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单元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教会学生思考,实施以启发式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注意发展他们的认知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单元教学;启发点拨;引导思考;拓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生思考”已成为美国目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他们继读、写、算之后,把思考称为基础教育的第四个“R”,根据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知识和领会是低等层次的,只有提高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的能力,才能使认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理论基础与我国当前所提倡的以启发式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一致。在语文课的单元教学中确实要充分注意教学生思考。下面谈谈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精心设疑,指导预习
(一)围绕单元的教学要求,提出中心性的思考问题
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必须统观整个单元的面貌,再作分析、比较、综合,才能求得答案。他们通过这一思考过程,就为完成该单元的读写训练任务打下了基础。如教学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学生经过第一、二学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知识,并对小说三要素的相互联系有一定的认识,根据该单元的教学要求,可以提出这样的思考题:本单元课文的小说三要素是如何体现的?是如何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并升华文章的主题,发掘文章深度和增强表达效果的?可让学生在预习时带着问题阅读本单元中的课文,作为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的准备。
(二)根据单元中各篇课文的不同特点,提出知识延伸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
教材在组编单元的时候,考虑到文体相同的各篇课文的共性与个性,整个单元实际上是形成了一个围绕中心问题而构成的“辐射型”结构,必须让学生的思考触及各个辐射点,才能使他们的思考向纵深发展。如前所举的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针对小说重点抓“三要素”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四篇小说时,可以就文章的叙事线索,亦即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来设计所提出的思考题。这样,中心性的问题与延伸性的问题相互配合,就使学生对所学单元的知识从整体到局部有一个完整的概貌。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他们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启发点拨,探讨重点
(一)必要的启示是多向思维的激发点
所谓多向思维,是指考察、审视思维客体的多角度、全方位,要挑起学生的多向思维,教师就要作恰到好处的启示和点拨。如我在讲解《多收了三五斗》开头一段景物描写时,考虑到学生对“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中的“横七竖八”一词,很容易一滑而过,就特意启示他们探究一下它的内涵。学生马上从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有的说由于丰收,来粜米的船多了,难免“横七竖八”;有的说因贫困的农民粜米心切,船来得急,停泊得匆忙,因而杂乱;还有的说因当时农民阶级本身就有自由散漫、缺乏纪律性的弱点。对于这些说法,并不强求一致,只要求能自圆其说,借以鼓励学生的“创见”。学生的这种多向思维,可以避免思想的僵化,甚至可能跳出意向目标外,取得意外的创造成果。
(二)比较是思考向广度、深度发展的窍门
比较是思维的一种便捷方式。比较的方式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比较的方法可分为对照阅读、对举辨析、列表比对、抽样对比等等。再以《多收了三五斗》一文为例,米行先生和旧毡帽朋友对话的态度、语气不同,可以对照阅读;他们的外部形象描绘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可作对举辨析;故事里的第一天与第二天的描写没有具体的情节,可作列表比对。
要造就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作比较时切忌浅尝辄止。例如,通过“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比较,分析他们的境遇、思想、情绪等的不同,这是表面的,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认识到:“旧毡帽朋友”的遭遇不是个别的,而是旧中国农民受“米行先生”所属的阶级的压迫,因而丰收反成灾的悲惨命运的缩影,这种层进式的比较、分析,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广度和深度。
三、实践训练,拓展思维
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要求他们消化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實践训练中能够创造性地运用,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可以把这种实践训练分成两大类:
(一)在解决疑难中锻炼思维
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过程中,可以适当给出一些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思考解答。如教学《藤野先生》,可以让学生从明线和内在线索对本文记叙的“序”作分析。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以前学过的记叙的顺序、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等有关的知识运用上来,才能弄清本文是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怀念的顺序来记叙的;才能理解本文除了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之外,还有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内在线索,从而弄清本文虽则时而写人,时而记事,时而抒发感情,时而有所议论,却写得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二)通过课外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内活动的延伸,它可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补充和扩展。比如教完《听潮》一文,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就可以根据该文所在的单元的读写训练要求,在课余、假日带领学生到海边观海听潮,然后指导学生模仿该文,结合观察到的景色,先作片断练习,要求他们以海潮涨落变化的景色为重点,描画出大海的乐章;再要求他们以“大海的召唤”为题作文,要求融入当代青少年的形象,着重抒写青少年一代的理想与胸怀。如果说前者是一种模仿与创造参半的训练,那么后者则是一种新的创造。
总之,在单元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教会学生思考,实施以启发式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注意发展他们的认知潜能。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智力型”创新人才。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单元教学;启发点拨;引导思考;拓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生思考”已成为美国目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他们继读、写、算之后,把思考称为基础教育的第四个“R”,根据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知识和领会是低等层次的,只有提高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的能力,才能使认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理论基础与我国当前所提倡的以启发式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相一致。在语文课的单元教学中确实要充分注意教学生思考。下面谈谈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精心设疑,指导预习
(一)围绕单元的教学要求,提出中心性的思考问题
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必须统观整个单元的面貌,再作分析、比较、综合,才能求得答案。他们通过这一思考过程,就为完成该单元的读写训练任务打下了基础。如教学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学生经过第一、二学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知识,并对小说三要素的相互联系有一定的认识,根据该单元的教学要求,可以提出这样的思考题:本单元课文的小说三要素是如何体现的?是如何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出并升华文章的主题,发掘文章深度和增强表达效果的?可让学生在预习时带着问题阅读本单元中的课文,作为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的准备。
(二)根据单元中各篇课文的不同特点,提出知识延伸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考向纵深发展
教材在组编单元的时候,考虑到文体相同的各篇课文的共性与个性,整个单元实际上是形成了一个围绕中心问题而构成的“辐射型”结构,必须让学生的思考触及各个辐射点,才能使他们的思考向纵深发展。如前所举的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针对小说重点抓“三要素”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四篇小说时,可以就文章的叙事线索,亦即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来设计所提出的思考题。这样,中心性的问题与延伸性的问题相互配合,就使学生对所学单元的知识从整体到局部有一个完整的概貌。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他们阅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启发点拨,探讨重点
(一)必要的启示是多向思维的激发点
所谓多向思维,是指考察、审视思维客体的多角度、全方位,要挑起学生的多向思维,教师就要作恰到好处的启示和点拨。如我在讲解《多收了三五斗》开头一段景物描写时,考虑到学生对“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中的“横七竖八”一词,很容易一滑而过,就特意启示他们探究一下它的内涵。学生马上从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有的说由于丰收,来粜米的船多了,难免“横七竖八”;有的说因贫困的农民粜米心切,船来得急,停泊得匆忙,因而杂乱;还有的说因当时农民阶级本身就有自由散漫、缺乏纪律性的弱点。对于这些说法,并不强求一致,只要求能自圆其说,借以鼓励学生的“创见”。学生的这种多向思维,可以避免思想的僵化,甚至可能跳出意向目标外,取得意外的创造成果。
(二)比较是思考向广度、深度发展的窍门
比较是思维的一种便捷方式。比较的方式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比较的方法可分为对照阅读、对举辨析、列表比对、抽样对比等等。再以《多收了三五斗》一文为例,米行先生和旧毡帽朋友对话的态度、语气不同,可以对照阅读;他们的外部形象描绘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可作对举辨析;故事里的第一天与第二天的描写没有具体的情节,可作列表比对。
要造就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作比较时切忌浅尝辄止。例如,通过“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比较,分析他们的境遇、思想、情绪等的不同,这是表面的,应让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认识到:“旧毡帽朋友”的遭遇不是个别的,而是旧中国农民受“米行先生”所属的阶级的压迫,因而丰收反成灾的悲惨命运的缩影,这种层进式的比较、分析,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广度和深度。
三、实践训练,拓展思维
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要求他们消化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實践训练中能够创造性地运用,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可以把这种实践训练分成两大类:
(一)在解决疑难中锻炼思维
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过程中,可以适当给出一些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独立思考解答。如教学《藤野先生》,可以让学生从明线和内在线索对本文记叙的“序”作分析。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以前学过的记叙的顺序、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等有关的知识运用上来,才能弄清本文是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怀念的顺序来记叙的;才能理解本文除了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之外,还有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内在线索,从而弄清本文虽则时而写人,时而记事,时而抒发感情,时而有所议论,却写得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二)通过课外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内活动的延伸,它可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补充和扩展。比如教完《听潮》一文,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就可以根据该文所在的单元的读写训练要求,在课余、假日带领学生到海边观海听潮,然后指导学生模仿该文,结合观察到的景色,先作片断练习,要求他们以海潮涨落变化的景色为重点,描画出大海的乐章;再要求他们以“大海的召唤”为题作文,要求融入当代青少年的形象,着重抒写青少年一代的理想与胸怀。如果说前者是一种模仿与创造参半的训练,那么后者则是一种新的创造。
总之,在单元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教会学生思考,实施以启发式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注意发展他们的认知潜能。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智力型”创新人才。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