数学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让本来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起来,易于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可以以旗杆为例说明:旗杆只要垂直地面,则不论太阳在何处,旗杆的影子总是与旗杆保持垂直;又如,在讲解算法的思想时,教师可以以狼、羊、白菜过河問题阐述;此外,教师巧用比喻也能起到“化腐为奇”的作用。比如,在初讲“集合”的概念时,很多同学不太理解,教师可把“集合”比喻成一个“瓶子”,瓶子里装什么,什么就是它的“元素”。这样,在下一步讲“一个集合也可以是另一个集合的元素”这一性质时,同学们也就容易理解了,因为大瓶子里面也可以放小瓶子。
三、有的放矢,疑探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以前填鸭式、把知识一股脑地硬塞给学生的教育方式,要把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撒手不管,教师要承担好组织者的角色,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具体做法为:在课堂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探索学习;在课堂中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探索的结果,互相质疑,继续共同探索;最后,在教师的指点下,找到答案,获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自己获得的知识,记得更牢,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建构平台,创设空间,才能真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唐河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