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际,浅谈几点想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首先上课的导入很重要,要能够做到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营造一种民主、轻松、平等、合作的对话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需要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语言是一个人语言艺术与智慧的结晶,生活中的甜酸苦辣会因为幽默的语言变得有滋有味,学生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上课,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是一种艺术享受,当然会学得津津有味。试以我执教的《咏鹅》为例:(1)由故事入境,感知全诗大意。导入新课后,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较直观地了解诗人骆宾王作诗的时代背景,然后教师配乐范读,展示“白鹅戏水”的画面,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视觉和想象中进入古诗意境,感受古诗的美,从而训练学生有感情吟诵,理解诗的大意。(2)动态结合,创造氛围。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模仿诗中鹅的动作,抓住关键词,发挥自己的想象,时而模仿鹅在水中游的姿态,时而模仿鹅伸长脖子高声唱歌的形象……把鹅的各种样子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活跃了课堂气氛。(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诗情画意。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诵鹅、唱鹅、画鹅)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就更生动、更形象,更能产生一种直观的效果。
二、把握亮点,突出高潮
一节课中,教师要吃透文本,对教学内容的落点要准,要抓住一些要点、重点。如我在上四年级《麻雀》这篇课文时,教学难点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老麻雀与猎狗搏斗的经过写具体的,理解课文所真实表达的“亲子”、“母爱”这一无与伦比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先小结第一段并过渡: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风吹到了地上,一只猎狗慢慢走近,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小麻雀正面临着生命危险,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这时我运用了音乐创设情境,选择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小麻雀的命运如何?急促的曲声引出了学生对小麻雀命运的担心,也体会到了小麻雀害怕的心情。而老麻雀怎样出现的,又是怎样跟庞大的猎狗搏斗的呢?以此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着,让学生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思考上面的问题,再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课文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提出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深入探究老麻雀保护幼儿的急切心情和敢于与敌人作殊死搏斗的无畏气概,进而领悟“亲子”“母爱”力量的强大,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非形式化的主动發现,探究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
三、熟读悟“道”,畅谈启迪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课堂应该是一个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情感得到宣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艺术殿堂。一节课的结尾也是很有艺术性的。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中,进入最后结尾时,可要求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畅谈,怎样做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在拓展延伸中,可以让学生讨论,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同意哪种意见,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并写下来。让学生勤动笔,对听、说、写能力都会有所提高。时间一长,事物便会从量变到质变,学生的语文水平便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第六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首先上课的导入很重要,要能够做到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营造一种民主、轻松、平等、合作的对话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需要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语言是一个人语言艺术与智慧的结晶,生活中的甜酸苦辣会因为幽默的语言变得有滋有味,学生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上课,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是一种艺术享受,当然会学得津津有味。试以我执教的《咏鹅》为例:(1)由故事入境,感知全诗大意。导入新课后,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较直观地了解诗人骆宾王作诗的时代背景,然后教师配乐范读,展示“白鹅戏水”的画面,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视觉和想象中进入古诗意境,感受古诗的美,从而训练学生有感情吟诵,理解诗的大意。(2)动态结合,创造氛围。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模仿诗中鹅的动作,抓住关键词,发挥自己的想象,时而模仿鹅在水中游的姿态,时而模仿鹅伸长脖子高声唱歌的形象……把鹅的各种样子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活跃了课堂气氛。(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诗情画意。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诵鹅、唱鹅、画鹅)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就更生动、更形象,更能产生一种直观的效果。
二、把握亮点,突出高潮
一节课中,教师要吃透文本,对教学内容的落点要准,要抓住一些要点、重点。如我在上四年级《麻雀》这篇课文时,教学难点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老麻雀与猎狗搏斗的经过写具体的,理解课文所真实表达的“亲子”、“母爱”这一无与伦比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先小结第一段并过渡: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风吹到了地上,一只猎狗慢慢走近,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小麻雀正面临着生命危险,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这时我运用了音乐创设情境,选择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小麻雀的命运如何?急促的曲声引出了学生对小麻雀命运的担心,也体会到了小麻雀害怕的心情。而老麻雀怎样出现的,又是怎样跟庞大的猎狗搏斗的呢?以此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着,让学生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思考上面的问题,再让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课文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提出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深入探究老麻雀保护幼儿的急切心情和敢于与敌人作殊死搏斗的无畏气概,进而领悟“亲子”“母爱”力量的强大,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非形式化的主动發现,探究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
三、熟读悟“道”,畅谈启迪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课堂应该是一个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情感得到宣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艺术殿堂。一节课的结尾也是很有艺术性的。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中,进入最后结尾时,可要求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畅谈,怎样做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树立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在拓展延伸中,可以让学生讨论,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同意哪种意见,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并写下来。让学生勤动笔,对听、说、写能力都会有所提高。时间一长,事物便会从量变到质变,学生的语文水平便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第六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