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而教育作为广大城乡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公共服务,成为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临夏州为例,对其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教育事业投资现状,并发现其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实现临夏州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关键词:临夏州;教育事业;均等化
一、教育事业投资现状
(一)各级各类学校现状
全州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38所,其中幼儿园82所、小学113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初级中学71所、完全中学10所、高级中学10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电大分校1所、中专及职校13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350577人,其中在园幼儿12439人、小学生201864人、初中生95011人、高中生35326人、中专及职校生5887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50人。教职工21176人,其中幼儿园968人、小学10386人、中学8815人、中专及职校1007人;中小学专任教师共17533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0055人、学历合格率99.7%,初中专任教师5187人、学历合格率98.8%,高中专任教师2291人、学历合格率为92.5%。
(二)教育投资状况
2012年全州总计投入各类学校建设资金2.6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共1.1亿元。分别投入在义务教育阶段薄弱校改造、农村学前教育工程项目上;省级资金共5045万元。分别投入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学前教育工程项目上;县(市)自筹及其他配套资金1.5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起着导向、领导作用;地方政府和其他投资起着重要配套、补充作用。
二、投资效益
(一)量的效益
截止目前,全州中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由2010年的177.3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96.9万平方米,全州中学生均面积达到6.4平方米,小学达到4.55平方米,中专达到15.49平方米。全州2008年旧标准D级危房已全部消除,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新标准D级危房比例从2009年校安工程排查鉴定的52.3%下降到现在的37.8%,下降了14.5个百分点。
(二)质的效益
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使得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提升。校舍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特殊教育建设项目、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以及教育装备等重大项目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建设满足不了现实需求
1、地方配套的压力大,县级财政拮据,欠账尚未消除,对项目建设配套资金难以足额落实,影响工程建设和质量,特别是财政困难的贫困县问题更为突出;
2、由于受原材料、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投资成本有所增加,导致了不少项目建设存在资金缺口,形成新的债务;
3、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不全。部分学校没有暖气、图书馆、食堂、医务、治安、冲水式厕所等基本设施,大部分学校没有电教、洗澡、洗衣等设施。
(二)项目建设后期存在的问题
1、校舍紧缺,虽然D级危房已消除,但非D级危房仍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还需要投入资金;
2、民族地区很多学校只开设语文、数学、体育,课程比较单一,甚至开齐了的也不重视,造成学生偏科现象,再加上民族地区音体美老师奇缺,造成了学生个性发展面窄,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象;
3、在使用民族语言的地区,不仅音体美老师缺乏,拥有高学历的双语老师也严重短缺,并且双语类学生升学渠道相当狭窄,缺乏相应的对口接收学校。
总体来说,全州教育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与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教育结构尚不完善,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
四、如何实现教育服务均等化
(一)对于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匮乏的地区,建议政府出台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意见及配套措施,进一步加大省级统筹和转移支付力度,降低或取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配套比例,加大对基层项目的投资;由于受建筑材料、人工工资上涨等因素制约,恳请省上予以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缺口;
(二)针对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居住分散的特点,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保留教学延伸点。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和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按照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要求,加大省级专项投入力度,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重点寄宿制学校生活用房建设和设施配套,使寄宿制学校的硬件建设尽快达到办学的基本要求。
(三)希望出台有利于人才引进的政策,并加大投入力度,为现在职教职工提供良好的进修学习平台,并增加人才编制;提高教育硬件设施配置水平以及利用率,完善投资方式,使有限的资金真正能用到需要的方面。
(四)结合地区实际,多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诸如劳动技术、手工等,让学生结合实际,能动手操作,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融入到社会加以锻炼,以便学到更多知识与技能,使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
最后,临夏州属于民族地区,实现教育服务均等化,更应建立有利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体系、投入机制和教师培训机制,这是促进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公平理念和原则支配下,通过政策倾斜、增加投入、内生增长、整合资源等方式,合理配置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的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推进民族地区工业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发表需注明“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 ,且项目号为:ycx13042
参考文献
[1]吴安新.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12条建议[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2]冯红英,石路.中国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5月,32(3).
关键词:临夏州;教育事业;均等化
一、教育事业投资现状
(一)各级各类学校现状
全州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38所,其中幼儿园82所、小学113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初级中学71所、完全中学10所、高级中学10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电大分校1所、中专及职校13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350577人,其中在园幼儿12439人、小学生201864人、初中生95011人、高中生35326人、中专及职校生5887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50人。教职工21176人,其中幼儿园968人、小学10386人、中学8815人、中专及职校1007人;中小学专任教师共17533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0055人、学历合格率99.7%,初中专任教师5187人、学历合格率98.8%,高中专任教师2291人、学历合格率为92.5%。
(二)教育投资状况
2012年全州总计投入各类学校建设资金2.6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共1.1亿元。分别投入在义务教育阶段薄弱校改造、农村学前教育工程项目上;省级资金共5045万元。分别投入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学前教育工程项目上;县(市)自筹及其他配套资金1.5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起着导向、领导作用;地方政府和其他投资起着重要配套、补充作用。
二、投资效益
(一)量的效益
截止目前,全州中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由2010年的177.3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96.9万平方米,全州中学生均面积达到6.4平方米,小学达到4.55平方米,中专达到15.49平方米。全州2008年旧标准D级危房已全部消除,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新标准D级危房比例从2009年校安工程排查鉴定的52.3%下降到现在的37.8%,下降了14.5个百分点。
(二)质的效益
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使得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提升。校舍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特殊教育建设项目、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以及教育装备等重大项目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建设满足不了现实需求
1、地方配套的压力大,县级财政拮据,欠账尚未消除,对项目建设配套资金难以足额落实,影响工程建设和质量,特别是财政困难的贫困县问题更为突出;
2、由于受原材料、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投资成本有所增加,导致了不少项目建设存在资金缺口,形成新的债务;
3、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不全。部分学校没有暖气、图书馆、食堂、医务、治安、冲水式厕所等基本设施,大部分学校没有电教、洗澡、洗衣等设施。
(二)项目建设后期存在的问题
1、校舍紧缺,虽然D级危房已消除,但非D级危房仍占很大一部分比例,还需要投入资金;
2、民族地区很多学校只开设语文、数学、体育,课程比较单一,甚至开齐了的也不重视,造成学生偏科现象,再加上民族地区音体美老师奇缺,造成了学生个性发展面窄,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象;
3、在使用民族语言的地区,不仅音体美老师缺乏,拥有高学历的双语老师也严重短缺,并且双语类学生升学渠道相当狭窄,缺乏相应的对口接收学校。
总体来说,全州教育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与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教育结构尚不完善,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
四、如何实现教育服务均等化
(一)对于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匮乏的地区,建议政府出台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的意见及配套措施,进一步加大省级统筹和转移支付力度,降低或取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配套比例,加大对基层项目的投资;由于受建筑材料、人工工资上涨等因素制约,恳请省上予以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缺口;
(二)针对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居住分散的特点,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保留教学延伸点。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和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按照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要求,加大省级专项投入力度,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重点寄宿制学校生活用房建设和设施配套,使寄宿制学校的硬件建设尽快达到办学的基本要求。
(三)希望出台有利于人才引进的政策,并加大投入力度,为现在职教职工提供良好的进修学习平台,并增加人才编制;提高教育硬件设施配置水平以及利用率,完善投资方式,使有限的资金真正能用到需要的方面。
(四)结合地区实际,多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诸如劳动技术、手工等,让学生结合实际,能动手操作,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融入到社会加以锻炼,以便学到更多知识与技能,使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
最后,临夏州属于民族地区,实现教育服务均等化,更应建立有利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体系、投入机制和教师培训机制,这是促进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公平理念和原则支配下,通过政策倾斜、增加投入、内生增长、整合资源等方式,合理配置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的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推进民族地区工业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发表需注明“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 ,且项目号为:ycx13042
参考文献
[1]吴安新.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12条建议[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2]冯红英,石路.中国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5月,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