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满校园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u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师生关系也开启了新的模式。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进行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本文试图从新型教师、新型学生以及师生互动的角度,探讨如何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新型教师;新型学生;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主要是教育关系,当然还包括情感、伦理等方面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的地位、价值与所承受的社会舆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时新时期的学生也有着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特征和新的个性、习惯。教育要与时俱进,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所有教育者共同面对的挑战。
  近年来,一些师生关系失衡导致的悲剧新闻常见诸报端,最近,一则新闻甚至刷爆了朋友圈:四川某小学老师在利用午休时间给学生补课时,因为该学生作业潦草,便用教鞭抽打了学生的臀部,随后家长上告教育局,教育局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对老师采取通报批评、训诫谈话、扣除绩效工资甚至调离原单位的处理,最后这名老师不堪受辱而自杀。当然这则新闻结局的真实性尚有待考证,但在这则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师生关系已渐渐消失,一切都在被市场经济的洪流所裹挟,师生关系也开始变得多元化,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得到重视。下面,我就从一名普通的一线老师和班主任的角度,谈一谈我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想法。
  一、新型教师——转变观念、负重前行
  对于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收入是否与所承担的工作量成正比,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为免有失偏颇,在此不发表看法。但有目共睹的是,当这个社会纷纷向“钱”看齐,“潜规则”与普遍的信任危机无处不在,教师在校园里向学生宣扬着理想、公平、正义等逐渐离我们远去的词汇,有些十五六岁的学生已经明白了老师们的苍白无力。同时,由于网络的发达、学习渠道的多样化,老师在学术上的权威地位也日渐淡去;而问题家庭的增多也带来了各种的“问题孩子”,教师在与这些孩子交往时,更是需要处处留心。所以,新型的教师,首先必须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教育是一个过程,这期间会有无休止的琐碎,来自家长的误解、来自社会的非议,这些都需要教师本身有足够的底气,对教育事业充满希望,才能无惧挑战,也只有内心强大的教育者,才能培养出同样经得起磨砺的学生,因为教育归根结底,是人对人的影响。
  其次,新型的教师还必须要转变陈旧的观念,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早在唐朝时,韩愈就写出了千古流传的名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就经常从学生那里学到新名词、新知识,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教师的失败。相反,教师最大的成就感应该是教出让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并且保持年轻的心态,永远和学生一起成长、进步。
  二、新型学生——移动互联时代的“新新人类”
  教育必须从教育对象出发,“学生本体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是教育的前提。以我的学生为例,他们基本都是“○○后”,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为以下几个共同特征:(1)学习兴趣低下甚至有明显的厌学情绪;(2)对老师缺乏信任感,不愿意与老师说心里话;(3)对手机和网络游戏的依赖程度深,对现实生活缺乏兴趣;(4)心理较为孤独,大多数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当然这只能代表中职在校生的部分共性,不能概括所有阶段、年龄的学生情况。但据我与其他中学阶段老师的交流发现,正在成长中的“○○后”有一点特征倒是涵盖颇广,就是对手机的依赖,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地利用手机,已经成为所有教育者都要面对的挑战。此外,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成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比“成才”教育更为重要,在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分享合作和帮助他人的快乐,使他们在走上社会后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认识到教育对象的特点后,教育者才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习,去进行良性、有效的沟通,而不是盲目简单地去对待他们,要知道“孩子的心是娇嫩的,等到它变坚硬就太迟了”,一个不愿意和老师交流的学生是危险的。在遇到具体情况时,要具体对待,永远提醒自己懂得倾听比懂得说教更重要。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走进学生的心扉,才能展开教育和更有效的教学活动。
  除了在尊重學生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之外,鼓励机制必不可少,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正是因为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经历了太多挫折与批评,中职学生对学习普遍缺乏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允许有多元化的答案出现。比如我在上《善良》一课时,请学生说一说他们是如何看待善良的,有一位学生大胆地说善良无用,只会被人欺骗利用,我并没有马上驳斥他,而是笑着问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原来他就曾经遭遇过好心被人利用的事情。经过他的发言,同学们也纷纷踴跃地参与到讨论中来,最后我们得出了“善良还必须有力量,才可以战胜邪恶”的结论,这虽然与最初的标准答案——“善良是必不可缺的美好品质”不完全一致,但有了新的发现,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收获呢?
  要想建立起真正平等、互相尊重信任的师生关系,远非上文可以概括,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首先需要教师真正发自内心地去爱每一位学生,付出耐心、包容,无私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让我们以此自勉,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光荣的教育事业中去,愿所有的园丁都能收获满天下的桃李芬芳!
  参考文献
  [1]冯建军.教育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单元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教会学生思考,实施以启发式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注意发展他们的认知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单元教学;启发点拨;引导思考;拓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生思考”已成为美国目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他们继读、写、算之后,把思考称为基础教育的第四个“R”,根据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
【摘要】初中语文写作是衡量学生综合语文能力和应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衡量初中生语文学习水平和语文素质与素养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可以说,初中语文写作在语文学习中占有相当足的分量,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与不可替代的学习内容。但是当前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并不是很理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有必要思考如何做好初中生的语文写作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和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
【摘要】美的语言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对于塑造美的课堂来说更是必要的过程。为了塑造更美的课堂,为了更好地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课堂知识吸收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深入落实美的语言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良言一语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雪”,语言的魅力无处不在,并以各种形
【摘要】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面对诗歌教学,我们很多师生不能把握诗歌教学的主线,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真正领会诗歌的实质、把握诗歌的灵魂就明显弱化了。笔者认为,诗歌教学一定要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情景交融的特色,从而以“景”开始,探寻诗歌的“美”。  【关键词】诗歌;情景交融;诗歌之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情景交融是诗歌
【摘要】在当今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经常出现,由于大部分老师和家长以及社会人士经常重点关注成绩较好的孩子,因而对学困生不大关注或者关注不够,缺少对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那么长此以往,这将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何转化学困生,关系着素质教育是否成功落实,关系着以后社会是否稳定等,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也就是说,要从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的根源上查找原因,进行分析探讨
【摘要】文言文如何教?如何让“言”与“文”的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肖培东老师执教《湖心亭看雪》一课时,重视文本的文体,注重巧设问题,以学生为主本,以语言教学为主,将言与文的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言文合一;肖培东;《湖心亭看雪》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096-02  【本文著录格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提高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它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建构语言、运用语言,并在阅读中获得审美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达到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而当代在大数据时代网络阅读的冲击下,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情况极其不理想。如何冲破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碎片化,快餐化,浅阅读”局面,成为当务之急,做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很有必要。这里以小学三年级《窗边的小豆豆》阅读教学为例做了一些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它让“学习真正发生过”。部编版六下第二单元选编的外国文学作品讲述的是游历和冒险故事,贴近学生的阅读心理。孩子们阅读兴趣浓厚,非常适合进行项目式学习——精心设计问题驱动,提供学习支架,点拨自主学习,引导合作探究,汇总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并评价。“项目驱动”式的外国名著阅读,让孩子在尝试、实践中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项目驱动;深度学习;外国名著;阅读  【
【摘要】写好作文是初中学生的一大难题,老师引导学生可以通过人物刻画、语言结构和象征意义三个方面来充实作文内容。人物刻画可以从细节上把人物写“活”;语言结构安排的合理,可以给作文增强结构感;运用象征意义的手法可以是作文含义更加深刻,从而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  【关键词】初中语文;刻画人物;语言结构;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
【摘要】借物喻人类课文语言是优美而含蓄的,表情达意往往是含而不露的。学习此类课文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知、理解作者所写之物的面貌特点,为下一步深入探究做好准备。  【关键词】借物喻人;阅读;思维;写法;共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有脍炙人口、情感充沛的诗歌,有生动活泼、情节感人的记叙文,有蕴含哲理、启人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