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社会由于市场化的冲击,书法本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相对弱化,书法逐渐成为一种小众艺术,但是,学习书法本身是功利性与非功利的统一,我们既要树立正确的功利观,以发挥书法的德育、美育功能,也要树立正确的非功利观,从而塑造“诗意栖居”的人文环境。
关键词:书法;式微;功利性;非功利性;诗意栖居
如果一种艺术形式失去了实用性,它就会逐渐成为一种束之高阁的纯艺术形式,甚至会沦落为一种艺术标本而被历史所湮没,中国的书法艺术当前就处于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纠葛之中,由于近百年来书写工具的改变,以及书法市场化的冲击导致书法艺术人文精神的弱化以及小众化,这让学习书法的功利性意义凸显,但书法毕竟是一种诗意存在,“日常书写”就是对书法非功利性的张扬。
一、当代书法的相对式微及原因分析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总是和书法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作为一种历史的文字记载还是作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手段,书法一直处于文化语境的中心,但是近代以来,尤其是解放之后随着书写方式的改变,书法作为一种实用手段逐渐弱化,再加上传统教育的缺失以及文化的市场化运营所导致的整体社会氛围的浮躁与审美标准的混乱,书法本身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也随之弱化,书法逐渐成为有一种小众化艺术,沦为精英的“玩物”,这是当代书法相对式微的主要原因。
首先,书写工具的更新,导致书法艺术的式微。中国书法艺术之所以称为“国粹”,除了汉字的特有韵味之外,书写工具—毛笔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尖、齐、圆、健”的独特性能完美展现了书法的艺术境界,同时也形成了书写的规范并构成了书法的审美标准。但是书写工具的更新以及便捷化程度的提升,极大的改变了书写工具的书法功能,以一次性圆珠笔为代表的书写工具实用功能是首位的,钢笔与铅笔虽然也能练成一手好字,且它很难完成毛笔所特有的“尖、齐、圆、健”的书写特点,书写者则更难体会书法的美学意义。无疑,工具的更新导致书法传承缺少载体是书法式微的主要原因。
其次,电脑的应用不仅挤压了书法的存在空间,甚至让书写本身都面临危机,电脑等科技媒体的普及亦让书法失去了艺术性。一段时间“电脑时代,我们还需要书法吗?”成为社会上谈论的热点话题,电脑的输入法的日益更新,让键盘操作取代了书写工具,并且随着电脑模拟程序的改进,书法的一些字体形式也应运而生,正楷、仿宋、小篆甚至柳体、颜体等等电脑完全都可以模拟,电脑提升了书法的便捷性与规范性,但是也在完全消弱了书法的艺术性,当书法成为批量、规范生产的产品时,书法艺术就丧失它的个性化了。书写工具的革新以及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让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式微就成为必然。
再次,市场化的冲击又使书法的人文精神弱化,坚持书法实践就逐渐成为小众的艺术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人文精神危机”讨论是针对市场经济下艺术等领域存在的艺术观念、审美理想与趣味的日益“俗”化现象提出的,它消解了书法等艺术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追求,“将书法引向了平面化和技术化,当代书法不得不面临着精神的‘痞化’与尴尬之窘,这无疑是一种悲哀。”[1]人文精神的承担主要是知识分子的担当,在市场冲击导致书法“俗化”的当代,书法爱好者也在有意识的提高书法的普及与大众认同感,由此掀起了中国书法变革运动,让书法迎合大众的日常生活情趣,这就让书法艺术失去了它固有的文化内涵。
二、德育与美育的张扬——学习书法的当代功利性意义
“功利一般是指功效和利益。它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来讲,无功利性的一切事物和活动的展开是没有意义的。”[2]华南师大的张桂光教授在谈及当代书法艺术时认为,中国当代的书法艺术越来越功利了,因为传统的书法艺术需要讲究很多规则,因此就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去研习,而当代书法艺术以突破传统为名放弃了学习书法艺术的规则,同时大量的书法大赛是对书法艺术的直接功利性指导。其实,学习书法从古至今一直是有功利性的,只是功利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首先,功利性是学习书法的重要属性。在古代书法是衡量一个人价值与艺术水准的重要标准,也是读书人起码的体面。学习书法作为古代士子考取功名的重要手段之一的同时,“字如其人”,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准。另外,学习书法也是人格塑造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培养观察力、领悟力,还可以提高对东方美学的理解力与欣赏水平。唐代柳公权认为“心正则笔直”,强调的是学习书法对價值养成的重要作用,宋代黄庭坚则说学习书法是学习圣人言行,明白道义的手段,他说:“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古代的书法家都是以书法来涵养品行的,因此在当代通过研习古代书法大家的书法作品,必然能够了解古人思想风范,必然对个体的价格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功利性作用,也就是我们通过学习书法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性情、完善人格的目的,这即是学习书法的德育功用。
其次,当代学习书法的功利性更加突出。在当代学习书法主要有两个层面:其一是社会层面,这一个层面的书法学习的功利性主要表现在书法的商业价值的弥漫上,书法一旦成为“沽名钓誉”的工具,它就具有了一定的商业衡量标准,各种书法大奖赛以及书法作品的购买、收藏行为就助长了学习书法的热潮。其二是学校教育层面,在当代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当中,书法艺术被看做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推动的全社会的书法考级、考试活动应运而生,书法培训班的兴起就是学习书法功利性的直观表现,学什么都向应试上靠,学生只需盯着几个字练,就可以在短时间里速成,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习书法功利性的极度发展。
由此可见,当代书法的功利性被看做理性与非理性两类,我们应该树立积极向上、理性健康的书法学习功利观。学习书法具有功利属性这是书法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完全避开这种功利属性也不现实,理性的做法就是树立正确的学习书法的功利观,那就是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尊重书法艺术的本质规律,浸润传统,追随古典,以健康的精神理想来品读艺术真谛,更加要对书法艺术怀以敬畏之心与庸俗的非理性的功利心理保持距离,从而构建与时代同步的积极向上的、具有正能量的书法功利观。 三、诗意存在——学习书法的当代非功利性意义
古语有言:“书在功名,画在利禄”。强调的就是学习书法的功利性意义,但是书法除了是一种功利性存在之外,它也是一种诗意存在,古往今来,书法承载了文人墨客较多的人生理想与兴趣,可以说它是文人的一种诗意存在。具体的学习书法过程中,如果学习书法排除了一切其他的理性价值判断以及直接的利害关系,将学习书法作为一种对美、艺术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就达到了学习书法的审美非功利性。
首先,学习书法的非功利性成就了书法的艺术品味。简单的将书法作为一种汲取功名的工具,书法本身是没有独立性的,从历史上看真正有艺术价值与品味的书法作品不是具有实用性的文卷或者公文应答,而是排除功利性的展示。无论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是张旭的狂草《古诗四帖》都是以非功利性的艺术本质而流传千古。在当代学习书法更多的也是一种非功利性艺术,“日常书写”观点的提出就是让书法回归生活,回归大众,回归非功利性的重要舉措。其实在宋朝以前,日常书写非常正常,临摹《丧乱帖》《频有哀祸帖》《兰亭序》《祭侄文稿》等等都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再理解,完全出于一种学习习惯,在当代提倡“日常书写”,中央美院教授邱振中对“日常书写”的定义为:“所有不是为了书写本身,不是为了审美目的而进行的书写,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为各种事务的需要进行的书写,可以称之为日常书写。”说到底“日常书写”就是一种非功利性书法学习。
其次,学习书法的非功利性要植根于兴趣。所谓“兴趣是艺术之母”,学习书法以兴趣为指导就可以超脱书法的功利性,这就要求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书法的意义,那就是传统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学习书法的过程本身就是提升自己文化素养的过程,儒家的“中庸之美”,道家的“虚静之美”都能够在书法艺术中得以体现。书法亦为“书道”,书法与“书道”相比,前者侧重书法的技法学习与传承后者则更注重的是书法本身的内涵,追求的是一个宁静致远、沉静温润、无欲则刚的东方哲学与美学的精神境界。
另外,学习书法的非功利性旨在培养当代实现人们“诗意栖居”的生活状态,当今社会技术理性与工业理性极大的挤占了人精神世界的空间,人逐渐成为一种“单向度”的人,当下人越来越渴望一泓清泉来隔绝心灵的“雾霾”,越来越需要一块净土安放空虚与浮躁,而学习书法艺术是人回归感性存在的重要手段,这便是秉持书法的非功利性属性。
【参考文献】
[1]吕金光.对当代书法与人文精神的思考[J].中国书画,2006(02):18.
[2]马国俊.书法创作中功利行为的解读与评价[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50.
关键词:书法;式微;功利性;非功利性;诗意栖居
如果一种艺术形式失去了实用性,它就会逐渐成为一种束之高阁的纯艺术形式,甚至会沦落为一种艺术标本而被历史所湮没,中国的书法艺术当前就处于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纠葛之中,由于近百年来书写工具的改变,以及书法市场化的冲击导致书法艺术人文精神的弱化以及小众化,这让学习书法的功利性意义凸显,但书法毕竟是一种诗意存在,“日常书写”就是对书法非功利性的张扬。
一、当代书法的相对式微及原因分析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总是和书法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作为一种历史的文字记载还是作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手段,书法一直处于文化语境的中心,但是近代以来,尤其是解放之后随着书写方式的改变,书法作为一种实用手段逐渐弱化,再加上传统教育的缺失以及文化的市场化运营所导致的整体社会氛围的浮躁与审美标准的混乱,书法本身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也随之弱化,书法逐渐成为有一种小众化艺术,沦为精英的“玩物”,这是当代书法相对式微的主要原因。
首先,书写工具的更新,导致书法艺术的式微。中国书法艺术之所以称为“国粹”,除了汉字的特有韵味之外,书写工具—毛笔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其“尖、齐、圆、健”的独特性能完美展现了书法的艺术境界,同时也形成了书写的规范并构成了书法的审美标准。但是书写工具的更新以及便捷化程度的提升,极大的改变了书写工具的书法功能,以一次性圆珠笔为代表的书写工具实用功能是首位的,钢笔与铅笔虽然也能练成一手好字,且它很难完成毛笔所特有的“尖、齐、圆、健”的书写特点,书写者则更难体会书法的美学意义。无疑,工具的更新导致书法传承缺少载体是书法式微的主要原因。
其次,电脑的应用不仅挤压了书法的存在空间,甚至让书写本身都面临危机,电脑等科技媒体的普及亦让书法失去了艺术性。一段时间“电脑时代,我们还需要书法吗?”成为社会上谈论的热点话题,电脑的输入法的日益更新,让键盘操作取代了书写工具,并且随着电脑模拟程序的改进,书法的一些字体形式也应运而生,正楷、仿宋、小篆甚至柳体、颜体等等电脑完全都可以模拟,电脑提升了书法的便捷性与规范性,但是也在完全消弱了书法的艺术性,当书法成为批量、规范生产的产品时,书法艺术就丧失它的个性化了。书写工具的革新以及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让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式微就成为必然。
再次,市场化的冲击又使书法的人文精神弱化,坚持书法实践就逐渐成为小众的艺术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人文精神危机”讨论是针对市场经济下艺术等领域存在的艺术观念、审美理想与趣味的日益“俗”化现象提出的,它消解了书法等艺术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追求,“将书法引向了平面化和技术化,当代书法不得不面临着精神的‘痞化’与尴尬之窘,这无疑是一种悲哀。”[1]人文精神的承担主要是知识分子的担当,在市场冲击导致书法“俗化”的当代,书法爱好者也在有意识的提高书法的普及与大众认同感,由此掀起了中国书法变革运动,让书法迎合大众的日常生活情趣,这就让书法艺术失去了它固有的文化内涵。
二、德育与美育的张扬——学习书法的当代功利性意义
“功利一般是指功效和利益。它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来讲,无功利性的一切事物和活动的展开是没有意义的。”[2]华南师大的张桂光教授在谈及当代书法艺术时认为,中国当代的书法艺术越来越功利了,因为传统的书法艺术需要讲究很多规则,因此就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去研习,而当代书法艺术以突破传统为名放弃了学习书法艺术的规则,同时大量的书法大赛是对书法艺术的直接功利性指导。其实,学习书法从古至今一直是有功利性的,只是功利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首先,功利性是学习书法的重要属性。在古代书法是衡量一个人价值与艺术水准的重要标准,也是读书人起码的体面。学习书法作为古代士子考取功名的重要手段之一的同时,“字如其人”,也是衡量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准。另外,学习书法也是人格塑造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培养观察力、领悟力,还可以提高对东方美学的理解力与欣赏水平。唐代柳公权认为“心正则笔直”,强调的是学习书法对價值养成的重要作用,宋代黄庭坚则说学习书法是学习圣人言行,明白道义的手段,他说:“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古代的书法家都是以书法来涵养品行的,因此在当代通过研习古代书法大家的书法作品,必然能够了解古人思想风范,必然对个体的价格塑造起到潜移默化的功利性作用,也就是我们通过学习书法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性情、完善人格的目的,这即是学习书法的德育功用。
其次,当代学习书法的功利性更加突出。在当代学习书法主要有两个层面:其一是社会层面,这一个层面的书法学习的功利性主要表现在书法的商业价值的弥漫上,书法一旦成为“沽名钓誉”的工具,它就具有了一定的商业衡量标准,各种书法大奖赛以及书法作品的购买、收藏行为就助长了学习书法的热潮。其二是学校教育层面,在当代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当中,书法艺术被看做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推动的全社会的书法考级、考试活动应运而生,书法培训班的兴起就是学习书法功利性的直观表现,学什么都向应试上靠,学生只需盯着几个字练,就可以在短时间里速成,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习书法功利性的极度发展。
由此可见,当代书法的功利性被看做理性与非理性两类,我们应该树立积极向上、理性健康的书法学习功利观。学习书法具有功利属性这是书法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完全避开这种功利属性也不现实,理性的做法就是树立正确的学习书法的功利观,那就是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尊重书法艺术的本质规律,浸润传统,追随古典,以健康的精神理想来品读艺术真谛,更加要对书法艺术怀以敬畏之心与庸俗的非理性的功利心理保持距离,从而构建与时代同步的积极向上的、具有正能量的书法功利观。 三、诗意存在——学习书法的当代非功利性意义
古语有言:“书在功名,画在利禄”。强调的就是学习书法的功利性意义,但是书法除了是一种功利性存在之外,它也是一种诗意存在,古往今来,书法承载了文人墨客较多的人生理想与兴趣,可以说它是文人的一种诗意存在。具体的学习书法过程中,如果学习书法排除了一切其他的理性价值判断以及直接的利害关系,将学习书法作为一种对美、艺术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就达到了学习书法的审美非功利性。
首先,学习书法的非功利性成就了书法的艺术品味。简单的将书法作为一种汲取功名的工具,书法本身是没有独立性的,从历史上看真正有艺术价值与品味的书法作品不是具有实用性的文卷或者公文应答,而是排除功利性的展示。无论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是张旭的狂草《古诗四帖》都是以非功利性的艺术本质而流传千古。在当代学习书法更多的也是一种非功利性艺术,“日常书写”观点的提出就是让书法回归生活,回归大众,回归非功利性的重要舉措。其实在宋朝以前,日常书写非常正常,临摹《丧乱帖》《频有哀祸帖》《兰亭序》《祭侄文稿》等等都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再理解,完全出于一种学习习惯,在当代提倡“日常书写”,中央美院教授邱振中对“日常书写”的定义为:“所有不是为了书写本身,不是为了审美目的而进行的书写,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为各种事务的需要进行的书写,可以称之为日常书写。”说到底“日常书写”就是一种非功利性书法学习。
其次,学习书法的非功利性要植根于兴趣。所谓“兴趣是艺术之母”,学习书法以兴趣为指导就可以超脱书法的功利性,这就要求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书法的意义,那就是传统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学习书法的过程本身就是提升自己文化素养的过程,儒家的“中庸之美”,道家的“虚静之美”都能够在书法艺术中得以体现。书法亦为“书道”,书法与“书道”相比,前者侧重书法的技法学习与传承后者则更注重的是书法本身的内涵,追求的是一个宁静致远、沉静温润、无欲则刚的东方哲学与美学的精神境界。
另外,学习书法的非功利性旨在培养当代实现人们“诗意栖居”的生活状态,当今社会技术理性与工业理性极大的挤占了人精神世界的空间,人逐渐成为一种“单向度”的人,当下人越来越渴望一泓清泉来隔绝心灵的“雾霾”,越来越需要一块净土安放空虚与浮躁,而学习书法艺术是人回归感性存在的重要手段,这便是秉持书法的非功利性属性。
【参考文献】
[1]吕金光.对当代书法与人文精神的思考[J].中国书画,2006(02):18.
[2]马国俊.书法创作中功利行为的解读与评价[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