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践行“精教活学”理念的重要代表。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其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呈现教师针对某个重点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里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借助微课,学生可以實现物理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巩固,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微课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时间上也更自由了,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课前预习、新课导入、讲解物理知识重点和难点、物理实验教学、课后复习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微课实现学生的自主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实际上学生的课前预习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微课的使用可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提前录制好相应的微课传送给学生,学生根据微课展示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课前预习,可有效提升课前预习效果。如在教学“声音的特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事先录制好微视频,展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即对音调和响度进行正确区分,教学重点则是借助实验研究了解声音的三要素和相关的影响因素。同时微视频中,可播放“命运交响曲”,并提出问题“为何能演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目呢?”,通过这一方法,为学生课前预习提供了目标,并由命运交响曲联想到与声音有关的知识点,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了美的启迪。
利用微课导入新课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语言式教学导入和演示实验导入是新课导入的常用方法,前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史、物理学家的事迹、物理小故事或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等进行新课导入,而后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物理实验的演示进行新课导入。以上两种新课导入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有一定的作用,但长期应用对于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却不甚理想。而将微课用于初中物理的新课导入,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学“重力”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准备一个有关重力的微视频,微视频的内容主要是呈现我们日常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再配合教师相应的文字叙述,达到新课导入的目的。这样一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利用微课对物理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
由于物理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繁多,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对于知识点的归纳能力还不足,因此借助微课,对物理知识点加以整合,强化新旧知识的联系,有的放矢地突破难点和重点,对于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如在教学“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时,为突破“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实现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着眼,利用微课的方式将以上两种电路的连接特征展示给学生,具体涵盖用电器是否可以独立工作、同时工作,将电流路径在电路图中标示出来,对有无分支加以区分等,进而实现对两种不同电路的总结和区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直观、系统地掌握了两种电路的连接特点、工作特点及开关的控制特点。
利用微课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演示实验,由于学生没有亲身参与,可能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此时,借助微课可重现实验过程的重点,将实验中的关键步骤放大,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实验的过程可以实现放慢或者加快,并且可以让实验现象反复出现,或者是让其停留在某一个瞬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针对探究实验,也可利用微课强化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可将实验教学内容分段录制成视频,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的讲解,了解本实验需要的实验仪器、仪器的具体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这样一来,在实验探究课开始前,学生就对实验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实验操作将更为高效。
利用微课强化学生课后的复习效果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可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实验过程录制成微视频以供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用,为提高学生的课后复习质量奠定基础。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充分掌握某一部分的知识点,课后可通过微视频,对没有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满足学生的个体化需求。同时,可建立微视频资源库,将不同教师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的微课整合到一起,学生通过不同教师的讲述能够深化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复习效率的提升。
结语
总之,将微课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对于学生物理学习效率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微课为精教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应精心设计和录制微视频,打造高效课堂。
利用微课实现学生的自主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实际上学生的课前预习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微课的使用可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提前录制好相应的微课传送给学生,学生根据微课展示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课前预习,可有效提升课前预习效果。如在教学“声音的特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事先录制好微视频,展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即对音调和响度进行正确区分,教学重点则是借助实验研究了解声音的三要素和相关的影响因素。同时微视频中,可播放“命运交响曲”,并提出问题“为何能演奏出如此变化多端的曲目呢?”,通过这一方法,为学生课前预习提供了目标,并由命运交响曲联想到与声音有关的知识点,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了美的启迪。
利用微课导入新课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语言式教学导入和演示实验导入是新课导入的常用方法,前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学史、物理学家的事迹、物理小故事或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等进行新课导入,而后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物理实验的演示进行新课导入。以上两种新课导入方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有一定的作用,但长期应用对于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却不甚理想。而将微课用于初中物理的新课导入,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学“重力”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准备一个有关重力的微视频,微视频的内容主要是呈现我们日常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再配合教师相应的文字叙述,达到新课导入的目的。这样一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利用微课对物理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
由于物理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繁多,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对于知识点的归纳能力还不足,因此借助微课,对物理知识点加以整合,强化新旧知识的联系,有的放矢地突破难点和重点,对于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如在教学“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时,为突破“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实现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着眼,利用微课的方式将以上两种电路的连接特征展示给学生,具体涵盖用电器是否可以独立工作、同时工作,将电流路径在电路图中标示出来,对有无分支加以区分等,进而实现对两种不同电路的总结和区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更直观、系统地掌握了两种电路的连接特点、工作特点及开关的控制特点。
利用微课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演示实验,由于学生没有亲身参与,可能没有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此时,借助微课可重现实验过程的重点,将实验中的关键步骤放大,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实验的过程可以实现放慢或者加快,并且可以让实验现象反复出现,或者是让其停留在某一个瞬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针对探究实验,也可利用微课强化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可将实验教学内容分段录制成视频,学生在课前通过微课的讲解,了解本实验需要的实验仪器、仪器的具体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这样一来,在实验探究课开始前,学生就对实验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实验操作将更为高效。
利用微课强化学生课后的复习效果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可将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实验过程录制成微视频以供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用,为提高学生的课后复习质量奠定基础。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充分掌握某一部分的知识点,课后可通过微视频,对没有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学习,满足学生的个体化需求。同时,可建立微视频资源库,将不同教师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的微课整合到一起,学生通过不同教师的讲述能够深化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复习效率的提升。
结语
总之,将微课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对于学生物理学习效率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微课为精教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应精心设计和录制微视频,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