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述了目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方法。从教学目标、教改指导思想、新的教学模式的组成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力争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 教学改革 应用能力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180-01
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也正在蓬勃发展,并且在我国人才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1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作用和特征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概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特征:实践性较强,相关内容更新较快,要求有一定的教学硬件支持,而且作为教师要能够熟练掌握教学设备和软件的使用。
2 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
我校位于边疆偏远地区的一个三县城市内,新生入学时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县市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但还有一部分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农牧地区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这门课程,甚至连电脑都没接触过。在我连续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在入学前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聊天和下载音乐,但是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由于学生个体和地域差异等各种原因,导致过级率仍不是很理想。
3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目标
中专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能力本位”教育是中职教育的体现,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建立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4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4.1 变换教学模式,坚持“探究性”学习主题
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我们借鉴一下最新的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方式,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学会方法,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并完善认知结构。
4.2 在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操作方式
(1)提出任务式教学,增添学生学习动力。
任务是课堂教学里一个微妙动力存在因素,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所学知识的目的。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任务、设置疑问,问题提出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尽可能生动活泼的手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进而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课前提出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的一部分,其达到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创设学习情境以引导其积极的方面。
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首要在于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接受任务后,在极大的兴趣驱使下,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使用时,教师可先展示一组自动播放的图、文、声并茂的演示文稿,让学生在视听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然后教师再进行简单的讲解,这就创设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任务学习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或过程感兴趣,而不是在外界刺激下只关心学习的结果。
(3)效果评价,完善认知结构。
通过对相应学习任务的分析,对特定学习情境的有效利用,逐步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合理完善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并以个人成果的形式出现,这样就使学生的自主认知结构建立起来。不管表现得完善与否,一定要通过教师对其学习成果的分析评价以达到完善认知结构,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4.3 具体实施和保证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1)借助媒体网络优势,完善课堂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课堂理论教学着重讲授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方法,主要的技能知识内容放在实验教学环节。将多媒体教室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确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计算机系列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组织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我校常举行计算机技能竞赛,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举行“文字录入比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熟悉键盘操作,强化文字录入基本技能;举行“电子板报设计大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熟悉Word综合排版技术,体现健康向上的校园、班级、宿舍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也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3)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同时也应该改革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手段。对教师而言,重点在于对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否符合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我们着手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将学生的期末成绩转换为上机成绩、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的有机结合,笔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机成绩是操作技能的表现,平时成绩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课程,激励学生创新追求全面的知识。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质量和特色。随着中等职业教育从观念更新与模式转换向教学过程深入,这样的改革方向是一种必然。怎样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是每个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要研究的中心。相信每一位教育者都体会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王崇国.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实训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2] 王崇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实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3] 邱文棣.计算机文化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
[4] 邓志华.关于计算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5,4.
[5] 姚方元,单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6,11.
关键词:中职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 教学改革 应用能力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180-01
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也正在蓬勃发展,并且在我国人才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强调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1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作用和特征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概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特征:实践性较强,相关内容更新较快,要求有一定的教学硬件支持,而且作为教师要能够熟练掌握教学设备和软件的使用。
2 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
我校位于边疆偏远地区的一个三县城市内,新生入学时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县市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但还有一部分来自经济条件较差的农牧地区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这门课程,甚至连电脑都没接触过。在我连续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在入学前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聊天和下载音乐,但是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由于学生个体和地域差异等各种原因,导致过级率仍不是很理想。
3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目标
中专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能力本位”教育是中职教育的体现,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建立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4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4.1 变换教学模式,坚持“探究性”学习主题
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我们借鉴一下最新的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方式,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学会方法,强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并完善认知结构。
4.2 在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操作方式
(1)提出任务式教学,增添学生学习动力。
任务是课堂教学里一个微妙动力存在因素,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所学知识的目的。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任务、设置疑问,问题提出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尽可能生动活泼的手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进而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我的教学实践中,课前提出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的一部分,其达到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2)创设学习情境以引导其积极的方面。
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首要在于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接受任务后,在极大的兴趣驱使下,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使用时,教师可先展示一组自动播放的图、文、声并茂的演示文稿,让学生在视听中产生强烈的探究欲。然后教师再进行简单的讲解,这就创设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任务学习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或过程感兴趣,而不是在外界刺激下只关心学习的结果。
(3)效果评价,完善认知结构。
通过对相应学习任务的分析,对特定学习情境的有效利用,逐步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合理完善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并以个人成果的形式出现,这样就使学生的自主认知结构建立起来。不管表现得完善与否,一定要通过教师对其学习成果的分析评价以达到完善认知结构,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
4.3 具体实施和保证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1)借助媒体网络优势,完善课堂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课堂理论教学着重讲授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方法,主要的技能知识内容放在实验教学环节。将多媒体教室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确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计算机系列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组织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我校常举行计算机技能竞赛,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举行“文字录入比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熟悉键盘操作,强化文字录入基本技能;举行“电子板报设计大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熟悉Word综合排版技术,体现健康向上的校园、班级、宿舍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也通过活动促进学生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3)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同时也应该改革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手段。对教师而言,重点在于对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否符合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我们着手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将学生的期末成绩转换为上机成绩、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的有机结合,笔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机成绩是操作技能的表现,平时成绩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课程,激励学生创新追求全面的知识。
总而言之,中职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质量和特色。随着中等职业教育从观念更新与模式转换向教学过程深入,这样的改革方向是一种必然。怎样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是每个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要研究的中心。相信每一位教育者都体会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王崇国.计算机应用基础与实训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2] 王崇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实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
[3] 邱文棣.计算机文化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
[4] 邓志华.关于计算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5,4.
[5] 姚方元,单虹.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