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景”开始,探寻诗歌的“美”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面对诗歌教学,我们很多师生不能把握诗歌教学的主线,从而在教学中对学生真正领会诗歌的实质、把握诗歌的灵魂就明显弱化了。笔者认为,诗歌教学一定要挖掘诗歌中蕴含的情景交融的特色,从而以“景”开始,探寻诗歌的“美”。
  【关键词】诗歌;情景交融;诗歌之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情景交融是诗歌的主要特征之一,古人常常在诗歌中描绘现实的景象,虚构内心的景象,或虚实相互结合阐述内心的情感。情景交融的方式让诗歌展现出独有的美,作者往往在描写景物时融入情感,用情感串联景物、衬托景物,这样能让诗歌展现出一种特殊的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尝试探究文字中的情和景,揣摩其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之美。
  一、实景描写,景增情韵
  在古诗词中有一类诗歌专门为描写现实景色而创作,还有一些诗歌则是通过描写现实景物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情感,将现实景物描写和情感描写融合在一起,用景物描写增添情韵,起到情景交融、景中现情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着重捕捉这些景物诗中的现实景物意象,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所产生的意境,并揣摩作者的内心情感。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歌便是用实景描写烘托情韵的典范,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品味诗歌的前两句,在心中想象这首诗歌展现了一种怎样的自然环境。如果能在头脑中形成图画,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象的图画,学生便能更好地体会诗歌中暗含的情感。学生在品味这首诗歌过程中感受到其展现的宁静、冷清的景物。庭院中有月光洒下地面,好像铺满了霜雪,而乌鸦停在树上,冰冷的露水将院子里的桂花打湿了。这是一片宁静的场景,给人唯美的感受。此时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是谁在欣赏这样的景物,是一个人还是和他人在一起,看到了这样的景物能让人产生怎样的感觉。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诗人的相思之情,认为“落”字很好地将人们在秋天对亲人的思念给描绘了出来,给人动感,让读者将景物描写和人的内心世界结合在一起,感受到秋思也随着清冷的月光一起落到了地 面上。
  有学者在研究诗歌情景交融时提出,不少作者通过描写现实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用景物创造出一个宏大的背景,进而烘托全诗的情感,让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更深沉。若能捕捉好这些实景描写中的意象,则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之美。
  二、创构虚景,寄寓意蕴
  在诗词撰写中,除了描写现实的景物以外,作者还经常描写虚构的景物,这些景物虽然并不是写实的,但是同样起到了烘托情感的效果。此时作者往往通过深刻认知的方法,用虚构的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特殊情感体验,也就是说,此时景物描写产生了独特的情感体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展现了作者的虚构之景。这首诗一开始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作者老病缠身,不得不独自待在家中,但是即使如此,其内心还是怀着想要保家卫国的心愿,因此在独自躺在床上睡觉时,内心自然而然地虚构出了一幅图画,作者在听见屋外风雨大作后内心仿佛看见了“铁马冰河”。这“铁马冰河”便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虚景,虽然虚景的描写不多,却很好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虽然不能报效国家,但是内心依然怀着这样的情感,因此才会在头脑中虚构出“铁马冰河”的景物。学生在分析本诗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之心,体会到了作者深沉悲壮的爱国主义情怀,深深被作者的情感所打动。
  教师可以让学生挖掘诗歌中有哪些景物描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景物,作者描写这类景物起到了什么作用,是否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挖掘虚景和情感之间的关系,探究哪些是用虚景反衬情感,哪些是用虚景含蓄地表达自身的情趣。
  三、虚实结合,捕捉灵魂
  在不少诗词作品中,虚构的景物描写和现实的景物描写并非完全分开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关联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透过挖掘诗歌中虚实结合的景物描写来探究诗人的灵魂,感受虚景是否衬托了实景,或体会虚景是否和实景相互对比,并感知其是否起到了更好地展现诗人的情感的作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便將虚构的景物描写、现实的景物描写和情感展现结合在了一起,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在这首词中,作者借用景物描写展现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由于使用了虚景和实景融合的技法,所以让整首诗歌显得气势宏大,给人想象力极其丰富的感觉。作者在遥望月亮过程中脑海里出现了一片虚构的月宫中的情境,有“天上宫阙”,有“琼楼玉宇”,这些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景物,给人“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而此时作者又描写了现实的景物,“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描写了因为思念亲人、思考人生和未来而彻夜未眠的人,巧妙地将虚构的景物和现实的景物融合在一起,进而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将月亮作为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展现了豪迈的性格和气魄。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捕捉到了诗人的灵魂,感受到了诗歌的情韵。
  在诗词创作中,虚实结合的情景描写使得诗歌变得更加耐人寻味,让人能充分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到诗歌中展现的人物形象。
  诗词有着虚实相生的特点,这促使诗歌的意象和审美得到大大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玩味诗歌,感受其景物描写和情感描写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在品味诗歌景物描写的同时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渔 歌 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作者简介:张志和(732—774),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
【摘要】中学群文阅读课的效果是否明显,取决于教师提炼的议题与组织的文本能否使师生共同对文本生成或建构新的解读。但有些教师在选择文本时,忽略了被比较的文本应具有可比性的特点,这就不利于师生共同建构和生成对作品的深层次解读与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教师选取文本时易犯文本没有可比性、选文非同一文体的两个误区,试图为群文阅读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或思考。  【关键词】可比性;群文阅读教学;同源性文本  【中
【摘要】语文教学一直贯穿着学生整个初中生涯,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和应用作用。传统的语文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记忆与知识点的巩固,缺乏灵活的应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课程下的语文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语文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的内涵,领悟到初中语文教育的精髓。文章分析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探讨当代语文教育教学的知识观,希望对目前的语文教学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
【摘要】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独特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习题与单元语文要素相配套,为教学提供了参考,非常清晰地呈现了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教师须认真研究、解读课后习题,挖掘其教学价值,以课后习题为导向,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关键词】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
【摘要】有味,让游记顺畅地记叙下来;有序,让游记清晰地表达出来;有情,让游记鲜活地展现出魅力来。如果说有味、有序是一篇游记的骨架,它能让文章站了起来,那有情就是它的灵魂,它赋予游记生命力,让游记熠熠生辉。所以,指导学生游记,不妨从这几点做起。  【关键词】游记写作;指导;有味;有序;有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假期带着孩子出游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摘要】大量的试卷批阅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中考考卷上答题所犯的错误贯穿在审题、答题和理解几个部分里。通过重新审视日常教学,从对课本的利用、答题习惯的培养、答题方法的传授以及常用知识和题型的积累几个方面入手,以期通过中考倒逼教学,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中考;阅卷;文言文阅读;诗词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被抛出原来生活轨迹的杜小康,被动地跟着父亲走向养鸭还债的孤独之旅。其间他茫然、恐惧、孤独,过早体验到了生活的无奈和艰辛。在饱尝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孤独忧伤、寂寞思念的滋味后,他的成长加冕礼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水到渠成。但那无尽的恐惧和忧伤所组成的苦难画面,已经成为他成长过程中无法消失的印记。他的成长是美丽的,美得有点苦涩,有点艰难,有点遗憾;蜕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又哀而不伤。在成长的道路上
【摘要】单元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教会学生思考,实施以启发式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注意发展他们的认知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单元教学;启发点拨;引导思考;拓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生思考”已成为美国目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他们继读、写、算之后,把思考称为基础教育的第四个“R”,根据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
【摘要】初中语文写作是衡量学生综合语文能力和应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衡量初中生语文学习水平和语文素质与素养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可以说,初中语文写作在语文学习中占有相当足的分量,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与不可替代的学习内容。但是当前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并不是很理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有必要思考如何做好初中生的语文写作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和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
【摘要】美的语言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对于塑造美的课堂来说更是必要的过程。为了塑造更美的课堂,为了更好地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课堂知识吸收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深入落实美的语言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良言一语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雪”,语言的魅力无处不在,并以各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