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发展路径探析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ruime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钟坝村是百年流传的茶马古镇,它曾是明清时期商贸来往的重要驿道,入选了我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名录,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山地自然资源。但随时代技术的变迁,古驿道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现今几乎沦为一座空城。在乡建热潮下,思考如何保护钟坝村、传承其文化,以振兴其发展是关键。文章旨在基于重庆新生镇钟坝村的现状问题,试图从文化、生态、产业方面探讨对钟坝村的保护利用与开发,以期为当前乡建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乡村路径;文化;生态;产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美术学院科研创新项目(kycx201911)研究成果。
  一、钟坝村概况
  重庆忠县新生镇钟坝村,因其位于高山地势上可遥望山水,又名望水古镇。钟坝村地处于重庆东北部位置,坐落于距忠县城西北20多公里的高山地带,周围与扬眉山、白化山环绕相邻,可遥望长江支水相汇之处,于2013年6月被入选为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它有着重庆传统村落最为特色的乡土文化,是渝东北地区海拔最高且保存最完整的高山古镇。
  钟坝村拥有古老的驿道文化与得天独厚的山地自然资源,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相关服务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等,多数人都搬至山下或县城,面临乡村空心化问题,其本土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发挥其价值所在。在当前乡建热潮下,思考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与保护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振兴钟坝村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带动当地乡民的发展,留住乡愁。
  二、钟坝村发展路径
  乡村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聚居活动场所,对于乡村的振兴也应涉及系统的各方面。本文基于乡村的文化、自然、经济发展维度,从钟坝村的场所文脉、地域生态以及乡村业态方面探讨其发展路径,以推动钟坝村乡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一)場所文脉的活化——“修旧如旧”
  文脉是一个地理区域的记忆灵魂所在,也是人类多年来保留的历史文化源流。钟坝村的文化脉络可从具有悠久历史的茶马高山古镇——望水老街谈及,望水老街坐落于两面临空的悬崖之上,依山就水而建,繁盛于清代,是一个地方历史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集中表现。其作为一条由青石板筑成的蜿蜒驿道,曾是官宦商贾、商品贸易来往的重要驿道,也是各区县至忠县城的必经之地。古建筑以当地乔木马桑树为材建造,虽经历了数百年的历史洗礼,明清式风格的宅院建筑仍得以保存。但近代国道开辟取代了古老驿道,望水老街也逐渐走向了衰落。代表着钟坝村特色的高山驿道文化,若不加以合理保护与传承,作为文化载体的物质场所也随将消逝。面对古镇文化当前的衰退现状,对于乡村文化采取活化保护措施,以“修旧如旧”方式进行合理的开发为带动文化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
  保护古村落文化,不只是对古建筑的保留,更应深入挖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底蕴,以修旧如旧的原则“活化”乡村文化,其中,与现代乡民的生活融合是关键。应避免走向过度商业化开发的道路,而沦为商业化利润的工具,破坏古镇原生文化脉络,出现文化的同质化现象,致使乡村文化特色的消逝。以重庆磁器口古镇旅游开发为例,现在几乎沦为商业化旅游运营,致使原有古镇文化的缺失,对于文化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如体现曾经人们信仰文化记忆的望水古寺,始建于清代,据记载曾建设了万天宫、文昌宫、禹王宫、武圣宫、南华宫五大宫殿,并藏有大量经文以及雕像文化资源,是当时古镇人们文化信仰所在,由于历史原因和缺乏保护措施,如今大部分已被破坏,仅遗留部分碑刻与空庙,其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岌岌可危,若乡村传统古驿道文化不加以保护,其结果也是如此。应采用“以修旧如旧”的原则“活化”乡村文化,对原有乡村聚落环境进行整体性活态化保护,推进古镇文化的活态发展,以此带动经济的发展,推动钟坝村文化生态发展前进。
  (二)地域生态的保护——“协同推进”
  地域的生态性是一个地区得以长久发展的保证,它涉及自然环境生态以及人居环境的生态性,也关系到人生存的长久发展。钟坝村地理位置险峻,位于海拔约850米的高山之上,处于长江支水与山地相汇之处,山、水、地、植被等自然资源丰富,造就了宜人的气候环境。钟坝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可作为乡建发展的本土优势。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与管理措施,乡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其自然资源处于粗放模式下的原生性发展,乡村生态环境的退化显现。
  面对当前的生态问题,要协同村民以及各方力量集结以推进环境的生态性发展。以日本白川乡合掌村为例,通过协同推进的力量,村民参与成立了“白川乡合掌村集落自然保护协会”,对于乡村建筑、土地、耕田、山林、树木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并制定《景观保护基准》政策,强调人为建造不应破坏乡村整体景观,对于本土水田、农田、旧道路、水路的原生态性进行保护。日本白川乡合掌村在生态建设上,通过协同推进,集结各方力量,包括政府的财政支持引导、社会力量的集结,以及乡民的参与建设,对生态性进行全方位整体性思考。因此通过协同推进方式,参与到生态环境的建设上,使乡民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中,保护自然环境并治理人居环境,以村民为主导推进钟坝村环境的生态性发展,才是乡村生态可持续发展之道。引领乡民建设自己未来的生态家园,推动了乡村环境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业态的拓展——“融合发展”
  乡村产业是乡村建设发展的支撑,而乡村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其产业发展也应向多元化发展。钟坝村在乡村产业建设上,以重庆豪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的农作物以及珍奇物种养殖产业为主要支撑,进行猕猴桃、核桃等产业园以及梅花鹿、孔雀园等珍奇动物养殖基地建设,为钟坝村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疆土。同时,部分乡民仍然只以农业种植为生计。但在乡村建设视域下,仅靠农业产业发展存在单一化现象,而基于本土文化的文创产业、立足自然的观光旅游业等发展还有待开发,实现农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等的融合发展,提升产业价值,推动乡村地方发展。
  钟坝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传统古建筑村落、驿道文化等民俗风情等资源禀赋,应立足于本土资源开展多元化产业发展,推动农产品与文化、休闲度假、农耕活动产业多元融合,而非传统农业的单一化发展。若缺乏一定的市场与产业带动,其乡村的发展也很难以前行。以台湾桃米生态村乡建为例,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并辅以加工业、旅游经济和文创产业,通过青蛙观光、生态旅游以及影视媒体产业链的不断延伸融合,实现乡村系统的融合发展,以此带动乡村系统整体的发展,实现产业联动性发展。钟坝村当前文化产业、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的缺乏,且新元素、新产品与新业态的引入不足,如何打造一条系统化的产业链是推动乡村系统协调发展之根本,也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
  三、结语
  随着乡建热潮的兴起,钟坝村的百年历史得以长存,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本文在乡建热潮下,针对当前的现状问题,从乡村的文化、生态、经济方面出发,基于文化“以旧修旧”活化、生态的“协同推进”保护、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系统推进钟坝村的乡建发展,为当前乡村振兴策略下的乡建提供一些借鉴,对钟坝村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志华,李秋香.住宅:村落[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段进,揭明浩.空间研究: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空间解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3]樊雯,方大蓉.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文化坚守:望水古镇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0).
  [4]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四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5]申明锐,张京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国乡村转型与复兴[J].城市规划,2015(1).
  [6]和沁.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9).
  [7]王云才,许春霞,郭焕成.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J].干旱区地理,2005(6).
  作者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以西方现代化建筑为主流的当今社会潮流影响下,具有中国地域性文化的传统建筑逐渐走向没落并遭人遗忘。王澍秉承其“营造”式建筑理念,着眼于本土建筑的发展及可持续性,使面临被抛弃的传统再次以新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文章以王澍作品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为例,试图对其中的精神内涵及设计语言做出分析,旨在探讨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王澍;地域性文化;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设计语言 
期刊
摘 要:在多元化文化交融的今天,中国当代建筑呈现复杂的、多样性面貌。复杂的、多样性的建筑面貌是人类审美差异的体现。文章以中国当代建筑为研究对象,以桂林酒店建筑发展为切入点,试图从美学的角度,通过对其不同时期突出的形式特征及审美追求的研究,提炼出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品格,并对中国当代建筑的未来审美追求发展做出了尝试性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美学;形式特征;桂林;酒店建筑  本文以中国当代建筑为研究
期刊
摘 要:历史文脉在城市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一个城市的宝贵财富,使文明的形成和文化的因素嵌入城市之中。文章通过对桂林市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从交通、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五个方面对桂林市的城市规划进行了分析研究,使历史文脉能够更好地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以期提高桂林的城市竞争力,促进桂林城市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脉;城市规划;桂林市区  一、历史文脉的概念  (一)历史文脉的内涵  历史文脉指的是一个城
期刊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  作品说明:   本产品心心相“莲”,创意灵感来源于荷花花叶。以荷叶叶瓣元素变形为类似水滴。清晨荷叶上的露珠打着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整体的颜色是小清新的淡绿到白渐变,俏皮中彰显青春的活力,诗与现代产品结合,简约而不失雅致。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当前热议的“地摊经济”背景,通过考察摆摊最为密集的澳门历史城区,探讨澳门特别行政区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的类型,从澳门摆摊的由来、澳门对小摊贩的城市管理条例、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等内容来阐述当前澳门摆摊的需求功能与市井文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澳门摆摊经济的现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经济复苏措施与建议,同时提升人们对目前澳门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及文化保护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商业综合体建设量的急剧增长,千城一面的设计使本土文化大量缺失,景观设计作为文化体现的重要载体,文脉传承在其中的应用尤为重要。文章以深圳市深国际智慧港先期启动项目中的商业街区式综合体景观设计为例,融合当地特色文化,以链接、人文、弹性、品质为理念,从入口广场、植物营造、道路铺装、景观小品、标识系统五个方面对商业景观进行设计,为恢复地域文脉,提升适宜本土的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在商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实体书店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许多书店谋求转型变化,新型书店行业发展出现了新的生机,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文章以新型书店中的优秀代表南京先锋书店为例,通过与同类型书店相比较的方式,来分析先锋书店的发展优势。通过分析先锋书店新颖的功能与经营服务理念、品牌化的成熟商业经营方式、独特的设计理念与别致环境,在服务、商业、设计、精神等多个层次解读了先锋书店发展优势,并提出新型书店面临的
期刊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  作品简介:   名稱:「灼园」   尺寸:384cm×214cm   创作年份:2018年
期刊
摘 要: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大力建设发展无障碍设备与设施,体现了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及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也凸显了一个城市的文明发展程度,是展示城市的窗口之一。我国的盲道在建设数量上属国际领先,其有效设置能大大减少视残者的出行不便,但是调研发现,大量盲道的建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部分盲道建设与后续管理不规范、障碍物占道等问题凸显,使得盲道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背离了决策者的初衷。文章针对以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党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近年来,广州市增城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为契机,把乡村建设和党基层建设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乡村发展的软实力。增城乡野文化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奠定了雄厚的文化基础。文章主要以增城乡野文化中的建筑文化、美食文化、人文情怀三大模块为代表,研究与探讨乡野文化对地区的影响,通过对增城乡野文化内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