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ts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程力学是工科专业学校的核心技术基础课,必须适应新的形式,为了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地挑战,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必须进行改革。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与意识
  
  在工程力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工程力学是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重大科技成果的不断发展或发明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既有基础学科(数学,物理)的理论知识,又是学生所遇到的第一门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较多的课程,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年的教学中,自己一直在探索如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发挥工程力学教学的优势实施创新教育等问题。我们在这知识经济时代,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势在必行。
  二、运用力学学科发展史开展教育,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创新品质是激励人们创新的内在因素,力学中一些重要规律的发展无不闪耀着科学家们非凡巧妙的创新思维的光芒,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力学大师们的光辉思想历程,可领略他们发现规律的创新品质。教师在上课时要巧妙的设计教案,把力学科学史,科学新成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缩短学生和力学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力学的兴趣。这部分知识可以安排在绪论课中,因为学生刚刚接触这门新课,什么都还没有学,因此他们总是带着一种新奇的心情和探究的愿望来上第一堂课,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引导他们对课程的了解,不失时机地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和树立学好这门课的信心。教师在介绍科学巨匠们总结力学规律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突出赞扬他们这种创新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勇敢性与挑战性,由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及创新的豪情壮志。
  三、实行启发式教学,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运用工程力学这门学科优势培养并激发学生这种创新精神是工程力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地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应该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必须要有个“度”,这个“度”就定在“激趣、启思、导向”上,至于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它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怎样运用原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什么是新知识,新知识学来有什么用等具体问题.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主动探索,通过自身努力自己解答这些问题,老师决不能越俎代庖。不能将学生视为单纯的灌输对象。因此要营造创新氛围,就是实行启发式教学,使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学”。调动学生的参与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我们大家都知道“教学”是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起主导作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通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工程力学课程涉及的专业很多。在课程教学中.安排好教学程序,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启发,诱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启发他们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身边的各种力学现象。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求知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四、 提高学习工程力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工程力学这一学科的兴趣,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的学下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学习顾问”“教练”与“主持人”的角色转换,要关注学生,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要进行启发,监督,帮助,要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加大学生参与教学的力度,教与学之间要进行双边的交流。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高,例如:在讲解轴向拉伸和压缩杆件强度条件之前,我们可以先提问学生:第一种情况是两根长度相同,材料相同,截面形状相同,但直径不同,一粗一细,如果两端用同样的力拉伸,当力逐渐增加时,问:两根杆的轴力分别等于多少?哪一根杆先断?第二种情况是若两根杆直径和长度相同,但材料不同,一根为钢杆,一根为木杆,当力逐渐增加时,问:哪一根杆先断?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很容易就能回答上来。由此我们再接着问:为什么两根杆轴力相同,但不一起断呢?由此我们可以水到渠成的引出应力的概念和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例子,思考这个强度条件有哪些用途?通过工程实例引出其三个方面的应用:强度校核问题,截面尺寸设计问题,许可载荷确定的问题。最后再结合一个实际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使我们的设计既安全又经济,而且在遇到不满足强度条件的情况下该怎么办?这样学生的思维一直跟着老师的教学进程,同时学生也会渐渐地感受到工程力学的魅力。再例如:工程力学中理论力学部分重点章是平面任意力系的问题,它的基础是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平行力系等简单力系,在讲述这部分知识时,由于它们有共同的授课思路,所以只要将平面汇交力系这一最基础的章节讨论清楚,将知识掰开揉碎,让学生弄明白其中道理,其它章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样在材料力学部分中,变形有压缩,剪切,扭转,弯曲等在各章中都能解决工程实际中强度校核,设计截面尺寸和确定许可载荷等三方面的问题,那么在讲授时,将最基本的拉伸、压缩中的有关问题研究透彻了,其它章节的内容便容易让学生理解。顺理成章的让学生对力学知识有所悟,有所感,让学生掌握了这些理解力学知识的方法,才有助于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学习志趣。我觉得这样教的好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印象才会深刻,同时老师的教学重点也会放在引导学生学习上,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细心地引导,学生就会慢慢掌握学工程力学这门课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自愿要学了,我们才有机会进一步的培养,引导,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五、结束语。
  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师,学生,学校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应该共同关心,共同关注的大事,在全社会呼唤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把注意力放在讲课内容的同时,着重去进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把课讲的引人入胜同时才能顺利的进行教学互动,把创新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最终才能使创新教育真正取得应有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美云. 高等教育研究. 陕西科技大学杂志社2004.(1)
  [2]杨宇. 新能力与素质教育. 重庆大学学报 2003.(6)
  [3]《教育大辞典》第五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谢遵风 (曾用名:谢忠凤),现主要从事机械制造专业课程的讲授工作。)
其他文献
从国内外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入手,对美国和德国的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剖析兴业银行案例,得到诸多经验启示。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思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在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如美国人拉玛的所言:“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造性思维,势必会在竞争中失败。”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考虑趋向以及学习方式,即以“创新性学习”方式去学习。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指出:“在学生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