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交互教学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出发,简要阐述了交互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并据此从6个方面对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交互性特征进行了描述和评价,发现该教程的交互性特征比较明显,可以作为开展交互教学的依托教材使用。
交互教学综合教程交互特征语言的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缩写为CLT) 认为,交际的主要手段是语言,而语言的社会功能又在于交际;如果脱离了交流的社会,那么语言就失去了它所赖以存在的真实意义和价值。因此,语言的交际性应是任何语言教学(包括母语,外语和第二语言)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即在类似于真实的语境中培养学习者正确使用语言进行流畅的信息交流,以完成交际任务或达到交际预期的能力。交互式教学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认为语言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和连续不断的交互活动过程,该过程实则为学生创造活用语言规则的机会和情境。可见,交互是交际语言教学法的核心,也是交际语言教学所要实现的全部内容(Brown,1991)。换言之,交际的主要来源是互动,即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思想,相互产生影响。本文欲从阐释交互教学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出发,基于交互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来评价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程的《综合教程》中所体现的交互思想,说明该教材的编写是贯彻了这一理念的,并比较符合开展交互教学的要求。
一、交互教学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首先,什么是交互教学呢?最初的交互教学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和老师同为教学主体并依托某教材所进行的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用目的语交换信息和思想,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作用和影响,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从而习得语言和相应的交际技巧。可见,此解释强调的是,学生的能动性或自主性因素、教师的组织性或指导性因素以及交互范围在时空上的有限性。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用,交互教学意义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深化和扩展,即交互教学可以定义为:课堂内外的、在线实时和非实时的师生、生生、人本和人机之间的全方位多元互动式语言教学,体现为参与交互元素的复杂性,交互时空的无限性和交互内容/形式的多样性,为语言习得创设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氛围,大大增加了学生习得英语的机会和可能。
其次,什么是交互教学的现实意义呢?开展交互教学是贯彻执行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根据《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是“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可以看出,这样的解释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涵,即“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的结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者自身长期发展的谋求”。
二、交互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交互教学思想源于西方,并在西方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实践,因而形成了比较深厚的理论支撑和完善的教学指导原则。
(一) 理论基础
首先,从二语习得的角度看,克拉申在其提出的“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中指出,接受大量可理解的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而斯温纳认为仅有输入不足以让二语习得者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学习者还必须产出可理解输出,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语言习得才可以发生,这就是他的“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 朗在克拉申“输入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交际的双方为了交际顺利进行而相互“协商”产生“交互修正”,从而提出“交互假设”(Interactive Hypothesis),“交互假设”在强调可理解语言输入的重要性的同时,特别强调意义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语言习得的过程是大量输入和输出交替作用的过程,只注重输入或只注重输出都不利于习得语言,而交互是这一过程实践操练的有效手段或桥梁。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通过不断整合新旧信息而主动建构起来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核心就在于强调学习者在交互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和主动建构意义。
(二)交互教学原则
作为交互教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Brown提出的12条原则为交互教学的实践提供了现实指导。其中,自动性、内在动机、策略投资、语言与文化联系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几个原则。在此基础上,Brown 进一步设计了开展交互教学的具体模式,指出精心设计旨在交互的教学任务、掌握教师提问策略以激发交互、引导团队合作以保持互动并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训练等因素,将决定交互教学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和模式,为我们在实践中有效地开展交互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为评价教材的交互性特征奠定了理论指导。
三、《综合教程》的交互性表现
(一) 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综合教程》简介
《综合教程》是“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的主干教程,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组织国内教育界英语专家根据《教学要求》和最新的语言理念及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而编写的。本教程共8册,其中前4册供大学英语教学基础阶段使用,各册均配有学习光盘、教师手册和电子教案,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基本技能。目前,该教材被许多大中院校采纳,且被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综合教程》的交互性
该教程在编写的过程中注重坚持人本主义的教育观, 尊重外语教学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的客观条件,全面落实教学要求的新目标,贯彻国内外先进的学习理念,因而其内容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任务设置的交互性
各单元设一主题,任务设置基本一致,都是以提问式的习题为主,没有固定答案,要求学生以对子组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自由表达观点和思想。另外,读前、读中和读后的内容密切围绕单元主题展开,不仅在语言点上相互融会贯通,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相互关联,让学生在产出语言时可以前后借鉴,避免了他们陷入不知道说什么写什么或说得少写得少的“产出匮乏”的恶性循环;再者,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的训练占所有任务的绝大部分,而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训练与中学阶段相比则大大减少。总之,教程的任务设置,无论在其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其语言技能的培养上,都表现出较强的交互性特征。
2.策略训练的交互性
该教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时,主要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出现,既有课文的阅读,又有围绕主题的讨论式话题。在这4本综合教程中,前两册关于学习策略的训练讨论共10个单元,比后两册的4个单元相比要多得多;而另一特点则是,关于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又比认知策略多得多。其原因有二: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应属“不良结构”领域内知识的学习,即英语在社会语境中的实践运用技能如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学习,这种学习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且有效的学习方式会因人而异、因境而异,因此教学的目标不再仅仅是传授具体的知识点(实际上,中学阶段的知识已经足够学生使用和继续自学),而是增加学生的策略知识以便有效地培养语言技能,做到“授人以鱼”还不如“授人以渔”;另一方面,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课外书的阅读,学生已经接触和了解了较多认知层面的学习方法,如通过发音和构词法拼写单词、通过联想法记忆单词、通过速记训练听力、通过某些表达式套用作文,等等,但往往无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或效率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元认知策略知识的匮乏,包括对自身学习优势和劣势的了解、对认知任务和策略的知识、监控和调节学习过程的知识、强化动机和意志的知识以及调整情感情绪的知识,这些知识最终决定学生如何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如何确定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以完成目标,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语言与文化的交互
《综合教程》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4个板块中体现了这种交互:课前名人语录的引用;课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讲解;有关文化的主题学习和讨论如第四册中的跨文化交际;课后英语语言的欣赏。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和力量,更让学生了解到西方人民在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中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仅让学生在文化中习得英语的起源和运用,更让学生在语言中习得文化的魅力和真谛。
4.新旧知识的交互
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是可理解性输入,即输入内容的难度应稍稍高于学习者目前的水平,太难或太简单都不利于语言习得。因此,教材的难易程度应该要符合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和认知水平。据统计,在词汇层面上,每册书属“一般要求”的词汇和短语占80%左右,其中大部分可以通过构词法的方式从以前所学的词汇中推导出来。在语法层面上,除了课后习题中的语法复习之外没有增加更多更复杂的内容, 且课文中也很少出现过于复杂的句型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必苦于句法的分析而忽略了意义的理解;在语言表达的意义层面上,该教程设定的多数单元主题(如表2所示)都是学生平时比较关心和讨论最多的热门话题,因为这些话题反映了学生当前的心理和思想追求,反映了他们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生活学习感悟或困惑,所以对这些话题的讨论,将大大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积极性和促进个人心智的成熟与完善。学生正是在这种交互中不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并最终习得目的语的。
5.语境的真实性
王初明(2008)认为,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无语境便无明确的意义,无意义便无法驱动外语学习;而语境是所有变量的结合,有认知语境、句子语境和语篇语境等。可见, 语境是习得语言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外语的教学语境脱离了语言使用的现实社会文化背景,学习者所学的英语知识是人为“提纯了”的最终只能 “束之高阁”的知识。因此,努力营造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是教材编写必须考虑的元素之一,在本教程中表现为两方面:输入的真实性,指各单元中的名人语录、听力材料、选读课文和英语鉴赏力求做到取材于源语言国家和个人的创作,让学生接触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输出的真实性要求, 指设置任务时力求做到反映学习者真实的内心需求,引导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而不是设置一些他们不熟悉的或晦涩难懂的难以完成的任务。总之,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真实的语言,用真实的语言谈论真实的事情,必将使学习者习得英语的交际技能。
6.网络环境下的多维交互
英语学习的发生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内,无论在何时何地,学生都应该有条件学习英语。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一难题得到了全面的解决。同时,目前任何教材的开发也考虑到了网络环境下多维交互教学模式的应用。《综合教程》配有供学生自学的学习光盘和网络自主学习软件, 补充和增加了内容的量和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这样就形成了课堂内外、在线实时和非在线实时的师生、生生、人本、人机交互的多维教学模式。
四、结语
语言的交互教学思想作为一种灵活开放的思想体系,既综合了以往各语言教学模式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缺点,且符合最新的语言教学理论,在过去几十年西方教学实践的检验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欢迎和认可,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从6个方面评述了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交互性特征, 发现本教程的编写思路比较符合交互教学,符合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本质和目标,适应新时代对英语人才培养的诉求, 是一套值得广大师生充分利用、认真研究的教材。
参考文献:
[1] Brown,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Krashen,S. D.The Input Hypothesis[C].London:Longman,1985.
[3]Rivers W.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邓天中.交互性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宫力.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6]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王初明.语言学习与交互[J].外国语,2008,(6).
[8]曾纪伟.英语互动教学的模式及要求[J].教育评论,2004,(4).
[9]张殷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8).
[10] 新世纪大学英语教材之Zooming in: An 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1] 朱甫道. 网络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条件下教师的主导作用[J].外语界,2004,(2).
交互教学综合教程交互特征语言的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缩写为CLT) 认为,交际的主要手段是语言,而语言的社会功能又在于交际;如果脱离了交流的社会,那么语言就失去了它所赖以存在的真实意义和价值。因此,语言的交际性应是任何语言教学(包括母语,外语和第二语言)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即在类似于真实的语境中培养学习者正确使用语言进行流畅的信息交流,以完成交际任务或达到交际预期的能力。交互式教学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认为语言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和连续不断的交互活动过程,该过程实则为学生创造活用语言规则的机会和情境。可见,交互是交际语言教学法的核心,也是交际语言教学所要实现的全部内容(Brown,1991)。换言之,交际的主要来源是互动,即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思想,相互产生影响。本文欲从阐释交互教学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出发,基于交互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来评价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程的《综合教程》中所体现的交互思想,说明该教材的编写是贯彻了这一理念的,并比较符合开展交互教学的要求。
一、交互教学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首先,什么是交互教学呢?最初的交互教学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和老师同为教学主体并依托某教材所进行的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用目的语交换信息和思想,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作用和影响,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从而习得语言和相应的交际技巧。可见,此解释强调的是,学生的能动性或自主性因素、教师的组织性或指导性因素以及交互范围在时空上的有限性。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用,交互教学意义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深化和扩展,即交互教学可以定义为:课堂内外的、在线实时和非实时的师生、生生、人本和人机之间的全方位多元互动式语言教学,体现为参与交互元素的复杂性,交互时空的无限性和交互内容/形式的多样性,为语言习得创设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氛围,大大增加了学生习得英语的机会和可能。
其次,什么是交互教学的现实意义呢?开展交互教学是贯彻执行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深化教学改革。根据《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是“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可以看出,这样的解释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涵,即“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的结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者自身长期发展的谋求”。
二、交互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交互教学思想源于西方,并在西方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实践,因而形成了比较深厚的理论支撑和完善的教学指导原则。
(一) 理论基础
首先,从二语习得的角度看,克拉申在其提出的“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中指出,接受大量可理解的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而斯温纳认为仅有输入不足以让二语习得者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学习者还必须产出可理解输出,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语言习得才可以发生,这就是他的“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 朗在克拉申“输入假设”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交际的双方为了交际顺利进行而相互“协商”产生“交互修正”,从而提出“交互假设”(Interactive Hypothesis),“交互假设”在强调可理解语言输入的重要性的同时,特别强调意义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语言习得的过程是大量输入和输出交替作用的过程,只注重输入或只注重输出都不利于习得语言,而交互是这一过程实践操练的有效手段或桥梁。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通过不断整合新旧信息而主动建构起来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核心就在于强调学习者在交互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和主动建构意义。
(二)交互教学原则
作为交互教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Brown提出的12条原则为交互教学的实践提供了现实指导。其中,自动性、内在动机、策略投资、语言与文化联系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几个原则。在此基础上,Brown 进一步设计了开展交互教学的具体模式,指出精心设计旨在交互的教学任务、掌握教师提问策略以激发交互、引导团队合作以保持互动并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训练等因素,将决定交互教学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和模式,为我们在实践中有效地开展交互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为评价教材的交互性特征奠定了理论指导。
三、《综合教程》的交互性表现
(一) 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综合教程》简介
《综合教程》是“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中的主干教程,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组织国内教育界英语专家根据《教学要求》和最新的语言理念及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而编写的。本教程共8册,其中前4册供大学英语教学基础阶段使用,各册均配有学习光盘、教师手册和电子教案,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基本技能。目前,该教材被许多大中院校采纳,且被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综合教程》的交互性
该教程在编写的过程中注重坚持人本主义的教育观, 尊重外语教学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的客观条件,全面落实教学要求的新目标,贯彻国内外先进的学习理念,因而其内容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1.任务设置的交互性
各单元设一主题,任务设置基本一致,都是以提问式的习题为主,没有固定答案,要求学生以对子组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自由表达观点和思想。另外,读前、读中和读后的内容密切围绕单元主题展开,不仅在语言点上相互融会贯通,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相互关联,让学生在产出语言时可以前后借鉴,避免了他们陷入不知道说什么写什么或说得少写得少的“产出匮乏”的恶性循环;再者,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的训练占所有任务的绝大部分,而语言点和语法知识的训练与中学阶段相比则大大减少。总之,教程的任务设置,无论在其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其语言技能的培养上,都表现出较强的交互性特征。
2.策略训练的交互性
该教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时,主要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出现,既有课文的阅读,又有围绕主题的讨论式话题。在这4本综合教程中,前两册关于学习策略的训练讨论共10个单元,比后两册的4个单元相比要多得多;而另一特点则是,关于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又比认知策略多得多。其原因有二: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应属“不良结构”领域内知识的学习,即英语在社会语境中的实践运用技能如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学习,这种学习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且有效的学习方式会因人而异、因境而异,因此教学的目标不再仅仅是传授具体的知识点(实际上,中学阶段的知识已经足够学生使用和继续自学),而是增加学生的策略知识以便有效地培养语言技能,做到“授人以鱼”还不如“授人以渔”;另一方面,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课外书的阅读,学生已经接触和了解了较多认知层面的学习方法,如通过发音和构词法拼写单词、通过联想法记忆单词、通过速记训练听力、通过某些表达式套用作文,等等,但往往无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或效率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元认知策略知识的匮乏,包括对自身学习优势和劣势的了解、对认知任务和策略的知识、监控和调节学习过程的知识、强化动机和意志的知识以及调整情感情绪的知识,这些知识最终决定学生如何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如何确定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以完成目标,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语言与文化的交互
《综合教程》把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4个板块中体现了这种交互:课前名人语录的引用;课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讲解;有关文化的主题学习和讨论如第四册中的跨文化交际;课后英语语言的欣赏。这样的安排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和力量,更让学生了解到西方人民在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中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仅让学生在文化中习得英语的起源和运用,更让学生在语言中习得文化的魅力和真谛。
4.新旧知识的交互
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是可理解性输入,即输入内容的难度应稍稍高于学习者目前的水平,太难或太简单都不利于语言习得。因此,教材的难易程度应该要符合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和认知水平。据统计,在词汇层面上,每册书属“一般要求”的词汇和短语占80%左右,其中大部分可以通过构词法的方式从以前所学的词汇中推导出来。在语法层面上,除了课后习题中的语法复习之外没有增加更多更复杂的内容, 且课文中也很少出现过于复杂的句型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必苦于句法的分析而忽略了意义的理解;在语言表达的意义层面上,该教程设定的多数单元主题(如表2所示)都是学生平时比较关心和讨论最多的热门话题,因为这些话题反映了学生当前的心理和思想追求,反映了他们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生活学习感悟或困惑,所以对这些话题的讨论,将大大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积极性和促进个人心智的成熟与完善。学生正是在这种交互中不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并最终习得目的语的。
5.语境的真实性
王初明(2008)认为,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无语境便无明确的意义,无意义便无法驱动外语学习;而语境是所有变量的结合,有认知语境、句子语境和语篇语境等。可见, 语境是习得语言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外语的教学语境脱离了语言使用的现实社会文化背景,学习者所学的英语知识是人为“提纯了”的最终只能 “束之高阁”的知识。因此,努力营造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是教材编写必须考虑的元素之一,在本教程中表现为两方面:输入的真实性,指各单元中的名人语录、听力材料、选读课文和英语鉴赏力求做到取材于源语言国家和个人的创作,让学生接触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输出的真实性要求, 指设置任务时力求做到反映学习者真实的内心需求,引导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而不是设置一些他们不熟悉的或晦涩难懂的难以完成的任务。总之,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真实的语言,用真实的语言谈论真实的事情,必将使学习者习得英语的交际技能。
6.网络环境下的多维交互
英语学习的发生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内,无论在何时何地,学生都应该有条件学习英语。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一难题得到了全面的解决。同时,目前任何教材的开发也考虑到了网络环境下多维交互教学模式的应用。《综合教程》配有供学生自学的学习光盘和网络自主学习软件, 补充和增加了内容的量和形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这样就形成了课堂内外、在线实时和非在线实时的师生、生生、人本、人机交互的多维教学模式。
四、结语
语言的交互教学思想作为一种灵活开放的思想体系,既综合了以往各语言教学模式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们的缺点,且符合最新的语言教学理论,在过去几十年西方教学实践的检验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欢迎和认可,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 从6个方面评述了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交互性特征, 发现本教程的编写思路比较符合交互教学,符合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本质和目标,适应新时代对英语人才培养的诉求, 是一套值得广大师生充分利用、认真研究的教材。
参考文献:
[1] Brown,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Krashen,S. D.The Input Hypothesis[C].London:Longman,1985.
[3]Rivers W. 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邓天中.交互性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宫力.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6]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王初明.语言学习与交互[J].外国语,2008,(6).
[8]曾纪伟.英语互动教学的模式及要求[J].教育评论,2004,(4).
[9]张殷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8).
[10] 新世纪大学英语教材之Zooming in: An 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1] 朱甫道. 网络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条件下教师的主导作用[J].外语界,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