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管理员雨霞今年30岁。她从小生长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里,在5个孩子中,雨霞最小。虽然家里经济上并不宽裕,住房条件也很差,但哥哥、姐姐们对雨霞都很照顾,雨霞的生活充满了欢乐。上学期间,雨霞性格开朗,爱说爱笑,乐于助人,很受老师、同学的喜欢。高中毕业后,雨霞在一家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至今已有10年了。她不仅工作认真,与同事们的关系也不错。雨霞的爱人是一家工厂的技术员,人品好,爱钻研。两人结婚5年来,工作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体贴,夫妻关系和谐融洽。3年前,雨霞顺利产下一个男孩,全家人都很欢喜。
表面上看,雨霞的生活一切都很顺利,但自从孩子出生以后,雨霞有些变了。她起初只是感到乏力、头痛、头晕,经常躺着,很少做家务活,整日面容不整,清秀的脸上失去以往的光彩。后来变得经常无故发脾气,与母亲、姐姐、丈夫轮番吵架,孩子哭了也不知道哄。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发现她工作心不在焉,经常出差错。别人给她指出时,她不仅拒不认错,还说人家故意挑她毛病。此外,她还多次提出一些明显不合情理的要求,比如要求行政处长为她找回已经丢失了1年的自行车;要求党办主任调她去党办工作,而她根本就不是党员;要求参加“国际图书馆大会”,这是只有权威人士才有资格参加的会议。由于领导无法满足她的要求,她就认为领导和同事都合起伙来欺负她。她好象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出于无奈,领导将她调到了一个很少与人交往的轻工作岗位,但她依然无法胜任工作。最后她的家人和单位领导一起将她送进了精神病院。
雨霞走进诊室,呆呆地坐在医生面前,双眼四处环顾,注意力不集中。对于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医生重复多次,她才能做出反应。谈话中,雨霞承认一年多来常听到单位的同事、领导议论她,有时声音就在耳边,有时是从脑子里发出来的,内容多是对她不利的话,如“你不按我说的办,就扣你奖金”、“别跟她搭班”,“你爱人挣多少钱,都存小金库了”……雨霞听了这些话,感到很气愤,便控制不住地要与人吵架。另外,她在上、下班的路上,还经常感到有陌生人在跟踪她,广播、电视中也有些节目是在含沙射影地说她,让她无法忍受。尽管雨霞的这些感受在别人看来不可理解,但她却信以为真,坚决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
经过检查,医生诊断雨霞患了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并给予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追溯起来,雨霞的病史已经有3年了。这要从她的家人、领导和同事一致认为她出现了明显变化时算起。然而根据医生的检查,雨霞出现明确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足以达到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时间只有“1年多”。那么,这“1年多”以前的一年多时间又算什么呢?这就是精神病早期,或者叫做前驱期。它是与患者以往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相比较而言的,使了解她的人感到她好象是变了一个人,而又没有特殊的原因可以解释这种变化。前驱期的表现包括性格改变、情绪反常、无端的猜疑、行为怪异等等。这些现象在雨霞身上都有所反映,比如一向开朗、大度的她变得好猜疑、发脾气;热情体贴的她变得和丈夫和孩子疏远、冷漠;再加上她一反常态地向领导提出那么多令人莫名其妙、啼笑皆非的要求,怎能不让人想到她精神反常呢?
前驱期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日至数周,长者一年以上,甚至三年五载。前驱期越短,说明起病越急,治疗效果越好;前驱期越长,说明起病越缓,治疗效果越差。从精神状态完全正常到出现精神病的前驱症状,再到精神病症状完全暴露,这期间并无严格界限,很多情况下是由有经验的医生加以区分的。这也就难怪很多家属带病人来就诊时,说不出准确的发病时间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有些情况下,医生经过综合判断所认定的病人的发病时间,要比家属认为的发病时间早很多。
雨霞也会得精神病?熟悉她的人,包括她的亲人们都对此百思不解。第一、她没有任何家庭遗传史,第二、没有明显的性格缺陷,第三、没有受到什么精神刺激。那么,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得的呢?这的确是个谜,就连国内外众多的专家教授们对精神病的病因问题也还没有一致的意见。尽管前面提到的多种迹象表明,雨霞不是那种容易患精神病的人,但活生生的事实残酷地摆在人们面前——小概率事件在雨霞身上发生了!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得精神病的可能性。
现在不是挖空心思为雨霞寻找病因的时候,而是要全力以赴地投入治疗。雨霞有那么多的有利因素,又是第一次接受系统治疗,应该疗效很好。但是不利因素也有,她的病程毕竟比较长,不知道这被延误了3年的治疗时间将对雨霞产生多大影响。雨霞的病再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因为对精神病的无知而忽略了早期症状,不要因为无知而对已经充分暴露的症状视而不见,不要非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才把病人送到精神病院就诊。
表面上看,雨霞的生活一切都很顺利,但自从孩子出生以后,雨霞有些变了。她起初只是感到乏力、头痛、头晕,经常躺着,很少做家务活,整日面容不整,清秀的脸上失去以往的光彩。后来变得经常无故发脾气,与母亲、姐姐、丈夫轮番吵架,孩子哭了也不知道哄。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发现她工作心不在焉,经常出差错。别人给她指出时,她不仅拒不认错,还说人家故意挑她毛病。此外,她还多次提出一些明显不合情理的要求,比如要求行政处长为她找回已经丢失了1年的自行车;要求党办主任调她去党办工作,而她根本就不是党员;要求参加“国际图书馆大会”,这是只有权威人士才有资格参加的会议。由于领导无法满足她的要求,她就认为领导和同事都合起伙来欺负她。她好象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出于无奈,领导将她调到了一个很少与人交往的轻工作岗位,但她依然无法胜任工作。最后她的家人和单位领导一起将她送进了精神病院。
雨霞走进诊室,呆呆地坐在医生面前,双眼四处环顾,注意力不集中。对于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医生重复多次,她才能做出反应。谈话中,雨霞承认一年多来常听到单位的同事、领导议论她,有时声音就在耳边,有时是从脑子里发出来的,内容多是对她不利的话,如“你不按我说的办,就扣你奖金”、“别跟她搭班”,“你爱人挣多少钱,都存小金库了”……雨霞听了这些话,感到很气愤,便控制不住地要与人吵架。另外,她在上、下班的路上,还经常感到有陌生人在跟踪她,广播、电视中也有些节目是在含沙射影地说她,让她无法忍受。尽管雨霞的这些感受在别人看来不可理解,但她却信以为真,坚决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
经过检查,医生诊断雨霞患了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并给予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追溯起来,雨霞的病史已经有3年了。这要从她的家人、领导和同事一致认为她出现了明显变化时算起。然而根据医生的检查,雨霞出现明确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足以达到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时间只有“1年多”。那么,这“1年多”以前的一年多时间又算什么呢?这就是精神病早期,或者叫做前驱期。它是与患者以往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相比较而言的,使了解她的人感到她好象是变了一个人,而又没有特殊的原因可以解释这种变化。前驱期的表现包括性格改变、情绪反常、无端的猜疑、行为怪异等等。这些现象在雨霞身上都有所反映,比如一向开朗、大度的她变得好猜疑、发脾气;热情体贴的她变得和丈夫和孩子疏远、冷漠;再加上她一反常态地向领导提出那么多令人莫名其妙、啼笑皆非的要求,怎能不让人想到她精神反常呢?
前驱期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日至数周,长者一年以上,甚至三年五载。前驱期越短,说明起病越急,治疗效果越好;前驱期越长,说明起病越缓,治疗效果越差。从精神状态完全正常到出现精神病的前驱症状,再到精神病症状完全暴露,这期间并无严格界限,很多情况下是由有经验的医生加以区分的。这也就难怪很多家属带病人来就诊时,说不出准确的发病时间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有些情况下,医生经过综合判断所认定的病人的发病时间,要比家属认为的发病时间早很多。
雨霞也会得精神病?熟悉她的人,包括她的亲人们都对此百思不解。第一、她没有任何家庭遗传史,第二、没有明显的性格缺陷,第三、没有受到什么精神刺激。那么,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得的呢?这的确是个谜,就连国内外众多的专家教授们对精神病的病因问题也还没有一致的意见。尽管前面提到的多种迹象表明,雨霞不是那种容易患精神病的人,但活生生的事实残酷地摆在人们面前——小概率事件在雨霞身上发生了!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得精神病的可能性。
现在不是挖空心思为雨霞寻找病因的时候,而是要全力以赴地投入治疗。雨霞有那么多的有利因素,又是第一次接受系统治疗,应该疗效很好。但是不利因素也有,她的病程毕竟比较长,不知道这被延误了3年的治疗时间将对雨霞产生多大影响。雨霞的病再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因为对精神病的无知而忽略了早期症状,不要因为无知而对已经充分暴露的症状视而不见,不要非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才把病人送到精神病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