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元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dan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单元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教会学生思考,实施以启发式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注意发展他们的认知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单元教学;启发点拨;引导思考;拓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生思考”已成为美国目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他们继读、写、算之后,把思考称为基础教育的第四个“R”,根据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知识和领会是低等层次的,只有提高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的能力,才能使认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理论基础与我国当前所提倡的以启发式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一致。在语文课的单元教学中确实要充分注意教学生思考。下面谈谈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精心设疑,指导预习
  (一)围绕单元的教学要求,提出中心性的思考问题
  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必须统观整个单元的面貌,再作分析、比较、综合,才能求得答案。他们通过这一思考过程,就为完成该单元的读写训练任务打下了基础。如教学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学生经过第一、二学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知识,并对小说三要素的相互联系有一定的认识,根据该单元的教学要求,可以提出这样的思考题:本单元课文的小说三要素是如何体现的?是如何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并升华文章的主题,发掘文章深度和增强表达效果的?可让学生在预习时带着问题阅读本单元中的课文,作为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的准备。
  (二)根据单元中各篇课文的不同特点,提出知识延伸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
  教材在组编单元的时候,考虑到文体相同的各篇课文的共性与个性,整个单元实际上是形成了一个围绕中心问题而构成的“辐射型”结构,必须让学生的思考触及各个辐射点,才能使他们的思考向纵深发展。如前所举的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针对小说重点抓“三要素”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四篇小说时,可以就文章的叙事线索,亦即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来设计所提出的思考题。这样,中心性的问题与延伸性的问题相互配合,就使学生对所学单元的知识从整体到局部有一个完整的概貌。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他们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启发点拨,探讨重点
  (一)必要的启示是多向思维的激发点
  所谓多向思维,是指考察、审视思维客体的多角度、全方位,要挑起学生的多向思维,教师就要作恰到好处的启示和点拨。如我在讲解《多收了三五斗》开头一段景物描写时,考虑到学生对“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中的“横七竖八”一词,很容易一滑而过,就特意启示他们探究一下它的内涵。学生马上从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有的说由于丰收,来粜米的船多了,难免“横七竖八”;有的说因贫困的农民粜米心切,船来得急,停泊得匆忙,因而杂乱;还有的说因当时农民阶级本身就有自由散漫、缺乏纪律性的弱点。对于这些说法,并不强求一致,只要求能自圆其说,借以鼓励学生的“创见”。学生的这种多向思维,可以避免思想的僵化,甚至可能跳出意向目标外,取得意外的创造成果。
  (二)比较是思考向广度、深度发展的窍门
  比较是思维的一种便捷方式。比较的方式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比较的方法可分为对照阅读、对举辨析、列表比对、抽样对比等等。再以《多收了三五斗》一文为例,米行先生和旧毡帽朋友对话的态度、语气不同,可以对照阅读;他们的外部形象描绘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可作对举辨析;故事里的第一天与第二天的描写没有具体的情节,可作列表比对。
  要造就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作比较时切忌浅尝辄止。例如,通过“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比较,分析他们的境遇、思想、情绪等的不同,这是表面的,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认识到:“旧毡帽朋友”的遭遇不是个别的,而是旧中国农民受“米行先生”所属的阶级的压迫,因而丰收反成灾的悲惨命运的缩影,这种层进式的比较、分析,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广度和深度。
  三、实践训练,拓展思维
  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要求他们消化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實践训练中能够创造性地运用,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可以把这种实践训练分成两大类:
  (一)在解决疑难中锻炼思维
  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过程中,可以适当给出一些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思考解答。如教学《藤野先生》,可以让学生从明线和内在线索对本文记叙的“序”作分析。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以前学过的记叙的顺序、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等有关的知识运用上来,才能弄清本文是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怀念的顺序来记叙的;才能理解本文除了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之外,还有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内在线索,从而弄清本文虽则时而写人,时而记事,时而抒发感情,时而有所议论,却写得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二)通过课外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内活动的延伸,它可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补充和扩展。比如教完《听潮》一文,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就可以根据该文所在的单元的读写训练要求,在课余、假日带领学生到海边观海听潮,然后指导学生模仿该文,结合观察到的景色,先作片断练习,要求他们以海潮涨落变化的景色为重点,描画出大海的乐章;再要求他们以“大海的召唤”为题作文,要求融入当代青少年的形象,着重抒写青少年一代的理想与胸怀。如果说前者是一种模仿与创造参半的训练,那么后者则是一种新的创造。
  总之,在单元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教会学生思考,实施以启发式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注意发展他们的认知潜能。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智力型”创新人才。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阅读教学”。2020年特殊的寒假,笔者积极探究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借助网络技术支持,进行语文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笔者尝试耕种好“云端的三分田”,引导学生探究与疫情相关的文本,培养多元能力;宅家学习经典,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创建线上交流平台,启发学生探索、演绎、解读文本。采用多元有效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掌握
【摘要】文化类散文,是一类特殊的散文,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形式。文化类散文以其独特的行文技巧及特别的人生感悟,彰显着作者的文化底蕴。散文因将真切的人文关怀融智慧之美于一体,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引发了读者极大的兴趣,受到了文学界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在阅读教学之中增加文化类散文,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行之有效的捷径。高中生通过文化类散文阅读的学习,可以增长他们的见识,掌握一种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辩论的智慧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民勤农村小班化教学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民勤县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得出结果,在民勤县农村小学进行语文小班化教学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也是未来民勤县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民勤农村学生逐年在减少,在农村小学进行语文小班化教学,适合课堂开展,对今后农村教育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渔 歌 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作者简介:张志和(732—774),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
【摘要】中学群文阅读课的效果是否明显,取决于教师提炼的议题与组织的文本能否使师生共同对文本生成或建构新的解读。但有些教师在选择文本时,忽略了被比较的文本应具有可比性的特点,这就不利于师生共同建构和生成对作品的深层次解读与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教师选取文本时易犯文本没有可比性、选文非同一文体的两个误区,试图为群文阅读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或思考。  【关键词】可比性;群文阅读教学;同源性文本  【中
【摘要】语文教学一直贯穿着学生整个初中生涯,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和应用作用。传统的语文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记忆与知识点的巩固,缺乏灵活的应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课程下的语文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对于语文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的内涵,领悟到初中语文教育的精髓。文章分析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探讨当代语文教育教学的知识观,希望对目前的语文教学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
【摘要】课后习题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独特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习题与单元语文要素相配套,为教学提供了参考,非常清晰地呈现了每篇课文的学习目标。教师须认真研究、解读课后习题,挖掘其教学价值,以课后习题为导向,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关键词】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
【摘要】有味,让游记顺畅地记叙下来;有序,让游记清晰地表达出来;有情,让游记鲜活地展现出魅力来。如果说有味、有序是一篇游记的骨架,它能让文章站了起来,那有情就是它的灵魂,它赋予游记生命力,让游记熠熠生辉。所以,指导学生游记,不妨从这几点做起。  【关键词】游记写作;指导;有味;有序;有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假期带着孩子出游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摘要】大量的试卷批阅工作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中考考卷上答题所犯的错误贯穿在审题、答题和理解几个部分里。通过重新审视日常教学,从对课本的利用、答题习惯的培养、答题方法的传授以及常用知识和题型的积累几个方面入手,以期通过中考倒逼教学,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中考;阅卷;文言文阅读;诗词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被抛出原来生活轨迹的杜小康,被动地跟着父亲走向养鸭还债的孤独之旅。其间他茫然、恐惧、孤独,过早体验到了生活的无奈和艰辛。在饱尝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孤独忧伤、寂寞思念的滋味后,他的成长加冕礼在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水到渠成。但那无尽的恐惧和忧伤所组成的苦难画面,已经成为他成长过程中无法消失的印记。他的成长是美丽的,美得有点苦涩,有点艰难,有点遗憾;蜕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又哀而不伤。在成长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