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销荣光 广东制造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oywang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州地处南海之滨,对外通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是明清时期,曾一度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东莞作为广州外港,粤海第一门户,也是中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枢纽。文章选取南京市博物馆展出的“海丝路上的广东制造——东莞市博物馆藏清代外销艺术品展”中的广彩瓷、铜胎画珐琅器、外销画、外销扇、广绣、外销漆器等种类进行考察,管窥清代广东外销艺术品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清代;东莞;广东制造;外销艺术品
  明清时期,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门户,东莞作为广州外港,粤海第一门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随着“一口通商”御旨的颁布,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策,广东成为清朝全盛时期中国外销艺术品的生产与销售基地,并且是闭关锁国时期中国与海外交往的唯一通道。清代外销艺术品都在广州十三行进行贸易,十三行创立于康熙年间,又称“洋货行”“洋行”,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负责管理海外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并向粤海关纳税。它是当时全中国最繁忙的海外贸易场所,往来商船不断,热闹非凡(图1)。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掀起持续的东方文明之风,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南京虽不是港口城市,却凭借特殊的地理空间优势和突出的中国都城地位,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延伸及其内涵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明初,南京因是首都和作为“郑和下西洋”宝船官方造船基地的地位,一度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市博物馆“海丝路上的广东制造——东莞市博物馆藏清代外销艺术品展”应运而生。展览选取148件“广东制造”的清代外销艺术精品,这些闻名遐迩的“广货”是历代岭南手工艺人的心血结晶,充分展现海上丝绸之路文明,令观众在体会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同时,感受到海丝路上“广东制造”的荣光。
  1 堆金积玉——广彩瓷
  瓷器一直是备受追捧的清代外销品,除景德镇的粉彩、青花外,最有特色的就是广彩。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织金彩瓷的简称,是在三彩、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品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彩瓷新品种。康熙、雍正年間开始兴起,道光至光绪时期发展到成熟阶段,它由广州工匠将景德镇的白瓷按照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加彩烘烧而成,主要用于外销。器类主要有餐饮用具,如各种碗、盘、壶、杯等,还有花瓶、香炉等陈设用器,造型丰富。
  广彩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著称,大部分颜料是由广州工匠自制和改配。绘画时喜用工笔画法,图案装饰性强,常见“满地开光”手法,花样一般有边、开光、有地,将主题内容安置在中心,主次分明。广彩纹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欧式风格,绘有圣经故事、希腊神话以及徽章等,具有浓郁的西方风情。其中带有徽章的广彩瓷也称为纹章瓷,是由欧美国家的皇室、贵族、军队首领等将代表自己权力、地位、身份的徽章图案定烧于瓷器上,作为独有标志。18世纪欧洲贵族和上层人士都以拥有徽章瓷而感到荣耀。如雍正广彩徽章花卉纹奶壶(图2),以红、黄二色为主色调,壶身正中绘有带皇冠图案的徽章,纹饰富丽精致,简洁大方。
  另一类以中国传统纹饰为主,常见的有人物故事、山水及鸟兽等。图案一般人物较多、气氛较热闹,表现家庭生活、宴乐、祝寿、郊游等场景。如清乾隆广彩庭园满大人图八角盘,“满大人”音译自英文mandarin,原指西方人对清代各级地方长官的称呼。外销瓷上的“满大人”题材纹饰,将主人公男女老少一家安置于自家厅堂、回廊、庭院之中,温馨怡然,为欧洲社会提供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生动图像。
  广彩纹饰大量使用金彩,风格艳丽,因此广彩瓷又得名“织金彩瓷”。这件装饰繁复的清乾隆广彩西厢记人物故事图梅瓶(图3),器形高大挺拔,器盖做兽钮将军帽式。器身两面用葡萄纹开光,内绘《西厢记》故事片断,留白处用花朵加以点缀,新颖别致。瓶身正面主体图案采用红色线条勾出人物脸型、内不填色的技法,这种描绘方法流行于康熙时期至乾隆早期。整体布局生动简洁,为中西方结合的装饰风格。300多年来广彩一直是中国外销瓷的主要品类之一,它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彩绘艺术,又吸取了西方艺术精华,可谓中外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晶。
  2 绚丽华美——铜胎画珐琅器
  画珐琅技艺起源于法国,16世纪由欧洲商人及传教士传入中国。广州一直是清朝重要的金属胎画珐琅器生产中心。铜胎画珐琅俗称“洋瓷”,是用珐琅釉料直接在金属胎上作画,经烧制而成,最早在广东制造,广东本地又称作“烧青”“广珐琅”或“洋珐琅”。这种精美的工艺进入中国后备受宫廷喜爱,清康雍乾三朝均在紫禁城造办处和广东两地设珐琅作坊,并多次从广东选送优秀工匠进京烧造。由于铜料紧缺,铜胎画珐琅器主要供清宫使用,用于外销的产品数量极其稀少。清铜胎画珐琅花卉双寿纹狮钮三足炉(图4),炉身仿商周时期青铜器三足鼎造型,以蓝、红、绿、黄等多种色珐琅釉绘制,整体装饰富丽堂皇。器盖一周镂雕花卉,供烟雾漫出,炉身则满饰花卉、蝴蝶、荔枝、仙桃等吉祥图案,中间有描金“寿”字、“喜”字,表达长寿、喜气的寓意。盖顶则装饰一枚醒目的铜鎏金狮钮。狮子在佛教文化中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坐骑,而我国早在汉朝时就有类似狮子、生性好烟火的瑞兽“狻猊”,因此人们常把香炉制成狮状或在炉身上装饰狮纹,寄托祈福辟邪的美好心愿。
  清乾隆铜胎画珐琅锦地开光广州镇海楼八角盘,盘心主体图案为镇海楼风景。镇海楼又名望海楼,始建于明朝初年,楼高五层,位于广州城内越秀山小蟠龙岗上,素有“岭南第一胜览”之称,至今仍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
  铜胎画珐琅镶宝石草虫纹秋叶形托盘,器身形如秋叶,造型优美独特。盘身为锡制,盘沿镶嵌若干枚各色宝石;盘心由铜胎画珐琅制成,分为五格,形状大小各异,绘有蜻蜓、蝴蝶、蚱蜢等昆虫,以及牡丹、菊花、海棠等各种吉祥花卉,工艺精细繁复。   3 世情百态——外销画
  外销画产生并兴盛于18、19世纪,集中在广州十三行一带。广州画师为满足西方社会热衷“中国趣味”的需求,采用西方的绘画颜料和技法创作中国风情的图画,销售给来华洋人。常见的种类有通草画、油画、玻璃画、漆画等。
  玻璃画又称玻璃油画、镜画,最早见于15世纪意大利圣像画,18世纪至19世纪,随着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展开,玻璃油画在广州口岸盛行。与一般绘画的画法不同,它是在玻璃的背面用油彩、水粉或国画颜料作画,从正面欣赏。因其特殊的材料性质,故具有画面清晰、不易褪色、保存时间长的特点。玻璃画题材较为常见的有港口风光、仕女人物、亭台楼阁充满“中国趣味”的内容。这幅“麻姑献寿”图玻璃画(图5),表现的是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的道教人物麻姑,于3月3日西王母寿辰时在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麻姑肩扛花锄和花篮,篮内盛装寿桃和鲜花,左边的童子手捧花篮,篮内装一爵杯,右边的梅花鹿背驮鲜花和寿桃,正仰首望向麻姑。画面色彩鲜明强烈,极具装饰性,适应西方人的审美情趣。
  通草水彩画是指绘制在通草纸上的水彩画,通草是通脱木的茎髓,颜色洁白,具有丝绒般的质感,可用来造纸。制作时将通脱木采割树茎,取出茎髓,晒干截段,最后旋切成纸,每一张通草纸均经手工刨削而成。通草画题材以反映清末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各种人物为主,诸如官员像、兵勇像、迎亲图、杂耍图、纺织图、演奏图等(图6)。
  4 华风西尚——外销扇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赏玩的扇子,注重表达绘画和题词结合的雅致意境。而在18、19世纪西方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扇子是女性优雅时尚的化身,是服饰装扮中不可或缺的物件。身着华丽晚礼服的贵妇都以手执一柄小巧精致、极具东方韵味的扇子为时尚。广东工匠凭借精湛的技艺,生产制作了大量中西艺术风格共融的广作外销扇,极大地满足了欧美市场的需求。外销扇与中国传统的扇子有着明显区别,色彩艳丽,纹饰华美,形制主要有骨扇、折扇、平扇、羽扇四种,并采用透雕、劈丝、阴刻、描金漆、金银累丝、剔地浅浮雕等多种繁复工艺技法进行装饰。
  清银鎏金累丝烧蓝骨纸本彩绘人物故事图折扇(图7),制作工序极为繁琐,运用镀银、鎏金、累丝、烧蓝(画珐琅)等多种工艺,扇面描绘众多人物,神态各异,繁而不乱,色彩艳丽。此扇造价高昂,工艺精美,体现了清代广州制扇的高超水平,令人叹为观止。
  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广东地区以精制金漆器物驰名中外。伴随着漆器家具和各式漆盒的出口,漆扇尤其是黑漆描金扇也开始大量制作并出口西方。乾嘉时期的描金漆扇以葡萄藤蔓纹装饰为主,并常伴有来样定制的徽章纹样;道光中早期流行以山水动物纹为主,以葡萄藤蔓纹为辅;道光中晚期,庭院人物故事题材成为主流紋饰。这件清黑漆描金双面绘开光山水图折扇(图8),扇面以金漆精心绘制中式山水庭院图景。
  5 巧夺天工——广绣
  广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广东蚕桑丝绸业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四大蚕茧产区之一。关于广绣有明确文献记载可考的起源是唐代,唐人苏鹗《杜阳杂编》载:“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眉娘,年十四,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划分明,细如毫发,其品题章句,无有遗阙。更善作飞仙,盖以丝一钩分三股,染成五色,结为金盖玉重,其中十洲三岛,天人玉女,台殿麟凤之象,而执幢捧节童子,亦不啻千数,其盖阔一丈,称无三两煎灵香台之则,坚韧不断。唐顺宗皇帝嘉其工谓之神姑。”学界据此认为广绣有确切记载的历史是源于唐代。
  清代广绣绣品以日用品和装饰品为主,是清代外销货中的重要品类,具有布局饱满、色彩艳丽、层次丰富的特点。广绣题材颇具岭南特色,多以三阳开泰、孔雀开屏、百鸟朝凤、杏林春燕等吉祥事物为题材,配以佛手、荔枝、海产鱼虾、花鸟虫草等,以暗语、象征的方式,或夸张、变形的手法随意组合,用以表现吉祥富贵、喜庆满堂、生机勃勃的寓意。广绣吸收了西洋油画的艺术风格和明暗透视、光线折射的原理,这种中西结合的风格符合西方人的审美趣味,深受欢迎。
  广绣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远看非常醒目,近看又十分精细,同一件作品经常运用绣、垫、钉、贴、拼、缀等多种技法相结合。如这件广绣凤纹挂帐(图9),中心绣有展翅欲飞的凤凰、喜鹊等瑞鸟,周围则饰有牡丹、海棠等吉祥花卉,布局生动,形象鲜明,工艺复杂,显示出绣工精湛的技艺。
  6 富丽精美—外销漆器
  中国是漆器的故乡,最早的漆器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漆碗。清代广东外销到欧洲的漆器种类多样,大件如桌椅、橱柜、屏风,小件有茶叶盒、针线盒、游戏盒等,做工精湛。多数漆器的木胎事先在订购地做好,运到广州经过广东漆匠的精心髹饰后运回订购地,成为备受追捧的商品。
  广东制造的外销漆器大多设计成黑底描金式样,或贴金、或泥金,表现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等题材,显得富丽典雅。这件黑漆描金人物游戏盒(图10),外形为长方形大盒,内套小盒及漆盘,盒盖及外壁开光内绘人物故事图案,属于清代广州外销漆器的典型纹样。游戏盒的玩法类似今天的“大富翁”游戏,推测原先应配有一张游戏地图,漆盘用来盛放游戏筹码,小盒放置游戏卡片,游戏结束后所有用具收纳于大盒中。游戏盒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从造型、功能上看是典型的西洋风格,而装饰纹样及髹漆技法是中式的。
  名片盒是西方社交场合的产物。清代随着西风东渐潮流,名片盒也传入中国,成为身份的象征。这件19世纪黑漆描金庭院婴戏图名片盒,以木为胎,通体髹黑漆为地,先在黑漆上用漆灰堆出凸起的纹饰,以花蝶地开光、庭院婴戏图为主纹,采用描金法,把金箔或金粉黏在漆地表面。整体呈现出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广器”作为清代岭南漆艺的代表类型,不但展现了岭南美术的一方特色,同时又体现了岭南人擅于兼容并包的艺术创新精神。
  7 结语
  19世纪是全球贸易的黄金时代,也是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中国外销艺术品是当时中西海路贸易的实物见证,工艺精湛,匠心独运,“广东制造”因此成为享誉世界的知名品牌,“中国趣味”成为最新时尚的代名词,为人类文明增添了靓丽的一笔。游历于历史长河中,在揭示清代中国外销艺术品文化内涵的同时,我们期待未来中西方交流能够书写和平共赢的新篇章!
  (本文照片中除注明由作者拍摄的以外,其余均由东莞市博物馆提供。)
  参考文献
  [1]周光培,宋止安,李秋水,等.笔记小说大观(第一册)[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2]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丝绸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3]何振纪.清代广产的外销描金漆器[J].岭南文史,2013(1).
  [4]白芳.异趣·同辉——广东省博物馆藏清代广式外销艺术精品展(上)[J].收藏家,2013(9).
  [5]白芳.明清时期的广绣外销艺术品[J].福建文博,2014(4).
  [6]白芳.清代广作外销扇[J].文物天地,2016(12).
其他文献
摘 要:《张猛龙碑》是魏碑的代表,有不少精良的拓本,是碑帖刻、拓对比研究的良好范本。文章列举了《张猛龙碑》的各种拓本,并从刻、拓的角度分析了《张猛龙碑》在此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化,以进一步了解其原貌,这也是对启功先生“透过刀锋看笔锋”学碑方法的具体运用。  關键词:《张猛龙碑》;启功;刻碑;拓本  启功先生《论书绝句》有云:“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属《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1
期刊
摘 要:元代景德镇创烧了一种形似竹节的瓷壶,名为“多穆”。其造型来源大概有蒙藏中亚说和欧洲起源说。明代汉族地区罕见多穆壶的使用,但在满族所在地有使用多穆的证据留下。清康熙开始,多穆瓷壶的制作又重新兴起,造型也进行了微调,外观更加精美,朝廷曾用其赏赉藏地,清代其他材质的器物中多穆造型亦很常见。现今蒙藏地区多穆容器仍然常见,尤其在藏地也发展出了独具当地特色的“多穆文化”。通过多穆瓷壶可以看到由元及满清
期刊
摘 要:革命遗址是我们了解先辈们峥嵘岁月历史的很好的载体,保护好并合理利用好这些革命遗址,其所发挥特有的宣传教育优势,能更好地诠释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涵。在文化自信建设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红色基因。  关键词:革命遗址;查尼皮;宣传;教育  中共云南地下党在滇南蒙自查尼皮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正值是大革命后期到土地革命前期,就在这非常时期,云南这些胸怀坚定革命信念的年轻共
期刊
摘 要:牌坊是古老中华文化的象征与标志,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却是凤毛麟角,经历几个世纪的洗礼,现存的牌坊已非常稀少。新乡地处中原腹地,是豫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牧野文化。新乡境内有多处古牌坊,在市区就曾伫立着三座石牌坊,它们分别是七世同居坊、功德坊和恩锡九源坊。  关键词:牌坊;古建筑遗存;保护  牌坊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门洞式建筑,一般用木、砖、石建成,多建于庙宇、
期刊
摘 要:青海西左前旗扎萨克银印是青海省博物馆收藏的一方清代官印,该印材质精良,器形规整,铸造工艺精细,堪称印中精品。该印是研究清政府对青海地区蒙古族的统治的不可多得的实物佐证。  关键词:清代;青海蒙古族;官印;扎萨克  青海省博物馆收藏的青海西左前旗扎萨克银印,质地为银质,印面呈正方形。上部为虎形钮,虎双耳竖起,抬首前视,虎视眈眈,前腿直立,后腿卧地,呈半蹲状。虎全身装饰着细小的祥云纹饰,有吉祥
期刊
摘 要:博物馆展览是博物馆与观众进行交流互动的主要方式。博物馆展览在策划时有必要进行新的尝试,以新颖独特的形式设计和身临其境的氛围来吸引和感染观众。文章试以芜湖市博物馆“渡江第一船暨芜湖解放七十周年”临时展览为例进行分析,此次展览是组团式布局加通透空间表现为主的开放型陈列形式,利用多样化的设计语言和独特的形式表达,向观众立体呈现“渡江第一船”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策划;革命历史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典藏和陈列代表着人类历史、民俗和自然遗产等实物的场所,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交流和传承任务。现代博物馆以其公益性、非营利性、研究性和满足公众文化需求为主要特色。藏品展示是现代博物馆实现文化交流与传承的主要方式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因此,为了生动反映博物馆典藏文物背后的深刻文化,加深公众对灿烂历史文化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公众主动参与博物馆意识逐渐增强,对博物馆需求日益专业化、多样化,博物馆公众参与机制逐渐形成。要深入了解机制形成的内涵,需加强对公众参与博物馆活动的研究,鼓励博物馆多搭建公众参与平台,规范博物馆公众参与机制的管理。  关键词:公众参与;机制;博物馆  “参与”是相关利益群体影响共同管理和他们相关的发展活动、决策及资源的过程[1]。博物馆公众参与指公众参观展览、参与博物馆举
期刊
摘 要:考古工作是大遗址保护展示的科学依据和基础,应贯穿大遗址保护展示的始终。文章以鸿山遗址为例,介绍了考古工作在遗址博物馆、遗址地原生环境展示、遗址现场展示和数字化网络展示等大遗址保护展示中的运用和价值,进一步说明“考古先行、全程参与、科研为主、保护第一”这一工作思路的正确性。  关键词:考古工作;大遗址保护展示;鸿山遗址;考古遗址公园  1 考古工作是大遗址保护展示的科学依据和基础  大遗址是
期刊
摘 要:文物修复是一种风格意识的再现,将碎片失忆之中的思维通过技术逻辑进行恢复,文物在修复过程中其风格再次完整呈现,初始阶段修复师需要思考器物的本质问题,站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思考,一个清晰广阔的视野轮廓和自然本体指示着对破残件自身的研究。在破残件的真实身份失忆且信息遗失后,其本质的主导作用渐渐消弱或者消失,依靠遗存和文献研究,修復师将其风格再现受到限制,近年来文物修复技术依靠科技得到了拓展。在此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