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学习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树立安全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课前准备:图片、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危险在哪里
1.谈话: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2.请看第一幅图,我们在游泳时应注意什么?有什么危险?
(游泳是儿童喜欢的运动,它有助儿童健身作用,由于儿童岁小,私自下水危险,特别在“禁止游泳”的地方,危险更大。)
3.请看第二幅图,在电线杆底下放风筝有什么危险?
(风筝很容易缠在高压线,不仅会对儿童人身造成危险,而且会引起短路,造成大面积停电,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4.请看第三幅图,用湿手拿插头往电源上插有什么危险?
(由于人和水是导体,这样做容易导电,会危及生命。)
5.草堆旁放鞭炮有什么危险?
(引起火灾,烧毁房屋,危及生命,甚至殃及四邻;如周围有粮库、工厂,还会引起重大损失。)
6.讨论: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引发危险的行为和事件?
(学生讨论、交流)
二、小小辩论会
1.辩题:有人说淹死的多是会游泳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小资料:多发的意外事故种类。(投影)
三、意外事故有原因
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事故?
2.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做事马虎、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意外事故就可能随时发生。
四、危急时刻
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遇到危险怎么办?看图说一说。
(危险时刻我不慌,拔号要正确,地点讲清楚,危险时刻需用的电话:110、119、120)
2.讲解图二的故事,他能救活30多人,为什么?
五、真实的故事
1.讲述故事(多媒体课件)。
2.设问:如孩子的爸爸不及时赶来会怎么样?11岁的孙子如果也像第一个孩子一样,会怎样?
六、消防练兵
1.看第一组图,设问:你知道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消防队员或居民角色,并启发居民扮演者想一想遇到火精用什么方法自救。
七、总结
珍爱生命,远离危险。
强化意识,养成习惯。
板书: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一、危险在哪里
二、意外事故有原因
三、危急时候(110、120、119)
教学反思: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本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实案。在设计第一课时时,我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整合,把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了解学习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树立安全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次思考、两次活动”的教学模式,即“危险在哪里—意外事故有原因—危急时刻”和“小小辩论会——真实的故事”,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南,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学生实际状况为依据,借助文本,使学生通过对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不安全因素的了解,以及自身生活的感受,感受不规范操作、麻痹大意给自己、家人带来的不幸。场景模拟使学生知道了“险”并非不可避免,只要处处小心,规范行事,就可远离危险。万一发生险情,千万得镇定,切不可慌乱,通过报警等及时寻求帮助,尽快消灾,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整个教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紧扣文本又不为所困,综合利用多方资源,在层层探讨中深化认识,强化安全意识。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让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生活,用儿童的心灵感受社会,用儿童的方式研究问题,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要本着这一理念,借助文本与各自生活实际组织教学,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故事永远是最好的教材,更乐于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力求使学习过程成为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小小辩论会”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不仅经受了认知的挑战,而且从中获得了理智上的满足,同时在情感、心灵的充盈过程中获得了精神的体验。
课前准备:图片、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危险在哪里
1.谈话: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2.请看第一幅图,我们在游泳时应注意什么?有什么危险?
(游泳是儿童喜欢的运动,它有助儿童健身作用,由于儿童岁小,私自下水危险,特别在“禁止游泳”的地方,危险更大。)
3.请看第二幅图,在电线杆底下放风筝有什么危险?
(风筝很容易缠在高压线,不仅会对儿童人身造成危险,而且会引起短路,造成大面积停电,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4.请看第三幅图,用湿手拿插头往电源上插有什么危险?
(由于人和水是导体,这样做容易导电,会危及生命。)
5.草堆旁放鞭炮有什么危险?
(引起火灾,烧毁房屋,危及生命,甚至殃及四邻;如周围有粮库、工厂,还会引起重大损失。)
6.讨论: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引发危险的行为和事件?
(学生讨论、交流)
二、小小辩论会
1.辩题:有人说淹死的多是会游泳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小资料:多发的意外事故种类。(投影)
三、意外事故有原因
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事故?
2.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做事马虎、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意外事故就可能随时发生。
四、危急时刻
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遇到危险怎么办?看图说一说。
(危险时刻我不慌,拔号要正确,地点讲清楚,危险时刻需用的电话:110、119、120)
2.讲解图二的故事,他能救活30多人,为什么?
五、真实的故事
1.讲述故事(多媒体课件)。
2.设问:如孩子的爸爸不及时赶来会怎么样?11岁的孙子如果也像第一个孩子一样,会怎样?
六、消防练兵
1.看第一组图,设问:你知道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消防队员或居民角色,并启发居民扮演者想一想遇到火精用什么方法自救。
七、总结
珍爱生命,远离危险。
强化意识,养成习惯。
板书: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一、危险在哪里
二、意外事故有原因
三、危急时候(110、120、119)
教学反思: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本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实案。在设计第一课时时,我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整合,把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了解学习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树立安全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次思考、两次活动”的教学模式,即“危险在哪里—意外事故有原因—危急时刻”和“小小辩论会——真实的故事”,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南,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学生实际状况为依据,借助文本,使学生通过对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不安全因素的了解,以及自身生活的感受,感受不规范操作、麻痹大意给自己、家人带来的不幸。场景模拟使学生知道了“险”并非不可避免,只要处处小心,规范行事,就可远离危险。万一发生险情,千万得镇定,切不可慌乱,通过报警等及时寻求帮助,尽快消灾,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整个教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紧扣文本又不为所困,综合利用多方资源,在层层探讨中深化认识,强化安全意识。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让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生活,用儿童的心灵感受社会,用儿童的方式研究问题,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要本着这一理念,借助文本与各自生活实际组织教学,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故事永远是最好的教材,更乐于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力求使学习过程成为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小小辩论会”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不仅经受了认知的挑战,而且从中获得了理智上的满足,同时在情感、心灵的充盈过程中获得了精神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