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体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fi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生物学世纪,那么,对于这一门二十一世纪的领先学科,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它、学好它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让学生对生物学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引导学生学好生物的一个重要前提。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面临巨大危机:生物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和冷落,学生不愿意学,生物老师难当。在这种境况下,生物老师就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笔者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看法和体会,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讨。
  一、讲好开学第一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看,高中生物所学的是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属微观生物学和生物生命科学;而稳态与环境和生物技术实践,以及现代生物专题属生态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应用科学。高中阶段的教学设置,可以说是各有特色、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探索生物世界的无穷奥秘,趣味性极高。然而,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物课的趣味性是生物老师必须把握好的关键所在。对此我认为,首先要以“通观全局、抛砖引玉”的教学方法上好高一生物第一课,这样才能在第一次课上就牢牢吸引住学生,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坚实基础。高一生物第一课是绪论课,内容是对生物科学家邹承鲁院士关于探索生物大分子奥秘的一篇采访稿。由于这一课的内容并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采取“通观全局、抛砖引玉”的教学方法。首先告诉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生物课的课程设置和每一学年的课程特点,使学生从宏观上对高中生物课的学习有整体印象和把握。紧接着简要讲述一下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从中讲述生物学发展演变的重大事件,以及生物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并穿插讲述一些对生物学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如达尔文等生物学家的典型事例,使学生对生物学历史产生一定认识和了解。同时,举例向学生阐述生物科技在环保、军事、医学、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展望未来生物科技的发展方向,如生物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会创造出具有奇特作用的药物,到那时癌症将会被征服,许多病人的痛苦将会得到有效解除;通过人工操作基因,打破种间屏障,超越孟德尔极限,将创造出优质,抗逆,高产的动植物品种,大幅度地增加粮食产量,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明白21世纪是生物科学领先的世纪。然后,由此转入课本知识,向学生阐明学习生物学首先要学习生物学的微观世界,引出高一阶段生物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分子和细胞。并对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重要事件世界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做详细讲解,介绍邹承鲁院士的研究事迹,进一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生物课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使整个生物课教学形成一个良好开端,这对于学生以后学好生物课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后,再向学生强调一下生物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好生物课的有效学习方法,使学生对生物课程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因此,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才是求知的动力。
  二、发挥实验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标语:“我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创造学习最佳情景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真实、生动、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不但能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通过感官刺激,唤起他们对生物学习的热情及对生物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例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竹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竹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一定感到很新奇,并想弄清是怎么回事,那么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特别要说明血浆中有一种纤维蛋白原,它是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能转化为纤维蛋白。做上述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学生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血红蛋白的特性今后再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通过实验,可以体现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满足感,为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实验展示了平时不易见到的现象或与生活经验不一致的情况,必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有关这些现象的原理是生物学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对学习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做实验;除课本的学生实验外,也可利用平常生活中易于寻找、易于实验的物品,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科研活动。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渴望加以鼓励,使之得到升华。
  三、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创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取长补短,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生物的学生,可以组织生物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生物基础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开阔眼界,提高学生对生物这门科学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利用课余时间对某一实验的改进,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操作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学会如何嫁接,扦插,如何给果树人工授粉。当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个问题时,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也就更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只有巧妙地运用多种手段,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知识的乐园,是成功的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交给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任务。
其他文献
黑龙江省明水县有线电视管理规定(一九九四年七月十六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有线电视管理,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有线电视,是指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及创新,可以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态度、思维和方法等方面获得较天提高,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入,怎样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新课改中的一个研究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教给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创新精神 激发兴趣 创新意识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入,怎样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新课
1、黑色膜杂草严重的地块或高温季节栽培夏萝卜、白菜、菠菜、秋黄瓜、晚著茄,选用黑色膜较好。2、蓝色膜主要用于水稻育秧,有利于培育矮壮秧苗。还可用于棉花、花生、草萄、菜
摘 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r一致B-混合超图的可着色问题,并给出了一个可着色最大边数的下界.  关键词: 混合超图 最大边数 r一致B-混合超图  1.引言  传统图与超图的染色问题产生于19世纪并在20世纪得到了较快发展和完善,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根据一定的约束条件,将一个目标集分解成若干个子集的问题,该理论可应用于地图的染色、排序、资源的分配、数据库管理等领域.一个超图的色数就是该超图的所用颜色最
摘 要: 化学新课改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革命,表现在化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发生巨大变化,还表现在师生实现了角色转换,教法学法焕然一新,教学评价也不拘一格,老师从纯粹知识的传授到技巧能力的培养。本文具体谈谈初中化学课堂上的一些新气象。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教学模式 师生角色 教学方法 考评标准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如浴春风,焕发出新生机,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渐行渐远,课堂开始由枯燥的理论传授为
摘 要: 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及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现如今,高中化学课堂出现了教学课本化、单一化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下降,所以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是老师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做探讨。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 教学质量 提高方法  化学是高中的必修课程,也是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的一门科学。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是老师
注重调研发新声杨树立一全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各报农业方面的报道让人记忆犹新。然而在近几年,一些地市报的农业报道似乎被冷落了下来,有的成了版面上的配角,有些报与
摘 要: 本文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原则和出现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以生动的画面、丰富的内容,直观而灵活地展示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和生物教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 高中生物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探究性学习,提倡学习主动性。要进行探究性学习,更好地完成
摘 要: 教育实习是进行教育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是联系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是师范生成为真正教师之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对教育实习的重要性及现状的分析,对提高教育实习的实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 教育实习 重要性 现状 实效性  一、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我国创办师范教育以来,就很重视教育实习。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令师范生分班教之,比及一年”[1]。讲的就是让师