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农村地籍管理现状进行了简述,梳理了农村地籍数据更新的类型,分析了农村地籍数据更新的流程,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以为农村地籍数据更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数字地籍;数据更新
中图分类号 F3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40-02
1 农村地籍管理现状
农村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土地市场的日益活跃,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及权属变化非常大,为了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为了便于解决土地权属纠纷,必须及时对系统内部数据进行更新,以保持系统内部数据的现势性与精确性。
1.1 城镇化进程迅速推进,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急速发展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方面,城镇范围急剧扩大,将原本城郊的村庄纳入到建成区,产生了许多的城中村、小产权房,给农村地籍管理带来新的难题;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村庄被复垦为耕地,使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重大的改变。
1.2 村庄内部国土资源管理基础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由于技术、人员等条件制约的原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只到县乡级,对于农村尤其是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的管理力度相对较小,造成了农村土地利用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而数据库建设规范中对数字地籍数据库入库数据又有着权属清晰、界址清楚等多方面的明确要求,而在现行条件下实现这样的目标又有一定的难度[1]。
1.3 专业机构建设不完善,人力资源缺失
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供应、经济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土地专业机构对于大的项目往往很重视,对于村庄地籍更新等项目不愿意承担,造成了农村数字地籍调查更新起来人手不足,工作量大。
2 数据更新类型及流程
根据宗地的界址及其权利主体和土地利用信息的变化情况,一般可以将数字地籍系统数据更新分为以下3类:一是宗地界址未发生变化,仅仅是权利主体或者土地利用信息发生变化。二是宗地界址发生变化,包括宗地合并、分割、界址线调整等几种类型。三是新增宗地,主要包括原有街坊内新增的零星宗地与居民点外新增街道或街坊而设定的宗地。上述3种更新类型中,第一类由于没有涉及到宗地界址线的变化,因此完全可以通过数据库属性变更完成,操作上较为简单方便,因此就不再赘述,本文将着重论述第2类与第3类更新的基本流程。第2类与第3类地籍更新中都涉及到了界址线的变更,两者在业务的处理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之处只是在于办理的业务流程不一样,因此可以将2类地籍更新的内容综合加以阐述。
2.1 图形更新范围的划定及数据检出
首先在地籍系统中确定待变更宗地的四至范围,然后根据其四至范围,在其边界外30~50 m处将图形更新范围划定在勘测定界图层上;划定更新范围后就可以将此范围内地形、地籍、地类等数据检出数据库,交由地籍调查和测绘人员进行初步的编辑[2]。
2.2 地籍测量与权属调查
测量调查人员在拿到检出来的数据后,首先根据相关的基本资料制造调查底图,准备相应的地籍调查表格与其他材料;其次是实地测量与调查,测绘调查人员以地籍系统的控制点数据为基准,按照数据库建设标准,对待变更宗地周边及内部发生变化的地物地貌进行测量,形成最新的地形、地籍数据。
2.3 数字成果制作及检查
内业处理人员收到外业测量调查人员的测绘数据后,根据地籍测量和权属、地类、区划等各种要素的调查成果,按照数字地籍数据库建库相关规范及标准,对矢量图形数据进行图形和属性编辑,形成地籍系统库要求的标准文件格式。在自检、核查完成后,打印宗地界址表、宗地图等纸质材料,同时生成数字宗地图与地籍系统要求数据包[3]。
2.4 数据入库
系统更新数据包制作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就应该是把数据包入库。系统更新人员在接收到核查完成后的系统更新数据包后,首先应对数据包进行入库前的检查工作,以确保更新数据包内容完整、格式规范、参照标准一致。通过检查的,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入库工作,没有通过检查的,交由数据处理人员进行重新修改;数据检查合格后,借助信息系统的数据检入功能将要更新的数据包检入地籍系统。其中,地形数据可以直接检入正式库,地籍数据可以先存入过程库中,待业务办理时再完成数据更新工作[4-5]。
2.5 业务办理与成果更新
上述几步工作完成后,最后一步就是业务办理工作了。这步工作一般由国土窗口办证人员操作完成。办证人员在拿到完整的宗地材料后,根据宗地图上提供的地籍号就可以进行初始登记、变更登记等一系列的业务办理工作,在注册登记时,同时触发地籍系统的数据更新入库功能,将过程库中的数据更新到正式库中,变化前的宗地数据同时被存放到历史数据中。至此,地籍系统数据库的更新工作全部完成。
3 结论及建议
地籍数据库的更新工作涉及流程众多,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地完成地籍数据库的更新工作,确保地籍数据的现势性及准确性,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简化工作流程
由于村庄地籍管理所具有的特性,地籍系统不能完全照搬城镇地籍系统的设计与工作流程,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与开发,需要简化的地方一律简化,而针对县域内特有的业务流程也需要全方位考虑。
3.2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
地籍系统更新涉及到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地籍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等众多的专业技术工作,同时各项工作内容与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地籍系统的更新工作,必须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工作的准确可靠性。
3.3 理清工作流程,加强工作配合
地籍系统更新工作流程复杂多变,涉及的工作人员众多,中间环节层层紧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不然会导致整个工作的延迟。因此,必须对地籍系统更新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对各个环节的责任和目标进行规范,加强相互之间的工作配合。
4 参考文献
[1] 包义超.基于3S_重庆地籍数据更新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8):76-77.
[2]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数字地籍调查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 肖海波,贺彪,俞晖.多源数据的地籍动态更新模式研究:以深圳市地籍数据管理为例田[J].测绘通报,2015(6):116-118.
[4] 劉松贤,刘连胜.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若干问题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2):214-217.
[5] 彭涛,兰小机,卢建青,等.城镇地籍数据库更新方案研究[J].测绘标准化,2013(29):12-14.
关键词 农村;数字地籍;数据更新
中图分类号 F3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40-02
1 农村地籍管理现状
农村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土地市场的日益活跃,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及权属变化非常大,为了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为了便于解决土地权属纠纷,必须及时对系统内部数据进行更新,以保持系统内部数据的现势性与精确性。
1.1 城镇化进程迅速推进,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急速发展时期,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方面,城镇范围急剧扩大,将原本城郊的村庄纳入到建成区,产生了许多的城中村、小产权房,给农村地籍管理带来新的难题;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村庄被复垦为耕地,使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重大的改变。
1.2 村庄内部国土资源管理基础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由于技术、人员等条件制约的原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只到县乡级,对于农村尤其是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的管理力度相对较小,造成了农村土地利用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而数据库建设规范中对数字地籍数据库入库数据又有着权属清晰、界址清楚等多方面的明确要求,而在现行条件下实现这样的目标又有一定的难度[1]。
1.3 专业机构建设不完善,人力资源缺失
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供应、经济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土地专业机构对于大的项目往往很重视,对于村庄地籍更新等项目不愿意承担,造成了农村数字地籍调查更新起来人手不足,工作量大。
2 数据更新类型及流程
根据宗地的界址及其权利主体和土地利用信息的变化情况,一般可以将数字地籍系统数据更新分为以下3类:一是宗地界址未发生变化,仅仅是权利主体或者土地利用信息发生变化。二是宗地界址发生变化,包括宗地合并、分割、界址线调整等几种类型。三是新增宗地,主要包括原有街坊内新增的零星宗地与居民点外新增街道或街坊而设定的宗地。上述3种更新类型中,第一类由于没有涉及到宗地界址线的变化,因此完全可以通过数据库属性变更完成,操作上较为简单方便,因此就不再赘述,本文将着重论述第2类与第3类更新的基本流程。第2类与第3类地籍更新中都涉及到了界址线的变更,两者在业务的处理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之处只是在于办理的业务流程不一样,因此可以将2类地籍更新的内容综合加以阐述。
2.1 图形更新范围的划定及数据检出
首先在地籍系统中确定待变更宗地的四至范围,然后根据其四至范围,在其边界外30~50 m处将图形更新范围划定在勘测定界图层上;划定更新范围后就可以将此范围内地形、地籍、地类等数据检出数据库,交由地籍调查和测绘人员进行初步的编辑[2]。
2.2 地籍测量与权属调查
测量调查人员在拿到检出来的数据后,首先根据相关的基本资料制造调查底图,准备相应的地籍调查表格与其他材料;其次是实地测量与调查,测绘调查人员以地籍系统的控制点数据为基准,按照数据库建设标准,对待变更宗地周边及内部发生变化的地物地貌进行测量,形成最新的地形、地籍数据。
2.3 数字成果制作及检查
内业处理人员收到外业测量调查人员的测绘数据后,根据地籍测量和权属、地类、区划等各种要素的调查成果,按照数字地籍数据库建库相关规范及标准,对矢量图形数据进行图形和属性编辑,形成地籍系统库要求的标准文件格式。在自检、核查完成后,打印宗地界址表、宗地图等纸质材料,同时生成数字宗地图与地籍系统要求数据包[3]。
2.4 数据入库
系统更新数据包制作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就应该是把数据包入库。系统更新人员在接收到核查完成后的系统更新数据包后,首先应对数据包进行入库前的检查工作,以确保更新数据包内容完整、格式规范、参照标准一致。通过检查的,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入库工作,没有通过检查的,交由数据处理人员进行重新修改;数据检查合格后,借助信息系统的数据检入功能将要更新的数据包检入地籍系统。其中,地形数据可以直接检入正式库,地籍数据可以先存入过程库中,待业务办理时再完成数据更新工作[4-5]。
2.5 业务办理与成果更新
上述几步工作完成后,最后一步就是业务办理工作了。这步工作一般由国土窗口办证人员操作完成。办证人员在拿到完整的宗地材料后,根据宗地图上提供的地籍号就可以进行初始登记、变更登记等一系列的业务办理工作,在注册登记时,同时触发地籍系统的数据更新入库功能,将过程库中的数据更新到正式库中,变化前的宗地数据同时被存放到历史数据中。至此,地籍系统数据库的更新工作全部完成。
3 结论及建议
地籍数据库的更新工作涉及流程众多,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地完成地籍数据库的更新工作,确保地籍数据的现势性及准确性,特提出以下建议。
3.1 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简化工作流程
由于村庄地籍管理所具有的特性,地籍系统不能完全照搬城镇地籍系统的设计与工作流程,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与开发,需要简化的地方一律简化,而针对县域内特有的业务流程也需要全方位考虑。
3.2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
地籍系统更新涉及到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地籍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等众多的专业技术工作,同时各项工作内容与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地籍系统的更新工作,必须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确保工作的准确可靠性。
3.3 理清工作流程,加强工作配合
地籍系统更新工作流程复杂多变,涉及的工作人员众多,中间环节层层紧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不然会导致整个工作的延迟。因此,必须对地籍系统更新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对各个环节的责任和目标进行规范,加强相互之间的工作配合。
4 参考文献
[1] 包义超.基于3S_重庆地籍数据更新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8):76-77.
[2]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数字地籍调查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 肖海波,贺彪,俞晖.多源数据的地籍动态更新模式研究:以深圳市地籍数据管理为例田[J].测绘通报,2015(6):116-118.
[4] 劉松贤,刘连胜.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若干问题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2):214-217.
[5] 彭涛,兰小机,卢建青,等.城镇地籍数据库更新方案研究[J].测绘标准化,2013(2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