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79-02
很多学生作文写不好,写作文往往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令人满意的习作。究其原因:自身的素材积累不多和写作技能欠缺。假如我们能从语文教材中汲取作家的写作经验,岂不是为学生找到一条写作的“捷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谈几点看法:
一、仿写精彩语段增添习作文采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段的语言优美,修辞娴熟,抒情浓厚,意境深远。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语段的修辞、描写、句式、语气、内容等不同角度精读赏析,选准仿写点,结合作文训练的主题灵活使用,这样将会增加习作的文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描写捕鸟的文字,文字总共不到70字,却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语,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值得学生仿写。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用笔勾画出语段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再结合文段意境精读,闭上眼睛想象捕鸟的精细画面。然后让学生描写自己某个活动的全过程。有位学生描写突围投篮的场景,其文字让人啧啧称赞。写到:
“我弯着腰,篮球在我面前不停地拍着,我的双眼滴溜滴溜地转动,一直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我加快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好不容易冲出两道防线,来到篮下,一个龙腾虎跃,旋转投篮,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地落入篮筐中,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语文教材中可以引导学生仿写的优美语段数不胜数:可以引导学生仿写冰心《观舞记》一文中开头形容卡拉马姐妹的舞蹈优美的排比语段。也可以引导学生仿写沈石溪《斑羚飞渡》中描写面临种群灭绝,惨壮飞渡的震惊场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朱自清《春》中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等语段进行续写。在习作训练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模仿文本中精彩语段,并让学生用红笔勾画出仿写的语段,标注出亮点。讲析时,在全班展示交流,让大家共同学习运用,达到增添习作文采的目的。
二、积累典型事例丰富习作素材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学习贵在一个“积”字对于写作而言。后积方可薄发,胸藏万汇,方能吞吐翕张。从何处厚积,怎么才能翕张?现在的教材是经过多方,多次审定而成的,内容涵盖广,思想层次高,是中学生写作最直接的素材来源。从小学到中学教材中蕴涵成百上千的写作素材,足以建立一个资源库,能满足中学生创作上的需要。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从写作的角度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搜集和汲取写作的养料,并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学习杨绛先生《老王》,主人公老王一辈子命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但老王心好,老实厚道,讲仁义,有良心,关心人。同样的道理,可引导学生写“一个人的美并在于外表而是心灵美”类的习作;还可引导学生写“一个人的伟大并不需要刻画他多么轰动的事迹,平凡小事也能彰显一个的光辉形象”类的习作。从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之路,可以发现陶渊明独特的个性特点和与众不同的生活情趣;从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可以发现鲁迅先生以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为己任的崇高品格,舍异求同,可从二者事例提取共同观点:人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作为论证“选择”话题的事例论据。
学习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事例可以作为“执着”为话题的写作素材。学习了屈原、陆游、谭嗣同等人的事例可以作为“爱国”为主题的写作素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可以引用作为写作“立志”方面的习作……其实,只要我们俯身课本,留心内容,细心体会,搜寻教材中的有价值的事例材料,并按不同类型整理,写作时加以充分运用,就不会有心苦笔涩的感伤。
三、学习谋篇布局提高写作技巧
曾国藩说:“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功夫”“布局须有千岩万壑,重峦复嶂之观,不可一览而尽”可见,谋篇布局之重要。然而有不少学生写作时,往往“三段”式,千篇一律,令人倒味。其重要原因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的写作特色。如果能把课文讲解和写作技能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作家谋篇布局的经验,逐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其主体部分由“难忘的背影、蹒跚的背影、离去的背影、记忆的背影”四部分组成。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的机会,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布置写一篇以长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笑容”为线索,从不同角度刻画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的训练:其中有一篇习作构思为:以“重庆好!”话语为线索,刻画三个场面:第一个场面是父亲在电话中对哥哥说:“重庆好,重庆打工工资高,中午两荤三素,叫即将高考哥哥别担心他,鼓励哥哥好好学习,争取考所好大学”第二场面是描写父亲在哥哥的升学宴一股劲地说重庆好,尤其是哥哥考上的重庆大学好。第三场面是哥哥大学毕业后,在重庆工作,父亲到哥哥家小住几天后,回家同亲邻好友谈及重庆人的生活环境优雅、生活品质高雅,行为举止高雅。
学习小思的《蝉》可以指导學生采用文本中“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来构思行文。学习杨振宁的《邓稼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文中以小标题形式来练习写作。学习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以“故事主人公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来谋篇布局……学习这些课文的谋篇布局,有利于提高行文结构技巧。
综上所述:深化教材,回归文本,探究写作技能,其结果势必事半功倍。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夠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我们在新课改和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应充分开发语文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实例进行习作训练,提高写作水平,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效果。
很多学生作文写不好,写作文往往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令人满意的习作。究其原因:自身的素材积累不多和写作技能欠缺。假如我们能从语文教材中汲取作家的写作经验,岂不是为学生找到一条写作的“捷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谈几点看法:
一、仿写精彩语段增添习作文采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段的语言优美,修辞娴熟,抒情浓厚,意境深远。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语段的修辞、描写、句式、语气、内容等不同角度精读赏析,选准仿写点,结合作文训练的主题灵活使用,这样将会增加习作的文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描写捕鸟的文字,文字总共不到70字,却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语,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值得学生仿写。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用笔勾画出语段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再结合文段意境精读,闭上眼睛想象捕鸟的精细画面。然后让学生描写自己某个活动的全过程。有位学生描写突围投篮的场景,其文字让人啧啧称赞。写到:
“我弯着腰,篮球在我面前不停地拍着,我的双眼滴溜滴溜地转动,一直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我加快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好不容易冲出两道防线,来到篮下,一个龙腾虎跃,旋转投篮,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地落入篮筐中,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在语文教材中可以引导学生仿写的优美语段数不胜数:可以引导学生仿写冰心《观舞记》一文中开头形容卡拉马姐妹的舞蹈优美的排比语段。也可以引导学生仿写沈石溪《斑羚飞渡》中描写面临种群灭绝,惨壮飞渡的震惊场面。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朱自清《春》中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等语段进行续写。在习作训练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模仿文本中精彩语段,并让学生用红笔勾画出仿写的语段,标注出亮点。讲析时,在全班展示交流,让大家共同学习运用,达到增添习作文采的目的。
二、积累典型事例丰富习作素材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学习贵在一个“积”字对于写作而言。后积方可薄发,胸藏万汇,方能吞吐翕张。从何处厚积,怎么才能翕张?现在的教材是经过多方,多次审定而成的,内容涵盖广,思想层次高,是中学生写作最直接的素材来源。从小学到中学教材中蕴涵成百上千的写作素材,足以建立一个资源库,能满足中学生创作上的需要。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从写作的角度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搜集和汲取写作的养料,并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学习杨绛先生《老王》,主人公老王一辈子命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但老王心好,老实厚道,讲仁义,有良心,关心人。同样的道理,可引导学生写“一个人的美并在于外表而是心灵美”类的习作;还可引导学生写“一个人的伟大并不需要刻画他多么轰动的事迹,平凡小事也能彰显一个的光辉形象”类的习作。从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之路,可以发现陶渊明独特的个性特点和与众不同的生活情趣;从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可以发现鲁迅先生以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为己任的崇高品格,舍异求同,可从二者事例提取共同观点:人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可以作为论证“选择”话题的事例论据。
学习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事例可以作为“执着”为话题的写作素材。学习了屈原、陆游、谭嗣同等人的事例可以作为“爱国”为主题的写作素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可以引用作为写作“立志”方面的习作……其实,只要我们俯身课本,留心内容,细心体会,搜寻教材中的有价值的事例材料,并按不同类型整理,写作时加以充分运用,就不会有心苦笔涩的感伤。
三、学习谋篇布局提高写作技巧
曾国藩说:“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功夫”“布局须有千岩万壑,重峦复嶂之观,不可一览而尽”可见,谋篇布局之重要。然而有不少学生写作时,往往“三段”式,千篇一律,令人倒味。其重要原因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从鉴赏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的写作特色。如果能把课文讲解和写作技能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习作家谋篇布局的经验,逐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其主体部分由“难忘的背影、蹒跚的背影、离去的背影、记忆的背影”四部分组成。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的机会,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布置写一篇以长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笑容”为线索,从不同角度刻画长辈对自己的关爱的训练:其中有一篇习作构思为:以“重庆好!”话语为线索,刻画三个场面:第一个场面是父亲在电话中对哥哥说:“重庆好,重庆打工工资高,中午两荤三素,叫即将高考哥哥别担心他,鼓励哥哥好好学习,争取考所好大学”第二场面是描写父亲在哥哥的升学宴一股劲地说重庆好,尤其是哥哥考上的重庆大学好。第三场面是哥哥大学毕业后,在重庆工作,父亲到哥哥家小住几天后,回家同亲邻好友谈及重庆人的生活环境优雅、生活品质高雅,行为举止高雅。
学习小思的《蝉》可以指导學生采用文本中“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来构思行文。学习杨振宁的《邓稼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文中以小标题形式来练习写作。学习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以“故事主人公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来谋篇布局……学习这些课文的谋篇布局,有利于提高行文结构技巧。
综上所述:深化教材,回归文本,探究写作技能,其结果势必事半功倍。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夠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我们在新课改和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应充分开发语文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实例进行习作训练,提高写作水平,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