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与运行架构创新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i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与运行架构是体现集团系统各个构成要素分工与联系的静态形式。集团化办学的组织与运行架构的搭建应坚持整体性、共享性和目的性等原则。辽宁现代服务业通过构建“五位一体”理事会制的职教集团组织架构;明晰 “政校行企研”五大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运行架构;打造集团化办学多平台,开发运行项目载体等途径,初步实现了集团规范高效运行。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架构;运行架构;辽宁现代职业教育集团
  作者简介: 王东梅,女,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王启龙,男,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3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9-0014-05
  集团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我国当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选择。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就目前职教集团化办学来讲,普遍存在着成员关系松散、合作冷热不均、运作资金缺乏等问题,其关键原因在于集团的组织和运行架构尚不完善。因此,有必要探索职教集团组织和运行架构的改良途径,解决集团化办学发展难题。
  一、职教集团的组织与运行架构内涵
  构建集团化办学的组织与运行架构,需要首先对其内涵进行明晰。架构一词意指对一个结构内的元素及元素间关系的一种主观映射的产物,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领域中。在职业教育集团中,“政、校、行、企、研”等行为主体作为集团的构成要素,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集团的组织架构,而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作用机理,则是系统本身结构的重要信息,即运行架构。
  组织与运行架构与运行机制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运行机制是指在一个组织机构的运转中,各管理要素发挥管理效能的动态过程以及反映它们整体作用的分工与联系,是在一定的管理体制下把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政策和制度付诸实践的动态过程。在运行机制确定之后,其对组织与运行架构的优化运行具有决定意义。同时,在组织与运行架构确定之后,不断优化、协调运行、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又成为组织与运行架构更加完善、运行更加高效、有序、充满活力的持续动力。也就是说,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与运行架构是体现集团系统各个构成要素分工与联系的静态形式,而运行机制是在一定的组织与运行架构基础上将规章制度付诸实践的动态过程。所以,构建组织与运行架构是实现职教集团机制流畅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二、构建思路与原则
  那么,如何构建集团化办学组织与运行架构?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思路: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将政府、中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作为整体进行研究,纳入到一个系统中,搭建职教集团组织架构,设计联系政府、中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动发展的项目,通过项目载体实现职教集团顺利运行。从而构建具有“以五方主体合一的组织架构、平台项目建构为载体、多方联动发展”为特征的运行架构。具体来说,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将政府、中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要素纳入到职教集团系统中,职教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同时,职教集团整体会出现各要素未有的新功能,实现1+1+1+1+1>5的功能。
  (二)共享性原则
  职教集团化办学是区域内的政府、中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集各要素优势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活动,他们根据自身特点,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那么,应该本着共享性原则,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享,成果共享等,提高区域内人才培养质量。
  (三)目的性原则
  政府、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之所以加入职教集团,其目的是通过职教集团化办学实现自身功能和谋取相关利益,为社会培养适合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三、构建”五位一体 项目载体 联动发展”的组织与运行架构
  为了实现实现职教集团机制流畅运行,辽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从建设之初即遵照上述原则,从搭建集团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架构入手,构建了“五位一体”理事会制的组织架构,将政、校、行、企、研纳入一个系统,进一步明晰了“政校行企研”五大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运行架构,并且通过打造集团化办学多平台,开发运行项目载体,初步实现了集团规范高效运行。
  (一)构建“五位一体”理事会制的职教集团组织架构
  辽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是由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牵头,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院校,联合省内现代服务类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开设现代服务类专业的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以契约为基础组成的行业性职业教育联合体。集团以服务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与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根本目的,全方位开展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与实践。
  首先,将政、校、行、企、研纳入一个系统。“五位一体”是将政府,现代服务类企业、现代服务类相关行业协会、开设现代服务类专业的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五大职教集团行为主体纳入到一个运行体系中研究,运用系统性思维解决职教集团运行难题。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中曾论述:“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职教集团就是有着明确专业分工和结构互补的功能集合体,通过五大行为主体的分工和合作,实现集团化规模办学的社会功能(见图1)。
  其次,明确集团组织架构。辽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在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领导下,在辽宁省教育厅等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工作。集团实行会员理事会制,设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等机构,理事大会是集团最高权力机构,常务理事会是理事大会的执行机构,秘书处设在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是集团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集团的日常工作事务。理事会按行业设立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即商贸服务、金融服务、文化艺术、信息服务、旅游服务等5个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如图2所示)。   职教集团的组织架构责权分工明细,既便于集团整体领导,又便于各行业分项开展工作。以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为活动单位,有针对性的开展各行业内的教学改革事项,既便于执行又便于管理。
  (二)明晰“政校行企研”五大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运行架构
  辽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的“政校行企研”五大行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依托,以产业与教育互动发展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整合各方资源优势,探索多元化集团办学模式,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输送合格人才。为了这一宗旨,五大行为主体以“自愿、平等、合作、共赢”为原则,纳入职教集团系统中,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关系,履行自己的职责,享受各自的权力,获取各自的利益,打造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品牌与优势,创新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新模式(见表1)。
  如图3所示,“政、校、行、企、研”五大行为主体,共同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通过开展项目,带动五大行为主体参与到项目之中。使政府、科研、院校、行业、企业处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中,在职教集团系统中,通过职教集团开展的项目联结起来,互相促进联动发展,五大行为主体承担着各自的责任,履行各自的义务,从而发挥最大效能。
  同时,以构建集团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例,尝试解析集团的运行过程。集团首先提出构建辽宁现代服务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职教集团组织成员单位中的五大主体,即政、校、行、企、研开展构建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体系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专题研讨。强调五方共同参与,充分发挥五大主体力量,五大主体分工合作,共同建立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体系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体系构建中,科研院所依据自身优势,提出体系构建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的具体措施,为体系构建提供智力支持;行业、企业提出职业教育体系各阶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和数量;在科研院所的指导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下,中职院校、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会同企业,建立各阶段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会同政府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院校人员共同审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确定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与之相适应的统一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整套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发挥集团内五大主体的优势,促进集团内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人才培养的对口率,打造集团院校合作育人链。
  (三)打造集团化办学多平台,开发运行项目载体
  1. 响应政府创新创业精神,构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集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工程,建立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目标,立足于公益性、专业性、创新性、示范性,以“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技术化”为主要特征,以搭建“六个平台”——创业教育平台、创业培训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创业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业理论研究与交流平台——为主要形式,以实施“六个一工程”——开发一个创业教育模式、组建一支导师队伍、整合一批创投资金、培育一批创业骨干、形成一套帮带机制、构筑一个创业网络——为载体,建设具有显著高职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努力为辽宁省经济建设培养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不断提高职教集团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2.发挥行业、科研院所作用,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共同推进专业教学改革,集团旅游服务行业指导委员会组织成员内行业专家、科研院所职业教育专家、一线的企业人员、职业院校的专业主任召开了旅游与酒店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交流教学改革及专业建设经验,共同研讨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相关事项。在新的职教理念和职教体系的背景下,在国家新的专业和课程标准调整颁布、鼓励三个对接和构建学徒制等政策下,重构了辽宁省旅游专业,酒店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进行旅游与酒店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教材编写工作。
  3. 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订单”培养。集团坚持“政校行企研,五方联动”机制,不断创新与完善“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集团行业、企业的指导和参与下,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实际,探索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下,通过冠名班形式和定向委托培养形式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创新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酒店管理专业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通过开设“冠名班”形式开展订单培养;开设“蓝海班”“洲际酒店集团-皇冠英才班”“万豪国际集团班”“凯宾斯基班”“伽蓝班”等。企业与学院全程合作,企业的文化理念深植学生心中,企业的工作氛围不仅培养学生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等,而且使学生真正树立起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职业技能对接企业岗位标准,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面向tesco乐购集团、山田电机(沈阳)商贸有限公司,物流管理专业面向中外运沈阳长航物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进行定向委托培养。
  4.企业出人出力,校企共同开展技能大赛活动。组织集团内成员单位开展技能大赛活动,为学校师生和企业员工搭建竞技平台。以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为单位,开展集团内行业技能大赛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职教集团凭借优势,承办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导游服务、汽车营销等,得到了集团内成员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与行业知名企业共同举办技能大赛。李锦记集团、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李锦记杯”中餐烹饪大赛、“伽蓝杯”美容美发大赛,企业全程参与大赛的设计与实施,比赛内容对接产业前沿技术,使企业标准进校园,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结合。通过技能大赛平台,将高职学生、企业一线员工融入同一竞技平台,将企业前沿技术和企业标准带进校园,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员工竞技热情,为促进本行业技能提升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5.企业、科研院所专家参与,开展现代服务业专业师资培训。发挥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优势,搭建辽宁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举办辽宁省“酒店类专业骨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和“旅游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职业院校师资培训班,为全省高职、中职院校教师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培训期间,邀请企业专家进课堂讲授企业的相关专业知识,邀请职业教育专家讲授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通过企业和科研院所人员的参与,提高师资培训的水平。
  四、反思与展望
  辽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实行“五方主体合一的组织架构、平台项目建构为载体、多方联动发展”为特征的组织与运行机构,加强了成员之间的联系。集团夯实基础工作,创新集团运行机制,坚持产教融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挥集团平台作用,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增强了集团的知名度。但是,政策支持疲软,集团化办学难度大。就要求国家、各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建章立制,配套资金,指导与监管同步,以此保证职教集团以类似法人主体身份,整合资源,全方位实施集团化办学。
  参考文献:
  [1] 张旭翔,崔永华.基于“四位一体” 模型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2012(2)10-13.
  [2] 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10-12.
  [3] 王启龙,罗燕.创新性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模式的构想[J].职教通讯,2010(10).
  [4] 崔岩.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6.
  [5] 孙健,王明伦.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职教集团发展战略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28.
  [6] 鲍风雨,王启龙.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集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
  [7] 李兵,王启龙,周乐瑞.职业教育集团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路与策略[J].职教论坛,2014(31).
  [8] 翟志华.依托商贸物流职教集团创新产学深度融合机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49-53.
  [责任编辑 曹 稳]
其他文献
摘 要:能否及时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遭遇的认识偏差及实践困境,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进度及成效。为此,从课程改革的目的、课程改革的可行性、教师对课程文本资料的认同与驾驭、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自信等方面深入了解和剖析教师遭遇的困境及影响因素,对此,从课改的目的、课改的设计、教师培训、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师;项目课程改革;困境;影响因素;A校;课程改革实践  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苏
期刊
摘 要:基于2002-2011年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立项数据,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从立项课程数量,参与立项院校数量,个体院校立项数以及立项课程专业类别分布等四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形成四点启示:(1)进一步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力度;(2)进一步加快课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3)进一步加大对弱势高职院校的扶持;(4)进一步均衡专业类别的覆盖面。  关键词:高职院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精
期刊
摘 要:生均标准培养成本是政府部门确定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的重要依据。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标准和成本监审办法,构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标准培养成本模型,并结合物价水平、教师工资等进行实证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教;生均培养成本;模型构建;免学费;江苏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免学费条件下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以江苏为例”(项目编号:2014
期刊
摘 要:从问题入手,指出我国对“科学主义”的批判与认识,仍处于“不及”阶段,这种状态导致了职业教育教学督导中存在对“过”的价值与“不及”认识的缺憾,指出“度”是通过“过”而不是“不及”才能把握到的。基于此,考虑职业教育教学督导的科学化问题,认为科学化思想要求教学督导工具是系统性的、过程性的、精细化的以及可操作的。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督导;“过”的价值;“不及”的缺憾;督导工具  基金项目:2
期刊
摘 要:对民办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性投入进行实证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整体认知能力偏低导致应对学业挑战能力较差;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导致主动投入学习程度不高;专业课程关联程度较大促使合作学习程度整体较高;师生配比合理队伍年轻促使师生课外互动频率较高;当前市场就业形势严峻促使学生十分关注职业规划;文化艺术发展融合多元促使背景不同学生乐于沟通;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促使学生注重技能相关活动;学校注重学
期刊
摘 要:教育是培养大写的人,教育最终目的是将人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精神,2013年9月起,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对学生实施了新学分制。新学分制的一重大变革就是德育学分体系的实施,通过这一举措重新挖掘了德育载体的作用,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从“他律他教”转为“自律自教”、从“被动培养”转为“选择培养”,最终提升了学生的知
期刊
摘 要: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迁建新校区、嘉兴市筹建“众创空间”平台的背景下,借鉴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六个方面提出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即依托“众创空间”平台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政、企、校”三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建设;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
期刊
摘 要:在职业教育课程实践中,传统的知识本位课程观、技能本位课程观、人格本位课程观和素质本位课程观在发挥其特有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固有的缺陷。为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培养完满的职业人,需要以整体主义的哲学视野,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深生态学,通过促使课程目标中知识、技能、人格之间的彼此互动与融合,分别实现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问题中心”集群模块课程之间的相互整合式建构,形成整体主
期刊
摘 要:职业教育有异于普通教育,技术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的特质。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道德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灵魂。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技术与道德的结合,德技并举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要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双轨并行,技术训练与职业道德只有同时兼顾,才能培养出德技双馨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技术训练;职业道德,德技并举  作者简介:左崇良,男,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讲师,厦门大学教育研
期刊
摘 要:对江苏省某所五年制高职校教师离职现象进行了分析。首先,对离职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其次,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离职教师的离职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导致教师离职的原因主要是对专业发展机遇、工作量、薪资等因素的不满意。最后,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师离职;离职因素;专业发展环境  作者简介:邹燕,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硕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