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19880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学习是语言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文化知识的储备,就没有办法学好语言,而语言又是文化学习和交流的工具。通过教学实践的验证,将两者共同作为教学内容势在必行。同时要将课堂、课后和学生主动性三位一体,一同调动起来。
  关键词: 法语教学 文化基础 相互促进
  一
  语言教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60—1975,语言教学被看成记忆背诵体系,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1975—1995,语言被视为交流工具;1995至今,语言习得成为一种个人和文化层面的转型。语言学习的重点也相对应地转移为对外国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文化作为每一种语言的核心,在语言教学中有实际和迫切的教学需求。
  很多学生在选择法语时,给出的理由是:浪漫之都或为了一纸证书,能够被法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染而激发学习兴趣的人几乎没有。这就会让学生在新鲜期过后丧失学习热情,消极怠工。此外,对于文化知识的缺乏,也会导致很多句法不能理解。
  二
  在中国学生的学习中,教材中涉及的“文化”内容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问题,因为很多话语必须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先说说一些课文中提到的关于动物的比喻,如果没有文化知识储备,那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就无从下手。
  中国人认为“猪”是憨厚、朴实的萌物,但是法国人却给这种动物扣上了肮脏至极的帽子。例如(Jeter perles aux pourceaux)“明珠暗投”,法语的意思是“把珍珠给猪”。由此可以看出,“猪”在他们的眼里是丑陋、不上档次的。
  在中国的文化里,“龙”是吉祥物的最高级代表,我们会说“龙腾虎跃、龙马精神”。但是在法国乃至整个西方的文化里,龙都是“好斗、邪恶”的象征。如Cet homme est un vrai dragon,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这个人真是一条龙”,貌似是一句称赞,但是法国人真正想表达的含义是“这个人真可恶”。
  要想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就要首先了解法国文化,可惜这方面的内容在法语教材里大多没有涉及。
  我亲身经历过因为“动物象征”这方面知识的欠缺而造成的误会。在一次和法国朋友的聚会上,我说了一句“tu marches comme un pingouin”,意思是你走路像企鹅一样摇摇摆摆很可爱,但是这位朋友当场就生气了。他说企鹅象征着“小丑,粗俗”,认为我在对他人身攻击。幸好他及时点醒了我,解除了误会,但是出现的尴尬气氛让我自责不已。
  再说说“订约会”(rendez-vous)的习惯,在法国,看医生、理发、打车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一般都是由查找电话号码开始的。从广告、名片、黄页中找到需要的从业者的姓名和电话,然后打电话预约服务时间。久而久之,法国人大多拥有自己长期合作的医师、理发师等。需要时,直接打电话预约时间和地点,可以在自己家中或者专营场所。这种国情已经演变成一种习俗和文化。在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同样如此。
  但在中国、印度等国家,受制于人口众多、社会资源匮乏等因素,人们对此“闻所未闻”,我们都是去医院、理发厅排队等待。那么“与医生、理发师订一个约会”这句对法国人而言稀松平常的话,难道不需要对中国学生详尽解释吗?
  法国人习惯于生病严重的时候去医院,而感冒发烧等轻微疾病可以打电话给医生到家里解决。如果中国人对法国人说“我去医院了”,后者一定会担心地问“发生什么事情了?好点了吗?”。
  正因为医疗资源被最大限度地留给需要的人,才让他们在医院时,大多可以享受单独病房,挂号后病人待在一个独立房间等待医生的诊疗。所以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对话,通常都开始于医生推门而入时的一句问候:“您好,您有什么不舒服的?(Bonjour,qu’est-ce qu’il ya?)”
  再举个例子,法国人说“Quelle barbe”字面意思是“怎样的胡子啊”,但实际上应该解释为“真无聊”。因为法国人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就会用手指背敲打脸颊,就如同摸胡须一般。
  最后谈谈法国人的姓氏,这一有趣现象是体现法国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一个法国人的姓氏就是一个故事,它涉及了“宗教、节日、地理、王权”。我们在课本上看到一个姓:Noёl,惊异地发现它竟然和“圣诞节”是一个词汇。启蒙思想家卢梭(Rousseau),其意思是红头发,我们可以猜测他的祖先是长着红头发的人。“波比勒”(poubelle)的意思是垃圾桶,据考证,他们的祖先是第一个制造垃圾桶的人。
  三
  那么针对中法文化差异在语言学习中产生的障碍,身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可以采取一些弥补措施。
  1.教学中补充文化知识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性地做文化介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了解所学外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尽可能克服汉语造成的负影响。
  2.营造场景在实践中进步
  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交流,只有灵活运用才能真正理解透彻。老师可以给出一个题目,例如“电梯中的相遇,两位朋友在医院门口见面”,等等。让学生把自己真正当成法国人来设身处地地对话,老师再给出指导意见。
  3.课后营造跨文化氛围
  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报纸杂志,留意社会风俗、积累文化背景。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又必须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才能得以记录和反映。所以在法语教学中,应该将语言和文化的学习相结合。在学习词汇、句型的同时,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更透彻地掌握知识并且激发融入世界的热情,素质教育的内涵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刘鑫.语言教学中“文化”定义简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2]何莎莎.关于二外法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论坛,2011(31).
  [3]段贝.论大学法语教学中的中法文化对比[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举报,2008(5).
  [4]王亚兰.中法文化差异对法语教学的影响[J].文学教育,2014(01).
  [5]裴光宇.二外法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外语教学研究,2009(8).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重视教学理念的改革,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生活化,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实施素质教育,而且需进一步把数学文化融入教学环节中,使小学数学课堂更符合现代化教学趋势,以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数学 教学理念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各学校的广大教师人员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原来枯燥单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以实用性为特点的商务英语在中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本文回顾了商务英语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商务英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于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商务英语 教学问题 人才培养  自改革开放以后,英语作为国际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对外开放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实用性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更受到社会的青睐,因此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