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开启了网络直播课堂的新模式,随着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错时开学,学生业已由“居家学习”转场为“线上线下”融合的课堂,重构“心中有课标、眼里有学生、课堂有活动、融合有策略、评价有效果”的五有课堂,更好地落实课标精神、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理所当然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后疫情 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 融合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新学期的正常开学按下了暂停键,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家庭变成了学堂,一线教师充当了主播,尤其助推了线上教学的使用频率和各种学习平台优质资源的推送,对于社会、学校和师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有挑战。随着疫情的逐渐缓解,初中英语教学该何去何从?本文认为,就课堂教学而言,一线教师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课标、眼里有学生、课堂有活动、融合有策略、评价有效果,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一、心中有课标,导航课堂教学
课标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针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各学科教材编写、教学、评价以及考试命题的根本依据。新修订的初中英语课标(2017版)尤其强调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并提出核心素养及其详尽的水平划分。令人遗憾的现实是,相当数量的教师没有见过课标,更不用说依据课标指导教学了。大多数教师的参考书是市场上兜售的各种讲解资料,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碎片化的知识点,教者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三年的英语学习多数学生听不懂、说不出、写着汉语式句子。这与课标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也是阻碍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为此一线教师要研读课标、理解课标、吃透课标、心怀课标,这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二、眼里有学生,落实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新课标不仅要求面对全体学生,而且强调学科的育人功能,在原来“三维目标”基础上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理念。为了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学生,落实大视野、高站位、高品格的育人目标,全体教师首先要做到与时俱进,成为“四有好教师”,教学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尤其是暂时学有所困的学生,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課堂上让他们体验到点滴进步,找回自信,不让一位学生掉队,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可沉淀、可迁移的综合素养,使之伴随一生、终身受益。
三、课堂有活动,整合学习内容
2017版新课标提出了英语活动观,即使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分析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促进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文化内涵的理解、多元思维的养成、价值取向的形成以及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然而,反观当下的英语常态课,大多聚焦于词汇、语法、句型、范文的死记硬背和碎片化的知识积累,导致两极分化从起始年级就开始出现,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而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设计基于主题语境下的英语活动时应做到:1.主题明确,任务清晰;2.激活背景知识,问题导向有层次;3.问题探究既有自主又有合作,信息获取、概括、整合有策略;4.创设真实语境,提升训练效果。
四、融合有策略,实施精准教学
疫情在助推教学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也暴露出网络平台的功能、辅助设施的配套利用、师生的适应与动手操作能力、家长的参与度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来,线上线下融合不仅体现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的改变,更应该是广大师生思想认识上的转变,线上的优势可以弥补和改善线下的不足与缺失,但在实际教学中,海量的资源、无时间制约、多功能用途选择、人机对话、作业批阅等多数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加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资源的选择与使用依赖性强、学科教师疲于应付等,这些都阻碍了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未来学校2.0概念框架》提出未来学校的“三维度”,其中的“技术特质”维度要求:科技赋能教育,实现精准供给。即,课前教师收集学生学习数据,重构教学活动空间;课堂上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尤其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及主动筛选资源信息能力,通过小组共同体相互督促、共同提升。教师本人要主动提升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资源推送要重点突出,如微课、短视频、趣配音等时间控制、容量都要以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前提,针对学生的需求,做到“精准施教”。
五、评价有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完善课程设计、监控学业质量。新课标倡导多维的评价目标、多元的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方法,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基于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课堂,首先,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其次,评价要围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要素;再次,始终以诊断、激励、服务于教学为宗旨,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后取得的进步,有信心挑战一个又一个任务与困难,切忌一把尺子量到底,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依然看不到希望。比如疫情稳定初期实行错峰复学,不少学校学生到校第一天就是考试,开学第一天学生就遭到当头一棒,违背教育规律和教学常态,教、学、评各自分离,此举与课标精神背道而驰。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灾难,也是对教育行业信息技术运用情况的一次检测。教育主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推手,通过示范引领、重点扶持、项目推进、分步实施的方式,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结合教—学—评有机整体,开展以主题引领的活动教学,逐步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合格学生。面对信息技术与5G的迅猛发展,作为一线教师,不但要学好更要用好,是职责更是义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3]王家源,林焕新,梁丹,等.抗疫常态化,在线教学质量如何再提高[N].中国教育报,2020-05-08(1).
关键词:后疫情 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 融合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新学期的正常开学按下了暂停键,在居家隔离的日子里,家庭变成了学堂,一线教师充当了主播,尤其助推了线上教学的使用频率和各种学习平台优质资源的推送,对于社会、学校和师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有挑战。随着疫情的逐渐缓解,初中英语教学该何去何从?本文认为,就课堂教学而言,一线教师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课标、眼里有学生、课堂有活动、融合有策略、评价有效果,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一、心中有课标,导航课堂教学
课标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针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各学科教材编写、教学、评价以及考试命题的根本依据。新修订的初中英语课标(2017版)尤其强调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并提出核心素养及其详尽的水平划分。令人遗憾的现实是,相当数量的教师没有见过课标,更不用说依据课标指导教学了。大多数教师的参考书是市场上兜售的各种讲解资料,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碎片化的知识点,教者口干舌燥,学生昏昏欲睡,三年的英语学习多数学生听不懂、说不出、写着汉语式句子。这与课标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也是阻碍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为此一线教师要研读课标、理解课标、吃透课标、心怀课标,这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二、眼里有学生,落实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新课标不仅要求面对全体学生,而且强调学科的育人功能,在原来“三维目标”基础上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理念。为了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学生,落实大视野、高站位、高品格的育人目标,全体教师首先要做到与时俱进,成为“四有好教师”,教学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尤其是暂时学有所困的学生,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課堂上让他们体验到点滴进步,找回自信,不让一位学生掉队,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可沉淀、可迁移的综合素养,使之伴随一生、终身受益。
三、课堂有活动,整合学习内容
2017版新课标提出了英语活动观,即使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分析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促进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文化内涵的理解、多元思维的养成、价值取向的形成以及学习策略的有效运用。然而,反观当下的英语常态课,大多聚焦于词汇、语法、句型、范文的死记硬背和碎片化的知识积累,导致两极分化从起始年级就开始出现,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而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设计基于主题语境下的英语活动时应做到:1.主题明确,任务清晰;2.激活背景知识,问题导向有层次;3.问题探究既有自主又有合作,信息获取、概括、整合有策略;4.创设真实语境,提升训练效果。
四、融合有策略,实施精准教学
疫情在助推教学信息化进程的同时也暴露出网络平台的功能、辅助设施的配套利用、师生的适应与动手操作能力、家长的参与度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来,线上线下融合不仅体现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的改变,更应该是广大师生思想认识上的转变,线上的优势可以弥补和改善线下的不足与缺失,但在实际教学中,海量的资源、无时间制约、多功能用途选择、人机对话、作业批阅等多数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加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资源的选择与使用依赖性强、学科教师疲于应付等,这些都阻碍了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未来学校2.0概念框架》提出未来学校的“三维度”,其中的“技术特质”维度要求:科技赋能教育,实现精准供给。即,课前教师收集学生学习数据,重构教学活动空间;课堂上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习内驱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尤其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及主动筛选资源信息能力,通过小组共同体相互督促、共同提升。教师本人要主动提升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资源推送要重点突出,如微课、短视频、趣配音等时间控制、容量都要以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前提,针对学生的需求,做到“精准施教”。
五、评价有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完善课程设计、监控学业质量。新课标倡导多维的评价目标、多元的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方法,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基于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课堂,首先,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其次,评价要围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要素;再次,始终以诊断、激励、服务于教学为宗旨,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后取得的进步,有信心挑战一个又一个任务与困难,切忌一把尺子量到底,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依然看不到希望。比如疫情稳定初期实行错峰复学,不少学校学生到校第一天就是考试,开学第一天学生就遭到当头一棒,违背教育规律和教学常态,教、学、评各自分离,此举与课标精神背道而驰。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灾难,也是对教育行业信息技术运用情况的一次检测。教育主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推手,通过示范引领、重点扶持、项目推进、分步实施的方式,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结合教—学—评有机整体,开展以主题引领的活动教学,逐步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合格学生。面对信息技术与5G的迅猛发展,作为一线教师,不但要学好更要用好,是职责更是义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梅德明,王蔷.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3]王家源,林焕新,梁丹,等.抗疫常态化,在线教学质量如何再提高[N].中国教育报,2020-05-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