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妈妈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k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米开朗基罗画得还美,比提香画得还美,比达·芬奇画得还美,比梵高塞尚毕加索画得还美……因为这是孩子为妈妈画的——独一无二的画呀。
  今天要说的,是发生在我和米尼身上,一个关于“形状”的故事。
  米尼两岁十个月时上了幼儿园,第一个月,他陷入了入园焦虑情绪中。
  当时,我刚刚开始接触叙事疗愈。每天用非常蹩脚的叙事方式在辅助孩子走出自己的情绪。
  有一天,我和他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妈妈,“离开”的意思是“走了”吗?
  ——是呀。
  ——为什么送我到幼儿园,却说“妈妈没有离开你”呢?妈妈走了,却“没有离开你”,那妈妈到底去了哪里?
  这是那天晚上米尼问我的问题。当时我给他做了解答,无外乎也是说,虽然人走了,心却没走。这就是“离开”和“走了”的区别。
  早上,他嘟囔着跟说“我不要去幼儿园”时,我和他一起画了一张画。
  “画张妈妈和米尼永远不分开的画吧!”我说。
  “好!”他说。
  “要怎么画妈妈呢?妈妈是什么样?”在摊开的白纸前,我问他。
  “妈妈……妈妈是三角形。”他说。
  “那米尼是什么样?”我又问
  “米尼。哈哈,米尼是半圆形。”他笑眯眯地说。
  然后我就画了起来。
  第一幅画完后,米尼看了看:“米尼在妈妈肚子里呢。”
  第二幅也画完了。“米尼被妈妈生出来了。”他说。
  “没错,米尼,这是你第一次离开妈妈。”我说:“米尼从妈妈肚子里离开了。可是,我们没有变得更远。我看见了你。你看见了我。”
  “好开心呀!”他说。
  第三幅画好了。“米尼和妈妈手牵手去玩!”他笑得格格格地。
  “对,我们手拉着手。离得很近。”
  “嗯!”他用力点点头。
  在画第四幅图之前。我问他:“幼儿园老师是什么样子?”
  “是个圆形!”他想了想,说。
  第四幅画画好后,他看了看。我等着他。
  然后,他流出眼泪来,扁着嘴说:“米尼和老师走了。妈妈去了哪里?我不要去幼儿园。”
  我抚摸着他,说:“米尼和老师去了幼儿园。但妈妈没有离开你。”
  他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流,说:“妈妈走了。妈妈走了。妈妈走了。”
  我画了第五幅画。一开始,我画了一个半圆、一个圆形,米尼擦着不断掉下来的眼泪,说:“米尼,和老师,在幼儿园里。”
  我又在边上画了几个半圆,边画边说:“不仅仅是米尼和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有小锴,还有别的孩子。他们现在都是米尼的朋友,大家一起玩,有时候会哈哈大笑。对不对?”
  “妈妈呢?”米尼问。“妈妈去了哪里?”
  我抬起头,很认真地说:“米尼,这就是这幅画最大的秘密了。妈妈在哪里呢?妈妈没有离开你。”
  然后,我画了一个很大、很大的三角形。所有人都被装在三角形里面了。
  “你看,”我对米尼说:“妈妈的心里,一整天都装着在幼儿园的米尼,想着‘米尼在干什么呢?米尼一定很安全吧!米尼和同学、老师在一起,一定很开心吧!’想着这样的念头。米尼就像以前一样,一直在妈妈肚子里,在心里,没有和妈妈分开过。”
  他看着图,看了好一会。虽然不再哭了,但还是用毛巾抹着脸。
  “而且,”我又说:“妈妈也在米尼心里。米尼在幼儿园,努力长大、努力适应生活。努力交朋友。可米尼也会时不时停下来想一想‘啊妈妈,妈妈……’是不是这样?”
  他用力点着头:“是!”
  “所以你看,妈妈没有离开米尼,米尼也没有离开妈妈。我们一直在一起。”
  他安静了很久,久到我忍不住偷偷看了看时钟,然后他拿起画笔,说:“我要画妈妈!”
  “在幼儿园里,想妈妈的时候也可以画妈妈呀。”他又补充了一句。
  “对呀。”我一下一下抚摸着他的背,说。
  他问我拿了第二张纸,可是,他还不会画三角形。哎,要是妈妈是个圆形就好了——我心里想。
  “三角形怎么画?”他果然开口问我。
  我画了一个三角形在这张纸上,虽然之前很避免给他画任何有形实体。但这次,我们画的,是妈妈。
  他很努力地画在边上,大家可以看到,他并没有画出一个真正的三角形。但这已经是这个孩子,非常细致地在控制笔触,屏息画了很久的结果了。
  “妈妈。”他边画边说,又自己放下笔端详了一下:“不是很像妈妈呢!”
  “很像了。”我说。
  他不满意地撇着嘴,想了一会,说:“不要紧,再画一些圆圈,把妈妈装起来,妈妈就不会走了。”
  “好啊。”我笑着回答他。
  这幅画有没有彻底治愈了米尼的分离焦虑呢?好像没有,其实今天,米尼到幼儿园时又哭了呢。
  但没关系的,哭吧。哭完就擦干眼泪好好玩。说起来,米尼在幼儿园已经有朋友了,叫小锴,因为小锴喜欢玩皮尺,米尼在家里也拿着皮尺不放手,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吧。我觉得真高兴!
  更高兴的是,米尼为妈妈画了这么美的画。比米开朗基罗画的还美,比提香画的还美,比达芬奇画得还美,比梵高塞尚毕加索画得还美……因为这是孩子为妈妈画的——独一无二的画呀。
  这幅画的名字,就叫做《和妈妈永不分离》。直到现在,都是我所见过,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画。
其他文献
夏天外出旅游,除了炎热的酷暑之外,最可怕当属万恶的蚊子了。而小朋友们娇嫩的皮肤就成为蚊子攻击的首要对象,既然我们没有办法让它们消失,那我们就尽量试试避开它们。  虽然国内市场上有众多驱蚊剂,但是难以找到纯粹的避蚊胺(DEET)产品,有些号称新一代的驱蚊剂,主要是驱蚊酯(国外叫IR3535),所以避蚊胺和驱蚊酯是目前使用最广的化学驱蚊成分。但越来越多的研究也指出并不是完全不能给婴儿使用驱蚊产品,美国
汤姆有个新的小弟弟,大人们都说小弟弟太可爱了,要吃掉他!但汤姆大喊:“不要吃掉宝宝!”  三五锄幼儿园是一个能让大人吓一跳的地方。  比如说,只要孩子双方事先说好规则,它允许打架。  打架时,老师们会以“袖手旁观”的姿态在旁边观察。要不要喊“停”,也取决于孩子自己的意愿。  又比如说,三五锄每周都有一个“拉斯维加斯日”。园里摆满一桌一桌的桌游,老师们当“庄”,孩子们推牌掷骰,吆五喝六。许多五岁的孩
如果“头部丢失热量最多”的说法真的是正确的,那么一个没戴帽子就出门的人明显会和没穿裤子出门的人一样冷。但我们都知道,事实显然并不是这样。  一到冬天,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些老经验,比如:“护住头,防感冒”,或者“喉咙痛,喝热水”等等。我们在不知不觉间,也会把这些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孩子们。但是,这些老经验正确吗?且看来自儿科医学专家、美国儿科学会会员Vincent Iannelli医生和儿童健康医疗作家N
拿到《谁来抱抱我》这本书,我依旧遵循孩子的阅读习惯——先看画面。  封面上,刺先生一手拿着花,一手牵着刺小姐,而刺小姐则脸色绯红。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  爱情?你也许瞬间有错乱的感觉:这是给孩子看的书吗?先别急着否定,不妨先来看看书里的内容。  翻开第一页,一个孤独的背影进入视野:灰暗的底色,硬梆梆的树桩,身上一根根直愣愣的刺,仿佛一下子就扎到了人的心里。不消你说孩子也明白,这位
比如打电话,最初是借助一个仿真电话(借形联想),然后可以是一根香蕉(基本象形即可),再然后一块积木或是空手也可以(抓住了打电话是与远方对话这一实质)。  还记得用小勺给布娃娃喂饭吗?  还记得对着空气,假装拉开一扇门,演大灰狼小白兔?  还记得踏着老妈的皮鞋、挎上老妈的包,在家里演上班吗?  还记得和小伙伴们披上家里的浴巾演古装剧吗?  这类游戏充满我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童年时光,它们的学名叫做——
希希妈妈推荐(江门,公务员)  妈妈们或许会有这种困扰,听了牙医三个月更换一次牙刷的建议,却发现很难记住使用时间。怎么办?除了变色刷毛之外,这款名为 Three Months 的牙刷也是提醒小主人的小帮手。  撕开手柄处的保护膜,被分割成三段的圆圈内的特殊墨水就会同空气接触产生反应,一个月后第一段就会变成很浅的蓝色。依此类推,到圆圈完全变成正蓝的时候,你就可以提醒宝宝换牙刷了。我家希希还会把它当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根本在于激发党员干部的担当和牺牲精神。更多的人主动担当,敢于牺牲,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伟大的希望所在。从人的天性来讲,绝大多数人的确不容易生发出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尤其是当社会处在“岁月静好”,而非“激情燃烧”,大众谋求的是更加优裕生活的情况下。问题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一定是由先行者、落伍者、守中道不逾矩者构成的。先行者就是担当者,甚至是牺牲者。换句话说,总得
开讲专家:罗耀先,从事早期教育的研究与宣传工作二十余年。先后担任《零岁方案》专家组主持专家、武汉大学智力技术开发中心实验部主任,并被多家幼教机构聘为顾问。很多媒体都曾报道过他提出的“早教六法则”,为了使家长更好地了解相关内容和具体操作方法,罗教授特为本刊撰写系列连载文章,与家长细谈“早教六法则”。    早期教育能开发蕴藏着巨大潜能的大脑,是美好人生的奠基教育。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实践总结出的早期教
原本挑食的孩子愿意尝试新的食物了,因为他们自己动手参与了食物的生产过程。  今年,女儿们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花园。    一开始,她们只是帮我照料植物、打下手,但后来,她们决定从种子开始,慢慢培育它们,营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花园。而她们与自然的联结,也从这个花园开始。  体验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花园里大部分的植物是从种子种植而来的。从种子成长的一大优点是,它便宜得多:一小包种子就能长成一打(或者更多)
請你推动牛奶们,帮助蓝色牛奶从出口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